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北京郭沫若故居】名人故居|郭沫若故居前海西街18号

黄埔/门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1892-1978)的故居位于北京西城区前街18号。以前这里是清干隆枪神和腾讯园,后来归公亲王府。民国初年,同仁堂支脉——大仁堂创始人勒达因购买,建成中西合璧式庭院,新中国诞生时献给国家。1950-1959年这里是蒙古人民共和国驻华大使馆。1960-1963年是宋庆龄的住处。1963年11月,郭沫若搬到了这里。

郭沫若去世后,1979年郭沫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迁址。1982年8月,郭沫若故居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机构。1988年6月,郭沫若的故居正式对外开放,郭沫若的全身青铜坐在故居草坪上完工。1992年北京市政府将郭沫若的故居命名为青少年教育基地。1994年更名为郭沫若纪念馆,由郭沫若的女儿郭平荣担任馆长。

故居郭沫若铜像

老房子的大门坐在徐朝东,门上挂着邓永超同志1982年9月写的《郭沫若故居》金字木牌。一进大门,就看到了用松柏包围的小山包、草、银杏树和花。1954年春天,为了祈祷夫人入伍的病早日康复,郭沫若从京桥对角寺搬走树苗,种在西沙的豪宅里,1963年移植到这个院子里,被称为“妈妈树”。郭沫若的坐像放在母亲树的北草坪上。

一条蜿蜒的走廊直接通向水华门,门内是由正房和东西厢房组成的两晋四合院。前院有五间正房,左右耳房各两间,厢房三间。后院有10间后棚房,红色和绿色的抄写走廊和屋檐将所有的房子连接在一起,优雅独特。园内种着腊梅花、海棠、牡丹等花木。

老房子花园里的海棠树

前院东边的厢房是《郭沫若的文学世界》专题展示厅。西厢房是《郭沫若与中国史学》专题展示厅。展出的有关甲骨文的手稿于1937年丢失,20年后被发现,从日本返回中国。郭露感慨地把装稿子的小木箱叫做“沧海有机场”。这个木箱展示在郭老的书房里。

本室从西向东是郭路的接待室、书房兼办公室、卧室,几乎保存着主人生前的格局和陈列品。

前居住地大客厅

北南方向的大客厅沿窗户摆放着朴素的沙发,右边钢琴前的单人沙发是郭诺接待来宾和朋友们的专用座位。客厅的西墙是傅抱石1965年春天建造的《拟郭沫若九龙渊诗意》幅山水画,展示了主人收集的形态和色彩不同的观相石。

书房兼办公室里引人注目的是挂在东西墙毛泽东手书上的《西江月井冈山》复制品和吴立军写的维维体毛泽东诗《沁园春雪》。桌子上放着台灯、笔筒、日历、毛笔、助听器。1967年和1968年,郭老的爱子世英和敏英死于非命,他用巴黎的小楷书抄写了孩子的日记,表示哀悼。这本日记本也放在这张桌子上。(大卫亚设)。

以前居住地的书房和办公室

郭老的卧室放在耳边。单人床下面放着一双黑色布鞋,床的右边放着《二十四史》的桌子尺,主人生前经常翻找《二十四史》。东边有一个镜子衣柜。

通往后幕的走廊墙上有郭洛泽写着牌匾的故宫博物院、和平保卫、灵宝斋、中国书店、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国银行、北海公园、中山公园的照片。

后院面对客厅的是吴立军的书房。郭诺挂着1961年秋书《英武测川》墨水和吴立军用小印章写的毛泽东诗等。这家被郭氏一家亲切地称为“妈妈家”。双方为了入伍和子女的卧室,现在是“郭沫若的人生历程”展览,以照片和实物的形式讲述了郭老八十六年丰富曲折的人生历程。

“妈妈家”——夫人在入伍的书房里

胡幕房西端有郭洛生的视频广播。西墙以傅抱石巨大的山水画为背景,写着郭露的一段话。“我希望以松柏的态度描述自己的年龄,成为一棵可以拥抱的大树,给天下的劳动者带来清澈的阴影,即使中途受到电击或枯萎死亡,其残骸也能为穷人提供温暖的木柴。(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我知道,我是说,我是说,我是说,我是说,我是说,我是说,我是说,我是说,我是说,我是说。”这就是郭罗对自己人生的描述。

2007年4月

作者是北京市工商联调查室干部

(本文发表于《名人故居博览北京卷》,全国政协文史及学习委员会,北京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