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攻略

【拉尼娜现象对我国影响】拉尼娜事件即将形成,今年冬天我国总体会冷一些吗?

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消息,自7月份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预计10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在冬季从弱强度到中等强度形成拉尼娜事件。

早些时候,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通报显示,软弱的拉尼娜事件将于2021年晚些时候开始形成,并将持续到第二年。

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平面温度异常大范围寒冷,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多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拉尼娜事件后,我国冬季整体寒冷的概率约为70%,是部分变暖概率的两倍左右。我国中东地区冬季气温往往很低。

国家气候中心还指出,拉尼娜每年我国冬季平均气温并不低。另外,气候寒冷不像寒冷的冬天。“部分寒冷”“部分变暖”与多年平均气候状况相比,与“冰冻”“温暖冬天”不同,有严格的国家标准,需要达到一定程度。

位:今年10月15日,甘肃会宁沟冰雪覆盖的这里是当地入秋以来的第二场降雪。

据历史统计,拉尼娜事件发生的那年冬天,我国中东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往往低于往年同期

拉尼娜事件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平面水温持续高于全年厄尔尼诺事件,被认为是造成全球异常气候的重要原因。

据国家气候中心称,从1950年到现在,全世界发生了16次拉尼娜事件。总的来说,拉尼娜的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体相反,强度和影响比厄尔尼诺小,但其到来会对全球很多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位:1950年以来发生的16次拉尼娜事件。

去年拉尼娜事件(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结束后不久,今年冬天可能会再次形成拉尼娜事件。也就是说,连续两年冬天发生“双峰型拉尼娜”。

拉尼娜事件对世界和我国气候有什么影响?

国家气候中心介绍说,全球发生拉尼娜事件时,南美沿岸附近地区降水量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降水量增加。非洲中部、美国东南部等地经常发生干旱,巴西东北部、印度和非洲南部等地容易发生洪水。

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看,在大多数拉尼娜事件达到盛期的冬季,我国冷空气活动比往年更频繁、强度更强,我国中东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低于往年同期的概率。(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气温、气温、气温、气温、气温、气温、气温、气温)热带和副热带地区受到拉尼娜事件的影响,我国南部地区的水汽条件常年比同期出现明显偏差,不利于降水的形成。

根据对2000年至2018年期间发生的5次拉尼娜事件的综合分析,国家气候中心产生了以下具体数据3354

气温方面,拉尼娜年冬天,我国中东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总体上常年低于同期,其中东北和内蒙古东部最为突出,气温低于1 ~ 2,国父低于2以上。但是2007/2008年冬天也是拉尼娜的冬天,但黑龙江大部、吉林西北部、内蒙古东部等地气温高1 ~ 2。

位:2000年至2018年5次拉尼娜事件冬季平均气温距离平合度。与常年平均相比,深蓝色部分气温较低,橙色部分气温较高。

在降水方面,拉尼娜年冬天、东北地区北部和南部、华北中北部、长江中下游中西部、华南南部等地区全年降水量比同期少。其中东北地区西北部和南部、华北地区中北部、江南西北部等地区少2% ~ 50%,地区少50%以上。东北地区中西部、华北西南部、黄淮大部、西北地区东南部、江南东部、华南北部等降水较多,其中东北地区中西部、华南西部、内蒙古中东等地区多20%以上,吉林西南部和内蒙古中东地区多50 ~ 1倍以上。

今年冬天我国整体寒冷的概率比较大,气候有点冷,不能等同于“冰冻”

一般来说,在受拉尼娜事件影响的冬季,北半球极端冷事件发生频率会增加,我国中东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的概率较高。

此前接连涌来了几股冷空气,导致北方很多气温创下今年下半年以来的新低,网友形容这是“一夜入秋”或“冬天入冬”。(威廉莎士比亚,温德夏,冬,冬,冬,冬,冬)那么,我国今年冬天(2021年12月~ 2022年2月)气温总体会低吗?

国家气候中心分析了1951年以来历史上15次拉尼娜事件,表明10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低,5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高。也就是说,并非所有拉尼娜的冬季平均气温都很低。拉尼娜事件发生后,我国冬季寒冷的概率更高一些,大约是部分变暖概率的两倍。

age/Smkxsk0DSiZA9f?from=article.detail&_iz=31825&index=3" width="600" height="1067"/>

上图: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和多年平均值的比较。蓝色为气温偏低年份,红色为气温偏高年份。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最近两个拉尼娜事件发生年的冬季,我国总体是偏暖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冬季气温起伏大,极端冷事件强度并未减弱。例如今年1月上旬我国遭遇强寒潮,刷新多个寒冷纪录。”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周兵指出。

国家气候中心特别提醒,需要注意的是,气候偏冷不等于冷冬。“偏冷”“偏暖”只是相较于平均状况而言,而“冷冬”“暖冬”则不同,是有严格标准的。

国家气候中心制定的《暖冬等级》国家标准于2008年发布实施,《冷冬等级》国家标准于2017年发布实施。根据国家标准,判定冷冬、暖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在空间上分为单站、区域、全国三个范围等级。

上图:判定冷冬、暖冬有“国标”。

国家气候中心强调,根据目前的预测,今年秋冬季出现拉尼娜事件几乎已成定局,但也需特别指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因素更加复杂,除了拉尼娜事件外,还有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以及其他海域的海温异常等因素影响。东亚冬季风仍是控制冬季我国气候的关键因素。

10月2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确保人民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明确要求。据预测,今年冬季北方等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甚至可能出现极端天气。会议决定,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重点解决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国家气候中心提醒,面对今年冬季北方等地区气温可能比常年同期偏低的情况,各地各部门在农业生产、能源供应、交通运输等方面,需做好充足准备。

(人民日报蓝蓝天工作室)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