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同里】“很多国家都有卑躬屈膝的习惯,但俄罗斯不能生活在这样的屈辱中。”面对大规模制裁,俄罗斯总统普京3月10日仍然坚信"我们能克服一切困难"。
欧乌冲突2月24日全面升级后,从石油到猫、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系列制裁刀指的是俄罗斯的方方面面,心里各有算盘。
本周,拜登政府向俄罗斯大阪打出“能源表”,高呼“瞄准俄罗斯经济的大动脉”,进一步加剧了油价上涨趋势和国内通货膨胀,欧盟和英国等盟国的反应不一。在美国一直进入欧洲天然气市场的情况下,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的德国承认,如果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德国将寸步难行。
事实上,在一边出口一边进口的同时,连美国自己也“关系不好”的产油国都忙着向他索要能源。
非常重视“塑造形象”的跨国能源企业反而迅速与俄罗斯“坐拥席位”,甚至领先于政府官方立场。但是企业不仅没有实际运营,还被批评继续购买俄罗斯原油。
但是被美国“瞄准”的俄罗斯能源产业的韧性如何?这个“俄罗斯经济主动脉”,美国真的会掐吗?观察员网为此采访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干。他表示,西方企业和俄罗斯的“脱钩”从2014年开始,俄罗斯将实施大规模进口替代战略,在中长期展望中可以保证正常生产运营,但产业升级等可能面临挑战。
刘干不认为目前俄罗斯能源产业承受不了的压力。它不能被完全排除在市场之外。"你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这么多空间。"或者这样做需要很长时间。
相反,西方越禁运,局势越激化,油价越高,俄罗斯出口一桶油的收入就会越高。所以这实际上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此外,即使“能源战”短期比较边缘的能源产,油价上涨也能促进新能源和新技术的发展。能源转换的周期可能会缩短,“化石能源去除”时代可能会提前。
专家还表示,中俄能源合作本身正在稳步推进,这是由于双方地理位置接近和经济互补性造成的。所以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它应该是稳定的。
随着事态的发展,制裁俄罗斯的西方联盟也逐渐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俄罗斯超伊朗在世界上受到制裁最严重的国家资料来自Ca地图/观察者网李一凡。
跨国能源企业以身作则,与俄罗斯“哈尔席”,但没有实质性的运营。
说出“瞄准俄罗斯经济大动脉”的话后,美国政府于3月8日突然正式宣布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英国迅速跟进,将在2022年底之前逐步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及其产品。
欧盟没有紧跟,但欧洲委员会在同一天提议削减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的2/3。
但是,比欧美官方立场更早的是一些大型跨国能源企业。BP、Shell等宣布退出俄罗斯,停止与俄罗斯合作的项目,或不再投资新项目。
他们表现出“决定性”,但“很难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干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指出,国际大型能源公司非常关注自己的“形象塑造”,压力不仅来自政府,更来自公众。这是他们对俄乌冲突迅速表明立场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每个声明的内容都不一样。目前看不到采取实质性措施。
“第一,退出合作需要出售股票,但目前没有这种可能性。俄罗斯政府采取了比较坚决的应对态度,禁止这些公司退出。”
第二,退出程序非常复杂,包括资产价值评估、一系列法律程序的实施、各方面股东的同意等。更麻烦的是,就连许多大型西方会计师事务所也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所以,我不认为这个“退出”过程会很快完成。" "
在宣布俄罗斯撤军几天后,欧洲最大石油巨头壳牌4日以创纪录的折扣价购买了俄罗斯原油,并从中赚取了2000万美元。乌克兰外长库雷瓦讽刺道:“你不觉得你买的油有乌克兰人血的味道吗?”" "
3月5日晚,乌克兰外长库雷瓦在社交平台上向谢尔提问
壳牌首先自己主张:“俄罗斯石油在全球供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替代品相对不足。”后来对该事业表示道歉,表示将分阶段退出俄罗斯的所有石油和天然气项目。公司从剩余的俄罗斯石油中获得的利润都将流入为乌克兰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的基金中。
3月10日,壳牌表示,由于在俄罗斯暂停业务,公司面临4亿美元的潜在损害。
不仅是俄罗斯,美国也有欧盟的想法
欧洲和美国在制裁俄罗斯问题上站在同一战线上,但他们对俄罗斯能源的悲欢是互不相通的。
美国被评价为可以实现能源自给,从俄罗斯进口也只是消费的一小部分。英国的情况基本相似。
欧盟变了。
俄罗斯是欧盟最大的能源供应国,提供了欧盟超过40%的天然气,超过四分之一的石油进口和近一半煤炭。德国外长贝尔伯克承认,“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德国将寸步难行。”若要削减2/3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专家分析,这约等于1000亿立方米,欧盟很难从某个单一渠道获得如此大体量的替代能源。
而且天然气产品运输灵活性不足,管道固定,液化天然气也并非随便找个码头就可以卸货。产气国比产油国更加集中,天然气出口国也没有石油出口国那么多。
更何况,欧洲不光要找替代的天然气供应商,还必须削减自己的消费量,为此进一步发展它的可再生能源,甚至恢复使用一部分核电和煤电。
此番带头禁止进口俄能源的美国,一直在努力进入欧洲天然气市场。
刘乾评价,美国现在也有着商业上的考虑,制裁有助于它加强与欧盟的能源关系,在市场份额上进一步取代所谓“不安全的”俄罗斯天然气。
既然美国能源自给,为什么还要进口?专家介绍,因为美国是一个贸易体系非常发达的国家,它会根据贸易条件的便利性,来选择进口或者出口,找到更有利的方式。
而且,这并不代表美国对油气价格不敏感。它是世界上能源消费最为“奢侈”的国家之一,能源价格上涨,对于美国通货膨胀、居民日常生活等有很大影响。
作为全球“大宗商品之王”,原油价格异常敏感。自上月24日以来,全球油价涨幅一度达30%以上,令国际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触及每桶139美元。美国汽油平均价格自2008年以来,首次突破4美元/加仑。
美国物价持续上涨,2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7.9%,再创40年以来新高。
3月10日,美国洛杉矶,广告牌上显示的汽油价格。 图自澎湃影像
拜登10日发声明,将国内高通胀水平归咎于“普京涨价”(Putin's price hike)。但普京表示,美国的高油价和高通胀率源于他们自身错误,美国政府“再次欺骗自己的民众”。
11月国会改选将近,美国油价上涨以及对其他商品成本攀升的担忧,可能会令拜登政府和在参众两院仅占微弱优势的民主党处境更加艰难。
“俄罗斯不可能被完全排除到市场之外”
在正式制裁俄罗斯能源前,西方已对俄金融、银行领域、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等发起数轮制裁,关闭领空,实施进出口管制,甚至不惜动用外媒口中的“金融核武器”——将部分俄罗斯银行从SWIFT国际结算系统中剔除出去。
显然,美国等意图在避免与俄直接军事对抗的前提下,既制造俄国内短期的金融动荡和贸易、投资受损,又带来长期和系统性的负面影响。俄罗斯逐步予以反制。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在局势不稳和制裁多重作用下,俄罗斯股市自2月28日开始休市,是其现代史上历时最久的一次。
当地时间10日,俄罗斯卢布兑换美元汇率在莫斯科交易所开盘后创历史最低,至120.9比1。进入今年以来,卢布兑美元总体贬值大约50%,其中2月24日至3月9日这段时间贬值了33%。
但在能源合作上,专家认为,西方企业与俄罗斯的“脱钩”之前就已经开始。
刘乾介绍,双方油气合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本世纪的前10年达到一个非常紧密的状态。特征是欧洲企业进入俄罗斯的上游,俄罗斯企业进入欧洲的下游市场。但2014年以后,合作持续减少,特别是俄罗斯油气企业相继退出在欧洲的基础设施和销售行业。
但由于上游项目一般持续时间比较长,长期的合作也比较稳定,欧洲企业从俄罗斯退出在此之前比较少,未来还要看事态发展。
他补充说,俄罗斯从2014年之后开始实施大规模的进口替代战略,国产设备的自给能力在提高,只是仍然没有办法百分之百地保证不进口。但对于俄罗斯这么大规模的产业,在当前或中短期的前景中,它能够保障正常生产运营。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比如随着成品油的产业升级、排放标准越来越高,俄罗斯可能就不一定能够完全跟得上国际发展潮流。
所以,西方制裁首先是动用短期手段,阻塞金融、汇兑、结算的渠道,实施禁运或封锁;还有就是阻止技术、战略性产品的供应,以延缓行业的长期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能源牌”效果几何?“俄罗斯经济大动脉”有没有被瞄准?
刘乾回复观察者网:“首先,我不觉得目前俄罗斯的能源产业受到不可承受的压力,甚至它也可以打‘能源牌’,继续跟西方博弈,比如俄罗斯现在也威胁停止‘北溪一号’的天然气供应。”
“第二,俄罗斯每年要出口18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什么概念?这是中国每年天然气消费量的一半。俄罗斯每年要出口2.5亿吨石油,也相当于中国一年进口量的一半。”
“你到哪也找不到如此巨量的填补空间。俄罗斯不可能被完全排除到市场之外,或者这样做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所以在这样短的几天内,制裁对俄罗斯来说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
“反而,目前能源价格如此之高,给俄罗斯带来重要支撑收入。西方越是禁运,越是激化局势,那么油价会涨得越高,俄罗斯出口一桶油的收入就会越高。所以这实际上是一件非常悖论的事情。”
作为初步回应,克里姆林宫3月8日发布总统令,称将在西方石油禁令之后禁止出口某些大宗商品和原材料。
10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正式表示,俄方将研究实行对俄制裁公司资产国有化等措施。俄媒援引消息称,俄罗斯政府和总检察院已收到一份或被国有化的外企名单,其中包括苹果、宜家、微软、壳牌等59家此前宣布停止在俄经营或撤出俄市场的外国公司。
俄外长拉夫罗夫当天表示,俄罗斯从未将石油和天然气用作武器,它的能源出口永远有市场。
3月10日,土耳其、俄罗斯和乌克兰外长举行三方会晤,结束后俄乌外长在不同房间举行记者会。 图自澎湃影像
这场“能源战”的赢家到底是谁?
专家说,在各种负面成本之余,制裁可能会短期利好比较边缘的能源产出国。但从来没有说油价只涨不跌的时候,而且涨得越高,那么替代它的新能源和其他新技术可能也就发展得更快,引起电池生产、所需金属材料价格、甚至车价上涨等其他反应。能源转型的周期可能会缩短,“去化石能源”的时代也可能提前到来。
3月7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近期俄乌冲突升级,对全球能源市场带来冲击。由于中国原油、天然气外采比例较高,因此肯定会受到影响,进口成本客观上会有所抬升。但总体上看影响是可控的。
专家分析,中俄能源合作本身就在稳步推进中,它是由双方地理位置的接近性,和经济上的互补性造成的。中国需要,俄罗斯有,而且双方能够在价格和市场上达成一致。所以从供应的角度来看,它应该是稳定的。
“还有,在某种程度上价格高了,消费量肯定是会下降的,进而可能影响到我们整体原油贸易的采购量、进口量。而且相反,比较高的价格可能会刺激国内的开采。”
马克龙有不同声音
在俄罗斯受到西方舆论抵制的时候,法国总统马克龙7日却在谈到乌克兰问题时提醒,俄罗斯和俄罗斯人民应该受到尊重。
10日,马克龙又公开反对“为一个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开启加入欧盟程序”。
3月10日,乌克兰哈尔科夫,俄乌冲突持续,民众在地铁站避难生活。 澎湃影像
路透社当天公布的欧盟最新宣言草案显示,欧盟将逐步停止购买来自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但不会为摆脱俄罗斯能源设定总体的最后期限。
“北溪2号”波罗的海管道天然气接收站,德国已暂停该项目评审程序。 图自澎湃影像
草案还提出在其他领域内减少对别国的依赖。过去几十年,欧洲一直依赖美国作为“最终安全之盾”,但欧盟现在希望大幅增加国防开支,在微处理器、医药和食品安全生产方面,变得更加独立。
价格压力下,拜登政府也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与美国关系并不融洽的产油国。美媒8日报道称,白宫近期正寻求与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讨论石油出口问题,并希望通过恢复伊核协议把伊朗石油带回国际市场。
不过,《华尔街日报》援引美国和中东官员称,无论是沙特王储,还是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最近几周都拒绝了与白宫通话的请求。
但9日,阿联酋驻美大使表态,该国希望增加石油产量。当天,布伦特原油期货收盘时为每桶111.14美元,跌幅达13.2%,创下近两年来的单日最大跌幅。
10日,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宣布将在中国东北部合作开发一座大型炼油设施。俄媒借此讽刺美国:“冷落拜登后,沙特阿美同意在中国建造大型炼油厂。”
11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涨3.34美元,收于每桶112.67美元,盘中一度触及107.13美元的低点。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