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如今勃艮第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绝对是喷发式的大热,许多进口商都在纷纷布局补充勃艮第产品,而这几年专注做勃艮第产区进口的酒商也迅速增加——抢名庄配额、挖掘小酒庄、组合搭售等屡见不鲜。
近几年新增超几百家火爆的葡萄酒馆里,也越来越多呈现出“勃艮第酒”占比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市场的火热程度。
勃艮第产区上游生产商:各有各的苦
勃艮第酒在中国大热,而远在法国的勃艮第产区却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境地:
1.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勃艮第的葡萄产量达到历史低点,受春冻和冰雹的连续影响,BIVB表示减产量是2020年的30%-50%,霞多丽在南部甚至损失高达80%;有的酒庄因产量实在太少,不得不提前预售起了2022年的酒……
2. 另一方面,连续减产+市场热度持续高涨导致勃艮第的酒价格继续火箭速度蹿升——最近一届的伯恩济贫院拍卖会售出均价比2020上涨65%,令人咋舌,这场盛会一向被认作为勃艮第价格风向标。
3. 最近,权威精品葡萄酒交易网站Liv-ex发布了2021最新TOP100全球葡萄酒交易品牌榜(酒庄),从交易价格、数量频率、总额以及历年变化数据综合分析得出新上榜品牌(酒庄)19个,而新晋勃艮第就占了12个,分别是:
Sylvain Cathiard (109升至21名)
Domaine Dujac (101升至30名)
Meo Camuzet (103升至31名)
Emmanuel Rouget (249升至44名)
Coche Dury (147升至55名)
Domaine des Lambrays (162升至69名)
Domaine d’Auvenay (134升至75名)
François Raveneau (108升至77名)
Geoges Noellat(145升至85名)
Clos de Tart (178升至89名)
Domaine de la Vougeraie (152升至96名)
Alain Hudelot-Noellat (114升至100名)
而榜单上勃艮第品牌的总数量5年来也首次超过波尔多,排名全球产区第一。
相比于头部酒庄们的供不应求,许多当地勃艮第酒商却陷入了无酒可酿、无酒可采的窘迫境地。
勃艮第酒大火
酒庄却“消失了”300多个?
与许多其他产区一样,勃艮第主要有三种生产单位,即独立酒庄(domaine)、酒商(négociant/maison)、合作社(coopérative)。根据勃艮第行业协会BIVB最新披露的官方数据显示,仅仅不到四年时间,勃艮第酒商数量减少了7.6%,独立酒庄数量减少了8%, “消失了”324个酒庄。
*BIVB 2017年9月(左)与2021年4月(右)发布的官方统计数据对比,注册酒商减少了22个;独立酒庄减少324个。
实际上酒庄减少的数量肯定更多,因为还要抵消这几年新增的数量。根据法国农业部最新普查数据,葡萄生产商与种植者在10年间减少16%,约11000余个酒庄,但是独立酒庄的平均占地面积却扩大了19%。
除了下一代不愿继承选择出售资产之外,现有酒庄的进一步扩张收购、大酒庄和酒商集团的竞争是现实原因;加上连续减产年份,导致小型酒庄资金周转困难不得不被收购或者转卖。
©JIM CLARKE, 一个勃艮第生物动力法耕作的酒庄在进行葡萄园管理。
勃艮第生产商与出口商角色的相关名词
独立酒庄Domaine:指酒庄自己管理葡萄园(租用或自有),种植、采收、酿造以及装瓶上市的生产商。在勃艮第一般前面标注Domaine。
勃艮第酒商Maison/Négociant:指酒庄部分或者全部采购酒农种植的现成葡萄或者葡萄汁,然后自己发酵陈年装瓶,上市销售。一般这类生产商前面会标注Maison或者直接写名字。
勃艮第出口商 Exportateur:指跟酒庄/酒商合作,拿到直接配额(或者从别的渠道采购)之后负责出口销售的出口贸易公司。这类公司有时候角色更像一些酒庄(甚至名庄)的出口代理,许多勃艮第传统家族人手少而没有更多时间去管理贸易部分,因此经常会选择将部分出口市场的销售交给合作的出口商打理。
勃艮第代理Agent:在勃艮第有不少独立的出口代理人,与关系好的酒庄建立互信合作,帮酒庄对接出口商或者承接其中几个SKU的“独代”资格,赚取佣金。
最近,Wine-Searcher发布了一篇对中小勃艮第酒商群体的采访和调查(即本身无葡萄园,一直以采购葡萄原料然后自主酿酒装瓶出售的生产商),揭露了目前的尴尬现状:
1. 连年减产,导致酒商们无处采购葡萄。受访勃艮第酒商Loïc Lamy表示今年的产量勉强达到去年的30%,而尤其是只针对有机/生物动力法酒农种植葡萄采购的他来说,选择面更少,就算是有愿意出售的,品质也不理想,价格却更贵。
2. 采购葡萄无果转向直接收购葡萄汁。另一位受访酒商Nick Harbor强调,现成葡萄没有足够的供应时,相对优选的葡萄汁是另一种办法。在选购时得从信任的朋友和信誉良好的种植者处购买,并且要十分清楚收获的具体时间、压榨过程等等。
3. 为数不多的产量导致成本飙升。他们透露,一桶2013年的Corton特级园采购从2013年的7000欧飙到了35000欧元;Bâtard-Montrachet从曾经的1万欧元左右每桶飙到了8万欧元,还不一定买得到。现在连带着南部Mâcon等相对低价的产区都可能要翻倍。有的酒农表示要涨价至少30%才愿意出售。
4. 酒庄纷纷“抢饭碗”,干起副业——当酒商。如今,在勃艮第,你已经越来越难区分“酒庄”与“酒商”的身份, 因为许多独立酒庄自己的酒不够卖,就对外采购优质的葡萄来酿,也干起了“酒商”的副业。这就使本身没有葡萄园继承这种“天赐优势”的酒商来说,又增加了竞争对手。
而陷入这样困境的传统勃艮第酒商,至少有100多个。
降维打击
当独立酒庄开始抢酒商“饭碗”
其实在勃艮第,许多知名酒庄都拥有“酒商”身份。最知名的便是当今全球最贵的乐华酒庄Domaine Leroy(庄园酒,俗称红头瓶);Maison Leroy(酒商酒,俗称白头瓶)。其他还有Ponsot, PVG, Arnoux-Lachaux,de montille, Pierre-Yves Colin-Morey,Étienne Sauzet,Olivier Leflaive……其中不乏部分甚至主要以采购葡萄为主的生产商,他们通过使用不同的酒标或者瓶帽、相近的名字来区分不同性质生产出来的葡萄酒。
* 乐华酒庄(Leory)官网用不同颜色以及页面区分旗下酒庄品牌(Domaine Leroy, 始于1988年)与酒商品牌(Maison Leroy,始于1868年)的介绍。下方的同一款大区酒,酒标几乎无二致,但是瓶塞外包装颜色区分明显,以及酒标上会标注是采购的葡萄,还是自有葡萄园种植的葡萄酿造的。尽管价格都很昂贵,但是酒庄款依旧会比酒商款价格高出许多。
还有的比如Benjamin Leroux,Olivier Bernstein , Marchand Tawse等更是以“新型现代酒商”(Modern Négociants)身份出现的活跃者,凭借超级强大的酒农网络与葡萄园介入管理等手段,保证收购到的葡萄原料的高水准。
另一方面,上百年历史的勃艮第传统大型酒商如Louis Latour, Louis Jadot, Faiveley等,一向因“酒商酒”而被人熟知。但很多人不清楚的是,其实这些传统酒商凭借历史优势、雄厚财力,有着相当数量的一级园和特级园都是“酒庄酒”性质,即自有葡萄园,自己管理和种植,还是相当好的地块。
*勃艮第名家De Montille, 左边是旗下的酒商品牌,右边是酒庄品牌,从外观设计上十分相似;一般会在颜色以及生产商名字上进行区别和联系。大部分这样的名庄通常酒庄款比酒商款均价更高。
知名酒评家Jancis Robinson也曾发表过关于近年来勃艮第酒商酒越来越多样化的专题文章,并为出现如此多新型顶尖水准的现代酒商感到惊喜。
如今,勃艮第的独立酒农们越来越知名,酒越来越不够卖,加上产量本身就不够,这些更加迫使酒农纷纷干起了“兼职”,以自己独到的需求和眼光去找现成的葡萄采购过来酿酒,当起了“酒商”,加上自己本身的知名度以及酿酒技术的保障,这些“兼职”性质的葡萄酒也根本不愁卖。
乐酒观察:
酒商、酒庄,酿出好酒的才是"好猫"
这也是为什么说“勃艮第太复杂难懂”,现在酒庄之间的地块交易、更新迭代、全新精英酒商崛起不断,一个不眨眼就会出现许多“新的酒款”,传统生产单位的性质越来越难分辨,最终还是凭酒质说话。
©SHUTTERSTOCK
原本只有固定继承或者长租地块的独立酒农们,因“兼职干酒商”而有了更多机会去酿造别的子产区,甚至非勃艮第酒,酿酒师的风格多样性大大增加;同时也平衡了自然灾害导致连年减产的危机,增加了收入——事实证明,酿酒师的天才技术与对葡萄原料的品质把控过关,一样可以生产出超高品质的酒商性质葡萄酒。
而传统上100%依赖采购葡萄原料的中小酒商们,如今不得不面对着关闭业务,或者转而直接收购部分葡萄园自己管理和种植,干起“酒农”的活。
至于拥有上百年沉淀的大型头部酒商集团们,则是凭借超强的酒农合作关系维持稳定的供给,同时凭借也在不断地“扩张买地自酿”;比如Faiveley酒商家族近些年酒购入了特级园中的红白天花板们—Batard-Montachet以及Musigny等少量地块开始自己管理种植于酿造,甚至还在不同地方逐步建立几个新酒庄。
酒商,酒庄——两者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或者重叠;进口商们不应该再轻视“酒商酒”,或者过分偏好“酒庄酒”——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尽管产量惨不忍睹,但如今勃艮第酒品牌的进口选择,反而越来越多了,进口商们也要多角度斟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