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酒业形势下,招商确实不容易。知名品牌如此,中小品牌更是如此。不过,办法永远比困难多。大品牌招商门槛高,利润低,竞争大,也是客观存在的。相比大品牌,一些中小品牌(也包括很多开发品牌)如果能够做好定位和规划,也能出其不意,招好商。
招商首选机会型市场,小商也能汇量增长!
从招商布局来看,一般分为战略性布局和战术性布局。战略性布局,大多选择省会市场,以达到辐射周边市场的作用,但这类部署难度较大,需要投入重金。
战术性布局中品牌只是在机会市场中,通过经销商的运作,补充销量而已。各个开发品牌更需要机会型市场和机会型资源。
机会型市场是指竞品较少,包容性较好的市场。这类市场大多不是省会城市,甚至可能是某些三四线城市,但因为竞品少,机会反而多;同时,市场包容性好,对新品的接受也更容易。
机会型资源是指在外埠区域市场中,有团购资源的经销商,他们或者有某些关系,可通过例如校友会、老乡会的关系等把产品导入一些企业,这种做法,可能并不会帮助区域品牌在外埠市场快速形成品牌影响力,但借助资源渠道,销量应该不错。其次是一些有选品需求的经销商,例如上文提到的,一些面临转型的高端、次高端品牌代理商,他们有网络、有渠道、有团队,唯独缺乏一款适合的产品。从某种角度来说,有机会型资源的市场也正是机会型市场的一种。
对于这些品牌来说,不一定要招大商,尤其是在机会性市场中,如果能招到一些小商,可先通过多个小经销商实现汇量增长,为酒企抢占市场和提升销量,日后如果市场发展得好,还可以再转成战略性市场,重新梳理经销商,重点投入资源运作。
抢“机会”有诀窍
各种小开发品牌在市场布局和产品规划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产品投放,施行“1+X+N”模式。其中,“1”是品牌的主打产品,在选定的市场投放产品时,所有的宣传、渠道、造势等都要围绕这个“1”来做,聚焦资源,强化消费者对“1”的认知。“X”是多个系列产品,这要根据经销商的代理需求提供产品。“X”是锦上添花,用于烘托氛围的,营造产品热销的景象。“N”是一些团购商,借助特通渠道来走量。
如果品牌开发商或者是酒企资源雄厚,可以按部就班地来做市场,但如果资源没那么丰富,就一定要做个“搅局者”,哪里有机会就往哪里走,要先搅动市场,从中找到生存机会。
“1+X+N”的产品组合模式有三点优势:一方面让品牌不放过任何机会性资源,借助多种渠道,拉动销售;另一方面,众多产品投放,能够营造产品热销氛围,较快起势;同时,通过产品的多系列投放,可通过市场的检验来确定哪款产品能够最终在此扎根。这更突显了市场的作用,避免酒企主观臆断,错失机会。
第二,渠道布局,不拘一格。市场竞争激烈,对于中小品牌来说,在某一市场,面临全国知名品牌、当地强势品牌和很多其他外来品牌的竞争,这时候,抢占了渠道资源,就是抢占了市场和销量。同产品布局一样,渠道布局也要不拘一格,先抓住机会,把产品导入进去,通过多渠道,实现汇量增长。
第三,重视市场价值,发挥酒企与市场双重导向作用。招商前,要多做调研,了解当地消费特点和需求,以制定适合的产品投放策略和营销策略。例如,在产品价位的选择上,可以有倾向性的安排。当前,大众价位产品的市场导入更容易,而中高价位的产品则相对较难。因此产品招商,优先选择大众价位产品,不要让经销商花费较大成本来培养消费。
第四,外埠市场注重软性招商,硬性管理。多系列产品的投放策略,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抢占消费和经销商资源。但这也容易在后期带来很多市场管理上的隐患,比如乱价窜货等。因此,外埠市场上,区域品牌要软性招商,硬性管理。招商时给经销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运作自由,但在价格、渠道等监管上,要进行严格管理。
第五,多留空间,多做服务。中小品牌进行省外招商时,要以经销商为主,给经销商留更多的空间,而企业则更多地扮演服务者的角色。
(编辑:崔贝)
微信搜索“酒说”或者“jiushuo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