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趣味生活

中和殿屋顶样式

故宫里的中和殿是一座方方正正的亭子形宫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初名华盖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才改为今天的名字。“中和”二字意在宣扬“中庸之道”,就是说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事态稳定,各方关系和睦。中和殿的大殿平面呈正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顶部有一个金黄色的圆形构件,人们称它为宝顶。据传,灯市口东面有一座二郎神庙,每逢早晨日出时分,便有金、光直射室内,人们对此迷惑不解。后来人们仔细观察,才发现,原来二郎神庙的庙基与中和殿正好东西相对,是殿上的宝顶将太阳光反射到庙内形成了这一奇妙的景象。其实,宝顶具有很重要的用处。凡是攒尖顶的建筑,整个木构架都是向上收缩的,并最后聚集在屋架顶端一根垂直的木柱上。这根孤零零的木柱,很容易遭到雷击,因此称为雷公柱。雷公柱就像一把伞的伞柄,它把所有的角梁后尾的戗木固定在自己身上,是整个屋顶的中心支点。如果这根柱子损坏,整个屋顶就会散架。在木柱的顶端安置一个宝顶,首先是为了保护下面的雷公柱免遭雨水的侵蚀。此外,就审美规律而言,攒尖顶的最上端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东西,会给人以屋顶的斜面与斜线会聚无终的不和谐感觉,就像是一个乐章没有结尾。与整个建筑相比,宝顶的体量很小,却起到了使整个建筑沉稳美观的重要作用。然而,宝顶在审美上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工匠们就想方设法把它制作成各种富有装饰性的形状,以增加建筑的美感。中和殿内宝座前左右两侧有两只金质四腿独角异兽,为烧檀香之用。它是想象中的一种神兽,传说能够日行一万八千里,懂得四方语言,通晓远方之事。把它们放在皇帝宝座两旁,寓意君主圣明。中和殿平台两侧的铜熏炉,是用来生炭火取暖的。清代宫中烧用的是上好木炭,叫“红萝炭”。这种木炭气暖而耐烧,灰白而不爆。宝座两旁还放着两乘肩舆,俗称轿子,是清代皇帝在宫廷内部使用的交通工具。皇帝在什么场合乘坐什么轿子都有严格规定。明、清两代王朝,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前先在此小憩,接受内阁、礼部及侍卫执事人员等的朝拜。每逢加皇太后徽号和各种大礼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阅览奏章和祝辞。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中和殿屋顶样式,中和殿的屋顶样式,北京故宫中和殿的屋顶样式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屋顶样式”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