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张掖是游客特别喜欢去的终点。这里有许多自然风光和奇特的历史风光。你知道张掖在地震带上吗?张掖地震的特点是什么?
张掖有地震带吗?
在地震带上,张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地震带,是国务院指定的国家地震重点监测防御区之一,也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的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敏感,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预防难度大。据调查,近50年来,张掖地区发生了4.5级以上强震35次。
特别是位于祁连山北麓的民乐县。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发生6.9级地震,造成邻近民乐县36836户12.8万人受灾,房屋或多或少受损。与此同时,民乐县有78个村1.7万家6.9万多人生活在海拔2400多米、生态敏感、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当地群众受自然灾害威胁协会严重,生产活动条件差,发展致富有许多不足,难以巩固扶贫成果。
2022年以来,民乐县在充分实地考察、广泛征求意见、科学论证的前提下,将生态自然灾害避险拆迁作为解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力起点,整合乡村振兴,编制完成生态自然灾害避险拆迁三年总体规划和2022年实施规划,将8个镇78个村1.7万人纳入自然灾害危险区拆迁范围,减少或防止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张掖地震的特点
张掖位于青藏高原北侧,地质结构复杂,调节运动强,地震活动频繁。以往地震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地震带强震活动具有几个特点:
①大震有一定的转移规律。由于地质结构的原因,过道南侧的地震具有由东向西转移的特点。例如:1920年海源8.5级地震后,1927年西迁古浪产生8.0级地震;1932年,西迁昌马产生7.6级地震。过道北侧地震,由西向东转移。例如:1951年12月17日苏北6.0级地震后,1954年2月11日东迁山丹发生7.25级地震;7月31日,东迁民勤发生7.0级地震。
②地震强度高,即破坏性大,次数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地震工作者对现代地区及周边地区破坏性地震的调查显示,地震期间隔几十年,1954年山丹7.25级地震发生。
③地震有突发事件。也就是说,在地震发生之前,没有明显的迹象,或者虽然有迹象,但仍然不容易被发现,所以地震出乎意料,让人们无助。
张掖古城的历史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间的张掖,又名甘州,是古丝绸之路进入河西走廊的主要驿镇。 张掖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民风淳朴,水草丰富,有“金张掖”之称。
张掖历史悠久。据市区黑水国遗迹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石斧等文物证实,早在古代,人们就在这里过着狩猎和游牧的生活。张掖位于古代雍州之地,夏商时期为羌族所居。周时,荣、狄两族住在这里,春秋时期乌孙、月氏在这里繁衍生息。战国时期,创建城市,修建长城,今张掖地区仍留下秦长城遗迹。后乌孙被月氏赶到新疆伊犁,张掖属于“控弦者可一二十万”的月宗族隶属。月氏国都(今民乐永固城)与昭武城(今临泽县地区)同为月氏聚居在黑河两岸的中心城市。汉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六年),几十万强兵的匈奴冒顿单打月氏人;张掖成为匈奴右贤王的领域。匈奴占有后,继续抢劫,破坏匈汉友好交往,切断了汉朝与塞北长期存在的关系。公元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兵败匈奴后,开始设立张掖县,以“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命名。
自汉唐以来,张掖已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著名城镇,中原通往西亚和东欧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流。由于地理环境优越,自然条件好,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有“塞江南”、“金张掖”的美称。张掖市历史悠久,距今2000年。古代是河西四县(敦煌、酒泉、张掖、武威)之一,是西北地区政治、冶金、经济、文化、外交活动中心。张掖曾是北凉国首都、行都司首府、甘肃省省会、历代诸代设州设府的治所,被誉为“锁钥”。汉明长城、各代石窟、寺民、碑塔、古都、烽隧、墓葬群星罗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