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的“大事列表”里,英国脱欧肯定会排前几名。
一般人认为,难民问题和恐怖袭击是促使英国脱离欧盟的主因,而事实上英国人对欧盟的怨气远不止这些,形象地说,就是“我已经忍你很久了”。
当然,难民危机确实给英国以及其他欧盟国家带来了极大的困扰,这也成了压垮“留欧派”的最后一根稻草。
德、法等国的左翼政党一直宣称:引入难民可以为欧盟提供廉价劳动力,且作为难民主要流出地的叙利亚是一个世俗化较高的阿拉伯国家,难民中有大量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医生等高素质人员。
然而现实的数据看上去并不怎么美好,按照2015年底德国央行提供的数据显示——通常这种情况下官方数据总会引用最乐观的一组——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德难民的就业率仅为15%,在三年之后或许可以达到33%,而此前德国平均劳动人口参与率是75%。
而在2016年5月22日,德国《明镜》周刊曝出一条消息:多数叙利亚难民都是通过土耳其进入欧洲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土耳其政府对入境的难民进行了甄别,将高学历人员“截留”在了土耳其,而低学历和体弱多病者,都一股脑地放到欧洲。
从统计数字来看,进入欧洲的难民中,80%以上都是男性青壮年,且有为数不少的宗教极端分子混迹其中。
无论媒体如何宣传,但德国的“科隆之夜”(集体性侵事件)、法国的国庆日恐怖袭击以及一连串事件确实是发生了。
更要命的是的各个难民接收国都因此背上了不轻的财政负担——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作为引入难民主要推手的德国政府,想出了以摊派的形式把难民分散到各个欧盟成员国,如果成员国拒绝接收,就必须缴纳巨额的罚款,这一举动引起了众多欧盟成员国的愤怒。
确实是难民问题推动了英国的脱欧公投。
从英国全民公决的结果来看,脱欧派只占51.9%,同意留在欧盟的占了48.1%,这说明英国社会其实远未达成共识。
公投结果公布后,欧元与英镑一起出现了大跌,显然很多人对英国的前景表示了悲观——不过从两边几乎一半对一半的数量来看,即便结果是留欧,恐怕英镑也照样要跌。
而在英国脱欧公投后不久,便爆发了法国国庆日恐怖袭击事件,这在客观上倒是解决了英国国内关于脱欧的争论。
但这终归只是个偶然事件,事实上英国脱欧的倾向已经由来已久。
1973年英国正式加入欧共体(欧盟的前身),1975年英国人就举行了第一次脱欧公投,只不过那一次力主脱欧的是左翼工党,也就是现在的“留欧”派。
2013年卡梅伦在首相大选中就已经承诺最迟在2017年底之前,就脱欧问题举行全民公投。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说,英国和欧盟其他国家本质上就是典型的大陆与海岛之间的关系,从资源、战略纵深、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来说,海岛对比大陆天然处于劣势,而海岛的发展乃至生存,也自然地依赖于大陆的各种资源。
由此对海岛而言,如果想要既获得来自大陆的“滋养”,又可以保持战略上的主动,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大陆保持分裂状态。
臭名昭著的“中国七块论”,最初便源自日本人中岭雄的“中国十二块论”。
同理,英国在数百年里所奉行的“大陆政策”,同样是为了保持欧洲各大陆国家之间的“均势”。
所谓“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只要永恒的利益”,这句话的实质其实是说,英国人不会与任何一个欧洲大陆国家永久性结盟,她只会联合次强来削弱最强的那个,以此来保持欧洲大陆始终不会出现一个可以统一欧洲的大国出来——这也就是英国“永恒的利益”。
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是为了避免欧洲大陆国家排除掉英国,自己关起门来过日子——英国的利益在于不断获得来自欧洲大陆的“滋养”,而并不是要推动欧洲大陆的统一。
这个思维,已经浸润到了英国精英阶层的血液中。
欧元诞生之后,英国人宁可承受汇率不稳的代价,也依然坚持保留英镑,其实就是这个思维下的产物。
而就多数英国普通人而言,选择脱欧也绝非是左翼媒体所宣传的“乌合之众”式的头脑发热(欧美传媒多数掌控在左翼手中)。
事实上在公投中选择脱欧的以中老年人居多,而选择留欧的则以年轻人居多。
通常来说,显然是前者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生活阅历,这些人其实更接近中产阶级和社会精英这些概念。
从数据上说,英国每年向欧盟缴纳的费用仅次于德、法,居欧盟成员国中的第三位。
其中2013年英国对欧盟的净财政贡献达86亿英镑(约合762亿人民币),这对于普通英国人而言,自然意味着英国自身的共同投入以及社会福利保障都在缩水。
而在欧洲危机爆发之后,德、法两国的一系列应对措施事实上都损害了英国的利益,譬如欧盟通过“财政契约”,要求从事欧元交易业务的清算机构只能设在欧洲单一货币区,这意味着大量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将从伦敦金融城转移到巴黎和法兰克福。
要知道,虚拟经济在英国经济中所占的权重比美国还高,此举事实上就是法、德在没钱花的情况下用行政手段去抢英国人的蛋糕。2014年1月,欧盟开征金融交易税,以虚拟经济为重的英国因此每年又要多支付260亿英镑(约合2303亿人民币)。(在笔者看来,法、德此举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外,可能也在刻意打压金融业,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这一系列政策使英国从2014年开始GDP不断走低。此外,英国境内还居住着大约300万其他欧盟成员国国民,其中2/3在英国工作,在英国人看来,这些移民挤占了英国人的就业机会,这也是1975年脱欧公投的主要诱因。
从长远来看,英国脱欧对英国会有何影响暂时不好说,但对欧盟而言,绝对是又增加了一个看空其前景的理由。
英国在欧洲当中无疑处于核心地位:英国是欧洲事实上的金融中心,76%的欧洲对冲基金总部设在英国,欧盟国家74%的OTC衍生品交易在英国,55%的PE基金由总部设在英国的公司发起。
欧盟养老基金42%的资产来自英国,35%的风投来自英国,美国投资公司在欧洲网点的90%设在英国……截至2015年6月,英国年度GDP占欧盟的比重达17.2%,年度进口贸易额占欧盟总额的9.7%(2014年),出口贸易2007年以后一直在6%上下浮动。
从经济层面说,英国的退出对欧盟绝对是一记重击。
而从政治上说,英国脱欧的影响则更大。
欧债危机一来,关于希腊、西班牙等南欧国家脱离欧元区的可能性讨论就一直没有断过,而作为核心国家的英国宣布脱离欧盟,无疑是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在公投结果公布后,欧盟高层立即宣布希望英国马上退出,而英国却不紧不慢地宣布最终正式和欧盟办理“离婚手续”将在2018年。
对于欧盟来讲,这绝对是件让人抓狂的事。正所谓夜长梦多,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会有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在这段时间里,英国将会继续享受欧盟成员国应有的待遇,还会时不时地用“脱欧”这件事来提醒一下其他成员国。
前面说过,在财税、难民等政策上对欧盟不满的成员国不只是英国,在英国脱欧以后,连法国的右翼政党也宣布,如果赢得大选也将推动脱欧公投。
如果德、法要稳住英国人,就必须向对方让利。不让,英国人就会拿这件事做文章;让,其他成员国自然会有样学样。
无论是哪条路,都可能导致欧盟进一步被肢解——阻止欧洲大陆统一本来就是英国一贯的大战略。
事情到此远没有完,2016年11月3日,英国高等法院裁定:“政府在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前需经议会批准。”这意味着在几个月前原本板上钉钉的“脱欧”很可能会出现逆转——议会中的“亲欧派”议员肯定会在后面给新首相特蕾莎•梅的脱欧计划设置障碍。
而在一周之后,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这又给英国脱欧派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这使得“脱欧”进程变得越发难以预测……
不过,如果跳出这些细枝末节的话,这件事并不那么难琢磨。“脱欧”还是“留欧”,其实仅仅是一个定性的问题,而从量化的角度说,欧盟内部进一步松散化,英国与欧洲大陆渐行渐远,这些都是难以扭转的大趋势,因为它是由前面所说的一系列结构性矛盾所导致的,而并不是受什么偶然因素的左右。
退一步说,即便这一次“脱欧”运动最后以英国留欧而告终,对欧盟来说也并不是万事大吉,且不说英国人后面完全可以接着公投,法、德也必须向英国释放更多的利益,譬如减免英国的各项义务。
如果没有好处,相信下一次公投马上就会被提出来,而其他成员国自然也会效仿,向德、法要求更多的优惠条件,如果德、法不同意,则欧盟很可能就会解体;如果同意,那么欧洲一体化就将有名无实。
在千余年以来,地缘造就了欧洲在工业时代的先发优势,也使得她天然缺乏统一的基因,如今看来,这一宿命影响恐怕还会继续下去……
○摘自《用地图看懂世界格局》王伟(著),华文天下图书公司授权合作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