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基金跌了30%,你是什么心态?
被称作台湾“定投教母”的萧碧燕,是这么说的:“能遇到下跌30%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开心,因为这是非常难得的加仓机会。”
那么,我的基金跌了30%,我应该高兴咯。
等等,定投教母这段话里其实是包括了两个隐含条件的:
1、基金本身没有问题,下跌是市场引起的,所以跌下去还能涨得回来;
2、有足够的钱来加仓。
所以,今天文章的主题:基金定投应该如何加仓,我们就围绕着这两个条件来说说。
第一个条件,基金本身没问题
这个我们强调过很多次了,大家用我们的诊断工具就可以跟踪基金的业绩表现。
过去几年一直保持优秀业绩的基金,短期内遇到下跌,不要慌张,因为有波动的基金才更适合定投。
多给一点时间和耐心,一般能长期保持优秀的基金,跌得下去也涨得回来。
什么是有问题的基金?
在我看来,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的基金本身都没有问题,其中有些业绩也许不是很优秀,但整体运作都很正常,业绩起伏反而给了我们定投获利的机会,站在3-5年的时间上看,跑赢通胀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我给大家提示一下,有问题的基金大概是个什么样子:
1、长期业绩非常差;
2、频繁更换基金经理;
3、业绩几乎没有太大起伏。
比如,这只基金:
你说你业绩要是波动一下,我还可以通过定投加仓解个套什么的,但照他这样非常平缓而坚定地下跌下去,摆明了就是坑啊。
我们看一下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
平均不到一年就要换一批基金经理,这频率明显不正常。
这种基金:
要么是基金公司用来拿给新基金经理练手;
要么就是用来给公司的门面基金垫背抬轿;
要么就是故意维持烂业绩,因为这种基金业绩一旦好转很容易引发大量赎回,毕竟大部分人套了那么久,好不容易解套,第一反应肯定是溜啊。
当然也不排除这只基金后面会业绩好转,不过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因为要做好一只基金,除了基金经理之外,还需要基金公司的一些优质资源配合。
但在现有门面基金运行良好的情况下,基金公司不太可能再花更多的资源和力气去捧一只烂基,人家只要维护好现有的门面基金就好了。
门面基金就是一家基金公司的门面、招牌,提起这家基金公司就能想到这只基金,提起这只基金就能想到这家基金公司。
所以,反过来想,买一家基金公司的门面基金,相对来说胜算会更大一些,因为基金公司会想方设法保住自己的招牌。
好了,说了那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加仓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这只基金本身没有问题。
第二个条件:保证有足够的钱加仓
这里的意思不是让你去找更多的钱来加仓,而是在一开始定投的时候,就要根据一段时期内可用的资金计划好策略,把加仓考虑进去。
见跌就加的方法显然是不合适的,我给大家总结了几个加仓方法:
1、台湾定投教母萧碧燕的方法:
如果定投的基金下跌了30%,可以单笔加仓资金的1/3(比如有3万元可用于加仓,那么就加1万元)。
如果继续下跌了10%,开始第二次加仓,再补资金的1/3,也就是1万元。
如果再继续下跌10%,进行第三次加仓,剩下的1万元。
然后继续坚持定投,静静等待市场反转就可以了。
2、金字塔加仓方法:
这种方法在股票投资上比较常见,大概原理是,根据股价设一个跌幅,达到跌幅加一份仓,达到两倍跌幅,加双份仓。
引用到基金上,我们可以这么操作:
比如,基金现在的净值是1.2,我们设置一个加仓幅度为下跌10%,加仓1000元。
那么当基金净值跌了10%,到1.08时,加仓1000元;如果基金继续下跌了10%,到0.972时,加仓双倍,也就是2000元;以此类推。
3、指数加仓法:
上面两种方法是固定幅度加仓,现在我要说一个根据市场行情加仓的方法。
我们拉一个近两年的上证指数看看:
可以看到近两年的沪指震荡上行,每次调整的幅度大概在5%左右,只有去年春节前受美股大跌影响,跌了10%。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情况制定加仓策略,比如:指数跌5%,加仓累计本金的1/3。
假如你定投本金已经累计到了30000元,这个时候指数跌了5%,可以加仓1万元;如果遇到春节时期指数下跌10%的情况,可以在5%和10%的时候分别加仓累计本金的1/3。
我们只要根据近几年的历史行情,抓住大波动的回调就好了,小幅震荡不用管。
当然这种方法是根据历史行情的震荡幅度,决定我们加仓的幅度,这个幅度是变动的,每年要回顾一次。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之前文章好几次提到加仓,都是建议大家跌幅超过5%再加,一般情况下,指数跌了5%,指数基金差不多也是这个跌幅,但混合和股票类基金的跌幅就很可能达到10%甚至更多。
其实加仓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是因为很多人完全不懂,所以以上仅提供几种方法作为参考。
哦了,也不用总结了,应该说得很清楚了,加仓就两个条件:
1、没有问题的基金才加;
2、保证有足够的钱加。
加仓的方法也给大家总结了三种,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里的数字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优化,反正只要适合你的,怎么玩都行,开心就好。
但“只要一跌就加仓”肯定是不OK的,因为分分钟打光你的子弹(土豪请随意)。
本文源自麻利二铺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