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嘉晨 文/图
4月1日上午10时左右,记者来到汤阴县伏道镇后攸昙村,淡蓝色的天空下,一畦畦麦苗在阳光下绿得格外亮眼。在一个西红柿大棚里,贫困户王文亮正在挨个查看西红柿长势,从清晨到现在他已经忙了近3个小时。“这茬西红柿刚换的新品种,为了尽快掌握这个品种的种植方法,我得花更多时间在棚里。”看到记者,王文亮热情地表示欢迎,并耐心解释。
今年49岁的王文亮原本是个技术工,一直在外地靠给别人打工赚钱。后来,王文亮的妻子患病,他家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了。80多岁的母亲、刚上学的儿子、得病的媳妇全靠王文亮一人照顾,他身上的担子一下变重了。王文亮说:“以前我们两口子打工赚钱,家里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妻子得病后,少了个能赚钱的人不说,为了照顾家里,我也不能外出打工了。收入没有了,开销变大了,我们家就成了贫困户。”
了解到王文亮家的情况,该村村“两委”十分重视,纷纷为他出谋划策。“那段时间,村干部只要不忙,就会来家里动员,嘴皮子都快磨烂了。”深思熟虑后,王文亮决定拼一拼。“俺给村里的干部说了之后,他们非常支持,让俺参加创业培训,帮扶人还帮俺协调贷款。”得到了政府和帮扶干部的帮助,王文亮自己也使出了浑身力气。去年,拿到5万元贷款后,王文亮又东拼西凑借了点钱,好好修整了村里合作社的7个大棚,正式开始种植蔬菜。
“俺现在刚开始,7个棚15亩地主要种甜瓜和西红柿,为了省工钱,地里的活儿能干我就都自己干了。想脱贫就不能偷懒!”王文亮说。为了有更高的收益,他四处打听好品种、好方法、好技术。听说荷兰218这个品种的西红柿味道好、品相好,特别受消费者欢迎,他便立刻尝试种植。“镇村两级干部给俺出了不少力,帮了不少忙,我不能让他们失望,所以必须好好干。”说话间已到中午,大棚里的温度很高,王文亮一边用袖口擦拭额头上的汗珠一边说。
采访中,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强这样评价王文亮:“在扶贫过程中,我们遇到过很多扶不起的‘阿斗’,那些贫困户一味等政府救济,很难真正脱贫。王文亮不一样,他勤劳朴实,踏实肯干,所以我们都看好他,他们家脱贫不成问题。”
“现在,3个棚里的西红柿都已经开花,预计亩产1万斤,按照现在的行情,每亩一年能收益4000元,仅此一项就增收不少,再加上甜瓜的收益,俺家年底肯定能脱贫!”王文亮斗志满满,信心十足,说话间,脸上一直挂着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