哏儿哥认为,早点部是真正受益于现代工业文明进步的典型,磨豆子有机器,和面有设备,烧水有电壶,加热有煤气。当然,这其中还不算那些专搞“化学研究”的黑店。总之,早点铺卖的是早点,却再也不用早起点。
好几次,哏儿哥凌晨四点去觅食,看那些早点铺依然大门紧闭,大约五点左右的时候,店铺老板才开了店门,伸着懒腰打着哈欠,动作不紧不慢。
可是倒退20年的时候,凌晨2-3点的早点铺早已进入“备战”状态,每个流程一点也马虎不得。环环相扣,直到五点左右开门纳客。
从某种程度上讲,流程简洁化是进步,可是减少的这些环节,也有味道的损失作为代偿。那些记忆中的老味道都哪去了?
有人说,之所以总回忆以前,是因为当时的生活不好,所以藏在脑海里味道的探针总会在某个时候扎一下心。
其实,这些都是狡辩。
好味道一定是用心得出的结果,就好像好人品一定是长久时间得出的评判一样。
事件万物,不经心,难得始终。
所以老味道还是要遵循老方法。
为什么现在的鸡肉没有以前的口感,因为少了散养这个环节,多了饲料这个步骤。
纵使科技再发展,科学再进步,自然这个词也还是会存在。它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就好像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一天有24小时轮转。
所谓自然,总会要看到某种事物的盛衰起伏,这种参差差别才是自然的真谛,也是天津人讲的手法。
为什么猫不闻的机器水饺没人买,为什么百饺园有明档的操作间?
天津人有句话:这张嘴,糊弄(护隆)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