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生财有道

【公司不干了保险怎么办】在保险公司工作8个月后,我辞职了

本文讲了

01我转型做保险的心路历程

02做保险的这段时间都经历了什么

03我为什么又从保险公司离职

04接下来我的打算

本文篇幅较长,权当小说来看,算是给关心我的朋友们一个答复吧。

“你混不下去了吗?要去卖保险?”

去年我跟亲朋好友们宣布要辞职去卖保险的时候,朋友们给出了不少质疑和不理解。他们有这样的反应很正常,毕竟卖保险这份工作在很多人看来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之前甚至还有一句话叫“一人卖保险,全家不要脸”。卖保险的名声一直不太好,也有人认为卖保险跟传销有些类似。然而,当时我做出的这么重大的一个决定,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我甚至觉得这是我这些年经历的一个必然归宿。

不甘平凡的平凡经历

我从小就比较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也算出类拔萃,家长老师同学都非常喜欢我。我生在农村,在教育条件并不算好的情况下,也曾考出全镇第二名的成绩,也曾代表学校参加过全国物理竞赛。因此,家长老师都对我寄予厚望。然而,天不遂人愿,每逢大考便失利的我,最终没能考上梦想中的国防科技大学。心有不甘,却又没办法复读(因为那年正赶上江苏高考改革,高二开始有小高考了。要想复读,需要托关系,从高一开始重新再学三年。天呐,这我可接受不了!)就这样我进入了大学校门,学了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

大学实习期间,我进入奇瑞汽车的发动机事业部,在那里遇到了一位东北大哥——装配车间的班长。有一次跟他一起吃饭,他跟我讲了他是如何在小山村通过努力考上大学,是村里第一个走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就到了奇瑞公司,努力工作了五年终于做到了班长······他聊的起劲,可我却心有不甘: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当天晚上我整夜失眠,想了很多;第二天就找到公司领导,提出了离职。领导语重心长的跟我说:“通过最近的观察,正想着要重点培养你呢,怎么忽然就想离职了?”我跟领导坦诚了我的想法。那时年轻,做事就是果断,很快便离开了奇瑞。

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我着力于创业项目,但是创业成功的几率本来就很小,需要承担的风险却很大。我这么一个刚进入社会的人,资金实力、社会阅历、眼界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显然不足。虽然有过不错的机会,但由于认知不足,当时并没有意识到那是机会。在经历了汽车后市场、电商行业等几次创业失败之后,我还是决定先安心上班,毕竟生存问题在那时最为重要。

后来我便入职了一家国内知名的老牌家具公司,从事该家具品牌的市场推广工作。我经常会在高档小区和别墅里做样板间供客户参观,再根据客户的需求,协助设计师和销售顾问给客户提供全套的家居软装解决方案。

选择这个品牌的理由是:经过考察,该品牌是上市公司,公司老板不是一位合格的商人,而是一位匠人,他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所以在经营的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的把控非常严格,工艺达到了奢侈品的级别。也正因如此,该品牌的家具入驻了人民大会堂,代表中国民族品牌连续参加了五届世博会。这种工匠精神我非常认可,因为我是要做类销售的工作,给客户的产品质量一定是第一位的,这是我的标准。我一直认为,赚钱是很重要,但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更重要。

我在家具公司工作的几年时间里,逐渐得心应手,很快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领导同事们也都相处融洽,家具的品质和自身的素养也都获得了很多客户的认可。当客户家的软装从设计之初到最后完美呈现,请专业摄影师进行全景制作成全国经典案例的时候,我觉得工作还挺有价值感。

这份工作挺安稳,压力虽然也有,但于我来说也并不吃力。不过,业内人普遍认为我们公司的待遇很好,管理很佛系,是家居建材行业的养老型公司。当然这也是我自己的切身体会。也正是这样,发展空间是有局限性的。

我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现在的工作可替代性太强了,也看不到上升空间。三十岁了,我再这样工作几年,到四十岁我还处于这种状态又该怎么办?我曾经的激情和斗志怕是会在这里消磨殆尽吧。

2018年时,我遇到了我的人生伴侣,从此便摆脱了单身狗的命运。她是如此美好,让我觉得遇见她是我一切好运气的开始。2019年,我贷款在南京购入了一套房,计划着2020年装修成我们的婚房。面临着人生重大时刻的来临,我平静的生活正在慢慢的发生着变化。我意识到身上的责任越来越重:背上了房贷,面临着结婚生子;父母也正在老去,我赚钱的速度一定要超过父母老去的速度。

曾经很讨厌保险

曾经我对“卖保险的”印象非常不好。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到人才市场找工作,很多保险公司的人会特别热情的拉人去他们那边填简历,邀请去他们公司听课、培训,看起来就好像是有满满的套路,让人感觉不太舒服。在老家也曾有某知名保险公司的阿姨以给我介绍对象为由,给被撮合的双方家庭推销保险,这更让我有一种不能言说的不自在感。这种做法让我对保险非常反感,当然我并没有在这位阿姨那边买保险。

然而有意思的是,我却在不久之后接到了另外一个保险公司的电话推销,在详细了解了那份意外险的保障之后,居然很爽快的配置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份保险。

“来干保险,要么走投无路,要么身怀绝技”

我平时也算是个文青,还算是爱学习的吧。每年跨年夜,我都会守着电视看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在2020年跨年演讲中,罗振宇讲了他2019年买保险的一段经历,让他对“干保险的”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一份保险合同,动辄十年二十年,甚至是终身。保险服务顾问和客户之间就有了一个长期的联系。如果过程中有出险,保险服务顾问会协助办理理赔,有的顾问还会联系医院绿色通道,甚至服务好的还能开车去接送,这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就是朋友啊!

一纸合同,一生的朋友!这种价值的体现让我向往,同时也打破了我对保险顾问的看法。另外,罗振宇提到“来干保险,要么走投无路,要么身怀绝技”。最近几年恰恰身怀绝技的人来干保险的越来越多:有外企总监,有媒体记者,还有医生、律师······为什么这么多优秀的人会转行卖保险呢?我的心里有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份种子算是在心里种下了。

“来干保险,要么走投无路,要么身怀绝技”

邻居家的一段经历,让我深思

2020年春节期间,也就是新冠疫情在我国最严重的时候。一个邻居发小也呆在老家,他是某保险公司的培训讲师(但他自己不卖保险,也从没跟我聊过关于保险的任何话题),我便跟他了解一些有关保险行业的情况。期间他讲到自己后悔的一件事:在他做保险的初期,了解到保险的重要性,打算给父母买保险;但父母对保险并不了解,甚至有抵触。他当时也刚参加工作,没多少积蓄。父母没同意买,这事也就暂时搁置了。没想到前两年父亲患病住院,花了几十万,在苏北人民医院做了几次手术才脱离危险。(他父亲以前是做装修的,从那以后就再也没上班了。)为此他非常后悔当时没有买保险。这件事之后,他吸取教训,第一时间给他母亲配置了保险。

他父亲生病这件事我们邻居之间都是知道的,不过这件事情上体现出来的保险的作用我以前完全没有概念。经过跟发小的这次沟通,我才了解了重疾险和医疗险的部分功能。于是我就想深入了解保险行业,也顺便为自己和家人配置合适的保险。

“躬身入局”保险行业

在疫情复工之后我便遇到了前东家,某保险公司的培训讲师谢老师。他是南京知名学府的硕士,曾担任招商银行总行培训师,187㎝的大高个,文质彬彬的,看着就很亲切。他详细给我讲解了中国近年来保险行业的发展情况,发展过程中走过的弯路和各险种的意义与功用,还有中国保险行业的前景和国家的重视程度等。现在他们正在装修全新的职场,不久便会启动“青年企业家项目”。该项目是为了摒弃传统保险公司的某些陋习,让这个团队和原来的团队完全隔离开。招聘的要求也提了档:只招几个优秀的同行来带领团队,再招聘一些年轻并认可保险行业的优秀伙伴,本着“保险让生活更美好”的初心来培养出全新的保险团队。

经过深入沟通,我对保险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保险是这么好的一个金融工具。以前因为不懂,又遭遇了感受极差的“相亲式”推销,我对保险行业的误解还是很深的。很庆幸遇到了谢老师,让我看到了行业的现状和愿景,也看到了年轻高知一代希望通过自身努力还原保险行业本质的决心和行动。

谢老师给我的感觉是专业而且三观很正,提倡诚实正直,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给客户的家庭配置合适的保障方案。他非常反感做“人情单”。确实,为了冲业绩,让亲戚朋友买保险的做法我也非常排斥。没有价值,还会让身边人远离。

另外我还了解到,做保险代理人,就好比创业。特别是现在他们启动的“保险青年企业家项目”,公司会给很多资源支持,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业机会。相比传统的创业,保险创业优势是:不需要自己租场地,不需要缴纳代理费也无需承担各项运营的费用;还能让客户们都拥有保障,以应对生命中的一些不确定的灾难。

当然干保险这份工作,并没有那么容易。需要学习的知识很多,包括各险种的意义与功用,能帮客户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投保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的医学知识、法律知识、金融理财知识、公司管理和财务知识······所以要想做好保险,需要终身学习,持续进步!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想做好保险真的太难了,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懂。我平时本来就爱学习,一直想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说做保险这份工作,需要永无止尽地学习,那就是在不断提升,也就拥有了不会轻易被取代的核心竞争力。这一切都是我所向往的,貌似一切都刚刚好。

虽然能够预见到干保险困难重重,还会遭遇很多人的不理解,但是我选择直面挑战,躬身入局!我认为保险工作从另一方面看简直就是我心目中完美的职业:没有天花板,工作业绩达到目标就能升职,不需要看领导的脸色,肯付出就会有回报,后期自己做好了可以发展团队,等同于创业的扩大规模。工作的过程就是在给一个又一个家庭配置好保障,在家庭万一发生重大变故的时候,能不用为金钱操心,避免了很多因缺钱而导致的悲剧和良心的谴责。

卖保险的这段时间我经历了什么?

三个月培训期

2020年4月开始跟谢老师接触,然后开始走面试/性格测试等入职流程,这个过程也花了一段时间的,其实主要是当时那边的职场正在筹建装修中,我只能等着了。偶尔会参加他们公司的线上会议,包括全国会议和省级会议。基本上都是汇报一些成绩数据,顺便请优秀伙伴做个简单的分享。

7月底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入职前培训,培训之后团队给我发了结业证书,满满的仪式感。8月正式进入到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期,三位培训老师轮流给我上课,还会布置课后作业。每节课我都很认真的学习,第二天一早有时候是交作业,有时候是直接考核,有时候是让我给大家做个分享。说实话,那段日子还是很难熬的,我的精力是完全all in的状态。甚至为了第二天考核不出糗,我晚上很困了还在学习,第二天一早起来又在学习,地铁上班途中还在学习。而且,学习的过程中也是有业绩要求的,虽然达不成业绩要求也没有什么处罚。我第一个月全天培训,也没时间出去拜访客户,业绩从哪来呢?本来做保险也就是希望能给家人一份保障的,就先给父母把医疗险配置好了。我姐还是有一些保险意识的,之前就给父母配置了意外险。我和女朋友之前都买过重疾险不过我当时的额度不够,就又给自己加了点额度。

没错,很多人都说卖保险的进入到保险行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家人买保险,然后是让身边的亲朋好友来买,再之后身边的人该买的买了,没买的或许还影响了感情,最后就会沦落到亲朋好友的疏远,后来没有客户了也就不得不离开保险行业。所以之前一直有种说法“保险公司招聘其实是在招客户”。不可否认,确实是存在这种情况。我自己不也是进入到保险公司就开始给家人买保险吗?不过,严格意义上说我并不是被保险公司招聘进去的,是属于自己找上门的。而且在整个自己做业务的期间里,我的直属领导们也从来就没有因为业绩而要求我给自己或家人买保险。一切纯属我自己认同和真实需要。

而对于身边的亲朋好友们,我也就是告知一下我进入保险行业了,有保险相关的问题可以来咨询我。有朋友家宝宝刚出生,我也就是询问一下情况,保险方面我可以提供服务。在我的保险工作中没有死缠烂打,没有道德绑架,更不会因为不通过我买保险就伤害了感情。

接下来的两个月培训是只安排了上午的课,下午就自己安排。一般是见客户,沟通保险理念,回来做保障方案,有时候会给客户做家庭保单分析,好多客户因为各种情况自以为通过熟人买了保险,实则是保障不全的状态。这就需要经常梳理保单,知晓家庭都拥有了什么方面的保障,还有哪些缺失。也有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收入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原来拥有的保障已经不满足现在的家庭情况了。

通过平时的努力我也收获了几份保单,当然也有不少在我这边咨询过后并没有购买的。工作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个传统保险公司的矛盾点:有时候给客户介绍了我们的保险产品,客户甩过来另一家公司的产品,问我那款产品怎么样?我这人比较实在,我会比较客观地跟客户做对比,如果另一家的产品确实好,就让客户去买另一家的。于我而言,我丢失了一个客户,但我不会在意,然而并不是每个保险公司的代理人都会像我一样。事实上大多数代理人会针对这样的问题进行异议处理,通过各种话术反复说明,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自己的产品最好。

母亲的一次意外受伤竟无法理赔

培训期内自家就遇到了一次意外事件。上面说到我姐还是有些保险意识的,每年都会给父母买一份意外险,不过这件事我父母是不知道的。而在我做保险的第一个月,也就是去年8月份,我妈在一次下楼梯的过程中崴了脚,脚肿了很大。我妈当时在超市上班,为了不影响收入,她一瘸一拐的坚持上了一天班。等我们下班回家才知道这件事。当时我妈的脚已经肿的穿不进鞋子了,还有深紫色的淤血,看着很吓人。我赶紧要带她去医院看,可是她怕花钱,宁可跟我吵也赖着不肯去医院。说她自己有数,没有伤到骨头,不需要去医院看。我跟她说我姐给她买了意外险,意外摔伤看病是有报销的,不需要花多少钱。她可能认为我骗她吧,坚决不肯去医院。我妈属牛的,也确实有着牛脾气,我拗不过她。我给姐打视频电话,想让我姐劝劝我妈,可是我姐隔着手机也是根本劝不动她。

我就这样妈又熬了几天仍然不见好,我姐把我妈带去她们的住所,顺便带她去医院拍了片子,结果是骨折。随后我妈辞去了工作,在家待着养伤。整个就医过程很简单,花了500多元钱,意外险条款上写的是免赔额200元。就是说这次意外事故,自费200元,保险公司理赔300多元。

可是谁也没想到,姐夫带我妈去的医院是“南京同仁医院”,这是一个私立医院,不属于理赔范围。通过这件事才知道,有些医院看着名字像公立医院,实际上并不一定,就医前还是需要询问清楚的。这算是我的一个教训吧。

就医前一定要确认医院性质

我遇到了困境

三个月培训期之后,业绩达标,我也就成功转正了。此时我仍然觉得还有很多知识不了解,在工作过程中总有些不得心应手的感觉。于是我开始在各大学习平台上寻找课程,甚至花钱买课程来学习。之后的几个月我一方面在工作,一方面就在混迹于各种学习平台,关注保险相关的公众号,尽量多汲取一些保险知识,补充进我的知识体系,偶尔会去问几位老师一些问题。

在我做保险的这段时间里,我除了见客户,就在学习,从业时间虽然不到一年,但我可以说学到的保险相关知识已经超越了很多保险从业人员。十年的工作经验让我明白,很多人对待工作,就只是混生活而已,他们也就是刚入行的时候会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在以后的多年工作中,大多在重复使用之前学到的那点专业知识。

我跟一位培训老师讲到我的困惑,她说我可能就是想得太多,其实保险行业有时候“简单、听话、照做”就行了。她告诉我保险行业有句俗语,叫“访量定江山”,我最应该做的事就是想办法多出去见几个客户。客户见多了需求就自然浮出水面了。

而我的性格就不是“简单、听话、照做”的设定,我都三十岁出头的人了,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想法?我习惯性的会怀疑,会自己找答案。我觉得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这代人都习惯使用互联网工具,为什么还要用老办法去陌生拜访?着实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于是我自己开通了公众号《龙哥说保险》,把我在工作中的所思所想写到公众号里;我不需要这个公众号多火,只为了能够尽显我的真实想法。在写公众号文章的过程中我会梳理所学到的知识,也能顺便普及保险知识,这个过程我称为“沉淀”。

时间就这么过去,我们的团队人员逐渐变多了,但是却暴露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团队除了我,其他招来的人都是同行前辈,这与这个团队的创建初心就有点不匹配了。公司也不是不想招白板进来,只是招不到。我能理解领导们的无奈,邀约来面试的很多,来的人基本都是想做内勤的,都不愿意“卖保险”。期间领导跟我提到过,正在走入职流程的一个小伙子非常优秀,还跟我开玩笑说“等他入职了,龙哥你这个大师兄压力就大咯。”我的回复是:“那可说不定,他可以短时期超过我,但我是把保险当终生事业的,长期来看,谁能做好还不一定呢。”我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更不是为了取悦谁。

对我来说做保险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客户基于对我的信任,通过我买了保险,我要负责后期几十年的服务,要不然对不起这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也正是因为这份“初心”很正,我一直相信我肯定能获得更多客户的认可,我的保险生涯不会差的。

然而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基本上跟领导沟通之后也没有确切的解决方案。保险“老人”依旧能够每月开单,却也不见能有几单。销售方式也基本都是她们多年积累下来的传统方式,对于我这个新人并不适用。我的困境,没人能够帮到我。事实上也是,自己的事,只得自己找解决方法。

期间也有其他保险公司的人给我抛来了橄榄枝,我当时其实并没有离开的打算。主管跟我说,遇到同行邀约,就大方的去他们公司了解情况,大家都是做保险的,多认识一些优秀的人没有坏处。我受邀去过大都汇,去过太平洋,去过泰康。了解下来确实每一家主体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特色,又有很多的共性,然而却都没有能够吸引我的地方。

冥冥之中的吸引

在通过各种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就发现了一些大V。我常听他们的课,就能感受到他们的知识体系非常完善,又善于使用网络平台传播保险知识;福泽天下,让陌生人也能收益。他们的观点也非常客观,“客观的观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走上工作岗位十年来,听过太多的课程,经历过太多的套路。现在的我觉得真诚、客观、公正非常重要。

关注的大咖多了之后,我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所有我比较喜欢的大咖,无一例外,都是保险经纪公司的。而这些大咖中,除了一位在课程中从来没有透露过具体公司名字的陈老师,其他都来自于一家经纪公司——明亚保险经纪公司。

嘿!明亚保险经纪公司这么牛的吗?

第一次正式接触永达理

此时,保险经纪公司似乎就在向我招手。我想,因为我之前对保险行业不了解,做事又很感性,未做全方位考察便入职了上一家保险公司(事实证明并不适合我)。接下来如果要进入经纪公司,我必须要理性分析,再做抉择。

我想既然保险经纪公司的人都这么厉害,那国内现在有多少个经纪公司?是不是都很厉害?哪几家是头部公司?而在我们南京有分公司的又有哪几家?此时没有人能给我答案。

我想,保险公司一般都是铺天盖地的招聘信息,有的还经常到人才市场去招聘,那经纪公司应该也会通过网络发布招聘信息吧。我打开招聘网站,看到了各大保险公司的花里胡哨的招聘信息,却几乎找不到保险经纪公司的招聘信息。

看了好久,在一个不起眼的招聘信息里终于看到了“(总监直招)保险经纪人”,我赶忙联系上了发布者。他很直接,问我“你是想了解保险经纪人吗?”得到肯定答复之后就跟我要电话。我还不清楚具体情况当然不会这么快给出我的电话。但他目的很明确,就是一定要想办法要到我的电话给跟他合作的经纪人。他说“经纪公司市场上就永达理、明亚、泛华、大童可选”。很明显,他主推永达理。而我对永达理是直接拒绝的。我问他明亚怎么样,他并没有给出实质性答复,之后我就婉拒了他。

他还是把我的微信推荐给了永达理的一位总监。紧接着,永达理的那位总监就加我微信了,我叫她黄姐。黄姐跟我聊天还是让我比较舒服的,我也跟她坦诚,拒绝永达理的原因是我认识永达理的人,她们非常热衷于售卖“增额终身寿险”。热衷到什么程度呢?我之前接触过的在永达理工作几年的人居然自己说不会卖健康险,且这还不是个例。她们认为健康险提成低,服务琐碎,核保困难,后期出险赔付还需要帮忙跑腿各种服务。我的天!这种理念跟我想做保险的初衷是相背离的,我肯定不可能加入这样的公司。

黄姐跟我说,不排除有些人是热衷于卖这类保险,她们也是可以卖市场上很多健康险的。她说你想卖健康险都是可以卖的。接着她就邀约我去她们公司参观,说刚好周六有非常好的财经类讲座,让我去感受一下。

我受邀去了永达理,看到了满面墙上都是各种海报、锦旗,还有专门的MDRT荣誉墙。永达理素有“MDRT工厂”的称号。我想如果我加入这个公司,通过努力是不是距离MDRT就会更进一步?达到MDRT,就代表着我的收入还不错,生活压力就会小一些吧。可是我又想到,在这样一个大染缸里,大家都在拼命卖理财险,我却走小清新路线卖着她们所谓“吃力不讨好”的健康险,会不会在这条路上走着走着就忘了初心?

人到中年,对有些力量还是要有些敬畏的。我知道环境的力量有多强大,我不希望自己走着走着就变成自己不喜欢的样子。我认为保险企业应该有更多情怀是关于客户的,客户利益是经纪人应当首先考虑的很重要的方面。当我们打着保险经纪人的旗号去吸引到客户,然而却总是希望引导客户去配置将来不用太怎么服务的理财类产品,而不想去承担客户可能更需要的保障类产品的责任。对待客户给予的信任,并没有真心实意的为客户着想,这是背离保险的本质的。我最终还是拒绝了永达理,虽然那边定期举办的财经讲座真的很不错。

方向逐渐明朗

回到家我就打开了知乎,知乎这个软件在我手机里几年了,但我从来没用过。第一次使用知乎,询问的问题就是“好的保险经纪公司有哪些”?然后就一条一条的看。总结下来还真是上面那位说的那样,市场上也就永达理、明亚、泛华、大童这几家经纪公司还不错。接着我就继续在知乎里徜徉,看了很多篇文章,了解这几家经纪公司的情况,希望能了解得更具体一些。

大概凌晨三点多吧,老婆忽然醒了,看到我还在看手机,催我赶紧睡觉后她又继续睡了。

而我却一点睡意也没有,不知道看了多少知乎文章,最后看到我的现任总监写一篇长文,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进入保险行业,之后又从保险主体公司到了明亚,又从明亚去了永达理,而后离开永达理重回明亚的经历和心路历程。文中非常详细的讲了永达理、明亚、大童这三家经纪公司的市场定位、文化理念、发展模式,让像我这样正在选择平台的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的平台。看完后又看了下面的评论,好多评论都说确实讲得很客观。结合之前看的很多文章,觉得这应该算是比较中肯的了。

随着找到了明亚内部的引荐人,我对明亚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接下来我讲讲明亚凭什么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培养出了那么多保险大咖。

最后的选择

文化理念

我非常认同明亚的经营理念,借用明亚王鹏副总裁的几句话,可以清楚表达明亚人的文化理念:明亚想所有经纪人首先要建立开放的视角和独立的判断,而非沦为人云亦云的工具;更应使专业成为利客、惠民的武器,而非替机构和自身牟利的手段。一切的核心皆在于“人”的成长,而“人”的成长又是综合而多元的。明亚人倡导:比技能提升更重要的是文化和修养的提升,比财富自由更重要的是人格和思想的自由。明亚经纪人未来的画像应是:遵循客户导向,致力长期经营,注重职业风范,具备专业素养,掌握先进工具,持续学习进步的一群人。我似乎从来没有在读一家公司的理念的时候如此肃然起敬,如此发自心底里的认同!当然明亚是这么说的,明亚人也是这么做的。

丰富的产品线

明亚是最早将经纪人的理念与服务引入中国的保险经纪公司,好多人不知道“保险经纪人”和“保险代理人”的区别。其实《保险法》上就有明确的定义:

【保险经纪人】是中介人员,是站在投保人立场上,帮助投保人从众多保险公司中选择适合投保人的产品,协助订立保险合同,帮助投保人理赔的人。

【保险代理人】是站在保险公司的立场,帮助保险公司销售产品的人。(注:“保险人”是指保险公司)

一张图说清楚保险经纪人和代理人的区别

正是因为保险经纪人的特殊性,明亚需要和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对接更多的产品。目前明亚合作的保险公司有一百多家,拥有丰富的产品线,保险产品上千种:意外险、重疾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养老年金保险、百万医疗、中高端医疗、齿科种植牙保险、企财险、养老社区以及企业团体福利保险、水险、雇主责任保险等等。合作保险公司最多、产品种类最全,丰富的产品线可以引领经纪人更多的关注顾客的需求。

产品线如此丰富的情况下,有的代理人就会迷失在产品里,比较产品的佣金高低。所以这里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明亚的佣金政策了:不同于其他的任何一家公司,明亚是把全部产品的佣金比例是抹平的。从制度上规避了一线经纪人陷入产品佣金不一样,会主推佣金高的产品这样一个不客观的情况。明亚这种做法是从制度上面奠定了经纪人选对不选贵的客观基础的。这一点对我来说至关重要,也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基础。因为人性大多数情况下是禁不住金钱诱惑的。

明亚几乎摒弃了所有保险公司传统的营销动作,不喊口号,不跳晨操,不打鸡血,不开“产说会”,不搞假日营销,不演练产品话术,不设置主打商品,不向任何保险公司承诺销量。

明亚招聘要求

明亚保险经纪人的准入门槛是大学本科(优秀者可放宽至大专)。这比传统的保险公司和某些经纪公司的要求都提升了一个档次,明亚提倡优秀吸引优秀,让一群志同道合的高素质人群相互吸引,走到一起。

我所在的团队,成员很多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这样的一流高校,而且还有很多硕士和博士,曾就职于500强外企/国企/银行/政府/医院/律所等,这些优秀的队友曾经可以说都是学霸级别。由于价值观相同,追求相同,他们被明亚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所吸引,聚集到了明亚,同频共振,一起还原中国保险行业该有的样子。

他们针对专业知识深度学习,针对产品,客观、中立解析,各抒所长,百家争鸣,从不同角度剖析不同保险产品的功用。他们热衷于自己运营公众号,在知乎上给人答疑解惑,在各种新媒体平台普及金融保险知识,让人少走弯路,省时高效地拥有保障。

明亚的文化和价值观,引领着经纪人用专业知识去帮助客户创造价值!

健康险优势

明亚在基础健康险的保障方面给到了极大的支持,明亚有专门的医疗险事业部,围绕健康险核保核赔,有非常多的工具提供,比如核保精灵、核保助手、核保前置、两核复议等等,健康险的产品也是异常的丰富。

保险从业者都知道,健康险是一个脏累活,佣金也低,但健康险是实实在在的家庭保障的基石,只有做好基础保障,家庭的财富规划才有基础。明亚人在健康险方面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在外界都随手推一个普通医疗险的时候,明亚医疗险的产品分类已经做的非常丰富,有普通、中端、高端、海外专项医疗、孕产、孕中、普通门诊、高端少儿门诊等等医疗险产品,面对不同的体况也有对高血压、高血糖、甲状腺结节、甲癌术后、乳腺癌术后等友好的医疗险,可以满足客户方方面面的差异化需求。这些不起眼,不赚钱又巨麻烦的小险种(光想想这些产品的医学方面的核保知识就足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了),明亚人却可以如数家珍,这就是明亚人作为保险经纪人的理想主义气质。

明亚的培训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虽然在上一家保险公司经历了3个月的培训,又在网上通过各种渠道学习保险相关知识,但到明亚才知道,这里的培训是真多。想来也不奇怪了,毕竟明亚有那么多的学霸,那么多优秀伙伴经常就某方面做个专题分享就已经有很多课程了。另外,我们团队还专门整理出了系列的课程供大家学习。我学习了这些课程之后感慨,这些课程都是具有实战性接地气的,相比于某些保险公司整天背话术,话术演练,简直不知道高出了几个档次。

之前我总以为我在做业务方面喜欢做一些创新,并且为此沾沾自喜。因为不管是之前的家居建材行业还是保险公司,很多人发的朋友圈都是随手copy来的,没有新意,工作方式也是一成不变。来到明亚才知道,各位优秀的伙伴们都是原创朋友圈,工作方式也都各有千秋,偶尔有伙伴们做个分享,也都是授人以渔,教会我们方法,而不是纯粹的拿来主义。他们善于寻找并使用各种新的办公软件,并且乐于分享,共同进步。

也难怪明亚在行业里会有各种标签诸如“学霸云集”“专业”“客观”“佛系”“清高”“保险业的一股清流”。

写在最后

很庆幸我在进入保险行业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深切感受了行业的种种现象,并追寻内心的声音,找到了与本人非常契合的明亚保险经纪公司。走上了明亚这个保险行业的“快车道”,我会更加努力,坚持每天学习进步,走上专业化的道路。

其实我从来不觉得专业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就像一位医生律师或者是教师,专业是这份职业最基本的要求。但处在保险这个行业,并不是每一位保险销售人员都能达到这个最基本的要求。

往后的路还很漫长,这是一个终生的事业。当初给客户的承诺,不仅仅是帮助客户跟保险公司签订了一纸合同,也是我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应该履行的职责。

在此,想跟我的客户们说一句,非常感谢你们过去对我的信任。人往高处走,我现在更换了更好的平台,以后会有更好的资源和能力为你们服务,借用《大话西游》里的经典台词:如果要在这份责任上加个期限,我希望是一辈子。

非常感谢看完这么长的一篇文章,同我一起分享职业生涯转型的种种。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公司不干了保险怎么办,在公司不干了保险怎么办,公司辞职不干了保险怎么办,公益性岗位不干了保险怎么办”边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