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娱乐原创
文|岛主 编辑|夏添
关于影视行业的宣传营销和市场公关从业者,流传着一个有趣的发展路径,即:乙方-甲方-自己干or乙方-甲方-保险-微商。
前不久一篇题为《影视寒冬下的行业众生相:宣传总监跳槽卖保险》的调查报道刷爆了不少影视人的朋友圈,很多人霍然惊觉:“难怪身边很多做宣传营销或市场公关的同行不见了,原来有的是转行去卖保险了。”这些离开圈内的人成为了备受关注的一个群体。
犀牛君的朋友圈中就有多位转行做保险的前宣传或市场公关从业者,她们的特征比较类似——都是女性,年龄基本在30岁以上,都有了孩子,甚至很多都是休完产假就选择了转行。
实际上在她们若干年前进入影视行业之初,对于未来同样是有着无限的期望和憧憬,但随着职位的变化、家庭结构的改变,生活压力逐渐增大、职业路径也到了瓶颈期,这使得她们不得不做出改变,进入到一个从未探索过的领域。
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也需要面对生活中来自四面八方的争议,但犀牛君在与她们交谈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那种认真与坚定。本文选取三位比较有代表性的前宣传营销或市场公关从业者,听她们分享自己的故事。(文中部分接受采访的人员为化名)
阳阳:转行做保险后,别人都说我气色好多了
上午九点多,北京友邦保险楼下的咖啡厅已经人满为患,有的在电话中和客户高谈阔论,有的在对着电脑上的数据焦急地修改方案,有的则聚在一起讨论,兴奋之余还会传来掌声。犀牛君就是在这里见到了刚刚结束晨会的阳阳。
阳阳是北京人,转行做保险刚刚三个月的时间,在约定见面之前我们加了微信,从她的朋友圈可以看到,每天发的五六条动态当中,一半是关于孩子,另一半则是关于保险的内容,这似乎也就是她目前生活最重要的两部分。
阳阳之前是某影视公司的品牌市场部总负责人,之前每天要为各种公关事宜焦头烂额的她,现在的生活变得线条化了很多:每天来公司打卡—约谈客户—下班回家,周三这天早上是每周固定的千人晨会,可能会格外忙一些,其他时间都不算太紧张。
谈到转行后的心理状态,阳阳毫不犹豫地笑着说:“非常好,幸福感很高,之前同事见到我都说我气色好多了。”在她看来,至少个人休息方面改善了不少,之前做市场工作的时候每天睁开眼就是上班,闭上眼才是下班,全天,不,应该是全年无休,现在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阳阳家从爷爷那一辈就是做金融的,但她觉得自己比较另类,之前做了17年广告的她,基本每天都在和KPI、评估这些事情打交道。虽然家在北京,生活压力并不大,但阳阳同样对生活有着焦虑和担忧,她对于年龄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感折射了身边的一群人。
很多问题纷至沓来:孩子马上上学了,接送辅导怎么办?自己年龄大了,如何与年轻人竞争获得更多机会?自己已经做到了总负责人,接下来在行业里的路该怎么走?这些现实性的困惑她不得不考虑。
3年前阳阳的母亲由于癌症去世,对她的触动很大。那一年她看到了生活中很残酷的一面,她们选择了最好的医院,光是医疗红包就花了十几万,但仍旧没有挽回母亲的生命。这令她对医疗制度和保障体系产生了质疑。
这个时候,她意识到了保险的重要性,并为她之后的转型埋下了伏笔。
1、为了“平衡”和“空间”,我才决定做保险
在阳阳看来,自己的转型并不是一个突然的决定。早在2006年,她就曾经听过友邦的课,对于保险这一产业有所了解并心存好感,所以此次离职后,她毅然地选择了保险行业。
阳阳的家里人没有太反对,但也并未给出足够的支持。他们倒不是觉得这份工作不体面,而是怕阳阳在业务上被拒绝太多,心里受到挫伤。朋友们则惊讶于阳阳对新工作的投入之快和主动性,毕竟很多做保险的人都是“被动选择”,往往迫不得已才会进入这个领域。
但阳阳保持了自己多年来一贯“敢想敢做”的作风,她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了对于保险的学习之中。保险的技能属性与之前的阅历、经验都无关,它需要员工推倒重来,开始新的积累,边做边学。
“我既然走了这条路,就是我爸+我老公+我家所有亲人都来拉我,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决定。他们要么等着我的好成绩,要么等着我头破血流意识到问题,就这两个选项。”阳阳坚定地说道。
“平衡”和“发展空间”是阳阳认为保险这份工作能带给自己最重要的两大属性。
“平衡”指的是家庭和工作上的平衡,现在的阳阳工作时间很弹性,可以更多地陪伴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孩子,每天晚上下班后除了偶尔给客户打电话之外,基本都不需要工作,有充足的时间辅导孩子、陪他上补习班等等。
而“发展空间”上,和之前一味地为别人打工相比,保险代理人或许像是一种新型创业,可以招募团队,为自己打工,这无疑比之前的工作更有动力,也更有发展前景一些。这些都使得阳阳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2、以前年薪六十万,现在做保险收入无上限
“现在看到以前同行发的朋友圈,心里会有触动吗?毕竟影视圈里的项目显得很荣耀。”犀牛君问。
“大家现在基本都是在发广告吧,和我以前一样。说真的,根本没时间刷朋友圈,我每天约客户约的很满,虽然我入行时间不长,但我客户量蛮大的,我第一个月见了100多个客户,之后主动约我的客户量越来越大,我来给你看看我的日程表吧。”
阳阳说着,从包里拿出了ipad,为我们展示了她密密麻麻的行程安排。已经招募了3名团队成员的她,已经不再是孤军奋战,每天除了和客户约谈,还需要带新成员适应环境,交流经验,确实忙的不可开交。
不过刚入行在收入上并不会有太明显的变化,友邦保险前一年半做得好每月会有2万元的津贴,业绩不好则没有。这也是保险公司快速扩张的原因之一,如果没有业绩公司也没有成本,只有多开单才能多得。
之前在互联网影视公司的时候,阳阳年薪可以到六十万,但她觉得这基本快到了影视人的天花板,尤其是和其他行业对比,影视行业的薪资水平确实称不上高。
阳阳介绍,保险行业的收入没有上限,她的团队总监年薪500万,大总监则是千万级别,犀牛君听到这个数字有些咋舌,但阳阳却显得云淡风轻,她相信只要自己能够坚持下去,这个数字也将是属于她的。
影视人转型为保险人,心理上的过渡阳阳只用了两周时间。从不熟练到有自己的方式,保险行业的入门并不困难,重要的是接下来的技巧和熟练度。谈到未来的规划,阳阳给出了三个字:做团队,她认为招募到优秀的人才是长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以前我做的公关行业就是青春饭,很少有人能坚持到老。这个行业的不稳定态是由环境的不稳定态造成的,比如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环境很考验人。而影视是个蛮感性的行业,不同的领导会造就不同的员工,评价体系上也比较主观。”阳阳总结道。
分别前,犀牛君问阳阳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阳阳答:“有的,你有没有客户要介绍给我?”我们都笑了。
韩冰:没错,那个跳槽卖保险的宣传总监就是我
采访结束后,犀牛君问韩冰需不需要隐去真实姓名?韩冰略微思索,摇了摇头道:“算了吧,那篇文章出来之后,很多人都知道是我了,我也没必要再隐瞒,还不如大大方方地告诉大家我现在的状况。”
韩冰正是腾讯新闻·娱探《影视寒冬下的行业众生相:宣传总监跳槽卖保险》这篇文章的主角,文中她化名宋纯,但在文章发布那天晚上,她发了一条朋友圈:“被问了一天,没错,这就是我,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大家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中找到一些思路和勇气。”
现在的她十分坦然,并热爱着自己的工作,她为什么转行,那篇文章中已经有所交代,但对很多细节,我们仍存有好奇,于是我们联系了韩冰,听她讲述了一些之前没有提到的故事。
1、到了这个年纪,不能再活在娱乐圈的“光环”里了
韩冰转做保险行业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与阳阳一样,现在也是供职友邦。对于友邦的工作理念,她进行了更加细致的阐述:“在友邦并不是传统给人打工的概念,我们签的不是劳动合同,而是代理人合同,收入和晋升制度也非常透明,这都是之前影视行业做不到的。”
最重要的是,韩冰体会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被客户需要的感觉,做宣传总监时,客户信赖的更多是她所在的公司,而并非她个人,这使她在职业上获得的成就感并不高,但韩冰非常看重这一点,她觉得工作的意义绝非仅是赚钱而已,若成就感缺失了,自然也就难以支撑下去。
韩冰认为,保险行业在发达国家已经很成熟,但在国内刚刚到风口期,在未来发展阶段不会像影视行业一样有非常大的动荡,从长远角度来看,之后不必担心是否会失去工作,更不用为大环境的改变而忧虑。
只要有一分付出,就会有一分回报。
现在韩冰在友邦马上要升A1级主管,比阳阳要高一些,会招募4位合伙人,一个新的team即将组建完成,这是她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当被问到同样的问题:看到影视圈的消息,内心还会有波澜吗?韩冰笑着回答:“非常平静。”
在韩冰心中,现在的影视圈渐趋浮躁,所谓的“光环”对于刚刚进入这个圈子的年轻人来说,确实会显得很荣耀,甚至连带着对自己自视甚高,这种虚荣的感觉令人迷醉,但只要冷静下来就会发现,“光环”永远都在,但如果你走出来它并不会随着你离开,终究只是虚无的。
“到了我这个年纪,我更看重的是一些实际的东西。虽然离开这个行业之初会有些不舍,但只要走出来,就真的放下了,未来的路很长,我还要继续走下去。”
2、我转行卖保险,会不会让同事和朋友觉得很low?
根据2019前四个月的数据,韩冰估算自己今年的年收入应该会达到50万左右,而之前做电影宣传的时候,年收入最多25万,现在翻了不止一番。
韩冰曾经想过跳槽去其他影视公司,但并没有合适的机会。近两年影视行业环境并不好,各家公司也都是削减支出和经营成本,待遇自然并不理想。现在看来,在前一家公司的薪资待遇已经是行业内中上水平。
虽然收入提升了,但韩冰的生活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已经有了房子和车的她并不需要改善生活,收入多了更多的是让她看到了行业的可能性,同时也是自身工作价值的一个最好的标尺。
说起来韩冰也是有过宏图远志的,她回忆自己之前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制片人,但进入行业后才发现这根本没有那么容易。尤其像她从电影宣传口切入,身处行业产业链的下游,根本接触不到电影最重要的实质——内容,这使她觉得与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
在这个时候,韩冰的高中同学给了她很好的建议。同学曾在IBM工作,后来加入了友邦。他在友邦收获的成长是韩冰可以感受得到的,他焕然一新的状态更是令韩冰向往。经过对保险的了解,韩冰相信这就是自己期盼已久的职业。
在交流中犀牛君捕捉到了一个细节,韩冰和阳阳的性格非常接近,不仅说话干脆利落,行事也是敢想敢做的风格。在决定转行之初,韩冰的家人也并没有给予明确的支持,但她仍坚持为之,看得出来,影视人转行的一个关键因素,还是在于自身的魄力。
但韩冰还是经过了一段自我质疑的时期,毕竟对于保险这个行业,很多人的印象还是从业者上门推销、文化水平不高,甚至由于门槛低,很多下岗的人走投无路才选择这个工作。那么她这样选择,会不会让同事和朋友觉得很low?
不过这些顾虑都是在她没有真切地了解保险行业前产生的,事实上保险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就在影视圈中来说,很多演员拍戏前都需要上保险,而一些重要的器材、道具更是需要保险加持,大众否定的其实并非保险本身,而是低素质的保险工作者。
“我其实挺希望自己这次出来接受采访,能帮助到很多有同样困惑的朋友的。大家每天奔波、加班、熬夜,过得并不开心,又累又不挣钱,孩子放在家里让老人照顾,基本上都没有活成想要的样子,我想让更多人走出来,试着去改变一下。”
“当然了,不一定是卖保险,跟着自己的内心走,只要肯改变,一定会有很多收获,希望我的经历能给他们一点勇气。”韩冰的这句话透露出的是十足的认真和决心。
Amy:33岁开始做保险,绝对不是我想不开
读到这里,如果再没有一些其他人的经历,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篇友邦保险的软文,那不妨来听听Amy的故事吧。
Amy加入明亚保险有半年的时间了,和前面两位都不同,她不是一位保险代理人,而是保险经纪人,虽然都是保险中介,但两者之间有着根本区别。
代理人只能代理某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像我们很熟悉的友邦、平安都是保险代理公司。而经纪人可以销售的公司更多一些,明亚就是比较著名的保险经纪公司。
说真的,在没有深入了解之前,犀牛君都还不知道保险行业有这么多的门道,这次与她们聊天,也算是长了不少见识。
即使过去半年了,但Amy每天仍然保持着学习状态,因为在入行之前她对保险一无所知,加入明亚之后才发现,公司每天的氛围都像高考一样,“学霸”同事们个个一丝不苟,毕竟这份工作全靠自己驱动,如果停下来,很快就会被行业淘汰。
Amy的经历和阳阳也有些相似,之前父亲重病,在影视行业做到高级负责人的她已经有了转行的打算,照顾父亲的过程中,她更加意识到了健康与保障的重要性,恰好一个检察官朋友转型做了保险经纪人,经过介绍,她决定开始进入保险业。
好好的影视行业不干,非要去卖保险?Amy的决定遭到了家人朋友的一致反对,为此还闹了不少别扭,但Amy还是坚持了下来,并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写了一篇名为《33岁开始做保险,绝对不是我想不开》的文章,希望能让更多人理解她。
她在文章中提到:“俗话说:一人做保险,全家都丢脸。当我和家人提起要转行做保险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全家的白眼。在我们东北老家十八线城市,保险行业被诟病了多年,家人一听我要跳进火坑卖保险,纷纷流露出黑人问号脸。”
做保险意味着不稳定、不体面、没朋友、代价大、不符合人设,但Amy不怕,她觉得自己本来也就是一个小白领,毕业后在传媒行业工作9年,前四年半在4A广告公司服务客户爸爸,后四年半在视频互联网公司做商业市场工作,本来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在Amy工作的地方,转行来做保险的人并不少,互联网、医生、教师,形形色色的人都开始投身保险行业,Amy的leader之前就是一名律师,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仍然选择进入保险业,这都带给了她无穷的信心。
现在的Amy目标是成为一名专业的保险顾问,她觉得保险行业有很多被大众误解的地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纠正一些人的偏见。这份志向听上去有点假大空,但却是她在职场上最大的心愿。
就像她在公众号文章中最后写道:“有人说30岁才是一个努力还不晚,还有力气努力的时候。所以我想,33岁的我,还不晚。”
另一种声音
在策划这期选题的时候,我们也采访了一些影视圈的同行,听到了一些对于宣传公关、媒体人转行做保险的质疑声音,主要集中在行业声誉差、人员流失率高、业绩要从亲朋好友下手、大量不断发展下线几点上,很多人对于保险行业能否真的持续发展,心里还是会有问号。
尤其是保险业务发展到后期,如何开拓新的客户资源?如何发展下线扩充团队?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带来的红利消失?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值得思考的也许不是她们去卖保险这件事,而是为什么会做出这个选择?
韩冰在采访中提到了一个角度颇有启发性:“现在我们这个阶段再择业,其实是对未来人生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一种投资,作为微中年身边有不少人都会遭遇这样的困惑,而我能投资的东西就是时间、精力、能力,这个时候投资什么就很重要。”
阳阳、韩冰、Amy无一例外地都认为保险是目前综合来看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业,并身体力行。在她们身上能看到一些共通点:性格果断、比较外放、善于沟通,这些都是之前做过宣传公关工作的特质,而一些比较内敛或者不善于交际的人,可能并不擅长这样的职业。
这种“人生投资”最终效果如何,我们暂时还无法下定论,但坊间一直流传着“中年做保险=隐性失业”的说法,甚至有人还会把保险和变相传销联系起来,在结束了自我质疑、家人质疑、朋友质疑的层层瓶颈之后,还要战胜社会质疑,确实需要很长的路。
而且任何行业都存在二八法则,高收入只会存在于少部分精英从业者,如果没有足够的勤奋和天赋,绝不存在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所以我们并不是鼓励看完这篇文章的你,立刻加入到轰轰烈烈的保险大军当中,而是在浮躁的当下,冷静下来想一想,能否突破职场的天花板?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和同龄人相比,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如果你处在她们的困境中,是否能如此坚定地做出选择?
毕竟,对于成年人来说,生活从来没有容易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