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传递温暖力量 绽放青春风采

来源:人民日报

从北京到张家口,从主媒体中心到竞赛场馆,北京冬残奥会处处都有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在体育竞赛、场馆管理、语言服务、新闻运行等业务领域,9000余名志愿者提供高质量的志愿服务,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汇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为北京冬残奥会增添了亮丽色彩。

“在这里,我们觉得很有归属感”

“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冬奥成功那年,我还在上初中。当时我想,2022年自己应该上大三了,那时候我会在哪里?会不会当一名志愿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叶纹笑宇觉得自己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很有缘分。

而今,叶纹笑宇如愿成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志愿者。作为一名语言服务志愿者,叶纹笑宇觉得从事志愿服务工作也让她收获了很多:“有一次,我帮两位意大利国际同传译员解决了交通线路方面的问题,他们送给我小徽章作为礼物。这是对我的一种肯定,也让我深受感动。”

让叶纹笑宇感动的还有位于主媒体中心的志愿者之家。3月8日,志愿者之家为女性志愿者准备了一份大礼包,还组织了制作毛毡玩偶、叠星星送祝福、画花朵录瞬间等活动。“在这里,我们觉得很有归属感,还交到了很多朋友。”叶纹笑宇说。

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志愿者谢子硕同样在北京冬残奥会志愿工作中找到了归属感。谢子硕是燕山大学的学生,作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的摄影助理,他经常在户外工作。虽说比较辛苦,但志愿者工作给他的最大感受还是温暖和充实,“能近距离接触冰雪运动,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这让我兴奋不已。我很荣幸能作为一名志愿者,见证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举办。”

“最快乐的,莫过于帮助别人”

“欢迎来到国家体育馆”“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离席时请您注意脚下”“请您带好随身物品”……这些是国家体育馆的志愿者王梓博重复最多的话。他细致的引导、真诚的笑容,温暖了众多观众。

22岁的王梓博是北京交通大学学生,也是北京冬残奥会12名残疾人志愿者之一。他希望为北京冬残奥会贡献力量,于是报名参与了赛会志愿者选拔,最终如愿成为国家体育馆的赛事服务助理。在助听器的帮助下,王梓博热情地与观众交流、提供志愿服务。

在王梓博看来,“最快乐的,莫过于帮助别人”。在一场残奥冰球比赛前,一名外国观众找不到座位,王梓博主动引导他快速落座,这名观众感谢之余,拿出手机与王梓博合影留念。

44岁的残疾人志愿者杨旭来自河北秦皇岛,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提供志愿服务。“我的爱人也是残疾人,她非常支持我的选择,我是带着两个人的梦想进行志愿服务的。”杨旭说。

北京冬残奥会期间,杨旭负责国家冬季两项中心通行人员的准入权限核验,他总是准时值守在点位上。除了本职工作,杨旭还给自己“加码”,化身场馆无障碍环境的“体验官”。大到轮椅坡道,小到电梯按钮,每当发现问题,他都会拍照存档,提出改进意见。此外,身为英语老师的杨旭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特长,为场馆录制英文提示语,书写中英文通知。他说:“能为北京冬残奥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很有成就感。我也希望激励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非常乐意为这种交流贡献一份力量”

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一名外籍志愿者总是面带笑容,欢迎观众。他就是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赤道几内亚留学生森迪。

作为赛事服务志愿者,森迪主要负责观众引导和服务。由于对赛场流线了然于胸,对各种情况做好预案并进行了演练,加上自己出色的沟通能力,森迪工作得非常愉快。他说:“比赛进行得很顺利,观众也非常满意。这是我们志愿者最乐于看到的。”

“能够参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一生中值得珍视的机会。志愿服务磨炼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的能力。感恩北京,感恩中国,感恩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2016年就来到中国的森迪,已经把中国当成了第二个家,“北京冬残奥会是世界各地残奥运动员竞技交流的盛会,我非常乐意为这种交流贡献一份力量”。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以来,志愿者在各自工作领域用饱满的热情、周到的服务努力为赛会顺利举办奉献力量,让青春的风采绽放在每个场景中,也将“微笑的名片”越擦越亮。(记者厉衍飞、李洋、闫伊乔、张博岚、杨笑雨)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11日 第 18 版)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