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辽宁省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后的志愿模拟填报工作3月18日开始,面对全新的“专业+院校”为投档单位的平行志愿,结合辽宁省出台的具体政策要求,建议考生及家长可从以下角度做好准备:
掌握志愿模拟填报的基本流程
1.模拟填报志愿的时间安排。
考生填报志愿时间定为3月18日-3月22日进行,考生须按规定时间填报志愿。志愿系统开放时间为每天08:00-22:00。
2.实行网上填报志愿的方式。
“辽宁招生考试之窗”为志愿填报的唯一网站。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使用高考报名时的账号和密码通过“辽宁招生考试之窗网站”
也可直接输入以下网址:
登录志愿填报系统。
3.志愿填报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基本操作步骤。
系统主要功能包括考生必读、考生须知、志愿填报、计划查询辅助。其中计划查询辅助功能主要有:一是提供考生招生计划查询。系统提供按批次、选科要求、院校所在省份、院校名称、专业名称等条件的筛选计划功能;二是预选志愿管理。考生在进行“招生计划查询”后,可以通过“关注”功能将感兴趣的专业志愿保存至“预选志愿管理”,最大数量不超过批次志愿设置。考生可以通过“预选志愿管理”修改、删除、导出考生预选志愿信息。考生志愿可以逐个输入,也可通过“预选志愿管理”下载预选志愿信息,然后直接导入至正式志愿信息;三是历史录取数据查询。考生可以通过“历史数据查询”功能查询近三年在我省招生各高校分专业录取最低分、位次、平均分。查询结果仅供考生志愿填报参考,不作为志愿填报依据。
4.生成预选志愿。
考生可登录“辽宁招生考试之窗网站”()进入“辽宁省普通高校招生适应性测试模拟志愿填报系统”,在“计划查询辅助”中,使用“招生计划查询”条件筛选,通过“关注”操作选定感兴趣的院校专业志愿,选定后可点击“确认”按钮,将“已关注”信息保存到“预选志愿管理”。在“预选志愿管理”,考生可查看、修改、删除、新增、下载预选志愿信息。
5.志愿填报具体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在志愿填报截止时间前,考生可在每日开放时段内登录系统,在规定时间内修改志愿和提交,系统以考生网上最终确认提交的志愿为准。建议考生尽早完成志愿填报,不要临近截止时间再提交,以免因停电、计算机故障、网络繁忙等意外情况而无法按时提交,给自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考生一定要对填报的所有志愿做一次全面检查,确保志愿完整、有效,并符合自己的真实意愿。考生可以下载操作手册,了解系统使用方法。
6.模拟志愿录取结果不向社会公布。
本次模拟志愿填报目的主要是让考生熟悉新高考志愿填报流程、掌握系统操作办法。因招生计划数不准确、考生群体不完全等原因,本次适应性测试与真实高考存在偏差,为避免误导考生,适应性测试分数线、一分一段表、录取结果均不向社会公布。
熟悉新高考志愿表的设置情况
1.普通类。
普通类本科提前批、高职(专科)提前批设2个有序的院校志愿;每个院校设4个专业志愿和专业服从志愿。本科批次设置112个“专业+学校”志愿;高职(专科)设置60个“专业+学校”志愿。
普通类本科提前批志愿样表
普通类本科批志愿样表
普通类专科提前批志愿样表
普通类高职(专科)批志愿样表
2.艺术类。
本科提前批设1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设4个专业志愿和无条件的专业服从志愿。本科批录取分为两个阶段,使用我省艺术类省统考成绩并执行我省统一投档原则的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表演、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舞蹈表演专业(以上专业简称省统考专业)在本科批第一阶段录取,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实行以“专业(含专门化)+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1个“专业(含专门化)+学校”为1个志愿,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最大数量为60个,可以填满所有志愿,也可选择填报部分志愿;使用校考成绩录取的本科院校其它艺术类专业及不执行我省统一投档原则的省统考专业,在本科批第二阶段录取,设2个有序的院校志愿,每个院校设4个专业志愿和无条件的专业服从志愿。艺术类高职(专科)批院校录取分为两个阶段,使用我省艺术类省统考成绩并执行我省统一投档原则的省统考专业在高职(专科)批第一阶段录取,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实行以“专业(含专门化)+学校”为单位的志愿模式,1个“专业(含专门化)+学校”为1个志愿,考生可填报的志愿最大数量为30个,可以填满所有志愿,也可选择填报部分志愿;使用校考成绩录取的艺术类专业及不执行我省统一投档原则的省统考专业,在高职(专科)批第二阶段录取,设2个有序的院校志愿,每个院校设4个专业志愿和无条件的专业服从志愿。
3.体育类。
本科批次设置50个平行“专业+学校”志愿;体育类高职(专科)设置30个平行“专业+学校”志愿。
4.征集志愿。
我省普通类本科提前批(除综合评价录取院校外)、本科批和高职(专科)批实行“征集志愿”补充录取;艺术类本科批、高职(专科)批,实行“征集志愿”补充录取;体育类实行“征集志愿”补充录取。“征集志愿”设置与原批次相同。
“专业+院校”志愿的填报策略及建议
1.坚持“双定位、双匹配”的策略。
新高考改革之后,考生在进行志愿填报时,首先需要找准两个定位:一是考生的自身定位,二是目标院校(专业)的定位。考生对自身的的定位,是指明确高考成绩在本省的位次情况,或者说是对考生成绩的水平定位;目标院校(专业)的定位,是指考生根据自己的分数,锁定自己的目标院校(专业)范围,这就需要考生在考虑院校(专业)的层次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地域环境、未来就业等因素,挑选出适合自己的院校(专业),这个院校(专业)范围越小,那么填报志愿的质量也会越高。
在进行目标院校(专业)定位时,一个问题摆在大家面前,以往的高考是文理分科,两个科类的考生是互不干扰,相对独立的群里,各个高校对两个科类的招生计划和录取也都是相对独立的,各个院校文理科类的投档线(位次)也是比较稳定的。新高考改革后,文理不再分科,考生需要面对的考试科类组合也更加繁多,不同院校专业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也不相同,使得历年院校的投档分数线的参考价值有所降低。对于一些学校的优势学科和优势专业而言,其录取分数线(位次)会远远高于本校的录取最低分数线(位次),比如,A学校的录取最低分可能要高于B学校的录取最低分,但是如果B学校的b专业是该校的优势学科,则可能B学校b专业的录取最低分可能比A学校的a专业的录取最低分要高得多。因此,相对科学的定位,还是应以院校具体专业的录取分数(位次)为先导,进而定位自己的目标院校和专业。
在“专业(类)+院校”平行志愿下,考生不仅需要定位好学校,同时还要确保自己的专业满足度,因此,考生必须对目标院校和专业有更加把握的定位。那么,如何根据历史数据,最大程度地满足专业需求呢?志愿填报时,某个专业在辽宁省的录取最低分(位次)是不确定的,这也使得专业与考生的分数在匹配上有一定难度,但是新高考改革后,考生可填报的专业数量比改革前大幅增加,考生的专业选择范围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专业方面的匹配难度。考生可依据自身分数(位次),分别上浮和下浮一定比例,然后根据历史数据,划定目标专业的范围,并进行筛选,锁定目标院校和专业,然后按照以往的录取分数(位次)情况,按照“专业(类)+院校”进行志愿排序。
2.“专业(类)+院校”志愿的填报建议。
高考改革后,随之而来的是各高校优势专业吸引力增强,考生在选择专业时有了更多自主权。在“专业(类)+院校”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不用再“服从专业调剂”,不用再为选学校而迁就专业。尽管如此,在志愿填报时仍有一些准备工作和相关事项需要考生予以关注。
(1)志愿填报要有梯度。
在新高考录取规则下,辽宁考生可填112个“专业(类)+院校”志愿,那么这112个“专业(类)+院校”志愿之间一定要按梯度填报。不仅要有冲的、有稳的,更要有保的。简单而言,就是将希望相对不大或者处于边缘状态,自己又非常想去的专业志愿填报在最前面,然后依次填写把握较大的专业志愿和完全有把握的专业志愿。
(2)专业选择很重要。
对考生而言,想要科学合理地填报高考志愿,就要对自己所填的专业有深入研究。应结合考生的兴趣、性格、职业规划、未来就业区域、家庭背景以及高考成绩等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仅凭所谓的专业冷热、望文生义来猜专业内涵等做法,是非常冒险的。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一定要了解学校和专业,不要一味跟风、盲目选择,一个适合的院校和专业对考生未来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在学校平台上研究专业特色。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及优势学科,考生在结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同时,也要了解报考院校(专业)的学科特色以及地域特点,像经济类院校中的“两财一贸”均属顶级水平,但各校及专业特点又不尽相同。如,中央财经大学拥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本科专业设置自主权,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和会计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上海财经大学目前拥有会计学、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三个国家重点学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拥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法两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4)注意专业录取规则。
考生在志愿填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志愿之间的梯度、考虑专业结合学校之间的差异,还要关注心仪院校的招生章程。招生章程中的内容与考生报考权益联系最为紧密,相关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分配规则、体检要求、单科成绩、语种要求等都会在招生章程中列明。可能会对考生的录取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了解和掌握各个学校的招生章程是十分必要的。
(5)地域因素及人文环境。
考生在定位自己的目标院校及专业时,也要考虑到报考院校的地域特点及人文环境。如财经类院校所处地域,该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定位、辐射范围等,会对学校自身的影响力有着直接影响,也间接影响着全社会对学校的认知度以及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认可度。同时,考生也需要考虑到未来想要就业的城市,一般毕业生会比较倾向于在读书的城市或者临近的城市找工作,而用人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也更倾向于本地的高校与毕业生。同时,不同地区的消费水平、自然环境等因素都应在志愿填报时纳入考虑范畴,需要经过多方衡量比较后,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6)了解就业及未来职业环境。
考生在选择某一专业时,要了解当前的行业环境,并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一个合理预期。以金融行业为例,虽然当下金融人才的需求相对旺盛,但是需要的资历也越来越高,需要很多种从业资格证或执业资格证,而相关的资格考试也都具有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