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了一下,不少人在网上寻找这篇作文的全文,应该是曾经看过,很喜欢,当时没有保存下来,想重温时,却只记得它的标题。是的,文章的标题过于特别。
以下就是全文。图片中间的解释,可忽略。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费孝通讲过的一句话,指各民族、国家的优秀文化互相学习、包容,就可以呈现多元的文化,多彩的世界。
李贽,明代思想家,他的一生充满着了对传统和历史的重新考虑,后被诬下狱,自刎于狱中。临死前,他引用了王维的这句诗。“七十老翁何所求”出自王维的《夷门歌》,诗歌创作源于“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最后四句“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肯定了侯嬴的豪侠精神。
关于文体。
此文不是典型的议论文,没有按照既定的议论文标本写作。像“开头要摆明观点”“主体要逐层论述”“结尾要重申论点”等等,作者并没有一一照做。
本文是议论文,是具有“个性”、有“创新”的议论文,这点,和文章的论点完美契合。作者用作文对“个性”来了个现身说法,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像受到很多人喜爱的满分作文《听我的故事,请别走开》《车中窥人》就是这样的文章。
当然,考场作文是要拿分的,所以,和所有好的议论文一样,本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说古道今、一路点题。
关于论据。
作者无疑是有才华的,古今中外,诗词哲学,都似信手拈来,而且思维灵活多变,也能收放自如。
因为文章涉及了太多的名人掌故,有人认为本文得满分是沾了名家名言的光,说文章看似充盈,实则是堆砌材料,内容空洞,别人的话过多,文章就没了灵性。
不管怎么说,在考场上,它一定是特别亮眼的那一篇。
关于表达。
作者在语言表达方面是力求创新的。
那些长句子,婉转曲折间自有诗意流转,像“不要那无月无晴、把酒问天的苏子瞻,要只要我与他莫逆之日薪火急烹的那盏茶”,把作者想与别人不同的态度诗意地传达了出来。
短句子很有感染力,像“我将归来,万马千军”“我来了,我看见,我征服”等,虽也有借用他人,但特别贴合文章。
同样的意思,能换一种方式说出来,这就是很妙的存在。很多人喜欢《尘埃落定》喜欢阿来,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这个,多年后我都记得当时被“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这句话吓到的心情。
作者一定也知道,拟这样的标题就是冒险,不按套路作文会有危险,但年少时的这份孤注一掷真的很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