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非主流”诗歌属于孤独创作和语言探索——品罗先生诗《陈子昂,其人如玉》
《陈子昂,其人如玉》这首组诗无论创作动机,还是取材立意,或是诗歌语言,都将注定这首诗被贴上“非主流”诗歌的阅读标签。
其实,能被轻易读懂的主流诗歌未必就是经得住岁月考验的经典诗作。如要对“主流诗歌写作”做个比喻的话,我想说:“主流诗歌”犹如“流行音乐”,各种陈词滥调充斥着听众的耳朵,犹如当代诗坛“主流诗歌写作”最为常见的“造作体、迷茫体、抽象体”诗歌充斥着读者的眼球。”站在一个读者的角度鉴别,我认为该诗不属于“主流诗歌写作”,属于“非主流诗歌创作”,这让我想在阅读批注处写上“传记体、评论体、知识体”三个标签。对于读惯了主流诗歌的读者而言,这首组诗不仅考验读者的知识面,更是在考验读者对诗歌写作技巧的鉴别能力,这就要求读者对“陈子昂”有所了解或考究,才能读懂。陈子昂的人生轨迹经历了学涉百家、两次落第、得到重用、受谗被诬四个阶段,可谓跌宕起伏,伯玉毁琴、狱中卜命的轶事典故更是耐人寻味。
这是一首组合了读书态度、诗学态度、史学态度、人格态度的组诗。诗人在考究陈子昂其人其诗之后,不仅从穿越时空的诗行中引起共鸣,更是从不同时空的人生中找到共鸣。犹如用一种独到的史诗语言缩写了一部厚重的“人物传记”,又如用一种老道的言论语法创作了一组独到的“诗歌短评”。如果非要提点意见的话,就是诗人创作时很理智,而这种理智倒也正是这首组诗取材立意所需的创作态度。创作这类题材,要求诗人不能存有过多的个人情感,这类诗歌无需太大的情感张力,而需立足当代,尊重历史,整合知识,品评历史。诗人并非不懂诗歌的节奏和音韵,而是懂得取舍,在创造新的诗歌语言与客观论证历史人物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以至于不被文字技巧所误导,并以当代诗人和历史学者的身份,用独有的诗歌语言凝炼凝炼而传神地刻画了“陈子昂”这一历史文宗。
每个时代都应有每个时代的语言,每首诗歌都应有每个诗人的特点。从这种简洁有力的历史品评诗行来看,诗人不是在写作一首诗,而是在创作一首诗歌,诗歌语言里饱含的历史学识和上述“四种态度”正是这组“非主流”诗歌具有“含金量”的有力佐证,也将成为了诗人的显著名片,犹如一位书画创作者独有的艺术语言。当代诗歌语言的表述形式需要不断探索,不应停留于诗歌写作的层面,还应大胆创造新的诗歌语言。诗歌除了可以抒发情感,还可讲述故事、品评历史、批判丑陋,除了让读者在知识层面有“获得感”,也要让读者对历史事实有“认知感”,更要让读者对当下社会有“判断感”。诗人应负有矫正历史的“责任感”和“公正感”,甚至还应有独立思维、创作态度、民族大义、历史责任、社会责任。
罗未然老师这种独有的“非主流”诗歌语言,无疑是一种不随大流的孤独创作和大胆探索,但我深信他的诗歌在经历岁月的考验之后,终将一鸣惊人。
丁酉年小满 鹏城
【作者小传】王增弘,字一心,笔名易白、一墨、面具诗人等,长期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首届杨牧诗歌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