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复习?这是每年进入高三的学生和带毕业班语文的老师都必须面对、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而且就老师这个层面而言,你还必须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习方略。只有这样,作文复习才会有效,甚至高效。笔者带高三毕业班十多年,在高考作文复习上也摸索了十几年,现就自己的做法做一系统总结,介绍给大家,期望能给有需要的读者带来帮助。笔者将自己的复习方略简称为“11931高考作文高效复习方略”,这里的第一个“1”指高考作文复习要围绕一个中心,第二个“1”指高考作文复习要有一个明确的底线目标,“9”指9个具体做法,“3”指三个复习阶段,最后一个“1”指高考作文复习要贯穿一条主线。下面一一阐释之。
一、一个中心:立德树人
高考作文复习要围绕什么展开?高考作文复习的中心是什么?答案是立德树人。大家知道,在我们这个时代,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它不仅是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大中小学各门课程的必须遵循、必须贯彻的中心思想,也是高考以及高考作文必须遵循、必须贯彻的中心思想。作为高三语文老师,在组织指导学生开展高考作文复习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把这个中心坚守住、落实好,只有这样,高考作文的复习才能收到育人与培能双赢的效果。
二、一个底线目标:绝大部分考生拿到保险分
高考作文复习的目标是什么?有两个:保证绝大部分考生拿到所谓的保险分(保险分是高考阅卷老师们常用的一个概念,具体到分数上就是45分左右),力争使少数具有写作特长的考生拿到高分。前者是底线目标,是保证绝大部分考生都能把作文写成功的必要举措,底线目标达不到,高考作文的复习只能是失败的。后者是冲刺目标,能达到当然很好,达不到也不会影响大局。
三、9个具体做法
(一)组织指导学生搜集整理作文素材
大家知道,写作文离不开素材,任何一篇文章,如果缺失了素材,那么,这篇文章肯定就显得空洞浮泛,缺乏说服力、缺乏感染力。而且就高中生作文的实际情况而言,绝大部分学生缺乏搜集整理素材的意识和习惯,因此,空洞无物往往就是绝大部分高中生作文的实际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唯一恰当的办法就是组织指导学生搜集整理素材,并尽可能地使之形成习惯。
高中生需要搜集整理的素材大体可分两类:人物事件类素材和名言警句类素材。前一种素材主要用作文章的论据,后一类素材主要用于增强文章的文采和感染力。两类素材在高考复习的一年里,考生要一直坚持做下去,不能半途而废。
搜集整理的方法很多,笔者经常指导学生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四种:笔记法、书籍杂志法、多角度阅读法、分类整理法。笔记法就是用准备一个专门的素材笔记本,将自己读书看报时读到的素材或摘抄到笔记本上,或剪裁下来贴到笔记本;书籍杂志法就是直接买一本或订阅一份素材类的书籍或杂志,然后安排时间认真阅读;多角度阅读法就是对自己搜集到的每一则素材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看看每一则素材可适用于论述哪些话题;分类整理法就是将自己搜集到的素材,按照其蕴含的中心话题进行分类,分类目的就是便于使用。这四种方法在具体使用时各有其优缺点,考生在选用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用,或选择某一种,或选择某几种,或多法并用,总之,只要对自己有效,大可放开手脚,不必拘泥。
(二)引导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上一年的高考优秀作文
每年高考结束后,相关教辅资料编写机构都会争先恐后地编辑一些高考高分作文或满分作文汇编类的书籍,这类书籍所收作文虽然存在着参差不齐的弊端,但大部分还是写得不错,适合高考生阅读借鉴。高考生阅读这类文章,应着重注意以下5个方面:
1. 注意文章是如何审题立意的;
2. 注意文章是如何拟题的;
3. 注意文章是如何运用材料的;
4. 注意文章是如何安排结构的;
5. 注意文章的亮点是什么;
考生只有抱着这样的目的去阅读,这类资料才会发挥它应该发挥的功能。那种稀里糊涂、随意翻翻的读法不会对你的写作提高任何有价值的帮助。
(三)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审题立意,练就高超的审题立意能力
考试作文的有一个最直接的特点,这就是命题人出题,考生来写。这样一来,写考试作文就多了一道程序,这道程序就是审题立意。而且就考试作文来讲,审题立意在作文的得分上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审题立意合乎题目的含义、要求,作文就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审题立意如果不合题目的含义、要求,作文就被判为偏题或离题,得分会十分低。因此,在复习高考作文的过程中,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审题立意,练就高超的审题立意能力也就显得非常必要而且重要了。
审题立意的方法笔者写有专门的文章谈过,有兴趣读者可以关注立恒语文,搜索查看,这里不再啰嗦。
(四)让学生学会辩证思考,把理性思辨能力的培育作为重中之重
在作文能力的考查上,重视理性思辨能力的考查,可说是近几年高考作文考查的一大趋势。这一点在今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四套作文试题中均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全国甲卷以党史入题,但所给话题是“可为与有为”,极具辩证意味;全国乙卷的中心话题是“理想”,但考生立意时,不能只写自己,而必须把自己融入到时代、国家、民族这个大背景中去,才有可能写出一篇大气磅礴、符合题意的文章来;新高考Ⅰ的中心话题是“体育”,但材料里明显含着“至弱与至强”的辩证关系;新高考Ⅱ卷的中心话题是如何做人,这个话题在立意时和全国乙卷的那道作文题一样,都必须考虑到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的关系,只有这样,文章才有可能出彩。由此可见,对于高考作文而言,理性思辨能力的缺失几乎就是高考作文失败的代名词。
(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一些高考作文的写作技法
从技法的层面谈高考作文,可以说我们能见到的材料几乎是多如牛毛,因此,从这个角度谈高考作文,从这个角度指导考生复习作文,老师一定要有筛选能力,否则,就会陷入技法的汪洋大海,最终的结局是迷失方向。那么,老师如何筛选技法呢?依据有两条:一个是学生的实际情况,一个是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语文老师只要吃透这两个方面的情况,该改学生传授哪些技法清清楚楚。
(六)引导学生定格自己作文的基本格式
凡考试作文,没有不讲究基本格式的。在这个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所形成的“八股文”。虽然有许多人一听到“八股文”这个名字,似乎对八股文没有什么好感,但正像一位名人说过的那样:反对八股文的,基本上都是些没有摸过八股文的人,真正摸过八股文的,他们的意见恰恰相反,不是反对,而是赞赏有加。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八股文乃是多少代儒学饱学之士经过反复打磨才锻铸出的一种非常适合考试的文章体式!
八股文如此,高考作文同样如此。笔者反复说过,高考作文从本质上讲,乃是一种考试作文,考试文体。既然是考试作文,它就有它天然地阅读对象,天然地阅读情境,天然地阅读方式,这几乎是考试作文的宿命,它只有唯一,没有之一。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指导考生在写高考作文的时候,只能努力使考生适应这种特色,不能引导考生背离这种特色。
在高考作文的阅卷和高考作文的指导上,至今仍存在着一些十分糊涂,甚至无知的看法。这种看法认为,高考作文要创新,高考作文不能有套路。仅从理论上看,这种看法很正确,很能吸引人的眼球,但再好看好听的理论,如果不能与实际合拍,不能联系实际,脱离了实际,它们就是中看不中用的肥皂泡,对现实没有任何指导的价值。所以,在高考作文的复习中,到了一定阶段,我们一定要指导考生确定自己作文的基本格式,这种基本格式包括:题目如何来拟写,文章划分为几段,开头段写什么、如何写,结尾段写什么、如何写,主体部分写什么、如何写等等。只有把这些关键部位的内容、写法都定下来,上了考场,考生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一篇成功的考试作文来。
(七)经常性引导学生开展作文升格训练
考生将自己作文的基本格式定下来了,接下来要做好的一项任务就是给自己的作文升格。所谓升格,通俗地说,就是在写作训练中进一步优化自己作文的基本格式,尽可能地使自己作文的基本格式达到最优化。
升格训练通常包括以下几项练习:升格拟题、升格开头结尾的写法、升格主体部分的写法、升格材料的使用、升格语言、升格立意等等。
(八)引导学生打造自己作文的亮点
考试作文的亮点其实就是考试作文最抢眼的得分点。从理论上讲,每一篇考试作文都应该有个亮点,因为有了亮点,作文才有可能得高分;无亮点,高分永远与我们无缘。但是,实际情况是,在相当一部分高中生中,有能力打造出自己作文亮点的考生实在不是很多,因此,这个方面,在作文训练中,老师需要一直提倡,至于考生做得如何,不必勉强。因为高考作文训练的目标不是得高分,而是保证绝大部分考生能拿到保险分。
考生打造自己作文的亮点一般可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
(九)组织学生开展针对性强的押题训练
这是高考冲刺阶段高考作文复习的最后一招。对于这一招,可能有些人不以为然,但根据笔者多年来的经验,高考作文在大概率上是能押题的,作为一名高三的语文教师,到了高考的冲刺阶段,你有责任给考生交出这么一份满意的答案。在这个方面,只要笔者带高三毕业班,年年都会给学生整理出这么一份复习资料,而且,基本上年年都押准。就拿今年来说,6月初,笔者给学生整理了一套高考作文押题训练题,这套训练材料共搜集了15个热点话题,在笔者整理的这份押题训练题中,教育部命制的四套作文试题均包括在内。这份资料笔者发在学科网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学科网上搜索查看。
四、复习过程要安排为三个阶段
上述8种具体做法在实施的时候,并不是杂乱无章,随意展开的,而是环环相扣、有序展开的。具体来说,上述8种做法可安排为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上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这五种做法要放到高三的第一学期来做,而且在做的过程中,有两点要注意:其一,第一项任务和第二项任务必须先安排、先布置、先实施,其他两项根据学生实际,紧随其后;其二,这四项任务虽然放在高三第一学期来做,但不是说到了高三第二学期就可以纯粹放开不管,到了高三第二学期,这四项任务还必须坚持下去,尤其是素材积累更是放松不得。
第二阶段,上述的第六、第七这两项任务要放到第二学期的前半段完成,后续的复习中可根据考生实际再做处理。
第三阶段,完成最后两项任务。
上述的9种具体做法之所以要安排成三个阶段进行,理由有三:
1. 遵循了作文能力形成的基本规律。考生作文能力形成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就是先有材料,后有作文。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古人说:“不使事,难于立意”,可谓是作文能力形成的真谛。
2. 符合作文能力训练先放后收的基本原则。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开始的时候,都必须强调一个“放”字,即让学生在广泛收集材料、广泛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放开来写;“放”一段时间后,就要规范,就要学生入轨上道,就要使学生写出的文章有明确的文体特征,有思路严谨的章法特征。作文训练只放不收,只能使学生越写越野,最后毫无文体、章法可言,这同高考作文这种很讲章法、很讲规范性的文章绝对是格格不入的。相反,作文训练只收不放,最后只能让学生无话可写,最终走入作文训练的死胡同。
3. 遵循了先基础后特色的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按照《考纲》的规定,高考作文划分为两个等级: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基础等级着眼于考生高考作文能力基础性因素,包括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和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和中心明确、语言通顺和结构完整、标点正确和不写错别字等6个指标。发展等级包括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个指标。我们上述的高考作文三阶段的复习程序正好符号高考作文的这一评价标准。
五、贯穿一条主线:训练
不论是落实上述的一个中心、一个目标,还是实施好9种具体做法、三个训练阶段,都离不开考生实实在在的写作训练。换句话说,高考作文复习如果撇开了考生实实在在的写作训练,一切美好的设计最终都会化为泡影,不但自欺欺人,而且误人子弟。因此,在高考作文复习的整个过程中,训练这条主线不能断,让这条主线贯穿高考作文复习过程的始终,这样,其他各项内容的训练才会有效果,出成绩。那种忽视,甚或放弃了训练的所谓高考作文复习,无异于江湖术士骗人钱财的把戏,高考作文复习中万万要不得。
现在有一句话很流行:得语文者得高考。我们沿着这个思路继续追问一下:要得语文首先得什么呢?我想,答案只能是得作文。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不妨先看看现行高考语文试卷上每类试题的赋分。在现行的高考语文试卷上,每类题的赋分是这样安排的:阅读题赋分70分,语言文字运用题赋分20分,作文题赋分60分。把作文题的赋分同阅读题的赋分比较一下,阅读题比作文题高出10分,这样就给人一种错觉,好像决定语文成绩的主要试题是阅读题。
可是,实际情况呢?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原因何在呢?原因就在于阅读题虽然赋分高达70分,但这70分却是分配给6道题的,这6道题分别是: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实用类文本阅读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文言文阅读题、古代诗歌阅读题、古诗文名句默写题;而作文题虽然比阅读题少了10分,只有60分,但这60分却是由一道题包揽的!这样一来,阅读题的这70分你得一步一步地来挣,而作文题的这60分,你搞好了,一步就能挣到;你搞砸了,一步也能输完!
由此可见,在语文试卷上,对语文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不是阅读题,而是作文题!这就是得作文者得语文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各位2022年的考生们,如果你想拿下2022年的高考语文,那么,从现在开始起,就下功夫复习作文吧。拿下了作文,你就拿下了语文;拿下了语文,你就赢得了高考、赢得了未来、赢得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