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
一物一语言
法国文艺复兴后期,著名的作家蒙田曾经说过:“语言只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但语言并不只局限于我们口头或者书面的表达,很多时候我们赋予了一件事物某些意义,这件事物便有了自己的语言和灵魂。因而,我们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能有着自己的语言,细细聆听,我们便能从中感知到神秘的奥义。在种种事物所具备的语言之中,食物的语言可能是最诱人的了吧。小时候,爷爷问我最爱吃什么菜,我绞尽脑汁地在我记住的为数不多的菜名中挑选了两个。我回答他:“爷爷,我最喜欢吃鱼香肉丝和水煮肉了!”从那往后,每次去到爷爷家里,鱼香肉丝和水煮肉总是饭桌上必不可少的经典菜品。尽管快十年过去,我对这两个菜的口感再熟悉不过,甚至有些厌倦了,但只要桌上摆上鱼香肉丝和水煮肉,我仿佛就能感受到爷爷的爱在四溢的饭香中扑面而来。我知道,是独特的食物语言,沟通着我们祖孙之间的情感。
如果说食物的语言是最诱人的,那音乐的语言应该是最为动听的吧。古有高山流水的传说,颇为动人。琴师伯牙在荒山野地弹奏,樵夫子期竟能从中听出“巍巍乎志在高山”以及“洋洋乎志在流水”之意。伯牙惊喜:“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不再操琴。正是音乐的语言,让伯牙和子期觅到知音。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是如此,听罢琵琶女一曲,便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女那轻拢慢捻的技艺,演奏出绝妙又饱含情感的曲调,竟引得白居易汨湿青衫。是音乐,让他们跨越身份地位,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惺惺相惜。
食物的语言通过色香味传递,音乐的语言透过旋律和节奏来表达。那我们又是如何在文字之外传达我们的语言的呢?或许是好朋友离别经年,某天再次碰面,互相送上大大的拥抱。或许是父母在你熟睡后,悄悄走近你身旁,为你掖了掖被角还顺手关上了灯。也或许是你发烧康复,返回学校,发现桌上整整齐齐地放置着试卷和满满当当的笔记。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件物品,都有着它极为动听且与众不同的语言。
木心老先生说:“思想是卷着的锦毯,语言是铺开的锦毯。思想愈卷愈紧,语言愈铺愈大。”思想本身没有声音,但通过语言的传递,便能够让人感受到其中的真谛。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物一语言。
名师点评:
1.立意深刻,结构严谨。
考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思考是独到而深刻的,审题立意也很清晰。文章重点从食物和音乐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得出万物都有语言的结论。文章开篇立论且始终围绕话题进行论证,十分严谨。
2.文笔细腻,语言生动。
全篇语言表达流畅,充满诗意。语言细腻,情感真实。引用中外两位作家关于语言的观点也恰到好处,使文章的语言更加有魅力。多处句式整齐,以工整的文字增强语势,显示出作者较强的文字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