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家长给幼儿园老师下“通知”,列出8条注意事项,并要求落实执行

点击右上角,关注“幼儿园全攻略”。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教不易,任重道远。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工作忙是肯定的。整个教育系统里,幼儿园也是相当的不容易。

幼儿园的老师数量少不说,然而事却一丁点不少。

幼儿园里工作多年,老师们最怕的就是上级部门的“通知”。

因为一旦有了通知,紧接着就有任务、有安排、有检查、有加班、有考核。

老师们害怕收到“通知”,就想安安静静地当个小老师。然而这仅存于幻想,是不可能的!

前不久,有个幼儿园的老师收到了一个“通知”,不是来自上级部门的,也不是来自其他园所的,而是来自自己班上的“家长”。

幼儿园老师对于家长的未接来电,和未读消息已经够害怕了,这一次没想到的是家长直接给幼儿园老师在家长群里下“通知”。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家长给幼儿园老师“下通知”,家长不解,老师无奈

幼儿园老师当了这么多年,见过多少通知了,这次可真算长见识了!

从通知的内容上看,家长写此个通知的缘由是:孩子感冒未痊愈,提醒老师注意孩子在园的膳食安排,让孩子多忌口,让老师注意给孩子添衣保暖。

其实这些“要求”按理说是合理的,可问题就出在家长的语气和方式上。

家长采用了下发通知的形式,最后还特地强调:“特此通知!”

我想不管是班上老师还是其他家长看到,都会非常的不爽吧!干啥呢?家长把自己当上级部门领导了吗?

其他家长看到后,也是表示不解,出来缓解气氛。然而这位妈妈就夹枪带炮地批评起了公立园的老师和保育员了,觉得孩子班上的老师极其的不专业!

说公办园的老师不专业?真的是笑掉大牙了,接下来老师的发话,真正地体现了一名公办园老师的素质和情商。

从幼儿园的言辞中发现:孩子咳嗽,不光是饮食导致的,还是因为孩子不吃药。

生病吃药,这再正常不过了吧?没想到这位妈妈还继续批评幼儿园老师,指责起她们来。

当一个家长在班级群里吐槽幼儿园或抱怨老师时,按理说通常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其他家长的共鸣。

然而这一次,其他家长纷纷站在了幼儿园老师这一边,对于这位妈妈的言语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其他家长表示,孩子生病了,没有痊愈那就该好好待在家长休养,而不是没好完就送到幼儿园,去感染其他小孩。

这位妈妈送生病的孩子上幼儿园就算了,还责怪老师没有照顾好孩子就过分了。

老师的回答,再一次体现了十足的素质,解释为何没有给孩子改变膳食。言语上温和又耐心,实在是想象不到家长为何会如此埋怨老师?

本以为这件事,在班上老师和家长的耐心解释下就过去了就翻页了,结果更令人感到可怕的事儿却来了。

家长再发通知,列出8条注意事项,要求落实执行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真的不会相信有的家长可以“厉害”到如此地步。

情况没有好解,家长相反更变本加厉,再发通知,这次列出8条注意事项,要求老师落实执行,有任何不清晰明白的,可以及时私聊或电话这位妈妈。

妈妈会“百忙之中”及时回复。

第二天的这个通知,796个字,8条注意事项。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公文呢?让班上老师和家长读到后,简直就是浑身上下都不舒服。

并且8条注意事项里,无不就是让全班老师围着她家的孩子转。所有人伺候一个孩子!要特殊关照就算了,自己不能按时接娃,还要老师无故加班。

庆幸的是,这样的家长,我们只见过这一个,班上老师只遇到这一个。更奇葩的是,这位妈妈还把自己的沟通情况发了朋友圈,称自己是被逼无奈的。

太同情这个班上的老师了,倒了大霉了,碰到这样不讲理的家长。

这位妈妈认为她的孩子从区级普惠私立园转到了省级公立园,而省级公立园的老师理应更为专业。觉得班上老师的表现,体现不了任何专业性。

妈妈要求别人换位思考一下,可是略略我想说:你有先换位思考吗?

很怀疑,这位妈妈是否有背景,上面是否有人,出口成公文,说话如通知。

学会沟通,利人利己

最后的结果,就不得而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位妈妈从区级私立园离开时,全园上下的老师一定是很开心的。

再者能中途转校到省级公立园,没关系是不可能的!因为公立幼儿园只招秋季小班。想中途插班,必须找关系,关系还得硬。

不管你关系有多硬,你不会沟通,不会换位思考,有一天你会自食其果,你的孩子也会受此牵连。老师没有理由不想孩子们健康又快乐,支持老师,理解老师,配合老师,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和决定。

不要给老师添麻烦,这位妈妈犯了大忌,因为关于孩子的教育,有问题请私聊老师!你选择在群里反馈已经是不妥了,结果还是以通知的方式,谁看到都是会不舒服的。

学会沟通,利人利己。本身这件事不大,提前跟老师说,当天再嘱咐一下,没有哪个老师会拒绝。然而家长选择的是没有沟通,直接指责,甚至命令。

不想猜测这位妈妈的结局,因为无辜的总是孩子。只希望这位妈妈不要再执迷不悟了,坚持这样我行我素,终究会酿成大祸的!而且是肯定的。

略略寄语

在幼儿园教育时期,是家园共育。

在孩子上了小学后,是家校共育。

不管家园还是家校,沟通是桥梁。

良好的沟通,孩子的成功。


今日话题:

你怎么看待这位妈妈的“通知”的?

欢迎在评论下方留言分享讨论或吐槽。

原创不易,欢迎分享关注;不忘初心,感谢点赞评论。

我是略略,一名小小幼师,致力于帮助更多的宝妈们!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