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常常会将忠孝作为贤臣的标准标准,所谓的忠自然指的是忠君,所谓的孝自然是孝顺父母。
自从司马懿篡了曹魏的位子之后,本来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于是忠也不敢大力提倡了,于是倡导孝道。一个人孝顺了,顾及到父母的死活,自然会忠心一点儿,否则就会给父母带来祸患。所以就有了举孝廉之说,即孝顺的人可以做官。
归家
当然了,二十四孝中的人或许就是纯人至孝。但是有的孝,一般人真的做不到啊。
子路负米,子路家境贫困时,自己吃的是粗陋的饭菜,而从百里之外把米背给父母。这一点儿虽然有难度,但是还可以做到。至于黄香扇枕自然更是举手之劳,陆绩怀橘也并不难。但是像是“卧冰求鲤”就有点儿难度了,譬如冰不够厚,跪到冰上估计有沉沦之忧。
长寿面
再比如“郭巨埋儿”,这个更是吓人,郭巨夫妇有一子有一母,然而家贫无以供养母亲,而儿子又夺了母亲的口粮,于是便要去埋儿子,幸亏一锄头下去挖出了黄金,否则就把自己的儿子埋掉了,这简直像是恐怖片一样的。现实世界中并没有多少金子能够挖到,我相信真有这种孝子的话,死掉的必然是被埋掉的儿子。
而老莱子斑衣娱亲虽然有点儿难,但也可以做到,今天读起来只能明白其一片孝心,至于是不是“诈跌”倒无关紧要了。很多仁人君子以为就算是让老人开心也不可以用欺骗的方式,如果手段错误,即使目的正确也是不足取的。我也不是老学究,自然不会抱着这样的老想法,只要能够让父母开心,逗母亲开心也是值得一试的。
孔子说孝,最难的是色难。就是不给老人使脸色甩脸子才是真正的孝啊。老人年迈之后失去了劳动能力,如果仅仅是供给食物,那与养猪养狗有何区别?这话说得够狠!所以孝顺的核心是色难啊,而不是其它的东西。就算是让老人吃饱穿暖如果每天不给老人一个好脸色,老人也会觉得这种日子毫无滋味的。因为家庭的经济条件,无数人背井离乡的去打工,农村里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几乎成为我们这个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城乡经济振兴的话能够促进大批农村人返乡进程务工,这样也不是一年仅仅过年回一次家了。
孔子
农村的孩子都明白,在远方打工的父母为什么不回来呀?那是因为路费啊,一来一回的路费足够好几天的生活开销了。这又是一个心酸的故事啊!
现在的生活也渐渐好起来了,所以希望以后的亲人朋友能够和父母团聚,少一些夫妻常年分居的情况。少一些父母和儿子的长期分别。
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