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诚信必兴,家有诚信必和,人有诚信必贤。在当下的社会,诚信不仅是一个人最昂贵的名片,也是人际关系中最有价值的财富。
瓜熟之约与齐襄公其人
《论语·为政》中记载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可见诚信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
然而,社会上总是有许许多多的人做出失信的行为。在春秋时期,就有这么一位诸侯国的国君,因为对臣下的一次失信,而丢了性命。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春秋首霸齐桓公的哥哥——齐襄公。
影视剧中的齐襄公
在《史记》和《左传》等史书中,齐襄公是被钉在昏君的耻辱柱上的。《诗经·齐风·南山》和《诗经·齐风·载驱》都是讽刺齐襄公与异母妹淫乱之事的。
对于“南山崔崔,雄狐绥绥”这首《南山》诗的内涵,古今学者都一致认为这是一首讽刺齐襄公与文姜兄妹之间那段血腥的不伦之恋的诗。《毛诗序》云:“《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淫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
关于《载驱》,《毛诗序》云:“齐人刺襄公也。无礼仪,故盛其车服,疾驱于通道大都,与文姜淫,播其恶于万民焉。”《诗集传》曰:“齐人刺文姜乘此车而来会襄公。”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将二人无所顾忌的淫乱行为描写得非常生动形象。
《诗经·齐风·南山》写到: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
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jù)五两,冠緌(ruí)双止。
鲁道有荡,齐子庸止。
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yì)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
齐国南山高又高,雄狐跟在后面跑。
鲁国道路平坦坦,文姜由此嫁鲁君。
既然已经嫁鲁君,为何怀念旧情人?
葛布鞋儿双双放,帽带一对垂两旁。
鲁国道路平坦坦,文姜出嫁走这方。
既然已做鲁夫人,为何又把旧情温?
农家怎样种好麻?纵衡耕耘有方法。
要娶媳妇怎么办?必定先要禀父母。
既然已经禀父母,为啥还要放任她?
要劈柴火怎么办?没有斧子劈不好。
要娶媳妇怎么办?没有媒人办不到。
既然已经娶到家,为何由她瞎胡闹?
《诗经·齐风·载驱》则写到:
载驱薄薄,簟茀(diàn fú)朱鞹(kuò)。
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瀰瀰(mí mí)。
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shāng shāng),行人彭彭(bāng bāng)。
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biāo biāo)。
鲁道有荡,齐子游遨。
这首诗的意思是:
马车奔驰车轮响,竹帘朱帘耀眼亮。
鲁国大道多平坦,文姜朝夕任来往。
四马驾车真齐整,缰绳松缓任驰骋。
鲁国大道多平坦,文姜乐得心花放。
汶河流水泛波浪,路上行人熙攘攘。
鲁国大道多平坦,文姜在此任游荡。
汶河流水卷波涛,路上行人如观潮。
鲁国大道多平坦,文姜往来自逍遥。
那么,齐襄公究竟是何许人呢?齐襄公,姜姓,吕氏,名诸儿,是齐僖公的长子。齐僖公在位时,将诸儿立为太子。公元前698年,齐僖公去世,太子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
齐襄公与妹妹文姜自幼在宫中一起长大,齐襄公为妹妹的美色所吸引,不久二人即做下乱伦之事。就在二人甜甜蜜蜜,你侬我侬之时,公元前709年,父亲齐僖公一声令下,文姜远嫁给鲁国国君鲁桓公为夫人。
本来齐襄公与文姜这令人不齿的乱伦事件应该就此打住,但是齐襄公失去妹妹以后夜不能寐,朝思暮想,终于在老爹死后想到了办法。
公元前695年,即文姜嫁给鲁桓公的第十五年,齐襄公决定向周庄王的妹妹周王姬求婚,并按照周礼,邀请和周天子同姓的鲁国国君鲁桓公来代为主持。文姜闻讯,便要求和丈夫一起去齐国,鲁桓公不顾大臣们的反对,答应了她的请求。
齐襄公亲往迎接,大摆宴席款待鲁桓公夫妇后,就以会见旧日宫中妃嫔为名,将文姜接至宫中。齐襄公将文姜迎到事先造好的密室,摆下酒菜,与文姜饮酒叙旧,兄妹二人四目相对,多日未见的相思,化作旺盛的欲火,两人难舍难分,当晚同床共枕,同宿宫中。
鲁桓公知道此事,大怒,斥责了文姜。不想文姜转而向兄长齐襄公告状。为了能和妹妹长相厮守,齐襄公起了杀心。
过些时日,鲁桓公派人向齐襄公辞行,要回鲁国。齐襄公坚持邀请鲁桓公到牛山游览,说是以此为鲁桓公饯行。酒席上直接把鲁桓公灌得酩酊大醉。齐襄公派武士公子彭生把鲁桓公抱上车,送他回驿馆。他盯着公子彭生,加重语气说道:“一定要把鲁国国君送到家,不得有丝毫差错。”路上,彭生看看左右无人,遵照齐襄公的密令,把鲁桓公害死在车上。
文姜自鲁桓公死后,日夜留在宫中与齐襄公欢聚,肆无忌惮,情意缠绵。此时鲁国新君即位,派使者来迎她回国,二人都难舍难分。
后来,鲁国使者对此国君之死不依不饶,一定要齐襄公给个说法,最后,齐襄公杀死了彭生,算是对鲁国有了个交代。
据《左传》记载,鲁桓公死后,文姜便频频来往于齐鲁之间:公元前692年冬十二月,与齐侯在禚(zhuó)地相会;690年春二月,在祝丘宴请齐侯;公元前689年夏,进入齐国军中;公元前687年春,与齐侯在防地相会;冬天,与齐侯在谷地相会。
即位的鲁庄公姬同迫于现实情况,虽然表示与母亲断绝了母子关系,但是还是默认了母亲和舅舅的暧昧关系,公元前693年,鲁庄公继续为齐襄公和王姬主婚(王姬嫁到齐国一年后死去),还为母亲在齐鲁交界的禚地建立宫舍。公元前692年冬,鲁庄公还亲自到禚地与齐襄公一起狩猎。
文姜形象图
齐襄公虽然在品行上有些荒淫,但是在对外政策上还是希望有所作为,以此平复国人对他的不满,并树立国际威望。
公元前694年,郑国大臣高渠弥叛乱,杀死了曾拒绝迎娶齐国公女文姜的郑昭公姬忽,另立其弟公子子亹(wěi)为君。齐襄公于是假意示好,邀请子亹和高渠弥入齐。高渠弥自以为能够得到强大齐国的支持,不料一到齐国,齐襄公就命令手下杀了子亹并且将叛臣高渠弥五马分尸,帮助平定郑国内乱。
公元前693年,齐国军队攻伐纪国,攻取了纪国三个城邑。公元前690年,齐国灭掉了纪国,把纪国所统治的相当于今天的临朐、青州、寿光、昌乐等地大部归入齐国。
公元前696年,卫国发生内乱,齐襄公的姐姐宣姜的儿子卫惠公姬朔被卫国的左右公子赶出国境,跑到齐国来避难了。公元前688年,齐襄公联合宋、鲁、陈、蔡四国一同伐卫。
虽然卫国告急,求救于周庄王,周天子也派了王子突救卫,但是怎奈敌众我寡,王子突抵挡不住齐襄公率领的诸侯联军。
齐襄公率领的五国联军大胜,诛杀了卫国左公子泄(yì)和右公子职,流放了卫侯姬黔牟到周国,流放大夫宁跪到秦国,扶持卫惠公姬朔重新登上了国君之位。
公元前686年夏天,齐国联合鲁国围郕国,郕国向齐国投降。齐国从此吞并了郕国。
经过多年的征战,齐国在中原诸侯之间的威名已经初步确立,为后来的齐桓公争霸奠定了基础。
在扶立卫惠公复位的战争中,虽然齐襄公战胜了王子突,但是他始终觉得不妥,害怕周庄王再次讨伐。齐襄公思索再三,还是命大夫连称为将军,管至父为副将,去葵丘(位于今山东临淄城东三十里。齐桓公“葵丘会盟”的“葵丘”位于今河南省兰考县或临泽县西)驻守,以牵制周庄王。
此时的葵丘,作为齐国的边关之地,不像国都那样繁华。连称和管至父辞行时问齐襄公:“大王派我们去边关驻守,我们不敢因为劳苦而推辞,不过请问大王何时能把我们调回来呀!”
此时,齐襄公正在低头吃瓜,没有意识到连称和管至父两人言语之间稍有的不满,心不在焉地说道:“瓜时而往,及瓜而代”。意思就是说,现在是瓜熟之时,明年瓜再熟的时候,我自然会派人替换你们。
于是,二人欣然领命前往葵丘驻守,内心期盼着一年的换防期限赶紧到来。
光阴似箭,不知不觉间一年过去了,又到了瓜熟的季节,连称和管至父二人想起和国君的瓜熟之约,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心里禁不住泛起了嘀咕:“此时正该派人替换了,为什么国君还不派人来替代我们呢?”
于是他们特地差遣心腹前往国都打探情况,得知国君与他的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整天在一起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二位将军非常气愤:“你在国都享尽人间富贵荣华,骄奢淫逸,让我们在偏僻的边疆吃苦受累,用生命保护你的安全,却想不到派人来替代我们!”于是,就派人向齐襄公献上刚成熟的瓜,希望国君看到这成熟的瓜,能想起国君在他们临行前的约定,就此派人替代他们驻守边防。不料想,齐襄公看到瓜时大怒,说:“替换不替换是我的决定,也应该是我说了算,轮不到你们提醒,为何还要来请求!等到明年瓜再熟的时候,我再派人去替代你们!”
连称和管至父二位将军听了回报,气得咬牙切齿,当即密谋起兵造反。
连称一是恨齐襄公冷落了自己的堂妹连妃,二是恨齐襄公及瓜不代,不讲信用。于是和管至父定下一计:外举公孙无知谋逆,内以连妃为应。
公孙无知是齐襄公的堂弟,是齐僖公的同母弟弟夷仲年的儿子。齐僖公非常宠信公孙无知。齐僖公在世的时候,公孙无知的衣服礼仪等种种待遇都和当时身为太子的齐襄公一样。等齐襄公继位后,就降低了公孙无知的待遇。公孙无知因此对齐襄公心生不满。
此时,连称和管至父两个人联合公孙无知发动叛乱。公孙无知欣然同意了。公孙无知对连称的堂妹说:“事情成功,我就把你立为君夫人。”
公元前686年冬十二月,齐襄公到姑棼游玩,接着和自己的一众随从,来到贝丘这个地方打猎,忽然间,林间蹿出一头大野猪,随从们都大叫:“那是彭生!”
齐襄公大怒说:“彭生还敢来找我!”就用箭射它,没想到野猪竟然像人一样站起身来继续啼哭。齐襄公吓了一大跳,直接从坐着的车上摔下来,摔伤了脚,也摔丢了鞋。
回去后,齐襄公责令管理鞋子的侍者茀(fú)(《左传》写作“徒人费”)去找丢失的鞋子。侍者茀没有找到鞋子,齐襄公就让人把他鞭打了三百下。侍者茀被打得皮开肉绽,跑出宫去。
公孙无知、连称、管至父等人听说齐襄公受伤了,于是就率领手下袭击王宫。在王宫门口,正好遇到了侍者茀。这位名叫茀的侍者对他们说:“不要进去惊动了宫中的人员,把宫里的人惊动了,就不容易进去了。”
公孙无知不信任侍者茀。侍者茀将身上的伤口让他看后,公孙无知才相信了他。侍者茀让公孙无知他们先在宫外等候消息,他自己先进去进行打探情况。侍者茀进宫后,就把齐襄公藏在了门后面,让齐襄公的幸臣孟阳躺在床上,假装是齐襄公在睡觉。
过了很长时间,公孙无知等人恐怕有意外,就闯进宫中。侍者茀与宫中的卫士,以及襄公的幸臣石之纷如等与公孙无知的人进行交战,最后全都战死了。公孙无知等人冲入齐襄公的卧室,一刀杀死了假装齐襄公的孟阳。有人认出不是齐襄公,于是他们在宫中继续寻找齐襄公。后来有人看见从齐襄公卧室的门后露出一只人脚,推门一看,原来正是他们要找的齐襄公。于是,公孙无知等人就把齐襄公杀了。公孙无知篡位,自立为齐君。
齐襄公这位君主因为一时不讲诚信,违背了对臣下的诺言,惹得臣子怒而叛变,最终葬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想起来,真是可恨可悲可惨啊!
为人处事,诚信是基
在古代汉语中,诚与信二者互训。诚是一个形声字,《说文解字》说:“诚,信也。”信是一个会意字,《说文解字》说:“信,诚也。”在现代汉语中,我们也将“诚信”二字连用,表示处事诚实、讲信用。
《论语·为政》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讲信义,不知他该如何立足处世。诚于中,信于外,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
《管子·枢言》中说:“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仲突出了诚信的重要性,明确将其看作是天下伦理秩序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我国已经将“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一个基本准则。
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立木为信》的故事:公元前359年,锐意进取的秦孝公,召来了魏国的商鞅主持变法。时值天下纷争,诸侯礼崩乐坏,国家对国家、政府对民众、个人对个人之间的诚信,都已成稀缺品。为了树立秦国政府和商鞅的威信,推进秦国的改革,商鞅在都城南门外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当众许下诺言:“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十金。”
围观者都不相信商鞅的许诺,不相信能轻易能获得如此丰厚的赏赐。于是商鞅不断提高赏金的分量,当赏金达到五十金时,一位壮汉终于忍不住了,他扛起木头走到了北门,事后商鞅果然将赏金递给了他。
商鞅此举很快在百姓心中树立了政府诚信的形象,此后在众人的支持下,他实施的变法使秦国日益强盛,最终统一了天下。
回过头再看这段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商鞅变法的成功绝非偶然,他以诚心待人,尚未开局便赢得了一批拥护者,为日后的改革凝聚了人心,这才有了后来傲视群雄的大秦帝国。
晚清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成功,虽然有着他特殊的时代背景,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在经商中所坚持的诚信原则,才是他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基。在杭州胡庆余堂药店中,向内挂了一块“戒欺”的牌匾。胡雪岩在跋文中写道:“凡贸易均著得欺字”,“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余以欺世人。”
胡雪岩的胡庆余堂药店之所以能够蜚声于海内外,生意兴隆,其秘诀就在于“戒欺”二字。这 “戒欺”二字所透露出的诚信原则,是企业成功的秘诀,也是企业家的无价之宝。
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家庭教育诺不轻出
诚信是做人之本,立业之基,一个拥有诚信的人,在生活中是值得每个人尊重的,在工作中人们都愿意跟一个拥有诚信的人合作,诚信对于一个人的长远发展是拥有莫大帮助的。
北宋大儒司马光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无论是为官、治学还是处事,始终秉持诚信之道,这得益于良好家风的熏陶。
宋人邵博所作《邵氏闻见后录》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司马光五六岁时,想吃青核桃却不会剥,司马光的姐姐想帮他把皮剥掉,却也没能成功,就先离开了。此时恰巧路过一位婢女,她用热水将核桃烫了一下,轻轻一剥皮就下来了。姐姐回来,问是谁剥掉了核桃皮,司马光回答说:“是我自己剥掉的”。此言刚好被司马光的父亲听到,他立即严厉训斥道:“小孩子怎能说谎骗人呢?”此事让司马光刻骨铭心。
曾参是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是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孩子是父母的投影。每一个有缺点的孩子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投射出父母身上的缺点或过失。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因而,面对孩子,我们不能为了让孩子安静,不吵闹,让自己舒适或省心,而对孩子轻易许诺。否则,面对一位经常失信的父母,我们又怎么要求孩子学习到诚信的品质呢?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轻诺必寡信。”当孩子经常面对一位 “轻诺寡信”的父母时,孩子内心是怎样的感受呢?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经常对你言而无信,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你还会选择与他交往,并把重要的事情托付给他吗?
诚信是一个人最好的底牌,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就像被商界供奉的武财神关云长,虽然因为大意失荆州后身首异处,但是世人更愿意津津乐道的是他的信守承诺,是他对曹操笼络的拒绝。
德国著名抒情诗人和散文家海涅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没有了信任的滋养,再灿烂的鲜花,也终将在猜忌中走向灭亡。
诺不轻许,故我不负人。诺不轻信,故人不负我。愿今生你我都能坚守诚信,不要让步诺言成为空谈,不要让承诺成为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