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上海中考作文题是《比看上去更有意思》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有意思”有这样的一种解释:有意义,耐人寻味。
- 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如此。
- 请以“比看上去更有意思”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最近,我在群里听陆生作老师给孩子们讲了这道上海市的作文题。
听了音频以后,我就打开搜索引擎检索了一番。
以往,上海市的中考作文一直是“一句话”作文——
2019年 《这事,真带劲》
2018年 《真的不容易》
2017年 《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
2016年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
2015年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2014年 《这里也有乐趣》
2013年 《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
2012年 《心里美滋滋的》
2011年 《悄悄地提醒》
2010年 《黑板上的记忆》
……
今年对比往年,多了一段文字材料。多了这一段文字材料,相当于给考生对考题进行了一番解读,对写作内容给予了方向性的引导。
正因为如此,我想给班里的孩子们,还有萌萌,讲讲这道题,让他们也试着来写一写。
这道题,如果出现在咱们小学里,题目可以变成这样——《 ,比看上去更有意思》。即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作者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样一来,孩子们就明白,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于是,他们就会思考,什么比看上去更有意思?这个思考的过程,一来是在联系生活实际,二来是在筛选写作素材。
1 那一空,可以填上些什么呢?
继续读题,“《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有意思’有这样的一种解释:有意义,耐人寻味。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如此。”读到关键信息——“人、事、物”,谜题揭晓了——那一空上,可以填某人、某事、某物。
【填某人】
题目可以是《陈老西,比看上去更有意思》。陈老西,是孩子们生活里真实存在的一个人物,是他们所熟悉的。因为熟悉,就有事可写,不容易写偏了。
题目也可以是《爱因斯坦,比看上去更有意思》。爱因斯坦,是伟大的、杰出的科学家,甚至可以用上“最”。一般认为,“伟人”似乎都被标签化了。但如果我们读读那些伟人的传记,有意思的事儿还真的不少。就说爱因斯坦吧,小学里曾有一篇课文叫作《爱因斯坦和小女孩》,那里面的爱因斯坦不是高高在上的“伟人”,而是很有趣味又很容易让人亲近的可爱小老头。
题目还可以是《哈利波特,比看上去更有意思》。哈利波特,是一个虚拟的人物,他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他当然有许多有意思的地方,有意思的经历。像这样的人物还有《功夫熊猫》里的阿宝,《名侦探柯南》里的柯南,等等。
总结一下,人物可以是身边人,也可以是伟人,还可以是虚拟的人物。
【填某事】
有意思的事情,会是什么呢?
有同学可能要说,啊呀呀,又要来为难我了,好像没有啊,平时家里、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比较单调啊。
可是,我想说,生活里,我们真正热爱的那些事情,总也是有意思的吧。
郭可欣,尹雨馨,杨冰冰,那么喜欢画画,画画一定有意思,才会让她们如此热爱吧。这几个姑娘,平时只要一有空闲,就在座位上画啊画啊。她们是那么专注,嘴角还挂着微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与世隔绝了。那种投入啊!
咱们班的男孩子们,都特喜欢打篮球。五六月的阳光,那么的火辣辣,可是男孩子们仍然乐此不疲。水泥球场上,是大家奔跑、跳动的身影。等到他们上楼来,一个个,脸也花了,衣服也被汗水浸湿了,坐在座位上气喘吁吁,一口气干下了一杯子白水。但,这就是男孩子的快乐啊!
我想,画画也好,打球也罢,一定是有意思的,一定比我们旁人看到的,还要有意思得多。否则,他们怎么会这么热爱呢?
想一想,你热爱的事情是什么?
【填某物】
我在思考“物”的时候,萌萌给了我一些启发。我们在打球回家的路上,聊着这道作文题。萌萌突然感兴趣起来,他跟我分享了他的想法。
萌萌说到了“松树”。外表就是一棵树,却在其他植物凋零的严寒之际,依然挺立。世人称其为“君子”,古人将其与“竹子”“梅花”并列,称它们为“岁寒三友”。
萌萌说到了“昙花”。好像从来没开过花,却在夜深人静时悄悄绽放。花大,花瓣多,花香浓,略带清甜,默默无闻地展现自己的优点(美)。
萌萌还说到了故事《大树和芦苇》里的“芦苇”。
萌萌说到了三种植物,大约跟他平时的阅读和生活经验有关——松树,大约跟阅读小古文有点儿关系;昙花,我家阳台上种着,他有过观察;芦苇,是《伊索寓言》里读到的。他谈到了这三种植物表面之下的品性,这就把“有意思”提升了一级,往“有意义”那一层去了(关于“有意义”,后面再谈)。
但是,说归说,能不能写好,那是另一回事了。
我们小学生,就简单点,写点有意思的事物,写出趣味来,不也挺好吗?
会不会是一个发音盒?它看起来就很精致,看起来就让人觉得喜欢。但,这还没有完,当你拧紧了发条,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它的音乐叮叮咚咚,像泉水潺潺,让人的心也一下子宁静了;在夜里,它会放射出明亮又柔和的灯光,那光让人觉得暖暖的,将那一方小小的世界点亮了;随着音乐声,会有一个“仙子”旋转着、舞蹈着,来到舞台的中心,那旋转,那舞蹈,完全像真正的芭蕾舞,她舞着,转着,直到音乐的最后一个音符,她的动作定格了。她看着观众,脸上微微有些红晕,微笑着,享受着观众们的欢呼与掌声,她沉醉了……
会不会是一辆可以遥控的拼搭赛车呢?
会不会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
会不会是一幅特别的画?
会不会是猫(撸猫)或者狗(养狗)?
会不会是象棋?
……
你会写出什么有意思的事物来,取决于你拥有过、见到过、体验过什么有意思的事物,还与你拥有的写作技能有关。
【填某景】
注:这一段是后补进来的。我把这篇学习作业拿给陆老师看,老师说:“人、事、物都写了,再补一个景。”各种物,组成各种景;不同的人,又看到不同的景,抒发不同的情,感到不同的悟。
有特级教师说,作文指导课就是要开言路,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对“开言路”的理解是,先得开思路,思路开阔了,写作的素材“蹭蹭蹭”地冒出来了,有得选了,可以选那个最想要表达(言说)的了,那么这个“开言路”就真正做到了。
就像我这篇,绞尽脑汁想给这道作文题打开思路,其实打开得还不够。老师只一句话,就点醒了我。给我的启发是,我们是教作文的老师,是不是可以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多元的角度,去点醒更多的学生呢?
老师一说到“景”,我的脑袋里立马蹦出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会得到不同的观感。有时会看到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会看到高耸入云的山峰。庐山的风景,因移步而变化,千姿万态。你说这景,有没有意思?
我还想到了萌萌去看海的经历。看了DK的《海洋》系列,看了《海底总动员》,看了《海底小纵队》,萌萌就对大海充满了期待。下了飞机,我们聊着海洋和海洋生物。他以为自己对海洋已经了如指掌了。但是当他见到真正的海龟,那种惊叹,那种尖叫——原来,海龟不是只有塑胶玩具那样大,也不是55寸的电视机里的那样大,而是那么那么的巨大,那是真的可以驮上唐僧师徒的“大”。你说这景,有没有意思?
虽说苏轼强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学意义),但很多时候,确实要“身在此山中”,才能见到“真面目”。
以上我们说到了山,说到了海,偏宏观一些,可别忘记,还有微观。
我家楼下有很多植物。我每天上班下班步履匆匆,从没有停下来观察(大多数成年人缺乏好奇?)。跟萌萌散步的时候,我就快不起来了。他拿着一个捕虫盒,停下来,蹲在一丛灌木边上。
他拨开草叶儿,爸爸,你看,密密麻麻,都是蚜虫。
我凑上去一看,果然,看得我都快得密集恐惧症了。这株植物真倒霉,它要死了吧?
萌萌摇摇头,翻过一片叶子,在背面,有一只蛹。
这是什么?我想。
这是瓢虫的蛹。
他继续翻找,又指给我看,爸爸,你瞧,这是瓢虫的幼虫(一条黑漆漆的小虫子)。他继续翻找,轻轻捏了一个什么到我跟前,要我张开手。于是我的手心里出现了一只小小的瓢虫。
我恍然大悟,这一丛那么不起眼的植物身上,居然有着一条食物链。你说有没有意思?
远看山有色,有意思
近听水无声,有意思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跟够意思
2 怎么理解“比看上去更有意思”中这个“比”?
“比”,有比较的意思。
那么,这里头的“比较”,咱们捋一捋,大约有这样几种——
A. 看上去没什么意思,深入接触后挺有意思。比如陈老西。他“黑黑的小脸”(这个梗出自小束同学对陈老西的描写,闹了笑话),粗粗的眉毛,眉头一皱,面孔一板,看起来凶得很。但是处久了,发现陈老西挺幽默的,段子一个又一个,班级里常有笑声;陈老西喜欢打球,还拉着男孩子们一起练习篮球的基本功,跟大家打成一片;陈老西热爱教写作,为了激励大家写,他开了订阅号,发些自己写的作文指导和同学们的作文;如果心里有烦恼,大可以去跟陈老西聊聊……好了,好了,该打住了!铭樾啊,筱烨啊,小宋啊,读到这里,又该嘲讽我了——看看,又开始自卖自夸了,或者没见过这样自卖自夸的。
这一层,是一种反转。——但这个题目里有一个“更”字,所以,“看上去”这部分内容,就该有点意思。
B. 看上去就挺有意思,实际体验后更有意思。比如撸猫或者养狗。这些萌宠啊,光看看样子就萌化了多少人的心。网上有那么多的图片,那么多的视频,我隔着屏幕都觉得有意思。萌萌每次去他大姑何医生家里,都要逗弄一番那只折耳猫。那家伙一身灰色的猫,一双有神的大眼睛又大又圆。整个身子也是又大又圆,尤其那肚子,给小何喂养得圆鼓鼓的。它很乖,不吵不闹,安安静静地做个“美男子”。来了生人,它便蹲坐在一旁静静地观察,但凡你对它有一丝丝的“非分之想”,它立马逃之夭夭——往小何的闺房里去了。我这样看看,就那么有意思,要是让小何来讲一讲撸猫的乐趣,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这一层,更像是递进。
C. 看上去挺有意思,最初的体验却很没意思,但是慢慢地又有意思了(是的,有点儿绕)。比如骑自行车(恐怕很多同学都写过的)。我想分享的“骑车”是这样的:小区里,男孩子的快乐到处都有——骑车就是其中的一项。一群男孩子,呼朋引伴,在小区里骑车,骑得那叫一个心惊胆战。他们骑得飞快,那么快的速度,以至于让我总要不可思议——那么小的弯儿,这群小子是怎么转过去的。并且,这不是一个人的表演,而是一群不服输的小男孩之间的竞速。在他们眼里,那儿哪是什么小区的小路,活脱脱F1赛道一条。萌萌小的时候,看了眼馋。于是乎,就开始学车了。可是,大家想想,那刚开始的学车体验,有意思吗?真没什么叫人愉快的。那龙头歪歪扭扭,总也不听使唤的。真叫人犯愁啊。手,脚,眼,总配合得不默契。骑着骑着就失去了平衡,甚至斜倒下去,摔了个人仰马翻。但是慢慢地学会以后,又慢慢地熟练以后,就又有意思了。春天,我们骑车在昭文路边看不知名的野花,捉萌萌才叫得上名儿的虫子;夏天,我们早起去看琴川公园的荷花,看在池塘边捕食的白鹭;秋天,我们结伴去看龙殿的那棵千年古银杏;冬天,我们穿上羽绒服,戴上防风手套,在暖阳下,就只是一路骑啊骑……这就很有意思了!
这一层,是前面两种情况的合体(反转跟递进),更有波折。
3 从“有意思”提升到“有意义”“有价值”
题目里有这样一句——“对‘有意思’有这样的一种解释:有意义,耐人寻味。”
可见,这道作文题,期望考生对“有意思”做进一步解读,能在“有意思”(偏感性的)的基础上有所提升,要探寻“有意思”中的“意义”,即偏理性的“价值”。
这里又要说,“意义”是人赋予的。
正如,一朵花开了,它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人见到了,便有了意义。有人看到花开,想到生活多姿多彩,有人想到绽放的花儿恰如青春正好。一朵花败了,它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人又见到了,又衍生出许多情、思来。有的人感叹生命的脆弱,于是要自己坚强;有人顿觉时间易逝,于是告诫自己不要虚度。
上文中,我们谈到的那些事情,仔细想想,都有其意义。
老师的意义在于教书育人;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也向我们表明,人无完人;
功夫熊猫阿宝,有的同学看到了小人物也可以有大梦想,有的同学更倾向于“勤能补拙”;
热爱画画的同学,或许要跟我们分享,人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热爱,因为人会为了自己的热爱奋斗到底;
描写宠物的同学,会不会也跟冯骥才的《珍珠鸟》一样,发出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叹;
萌萌学骑车的经历,它的意义是不是可以归结为“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
……
你笔下那篇作文的意义,首先是你赋予它的。
最后,附上陆生作老师的几句教诲:
把作文落地到单元习作,落地到生活日常。
《我的拿手好戏》可以写成《比看上去更有意思》。
作文是生活的一块,不能割裂开。学以致用,用在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