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肇庆学院录取分数线】专题盘点肇庆历年高考,属于我们的集体回忆!(附历年高考录取率)

2016年的高考大幕已经开启,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来看看1970年代、1990年代、2000年代、2010年代的高考年代秀,共同找寻属于肇庆人的集体回忆。

1970年代高考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个人命运的重大拐点。

1977年的高考考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女生就像这样穿着绵袄,外罩花褂,扎着两条辫子,两手冻得冰冷。↓↓↓

参加高考时间:1977、1978

采访对象:李先生

就读高中:肇庆第一中学

就读大学:肇庆师范专科学校(现肇庆学院)

和如今很多学生花上三年时间备战高考不同,1977年的冬天,17岁的李先生,和大多数考生一样,在国家决定恢复高考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仓促上阵,这也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

没有考试题型和大纲,也没有复习资料,考试范围全靠自己猜。

回忆当年的考试,李先生说相当紧张,之前读高中的两年,学工学农分别花了半个学期,几乎没有文化课的学习,所以高考的题目之前都没有做过。

当年的考生,年龄跨度极大,数量极多,有年龄比他大10岁、20岁的人都一同走进曾被关闭十余年的高考考场,来跨越这道“穿草鞋””与“穿皮鞋”的“分水岭”。

结果,李先生仅差一分入线,他所在的学校只有3、4个人被录取,可见竞争程度之大。

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他,心里依旧装着高考梦。下班后的时间,他都在挤出时间备战高考,每天晚上挑灯夜战到三点。

1978年他再次走进高考考场,这一年,李先生金榜题名,成为他们班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就读于肇庆师范专科学校,虽然只是专科学校,但是在当时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李先生说:“对于他们那个年代的人,高考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命运,高考即是国家命运的拐点,也是个人命运的拐点。如果没有高考,他只能当一名普普通通的理发师。而他的大学同学,大都成为各单位的中坚力量,社会的栋梁之才。”

命运之神对77、78级大学生格外眷顾,历史给了他们非常好的机遇,在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知识改变命运。

1990年代高考

考上是全家的荣耀,大学生是“天之骄子”。

1994年8月27日,一考生以651分的好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该村的乡亲们纷纷来到他家祝贺。↓↓↓

参加高考时间:1994年

采访对象:郭先生

就读高中:怀集第一中学

就读大学:广州师范学院(现广州大学)

在90年代初,实行大文大理的高考模式,所谓大文大理就是只分文理科不分X科,文科包括历史,政治和地理。理科包括生物,物理和化学。

在当时,考上大学是一种荣耀。一家能出个大学生不容易,当时的大学生因为非常稀少,所以很吃香,大学毕业后工作包分配,70后的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

1994年参加高考的郭先生说:“他当时考上的广州师范学院(现为广州大学),一个年级大概只招700个学生,现在一年级大概招7000个,虽然说录取率比现在要低很多,但考生们心情却没有现在考生这样紧张。虽然我们当时都知道知识改变命运,但是同班同学大都没有感觉到很大的压力,高三的时候每天下午放学后还会踢足球。如果考不上,选择某一份职位或自己做生意都是可以接受的,当时家长也没有像现在一样给小孩那么大的压力。”

“那个时候是估分制,必须先填志愿再考试,所以填报志愿的过程很盲目,因为上一届考得很差,只有30多人考上省大专,所以我们都填得很保守,但是那一届我们都考得比预想的好。”

2000年代高考

大学生由“天之骄子”变为“芸芸众生,他们不仅是要考上,还要考好的学校,报热门的专业。

参加高考时间:2003年

采访对象:黄先生

就读高中:四会中学

就读大学:同济大学

1999年开始,广东省实行“3+X+综合”高考模式。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为必考科目,“X”是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选择1-2科。

对“80后”来说,随着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更多学生有机会迈进大学的校门,不用再挤“独木桥”。加上90年代中后期毕业生分配政策的落幕,自主择业机制的建立,国家对大学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政策是“不包分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生由“天之骄子”变为“芸芸众生”,“80后”大学生头上那闪亮的光环则越来越弱,考上大学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他们的目标不仅是要考上,还要考好的学校,报热门的专业。

说起高考,黄先生感觉,这已经是非常遥远的事。当年高考成绩放榜后,觉得自己考砸了,考了716分,在广东省内排7000多名,平时考试是750分以上,所以第一志愿没戏。最后他被上海的同济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录取,让他郁闷的是,之前报的都是车辆工程之类的理工类专业,结果是被文科类的专业录取,有些失落,但是后来慢慢地就适应了。

黄先生说,备战高考时,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除了吃饭,午休,都是学习,学校下午会组织学生集体跑步。

“考试的时候,没有特别紧张,都习惯了,”黄先生说:“我们当年是平行班,一个班是60人,他们班大概有80%以上的人能考上大学,有5-10人左右报考了省外的大学,另外有两个中大,两个华工,两个暨大,一个同济,一个华农,一个中国海洋大学,还有几个一本的具体想不清楚了。”

2010年代高考

上大学已经变得很容易,出省出国的机会增多,大学生多如牛毛,供过于求,就业形势严峻。

参加高考时间:2013年

采访对象:陈同学

就读高中:德庆香山中学

就读大学:肇庆学院

从2008年开始,高考考试科目改革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为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其中数学分为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外语为英语、法语、德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的任一种,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

2010年代,考生们不再是只知苦读的“眼镜王”、“书呆子”,他们想要寻求玩乐和竞争的平衡点。上大学已经变得很容易,出省出国的机会增多,大学生多如牛毛,供过于求,就业形势严峻。

2013年参加高考的陈同学,压着分数线考到肇庆学院,现正在日本当为期一年的交换生。

回忆起高考当天,她说非常紧张,笑称都怪当年玩过头了,只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学习,其余时间都在玩。

陈同学说她本来就不是那种会认真学习的人,一直把学习看的很轻松,经常在自修时间谈八卦,聊韩星,还很迷韩国综艺节目。那时候她们班的人都会劳逸结合,因为她们的教室很大,一下课就会在教室后面打羽毛球,或是跑到外面踢毽子,还会用教室的电脑偷偷放电影。因为学校是半封闭的,晚上下晚修后离宿舍关门还有一个半小时就会跟同学跑到街上的小摊吃夜宵,周末是在家打机,上网看视频,很少学习。

陈同学觉得高考考得好坏并不能代表一切,她从来不埋怨自己只是考到二本院校,在大学里她通过努力,还得到出国留学的机会,所以高考平常心对待就好。

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高考故事,不同的故事背后,映射的是时代的变迁。

1977年-2014年参加高考人数、录取人数及录取率汇总如下↓↓↓

全国1977—2014年参加高考人数和录取率


时间(年)参加高考人数(万人)录取人数(万人)录取率(%)
1977570275%
197861040.27%
1979468286%
1980333288%
19812592811%
19821873217%
19831673923%
19841644829%
19851766235%
19861915730%
19872286227%
19882726725%
19892666023%
19902836122%
19912966221%
19923037525%
19932869834%
19942519036%
19952539337%
19962419740%
199727810036%
199832010834%
199928816056%
200037522159%
200145426859%
200251032063%
200361338262%
200472944761%
200587750457%
200695054657%
2007101056656%
2008105059957%
2009102062962%
201094665769%
201193367572%
201291568575%
201391269476%
201493969874.3%

源自肇庆电视台,撰文、编辑:王彩钿(实习)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