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秋天的怀念读后感】专题自我提升,重拾未来,第六天《秋天的怀念》

今天是我自我提升,重拾未来学习的第六天,今天学习的课文是第二单元第五课《秋天的怀念》。

第二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的单元。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习本单元,要继续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情感显豁直露,易于直接把握;有的则深沉含蓄,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

本文作者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他双腿瘫痪,又常年患病,却一直在和病魔抗争,这种生存状况使他的作品带有一种独特的气质。体会文中流露的情绪,反思一下:沐浴在亲情中,我们是否只知接受,不会感动,也不懂回报呢?朗读课文,找出一些蕴含着丰富情感的语句,细加体会。

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先认真地将课文读了三遍,领悟课文的主题。这篇课文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儿活下去,直至自己生命最后一息的事,表现出母亲对子女真挚、伟大、无私的爱,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地愧疚与怀念,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感悟。

抄写课文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初中课文不长不短,又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华,正好适合抄写和背诵。

第三步,完成课后习题,全面把握课文。

一、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课文的感情有一个统一的基调,但各个段落也有节奏的变化。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深沉而忧伤的,叙述的语气平静而内敛。作者在追悔往事的悲痛情绪中,又有一份领悟生命意义的豁然达观。第1段要读出“我”与母亲对话时的激动语气;第2段语气陡然低沉;第3段略有一点儿轻松愉快的语气;第4段又陡然低沉,这是独句段,要读得特别缓慢、沉重;第5、6段要读得沉重、痛心;读第7段之前要停顿较长的时间,拉开回忆的时空,要读得沉着、淡定,读出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感觉。总之,课文的感情一张一弛、一高一低,朗读时要注意节奏的起伏变化,不能把全文读成一种语速、一个腔调。

题目的表层意义是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深层意义是“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到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如果说题目中的“怀念”直接指向母亲,那么“秋天”则蕴含着生命的意味。

二、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可以参考下列细节,也可以自己再找一些。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我”脾气暴怒,砸碎玻璃、猛摔东西时,母亲并没有马上劝说、安慰、制止“我”,而是“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从“悄悄”和“偷偷”的细节中,可以看出这位母亲深深地理解儿子的痛苦需要发泄的行为,甚至需要一个人发泄。她用宽厚的母爱容忍着儿子的暴怒,同时又担忧着儿子,怕他有什么过激行为伤害了自己,所以“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躲出去了,她的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儿子,“悄悄”和“偷偷”这两个无声的动作背后,是她疼痛不已的揪心;下文写“她又悄悄地进来”时,“眼边儿红红的”的细节,正是这种心情的流露。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当“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此时的母亲是多么的痛心、焦急!她多么希望立刻扑灭儿子轻生的念头,立刻阻止他自暴自弃的行为。儿子的痛苦在母亲心中已经加倍,母亲却没有跟儿子一起抱头痛哭,而是“忍住哭声”,她是以怎样强大的毅力克制着自己的悲情,怎样努力地给儿子一份坚定的力量啊!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当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时,母亲“挡在窗前”。这位细心的母亲,唯恐飘零的落叶又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她那憔悴的面容,既显示着绝症晚期对身体的折磨,又显示着儿子残疾又绝望的状态对母亲心理的折磨,那央求的神色,表现出屡遭儿子拒绝,却从未改变的关怀与渴望,读来令人心酸不已。

三、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好好儿活”一句朴素至极的话语,寄寓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当“我”在命运的重创中痛苦绝望,甚至要轻生时,母亲没有给“我”讲什么人生道理,她也来不及想什么道理,只是近乎本能地急切说出:“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她是在恳求着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母亲离世后,“我”和妹妹领悟到母亲临终前没有说完的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母亲临终前,还没有看到儿子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没有看到女儿成年,她那没有说完的话,是满怀的牵挂和揪心,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期望儿女们无论遭受了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四、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恨的心情。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五、课文第1段与第3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这两段文字的节奏。尝试分角色朗读,注意传达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不同的心情。

第1段的对话中,“我”的情绪极端痛苦、绝望、暴躁,母亲则是强忍悲痛,好言相劝;第3段的对话中,母亲的情绪是喜出望外、激动难耐,以至絮絮叨叨,“我”则是勉强应付。

这篇课文学完了,再接再厉,明天继续!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