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安藤忠雄论建筑】专题专访安藤忠雄|用建筑回应世界

安藤忠雄 © 操上和美

日本国宝级建筑家

从“拳击手”到艺术巨匠

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

安藤忠雄

也是中国最家喻户晓的的建筑师之一

2021年

安藤忠雄世界巡回展

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

从上海到北京

从“挑战”到“青春”

打破先例“一国两场”

更让人们得以近距离走进

建筑家安藤忠雄的艺术世界

“安藤忠雄世界巡回展北京站·青春”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2021 . 10 . 12 - 2022 . 1 . 9

站在黑暗中,朝着眼前的光明,

紧紧抓住每一次机会,拼命向前,实现梦想!

——安藤忠雄

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青年时期做过货车司机、职业拳击手,后自学建筑,于1969年创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在职业生涯早期,安藤忠雄几乎接不到好的建筑项目,连战连败,连败连战,但他仍沉醉于创造建筑的风景,从未疲倦。

向光而生

不断打破常规、挑战全新的建筑“几何”美学,安藤忠雄通过“斗士”一般的顽强拼搏与努力,开创性地将清水混凝土建筑做到了极致,被人们称为“清水混凝土诗人”。建筑版图也从他的家乡大阪、日本,一路扩张至世界各地,1995年更获得了建筑界的至高奖项“普利兹克建筑奖”。

建筑生涯已逾半个世纪,80岁的安藤忠雄至今仍作为建筑界的巨匠大家,活跃在世界建筑的最前线。尽管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家喻户晓,广受好评,但他的安藤忠雄建筑事务所,却一直保持着极小的规模和“扁平化”管理模式,从未开设分支机构。

“安藤忠雄世界巡回展北京站·青春”展览现场

©️文筑国际 摄影:田方方

青春,是不惧怕失败、直面困难的挑战心。

青春,是身陷逆境,永不放弃梦想的顽强心。

春,不是人生中的某一段。

青春,是心的样貌。

就算100 岁,

也能拥有一场100 岁的青春。

——安藤忠雄

作为建筑师安藤忠雄迄今最全面海外大型回顾展,“安藤忠雄世界巡回展北京站·青春”按照1:1比例复刻呈现安藤建筑三大经典精神空间——“光之教堂”“水之教堂”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冥想空间”。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冥想空间”是在展览中的首次再现。

由于展场结构而首次呈现出七彩的“光之教堂”

©️文筑国际 摄影:田方方

“光之教堂”(茨木春日丘教会)位于日本大阪市25公里外的茨木市,其礼拜堂是安藤忠雄于1999年设计的经典作品。极简主义的清水混凝土礼拜堂建筑剔除了一切繁复装饰,其宗教设施被简化为隙窗透射出的“十字光影”。

据展览中方策展人马卫东介绍,光之教堂建设之初,安藤忠雄还曾坚持将十字隙窗的玻璃去掉,将教堂建筑直接延伸至户外的自然空间。由于冬季过于寒冷,这个想法被业主拒绝了。不过,在今天的回顾展现场,人们可以体验到安藤忠雄的“初心”。

“光之教堂”和其他教堂的区别还在于教堂的平面结构。安藤忠雄特意将神坛设计至低位,每一位前来教堂的信众都将从高处拾级而下,坐席也排成类似音乐厅的阶梯状,牧师的视线与信众的视线持平——反映出安藤忠雄心中人与人的平等性。

安藤忠雄于“光之教堂”

©荒木经惟

建筑的精神

“安藤的建筑是包含极富艺术而又镇静沉着的惊喜的空间与形式的集合。当参观者漫步其中,没有一刻是可以预见的。他拒绝被习俗束缚。方法的独创性以及对世界的个人远见是他灵感的源泉。”普利兹克建筑奖委员会在安藤忠雄的获奖评语上如此写道。

很多人将安藤忠雄的建筑称之为“精神建筑”,虽然安藤忠雄本人并不希望过于夸大建筑对人们的启迪和改变。“在大家心中如果能涌起小小的惊讶或感动就好了”,在采访中,安藤忠雄这样回应他对于“精神建筑”的理解。

上海展览现场-水之教堂(1:1 复刻)

©陈颢

南岳山光明寺

©松冈满男

1995年,为纪念联合国组织章程诞生50周年,联合国向全世界征集纪念建筑方案,最终,安藤忠雄的“冥想空间”从中脱颖而出。

简单的圆柱几何造型,却以古朴稳重的风格,在凝缩的空间里予人内心以安宁的力量。它延续了安藤一贯的风格:野性生长的清水混凝土、变幻的光影以及适应自然的极简设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冥想空间

左:©Stephane Couturier

右:©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对于安藤忠雄来说,“圆形意味着永恒的存在”。他希望可以为不分种族、地域的人们,提供一个停下来静静反思的纯粹空间。来自天空的圆形光影和极简的几何建筑,看不出任何宗教、地域文化的影响,却能让每个人都能够感觉到神圣、平和与安定。

安藤忠雄曾说过:“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光与影,那是我置身建筑的世界四十余年来,从中学习到的一点属于自己的人生观。”

巴黎证券交易所

© 松岗满男

对话与回应

安藤忠雄一直试图用他的建筑去回应世界的种种问题,特别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持续了30多年的“直岛系列工程”,通过与人、艺术和当地自然气候的重复对话,持续扩大、改建的罕见建筑过程,使这座曾经破败的无名小岛又重新激发出活力,成为吸引世界目光的艺术和旅行胜地。

“青春”大展中的直岛建筑模型

©️文筑国际 摄影:田方方

直岛系列项目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日本的著名企业家福武总一郎发起的。

他在90年代初买下直岛部分土地并立志打造艺术岛。直岛所在的濑户内海,曾是日本工业奇迹诞生的核心地带,也是交通很难通达、不利于发展旅游产业的地方。彼时的直岛正经历着20世纪炼铜业的没落,只留下污染和衰败,垃圾和老人。

“业主福武先生在1988年对我说,希望‘在这里建造一座聚集世界各地的人们,能让大家感受到勇气的美术馆’。”尽管安藤忠雄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项目,但他依然被福武总一郎的精神所打动。“一个人在成功后,还是应该要想着回国、归乡,为了让社会变得更好而努力。”安藤忠雄如是说。

在过去30年时间中,安藤忠雄在直岛的建筑项目包括1992年落成的倍乐生之家美术馆,以及后来的地中美术馆、李禹焕美术馆、南寺等一共9座建筑。“重要的并不是设计或项目本身,而是这个花费时间去‘培育场所’的概念。”安藤忠雄在谈到直岛项目时说。直岛项目如今也发展至多位建筑师、艺术家在濑户内海的多个岛屿共同打造的“一直在生长”的艺术项目,直岛每年的参观人数超过70万人。

更好的青春

“所谓青春,就是在一个人二三十岁时,去思考自己要如何立足社会?想从事什么工作,如果做建筑就通过建筑的方式, 如果做工程就通过工程的方式,如果从事经济类工作就通过经济的方式,去思考想为我们这个社会做些什么贡献。”

——安藤忠雄

“我的青春是在20世纪60年代,同时正值日本的“青春”年代。”安藤忠雄说——那也正是世界各地充满了最激烈的思想解放思潮和理想主义气息的时代。这样的青春印记,其实一直留存于他的创作精神和生活中。

“人们常常忽视了安藤忠雄的反叛精神,这其实是安藤忠雄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质。”展览中方策展人马卫东说。

安藤忠雄的建筑摄影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安藤忠雄的成名作“住吉的长屋”,因在狭小空间内坚持设计开放的庭院,被诟病不舒服、不方便而饱受批判——但是安藤忠雄却坚持“比起房子的舒适、设计、合理、我更在意、更想向大家传递的是,建筑会在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心中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针对业主提到的“中庭冬季寒冷”问题,安藤忠雄却回答说:“那就只能多穿一些衣服啦!”

而这个狭小的住宅,后来也成为安藤忠雄早期的代表作,甚至由于过于“出名”,前往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影响了业主的生活,而被所有的媒体和出版物永久隐匿了地址。

住吉的长屋模型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1965年开始,安藤忠雄从日本出发去了欧洲,从欧洲去了非洲,又从非洲去了亚洲,10个月时间里,他不顾一切地在地球上放浪行走。

“我感受到,我们的地球是一个整体,有非洲人,有印度人,有亚洲其他国家的人,也有日本人。途中我一直在思考,这么多人憧憬着要幸福地生活的地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思考着,就结束了我的旅行。”安藤忠雄说。“从那时起,我一鼓作气工作了50年,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工作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所以,我们一直在做能让人们相聚、凝聚起来的地方。”

灵感来源于美国诗人Samuel Ullman的《青春》(Youth)

永远的青春-青苹果

©小川重雄

除了建筑,安藤忠雄也一直热衷于不同领域的公益项目,用不同的方式与去“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

1995年,他将获得普里兹克建筑奖的10万美金奖金,全部捐给了日本地震后的孤儿,并于发起了“桃柿育英会”,持续为日本灾后孤儿进行募捐。此外,他还参与了绿色森林计划“海之森”,并捐为大阪市捐赠了一座儿童图书馆“儿童书本森林中之岛”……

“建筑并不能拯救人的灵魂,也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建筑师是很无力的。尽管如此,作为一个人,我想做点什么来报答养育我的社会。”安藤忠雄如是说。

与历史对话展区

©️文筑国际 摄影:田方方

Q&A

中国民航 ✖️ 安藤忠雄

1. 您在中国上海、北京的两场巡展,都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观展人数众多。在您看来,是什么让一个专业的建筑展览受到大众群体的如此关注?

我也不知道(笑)。但是,我和我的在地合伙人——文筑国际的马卫东先生都有一个强烈共识:“这次展览一定不是面向专业人士的,而是向大众传达建筑文化的丰富性的机会。” 无论如何,如果能够给中国的大家创造一次思考建筑的契机,我真的很高兴。

2. 您在巡展中展示的许多手绘建筑制图纸可以说是非常好的艺术作品。为什么是素描的形式?能否介绍一下此次巡展背后,这些精致的图纸以及模型的“诞生故事”?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建筑的形态和表现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作为“信息的容器”、可以看到,已经有一些充分利用数字化建模系统等动摇传统功能和空间概念的有趣尝试了。

但是,精致的CG(计算机图像)表达并不总是具有新时代萌芽的力量。相反,令我着迷的是,为了达到这样的形态,在恶战苦斗的过程中所挣扎出来的这些拼装模型和粗线条手绘稿。也许是因为,这些能让大家更强烈、更生动地感受到,为了描绘不确定的未来而纠结万分的创作者的存在吧。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既然人是不完美的生命存在,那么把这个想法以最好的形式呈现出来,不正是不完美的手作吗?想到这儿,我便敢于多多展示自己的手稿了。

3. 您二三十岁的“青春”时代——充满激情的20世纪60年代,对您来说有着怎样的影响?

在我20多岁也就是1960年代的时候,人类的“我”的意识核心被创造出来了。根基就是1968年的巴黎5月风暴所象征的反叛精神。我在这个时代学会了为生存而奋斗的意义。

4. 在全球化为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的今天,您是怎样理解“精神建筑”,或者说建筑的精神性的?

当自己的建筑所形成的空间包围着人们时,在大家心中如果能涌起小小的惊讶或感动就好了,我抱着这样的愿望。但是,如果因此就认为它会带给人们自由,左右人们的性格和人生的话,那我们就太过狂妄了。建筑虽不是丝毫无力,但也不是那么强大。

5. 今天,环保几乎是每一个建筑从业者都无法绕过的议题。可否分享一下近期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在这一方向上的最新探索吗?

包括城市在内的环境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由现代世界中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平衡引起的。如果冥思苦想地去考虑解决方法,我们是要回归更自然的寄生生活?还是追求科技、让人造的世界更紧凑?还是最终走向两个极端呢?

无论如何,问题在于我们必须以某种方式控制城市活动。为此,现在最亟需的是人们要有共享问题的意识和价值观的转变。在东京湾垃圾填埋场创建绿色森林的计划“海之森”等等,我在日本各个城市推进植树的环境恢复活动,就是我自己对这个课题的应答。

6. 您的作品进入中国已有约20年时间,能否分享一下刚进入中国做项目时,经历过哪些文化或建筑环境上的差异?在这20年中,您又感受到中国建筑环境、城市发展的哪些变化?

刚开始中国的项目时,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一度让我不知所措。一方面我们依靠着这种速度和力量,但同时我也感到不安。因为有时可能一个应该倾注时间的建筑过程,会因此而一口气跳过。

然而,任何事都以速度为导向的中国社会,已经从高速增长时期转向了进化的深化的文化成熟时期。可以看到,不仅大型的再开发项目,呼应土地文脉的“丰富多元”的项目也在渐增。今后的更新改造也会变得越来越多吧。我觉得独属中国的中国现代建筑史的篇章才刚开始。

7. 您在日本直岛的一系列成功的建筑实践,是否可以成为一个“乡村振兴”过程中可以借鉴和“复制”的模式?其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在直岛,我们用了30多年,陆陆续续做了9个项目。这组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预先没有确定的总平面图。就是说,要时不时地思考各种问题,反复对话,一步步向前推进,才实现了今天的直岛。重要的并不是设计或项目本身。而是这个花费时间去“培育场所”的概念。我觉得这个也可以成为今天正在从成长期过渡到成熟期的中国建筑的参考。

8. 在顺德和美术馆的作品中,“双螺旋楼梯”的创意是从何而来?其外部夹岸花园的设计,是想为观众营造一个怎样的空间观感?

对我来说,罗马的万神殿当数我内心的建筑原风景之一。

它是在直径43.2 m 的圆柱体上放置一个相等直径的半球而形成的极简造型。一束光,美丽而有力,从顶端的圆形开口中直泻而下,光在半球内壁描绘季节和时间移动的同时,也使隐藏在建筑内部的球体空间浮现了出来。

“赋予空间以生命的,是光”,在此时刻入身体。和美术馆也是以光作为主题的。亮点是圆形建筑中心的双螺旋楼梯环绕的“圆形大厅”空间。和万神殿一样,光线从顶部的天窗照射到地面。在这束光下,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彼此碰撞融合,孕育着创意时光。

对于构成,以圆形作为主题。从细节到整体构图和景观设计,我希望像在水面上蔓延的涟漪那样,层层漫开,创造出一种从建筑逐渐扩展到城市的气氛。

9. 除建筑师之外,您也是多个公益项目的发起人和参与者。能否分享一下您与“桃·柿育英会东日本大地震遗孤育英基金”的故事以及目前持续的公益项目?

对于社会活动,我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想法。桃柿育英会的起源是1995年,是我家乡这边发生阪神淡路大地震后,我们为震灾孤儿发起的募捐活动。建筑并不能拯救人的灵魂,也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建筑师是很无力的。尽管如此,作为一个人,我想做点什么来报答养育我的社会。我是这么想的,所以参与了一些植树活动、桃柿育英会等公益事业。

采访致谢

全程协助 IAM国际建筑联盟 文筑国际

翻译校对《安藤忠雄全集》

图片支持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荒木经惟、松冈满男、

小川重雄等

“安藤忠雄世界巡回展北京站·青春”分为“空间的原形”“城市的挑战”“景观的创造”“与历史对话”四个部分,探讨安藤忠雄以“斗士”的姿态,持续挑战大半生的建筑和事业,及耄耋之年对生命之“青春”的回溯解读。展览还展出了大量精致的建筑模型、详尽的设计手稿、大量独有影片、旅行速写和照片,带领观众多维度立体追溯这位1995年普利茨克奖建筑奖获得者的足迹,一起思考建筑、环境、城市、以及疫情之下我们唯一的地球,并重新意识到建筑文化的丰厚性,建筑艺术的无限美。

安藤忠雄全球巡回展中国北京站·青春

策展人

水谷孝明(日方) 马卫东(中方)

地址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展期

2021 年 10 月 12 日 - 2022 年 1 月 9 日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10:00-18:00(最后入场时间:17:30)

周五、周六 10:00-20:00(最后入场时间 19:30)

(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展览通道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