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新主人翁精神读后感】初中:现代文阅读理解技巧

一.如何快速把握全文

现在无论中考还是高考,都要考到现代文阅读,而且考查的阅读量大多在千字以上。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如何快速阅读文章,把握好选文的大意,是从容有效答题的关键。快速把握文章大意是阅读理解的起点,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快速把握文章的中心

文章中心,是全文之主,全篇之要,是文章最有表现力、最能体现作品主题思想的关键词句,是作品艺术构思的“焦点”。阅读一篇文章必须准确、快速把握文章的中心。具体做法,以下几点可供借鉴。

1.看标题,略知文章基本内容

标题在一篇文章中往往具有提要明旨悬念等作用,因此,可给我们以启示:初读文章,一定要从体会理解标题入手。标题多半能揭示全文内容重点,有时能暗示主旨(议论文的题目往往就是文章的论点),题目常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

2.辨文体:帮助分析重点文意

帮助分析重点文意判断所给文章属何种体裁,可以在短时间内根据文体特点功能,去阅读分析文章重点含义,有助于整体把握大意。不辨文体阅读往往带有很大盲目性。文体各自要素不同,阅读程序也不同:记叙文是“分清要素——理清层次——认清主旨”;说明文是“确定对象——辨别方法——归纳内容”;议论文是“看清论据——分析论证——把握论点”。

3.理结构:了解行文思路与层次

通读标题识别文体,对文章大意会有一点印象,但只是模糊的感受。要对文章的具体内容有某些程度的粗知,还得认真通读全文。若对文章结构或思路能大体辨明,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又进了一层。拿到阅读题不能急于关心考题多少,难度多大,而要通览全文,以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为起点。

4.读首尾:揣摩文章的主题思想

人们常称赞“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的起笔特色,也很欣赏“卒彰显志”“结尾点题”的收笔技巧。一般地说,从文章的首尾段落往往能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揣摩首尾,体味题旨,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大意。

(二)快速找出文章的主题句

在临场考试中,阅读的首要目标是找出主题句。接下来我们就谈谈如何找出主题句。如果该章用以点出主旨的句子并不明显,你又一时难以从字里行间辨认出来,你可以先找出其他三种句子,进而发现主题句。但这不是最有意义的方法。

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假如你是一个文稿编辑,要为一份地方报纸拟定标题——请你为你刚刚看过的一段文章定个标题。这时你可以利用问题来分析文章。看看从文章里是否可以找出下列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

①“何人”?文章如果着重于谈论某一个特定的人物或者某一些人,那么,主题句就会告诉你那个人或那些人“是谁”。

②“何时”?整段文章如果是在谈“时间”,那么主题句子便会以“当……时候”开始。

③“何处”?要是整段文章谈的是特定的地方或地点,主题句子会告诉你“地点”。

④“为何”?文章内容如果是在陈述一些信念或事件的来龙去脉,它经常也同时提供了“为何”如此的答案,所以在主题句子里,显然已经回答了某一事件的真实性,以及它为什么发生的原因。

⑤“如何”?一段文章如果谈的是某些事情的运作方式或完成的过程,那么,主题句子就会解释它是“如何”完成的。

可见,确定是否能找出主题句的最佳办法,就是以问题方式来凸显它。如果整篇文章是在回答你设计出的问题,表示你已经找到主题句子。当你阅读作品时,要想成功辨识阅读内容的主要概念,你必须学会运用下面四种技巧:

1.整章的主题句——总结整章文意的句子。每一章都会有一个主题句子。一般来说,每章的第一个句子,或者最后一句通常就是主题句。该句点明整章的主题思想。

2.结论句——陈述的是一个整体的理念或概念的句子。原则上,主题句都属于结论句——精简却是涵括一切地传达了全文的主旨。

3.佐证句——为提供明确的细节与事实的句子。它致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心服口服。这类型的句子大多以实例、解说缘由、提供证据,或试图证明事情真假的方式呈现。通常它们不会刻意去陈述作者所要传达的观点,它们倾向于直接的叙述,而不是概念性的传达。

4.转折的陈述说明句——在于将作者的观点从这一个移转到另一个,十足发挥了桥梁的衔接功能,将你刚刚读过的和你即将阅读的内容用直接的线索连接起来。好的读者很快就能接收到这类句子,并从其提示中看出下文内容,提醒中再熟悉刚刚读过的内容。

阅读时应有意识找出主题句,因为所有好的作品都会有一个主题或宗旨,用来连贯所有特定的细节与事件。而这个主题或宗旨通常以总结整篇文章的概念呈现。

假如你能掌握到这个主题、概念,就有了整体感知,对整篇文章也就有了充分的理解,即使有时忘了其中的一些细节也无妨。只要能了解文章的意旨,便能从上下文中去判断前因后果,同时推论引证是否真的可作为结论的佐证。

一旦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事件本身,往往会模糊了“全景”,造成“见树不见林”的毛病。有不少人花了许多时间埋头苦读,却只记记日期、人名、数据、细节等等,反倒没有下功夫去掌握研读内容的主要题旨。事实上,这些思想才是构成事件内容的重要概念。

在篇幅较长的作品里,往往由许多的主旨衔接而成一连串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表达出任何的主题或观念。能否抓住这一连串思想,将影响到你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及心得。

二.如何快速准确审题

  学生在审题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一是因方向不明导致答非所问;二是遗漏重点信息造成答题内容缺失;三是范围不明角度不清而偏离题意。造成失误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但我觉得审题能力不强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

做现代文阅读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审题时要着重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1弄清命题角度。就是要看清楚命题设置的角度,是人物形象还是表现形象的方法,是从小的角度问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还是从大的角度问的写作技巧;是要求找出、 概括还是简要分析;是一个角度还是几个角度,如果题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度,一定要逐一作答,切不可漏答问题或混答。

2注意限制要求。就是要注意除了提出问题外,题目中有没有答题的范围、角度、形式、字数、格式等等规定性限制和要求,甚至要留意特殊规定,比如不超过20个字(包括标点)。要求不超过20个字,你回答5个字能对吗?肯定不完美,肯定要失分!一般正确答案最多相差5字之内。答题时不能超越这些限制或违背有关要求。否则这些就可能成为阅卷时扣分的依据。

3看清并揣摩题目的分值。试题的分值往往提示了答案所必须的要点。因为阅卷中是按点给分的,所以寻找答案时要尽可能找点。例如一个六分的表述题,我们一般要准备三个得分点。

那么,如何快速准确地审清题目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审题目限制的范围

不管何种类型的试题都是针对文本的某一内容设计的,因此,审题一定要看清范围,如试题要求以什么材料为答题依据,在什么段落内寻找信息,在某一个句子里提炼答题要点等等。

例2011年泰州中考试题肖复兴的《拥你入睡》中“阅读全文,说出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此题要求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概括,所以,就不能随便在文章某个段落中找个句子来回答,“全文”就是一个范围。

2.审题目特定的角度

新课程倡导的阅读,是整体地把握和个性化地理解文本。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大致有三个层次:理解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在审题时,必须有这样层次的意识,并且要根据这类试题的特点要求来答题。

(1)理解性试题。

这类试题解答的关键是要准确提取文本信息,不要出现信息遗漏和偏差。

例《拥你入睡》第2题“请说出你对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受宠若惊的理解。”对“受宠若惊”这个词语的理解,就必须仔细阅读文本,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作出具体回答。如果理解不到位,答题就会有偏差。

(2)创造性试题。

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答题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积累作创造性的发挥,但是,这种创造性的发挥不能脱离文本提供的语境,也就是说,这种创造性发挥还是有一些限制的。明确了此类试题的特点和答题要求,回答时就不能超越限制条件,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例如,2011年山东临沂中考题,曹文轩的《水边的文字屋》,最后一道试题:“冰心的文字屋明丽典雅,晶莹剔透,闪耀着爱与美的光辉;沈从文的文字屋,古朴厚实,如诗如画,散发着浓郁的地方气息……虽然现在的你还没有建好自己的文字屋,但在亲近文字的过程中一定也有独特的感悟,请将你的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此题考查你对文字的感受,对答题者来说属于一种新的创造,回答时必须注意这些限制信息:你、文字、亲近、感悟等,看清了这些限制信息,答题才有针对性。

(3)评价性试题。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所写人物,阐述的观点及所用材料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特别要看清试题要求你对什么内容发表看法,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例如2012年湖南张家界中考题《好好活着就是爱》里,最后一道考题:“子女怎样爱母亲?作者认为,‘好好活着’是唯一的答案。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此题要求评价作者的看法,必须紧扣这个重点,理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既能自圆其说,又能令人信服。

3.审试题的限制条件。

一般来说,试题的题干总会提示考生一些答题的条件的,而这些限制有些属于范围的限制,有些则属于内涵的限制,把握好这些“限制条件”, 才能“因题制宜”,准确答题。

例《拥你入睡》最后一题:

针对两则链接材料和文章第⑦段中三位父亲的举动,说说你欣赏或不欣赏哪位父亲的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

【链接一】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朱自清《 背影》)

【链接二】

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轻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丰子恺《 给我的孩子们》)

此题的限制条件是通过比较陈述理由,如果不看清这限制条件,就会有答题的偏差。

4.审试题的重点内容。

有些试题在题干上会用着重号标出答题重点,有些虽没有这些符号,但也可以找到一些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就暗示了试题的重点。

广西南宁中考题《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第1题赏析句子“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此题中“竟然”就是一个关键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审清。

解答阅读题,只有审清题目要求,才能在考场上轻松答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如何从原文找答案

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学会到原文中找答案,诸如到文章标题中找答案、到上下句中找答案、到上下段中找答案、到总结性语句中找答案、到注解(图示)中找答案等,这是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目的重要法则。离开了原材料答题,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但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阅卷专家在总结历年来中高考阅卷情况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提出:“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原文之中“找”答案,“找”是找文章中的现成答案。往往许多阅读题都有不少现成的答案在原文中,需要我们在文章中去找,只要认真读了文章就能在短文中找出来。像下面这些阅读题的问题就是在原文中找的题:

1.在短文中找出某些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2.课文中使用了哪些关联词语?

3.请找出描写某些动作的词语。

4.请找出短文中的过渡句,请划出短文中的前后呼应的句子,中心句。

5.请找出短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反问句,排比句。

6.课文中哪些部分是动态描写,哪些部分是静态描写?

7.课文中哪些地方是详细描写,哪些地方是简单描写?

当然,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问答题的答案就是短文中的某些语句,段落。只 要我们熟悉文章内容,弄懂文章意思,就能够找出答案来。因此解答阅读题时,在原文文中找答案是必不可少,这一步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那么,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呢?我认为在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的基础上,要做到如下两点: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明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下面,我们具体谈谈如何在原文中寻找答案:

1.到文章标题中找答案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文章的标题也可以说是理解文章的窗户。透过标题,我们可以快速清楚作品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宣扬什么、控诉什么;也能把握文章的写作主体,快速形成解读文章思路。

例如《壶口的黄河》,标题明确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中心是“黄河”,而且是“壶口”的黄河,从而,我们可以考虑,“壶口的黄河”与别处的黄河有何不同?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如果这几个问题解决了,文章后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又如要问: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从题目入手,知道写作中心是“壶口的黄河”,那么其它对象只能是陪衬。文章开头从 “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上的在于突出“壶口的黄河”的某一方面的特点。

2.到上下句中找答案

有些问题,在我们在原文中找到问题中的关键词时,却发现这句话不是我们要找寻的答案,这就要求我们要放下这句话,到它的上面句子或者下面句子里看一看,结果,答案就在其中。

这种方法尤其适合词句理解题目,如品味词中的感情,我们可以紧扣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特殊感情;品味词的表层义与深层义,我们也可以再上下句的关键词来组织答案。这就需要我们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或直接摘取原文词句,或从原文语句中概括出关键词,或综合概括有关信息,用自己的话表述答案。切记答题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3.到上下段中找答案

和在上下句中找答案一样,有些题目的答案,也不在问题中的关键词所在的段落中,我们应该到它最相邻上下段落中寻求答案。

4.到总结性语句中找答案

到总结性语句中找答案,就是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翻译,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5.到注解(图示)中找答案

注解(图示)是出题者为了理解文本内涵,或者为了考查某个方面的能力,有意添加补充部分。这部分内容中包含了许多信息,有的就是考查题目所需的答案。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答案表述的原则:

(1) 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 忠实于原文。

(3) 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在原文中寻找答案,答案的表述也是有一定技巧的,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三个字——截、改、写。

截: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改: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原语句或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写: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做这类题目,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三个“忠于“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

四.如何解答开放性试题

大家一定见过以下类似的题型:

你是否同意本文作者的观点,结合生活,请谈谈你的看法。

上文有不少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请你自选一处写出几句赏析的话。

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描写……之时的心理活动或情景。

另选角度,从文章的内容、构思、语言等方面提出一个问题并自己解答。

阅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这些都属于我们说的开放性试题。开放性试题是指试题允许、提倡并鼓励答案多元化的一种主观性题型。从语文知识角度讲,是让学生在命题人创设的得一定情境中运用所学语文知识、体现语文能力的一类试题。语文开放性试题的考查不局限于语文知识,更侧重语文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开放性试题的开放性是针对试题的答案而言,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的要求,现代文阅读重视对阅读个性化和独创性的解读,这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亮点。这种题目渗透着较深的课程理念,具有开放新、综合性、拓展性的特点。此类题常表现为下面的三种类型:

1.评析感悟类。

高层次的理解、评价题型在阅读压轴题中所占分量最重,考点包括文意理解、内容评析、结构安排、语言品味、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的鉴赏和感悟。四川成都现代文阅读选文龙应台的《怎么跌的有尊严》第10题:对文中作者历数的现实教育中的种种缺失,你怎样看待?如果说生活即教育,那我们又该在生活中获得怎样的智慧呢?请你结合你的生活感悟,谈谈自己的看法。回答此类题要指导考生除了要从整体上解读文本,理解作者在文句中隐含的感情,同时更重要的是必须准确的传递出自己独特的观点或看法。此题为开放性试题,两个问题要求分别从教育和自我两个角度去谈,观点要明确,阐释需清晰,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这样开放性的题型,无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在张扬个性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2.读写结合类。

阅读题的最后一道题有时也会是读写结合题,这种题不仅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是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精心组织好语言是正确答题的重要一环。这实际是写作训练与阅读相结合的综合题型,答题时语言要尽量做到:①简明、顺畅、准确;②条理清晰,通俗易懂;③表达富于美感和感染力。山东济南现代文迟子建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第20题.文中第④段(C)处画线线的句子属于一般性描写,请从“树、花、鸟”中任选一种,展开你的想像,进行捕写。回答此题,首先是针对“能描写出所选景物在原句中的特征”的要求,细读选文,对文段的景物特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是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助修辞,细心描绘。

3.链接探究类。

这种题型是在阅读材料之外链接新闻热点、相关素材或考生的生活积累,在选文阅读的基础上或归纳求同,或同中寻异,或另开新篇,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其解答有以下特点:一是答案是开放的,多样化的;二是可能要用到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三是答案不是浮在表面,需要深入思考、分析、求同存异才能表达出来。例如大连市中考阅读《冬日北国鸟》第24题:结合本文和下面一则或多则材料,对“它们会站在我的手上吗?”这一问题,作出你的回答。这类试题既是对于文本整体阅读的深化,也有助于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这一问题的作答,不仅仅是理解,还包含体悟。能否由文章体悟人生,能否以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我们自身行为的主人翁意识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与综合性。这类试题的解答,关键是进入阅读语境,理解作者对冬日孤独的舞者——麻雀的特殊情感,联系三则材料中传递出的人类对待鸟类的截然相反的举动,借助主观体验,充分展开想象,做出自己的答案。

如何在平常的训练中应对这类题目,化整为零地分解各个考点,学会解答开放性试题呢?下面,我们从思考和表达两方面分析这种试题的答题方法。

(一)认真思考题意,理解题目要求无偏差

1.认真审题,把握题意。

开放性试题一般没有固定答案,考生可以自由发挥。但并不意味着不加限制地放开写,这也有一个“认真审题,把握题意”的问题。

怎么审题,才能把握题意?这就要求我们看清题目的要求,从题目中找方向,譬如:有的要求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有的要求你“点明深刻的哲理”;有的问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有的让你对文章的写法作点评价等。不少考生因审题不准,没能把握住题意,答非所问而栽了跟头。如这道中考题:“走出人生绝境,就会迎来人生佳境”,但实际上很少有人希望自己陷入绝境。可恰恰有人敢于创设绝境,并取得成功。如:韩信的“背水一战”,项羽的“破釜沉舟”,你怎样看待的?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这道题的答题方向很清晰:谈看法。议论的话题就是“故设绝境”是否可行?把握住题意后,再回答本题。答案如下:我赞同这种做法。故设绝境能激发人的潜质,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摆脱绝境获得转机。或这种做法我不敢苟同。故设绝境一旦失败,人就丧失了反击的机会,信心大跌,甚至丧失性命,得不偿失。这类题的答法是观点必须明确而鲜明,不能模棱两可;理由要阐述充分,能自圆其说即可。

2.抓住中心,扣住主题。

开放性试题虽侧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题目的设计不是漫无边际,而是因文而起,扣住文章,所以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要切合文中的主旨乃至作者的思想观点。只有把握住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感情,才能作出有价值的判断,否则就偏离话题,自然不能得分。如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中一个延伸题: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天;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这个问题谈的是人与山的关系,即人如何对待困难的态度问题。结合文章主旨及寓意,对智叟的做法不赞同,对愚公的做法赞同。只有作出这样的判断,才能切合要求。

3.找准角度,抓住要点。

开放性试题分值较大,少则3分,多则6分,能否答好此类题,一定程度上决定试卷分值的高低。看好分值的同时,组织答案也要分点罗列,找准角度,要言不烦,表述清楚,言之成理,让批卷老师一目了然。有一篇说明文的最后一题:针对文中提到的原因,你觉得要提高人的寿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分值是4分。通过抓关键字词“哪些”“4分”“文中”“提到的原因”,我们确定做答案最好从文中的四个方面着手,找准角度后,再抓住要点进行归纳:①多参加体育活动②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③注意合理的饮食搭配④控制情绪,有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回答全面,避免失分。

(二)熟悉试题类型,确立回答问题的方向

1.模拟仿写类。

如阅读朱自清的著名散文《春》中第5、6两段对春风、春雨的描写后,要求用一个比喻句把你对春风的感受写出来。题干中还有一句提示性的话我们必须抓住:“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它启示我们,在解答这道题时,首先要多角度思考,变思维的单向性为多向性,关键是看能否打破思维定势,敏捷而灵活的思考问题。

例如:同样面对春景,有人高歌:“春色满园关不住”,有人低吟“流水落花春去也”。同样面对秋景,有人但见明丽金秋,硕果累累,有人却见秋风萧瑟, 清秋凄婉。朱自清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抚摸”,非常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在思考中,可以从春风“温煦”的角度进行求同思维,造出“煦暖的春风拂面而来,就像疼爱你的人用温暖的手轻抚着颜面”的句子。也可以从“春寒料峭”的角度进行求异思维,造出“春风不着肉,好似尖刀割”的比喻句。由于对春风的感受各异,加上所比的事物不同,所以这道题的答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但必须符合以下两点要求:①要写出对春风的感受;②必须用比喻句,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2.筛选提取类。

例如:文章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征, 回忆你读过的古诗, 写出一句能表现这种特征的诗句。

这类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它要求考生在记忆的仓库里搜索读过的描绘春雨轻盈,细密特征的诗句。诸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沾衣欲湿杏花雨”都符合答题中的两个要求:①描绘春雨的特征。②古诗句。

3.续写补写类。

下边是一段课外文的阅读题,题目是《根的联想》,在作者看来树根的奉献同春蚕、蜡炬的奉献相比,更深的意义在于树根为了更好地奉献而不断壮大自己。 与其把老师比成春蚕、蜡炬,不如把他们比成树根。

为了讲清这道题,这里选录了一段文字。

不仅老师,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我们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更重要的是不断壮大自己。甲一个医生只有不断学习新的医疗技术,才有更大的才力去奉献;

乙 社会需要我们的奉献精神,更需要我们有更大的奉献才能。

依照画线的句子,在乙处补充一个论据,要与上下文内容一致,语气连贯。

这道题更能体现出开放性试题的特征,又有一定的难度,不可能也无法设置统一的标准答案。但不等于说这类题无从解答。关键是要找准切入口,从分析原文中的这个事实论据入手,看一看它和上下文的联系。“只有不断学习新的医疗技术”这句是承接上文“不断壮大自己”的,而“才有更大的才力去奉献”是和下一句“社会需要我们的奉献精神,更需要我们有更大的奉献才能”紧密衔接的,因此,所补论据应包含两层意思:①吸收,壮大自己;②奉献。考虑到上下文的内容一致,语气连贯,这两层意思必须按先后次序,不能调换。接着我们就要广开思路,从例句开始拓展,由老师到医生,再到工程师、科学家,甚至想到从事各行各业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吸收,壮大自己,然后才能奉献的问题。例如:“一位工程师只有不断开辟新的领域,才能使自己发挥更大的作用。

4.提炼表述类。

如阅读了汪曾棋《多年父子成兄弟》这篇文章后,设置了这样一道题:你对“我”的父亲印象如何?把你的看法写出来。(不少于60字)

首先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结束句),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然后理清文章围绕中心句进行叙述的三层意思:第一,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第二,作为一个父亲,常常保持一点童心。第三,由于父子之间有点“没大没小”,因此家庭充满人情味。显然,这是一位好父亲。在以上提炼的基础上把握以下两点,即可正确表述出来:①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看法。②要写出这种看法的根据。

5.设例改写(补写)类。

阅读了美国海伦·凯勒的题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文章,设计了这样一道题:

④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 。在第④段的结尾填上一句与“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相对称的句子。(提示:根据“瞎上几天、聋上几天”的意思来填写。)

解答这道题,首先要仔细分析与要求我们填写的句子相对称的句子:“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是根据“瞎上几天”的意思来填写的,那么根据“聋上几天”的意思可填出:“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

五.如何概括总结答案

语文考试是检测学生对语文知识掌握及运用情况的主要手段。答对答好试题,是每个学生所努力追求的重要学习目标。但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答题时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往往成绩不如人意。仔细分析一下学生在中考答题中失误的原因,除了粗心大意、书写不规范、时间把握不好、心理素质差、环境影响等因素外,不能很好地把握命题意图、答题思路不清、语言表达欠缺是学生答题中比较普遍而突出的问题。因此这里就现代文阅读中如何提高答题准确性和规范性提一些建议和看法。

(一)概括总结答案的步骤与方法

1.全面而正确地理解。

答题的第一步就是要全面正确地理解题目,然后再按照题目的要求去解答。但在实际的答题过程中,许多学生并没能做到这一点。常常是以偏盖全,片面地理解题目,或是完全把题目理解错误,把不同类的问题混为一谈,背离了题目要求。出现这些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地阅读题目,而是盲目行事,似乎看一眼就全部把握了题目要求,不用逐字逐句地去阅读、推敲、审核,常常凭经验思考,凭感觉解题,把日常的学习惯性带入了考试。

其实题目非常重要,它是直接给你答题指明方向的路标,因此分析好题目的指向,把握好题目的要求,答题时就会少走许多弯路,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与正确率。审题时一般可先浏览一下出了哪些问题,再反复读懂题干要求,并能够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出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和出题人考查的方向,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题干中的一些提示性词语,例如:“第四段”“本文开头”“本文结尾”等字眼,这些提示往往也就指明了答题的指向,抓住了这些,就能一下子切入答题内容,从而能有效地避免答题的盲目性。

总之,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往往就在原文中,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也还是在原文中找答案。相信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只是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总之不要凭空去想,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

2.快速而准确地解答。

考试是限时答题,因此考生还需要掌握一些快速而准确答题的技巧。像理解文中重点词句这样的题目,一是看出处,即在文中的具体位置,二是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这样既有表层之意,又有深层之意,才能答得准确而全面。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这类题目,则需着眼全文,结合语境,抓住中心句、过渡句、议论句、抒情句来领会作者的感情。像摘录句子并说明理由这样的题目,则需尽量扣住“感受最深”,选择那些自己真有感悟的有把握的句子,且重点放在“说明理由”上,把理由说充分,以理服人。

另外一些主观性、开放性比较强的题目也要引起高度重视。这类题目虽然利于个性发挥,但也便于拉开区分度。例如:根据文章内容想像情节及人物心理、神态、语言,就需在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以及情感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文章中相关的情节、人物、细节、情景,从而使想像合乎情理,合乎人物的性格。又如分析或评价人物的形象,就要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所作所为,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精神面貌,合情合理地作出自己的判断。

3.清晰而简练地表述。

学生在答题时必须在看清题目的要求后,认真组织好语言,用准确、清晰、明白的语言全面作答,不能含糊不清,泛泛而谈,或者是只答一点或部分,更不能一个病句连着又一个病句。答阅读题实际上和作文一样,十分强调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因此必须要注意语句的连贯和简练,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1)扣题意、选句式。

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很多学生只知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虽然摘录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要的内容,但不是从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的,致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因此,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应该严格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

(2)找词句、剪组提。

要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考生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考生如果充文中的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绝对是不可取的,那样的回答距标准答案都有一定的距离,有时甚至相距甚远。因为答阅读题是根据命题人的意图去作答,而不是写读后感。

(3)整信息、抽代形。

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二)概括总结答案应注意的问题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考试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也非一日之功,但如果能够总结出一些解题规律,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和方法,相信会对中考答题有所帮助。

#中考##教育听我说#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