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西厢记读后感】次「資」139

自資(自资),◆自謀生計;自給。○《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范雎]﹞家貧無以自資,乃先事[魏]中大夫[須賈]。”○《後漢書‧劉梁傳》:“[梁]宗室子孫,而少孤貧,賣書於市以自資。”○[宋][曾鞏]《繁昌縣興造記》:“魚蝦竹葦柿栗之貨,足以自資。”○《金史‧李獻能傳》:“家故饒財,盡於[貞祐]之亂,在京師無以自資。”

資重(资重),◆猶輜重。○《後漢書‧鮮卑傳》:“明年春,中郎將[張國]遣從事將南單于兵步騎萬餘人出塞,擊破之,獲其資重二千餘種。”○[夏仁虎]《舊京瑣記‧宮閨》:“兩宮往返宮園謂之挪動,車後必有百數十抬,以黃袱覆之,見者疑為資重財貨,實則御用器皿而已。”

資質(资质),◆1.稟性;質素。○《漢書‧梅福傳》:“故[京兆]尹[天章]資質忠直,敢面引廷爭。”○《朱子語類》卷七十:“大抵資質柔巽之人,遇事便不能做事。”○[葉聖陶]《倪煥之》四:“小學校裏有的是境遇資質各各不同而同樣需要培養的兒童。”◆2.姿態容貌。○《南史‧宋始興王濬傳》:“[濬]少好文籍,資質端妍。”○[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一》:“[花奴]資質明媚,肌髮光細,非人間人。”○[清][龔自珍]《京師樂籍說》:“樂籍既棋布於京師,其中必有資質端麗,桀黠辨慧者出焉。”

資致(资致),◆謂資助財物。○《西京雜記》卷五:“[鄒長倩]以其家貧,少自資致,乃解衣裳以衣之,釋所着冠屨以與之。”

資治(资治),◆1.致治。○《新唐書‧陸贄傳》:“治或生亂者,恃治而不脩也。亂或資治者,遭亂而能治也。”○《元典章‧戶部四‧嫁娶》:“志在敦厚風俗,急於資治,人臣之心,昭然可見。”◆2.資助修治。○[宋][曾鞏]《江州景德寺新戒壇記》:“[智暹]食淡衣粗,所居屋壞不自治,所得於人,惟資治其寺。”

資直(资直),◆指資財,費用。○《三國志‧吳志‧孫堅傳》“[荊州]刺史[王叡]素遇[堅]無禮,[堅]過殺之”[裴松之]注引[晉][張勃]《吳錄》:“兵久戰勞苦,所得賞,不足以為衣服,詣使君更乞資直耳。”○《資治通鑒‧漢獻帝初平元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資直者,衣資之直也。”

資政院(资政院),◆[清]末所設的中央諮議機關。由皇帝指派及各省諮議局選舉議員。於1910年10月正式開院。辛亥革命時,資政院推舉[袁世凱]為內閣總理,不久即解散。○[鄭觀應]《上攝政王請速行立憲書》:“惟議員雖出自公舉,而人才必須由資政院選定。”

資政(资政),◆1.幫助治理國政。○[唐][道宣]《敘元魏太武廢佛法事》:“帝諱[燾],以[明元帝][泰常]八年即位,時年八歲,尚在幼沖,資政所由,唯恃台輔。”○[太平天國][洪仁玕]有《資政新篇》。2.官職名。○[宋]代置[資政殿]大學士,授予罷政的宰相或其他大臣。簡稱“資政”。3.官職名。○[金]置資政大夫一職,係正三品的文散官。○[元]改為正二品。○[明][清]皆因之。◆4.官職名。○[民國]時期,總統府亦置資政若干人,由總統選聘,以備隨時咨詢。

資運(资运),◆猶補給。○《南史‧檀道濟傳》:“[道濟]時與[魏]軍三十餘戰多捷,軍至[歷城],以資運竭乃還。”

資用(资用),◆1.錢財費用。○《國語‧周語下》:“田疇荒蕪,資用乏匱。”○[三國][魏][阮籍]《詠懷》之七:“黃金百鎰盡,資用常苦多。”○[宋][蘇軾]《東坡志林‧記异》:“居山養徒,資用乏,不得不爾。”○[洪深]《馮大少爺》:“資用不給,輒乞助於肆之經理[張某]。”◆2.憑藉;藉以。○《北齊書‧杜弼傳》:“從中被外,周應可以裁成;自己及物,運行可以資用。”○[唐][道宣]《續高僧傳‧習禪一‧齊林慮山洪谷寺僧達》:“乃試履裁約,餌苓斷粒,自此終報,資用通生。”

資遺,◆出资相赠;资助赠予。○《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自寧之東也,度、康、恭前後所資遺,皆受而藏諸。”○《魏书·酷吏传·李洪之》:“洪之將數十騎至其里閭,撫其妻子,問所疾苦,因資遺之。”○《旧唐书·柳公绰传》:“外兄薛宫早卒,一女孤,配張毅夫,資遺甚於己子。”

資業(资业),◆1.資財產業。○《後漢書‧順帝紀》:“生者失其資業,死者委尸原野。”○《三國志‧魏志‧荀攸傳》“[顒]憂懼自殺”[裴松之]注引《漢末名士錄》:“[郭][賈]寒窶,無他資業,而[伯求]肥馬輕裘,光耀道路,是三罪也。”◆2.謂以錢財、物資資助。○《三國志‧吳志‧周瑜傳》:“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晉書‧桓彝傳》:“[南平][孱陵]縣界,地名[上明],田土膏良,可以資業軍人。”○《新唐書‧李大亮傳》:“[大亮]招亡散,撫貧瘠,賣所乘馬,稍稍資業之,勸墾田,歲大熟。”

資養(资养),◆猶供養。○[南朝][齊]蕭子良《凈住子凈行法門‧緣境無礙門》:“若志在於資養,便睹縛纏更重。”○[宋][蘇軾]《答程全父推官書》之一:“某與兒子粗無病,但[黎][蜑]雜居,無復人理,資養所急,求輒無有。”○[孫中山]《民生主義與社會革命》:“如生子多,凡無力養之者,亦可由國家資養。”

資陽人(资阳人),◆我國新人化石。1951年在[四川省][資陽縣][黃鱔溪]發現,故名。

資學(资学),◆1.求學。○[南朝][梁][慧皎]《高僧傳‧譯經上‧康僧會》:“初[漢][桓],[靈]之世,有[支讖]譯出眾經,有[支亮]字[紀明],資學於[讖]。”◆2.資性才學。○[明][馮夢龍]《情史‧情感‧楚娘》:“[三山][林茂叔],官[建昌],聞名妓[楚娘],以資學自負,遂與之厚。”

資性(资性),◆資質;天性。○《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君侯資性喜善疾惡,方今善人譽君侯,故至丞相。”○[宋][邵雍]《教子吟》:“善惡一何相去遠,也由資性也由勤。”○[清][譚嗣同]《報貝元徵書》:“以謂足下資性卓絕,造德隆崇,出之淵淵,等輩咸伏。”

資形(资形),◆藉以成形。○[漢][揚雄]《太玄‧玄首都序》:“以一陽乘一統,萬物資形。”○[范望]注:“三統相承,以主萬物,故萬物取形於是也。”

資物(资物),◆1.憑藉他物。○《列子‧楊朱》:“人者,爪牙不足以供守衛,肌膚不足以自捍禦,趨走不足以從利逃害,無毛羽以禦寒暑,必將資物以為養,任智而不恃力。”◆2.資財物品。○《後漢書‧董卓傳》:“[卓]縱放兵士,突其廬舍,淫略婦女,剽虜資物,謂之‘搜牢’。”○[南朝][梁][慧皎]《高僧傳‧譯經下‧法顯》:“後風火忽起,延及其家,資物皆盡。”○《隋書‧藝術傳‧萬寶常》:“[寶常]貧無子,其妻因其臥疾,遂竊其資物而逃。”

資望(资望),◆1.丰姿儀容。○《三國志‧吳志‧薛瑩傳》“著書八篇,名曰《新議》”[裴松之]注引[晉][王隱]《晉書》:“[瑩]子[兼],字[令長],清素有器宇,資望故如上國,不似[吳]人。”◆2.資歷和聲望。○[宋][秦觀]《官制上》:“王者用人之要術惟資望而已。歲月有等,功勞有差,天下莫得躐而進者謂之資;行能術業卓然高妙為世所推者謂之望。”○[草明]《乘風破浪》二十:“假如在能力上、資望上、知識上都能像他那樣,他就心滿意足了。”◆补证条目■资历和声望。○《晋书·郗愔传》:“愔自以資望少,不宜超莅大郡,朝議嘉之。”○《魏书·世宗宣武帝纪》:“八座可審議往代貢士之方,擢賢之體,必令才學並申,資望兼致。”

資說(资说),◆謂借取某種說法。○《韓非子‧說難》:“有欲矜以智能,則為之舉異事之同類者,多為之地,使之資說於我,而佯不知也以資其智。”○[王先慎]集解引舊注曰:“令其取說於我。”

資世(资世),◆1.取悅於世。○《孔叢子‧答問》:“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極天為稱;言下者,必以深淵為名。是資世之談,而無其實者也。”◆2.濟世,為社會所用。○《新唐書‧魏元忠傳》:“夫才生於世,世實須才。何世而不生才?何才而不資世?”[宋][陳亮]《祭凌正仲父文》:“惟君力足以自拔,而志念不出於鄉閭;才足以資世,而事業止關乎門戶。”

資識(资识),◆才質和識見。○《魏書‧釋老志》:“帝乃慨然而歎曰:‘雖人鳥事別,至於資識性情,竟何異哉!’”[宋][孔平仲]《孔氏談苑‧李文靖先機》:“時[沆]已薨背,[旦]繢像事之,每胸中鬱鬱,則摩腹環行曰:‘[文靖]![文靖]!’蓋服其資識也。”

資實(资实),◆1.軍需物資。○《後漢書‧袁術傳》:“於是資實空盡,不能自立。”○《南史‧沈約傳》:“[紹]眾小靡,乘其亂而薄之,[紹]乃大潰,俘虜以千數,悉獲[紹]器械資實。”○[宋][孔平仲]《續世說‧捷悟》:“[宋文帝]令[到彥之]北伐[魏],甲兵資實甚盛,及敗還,委棄蕩盡,府藏武庫,為之一空。”◆2.資望實力。○《晉書‧孫綽傳》:“臣之愚計,以為且可更遣一將有威名資實者先鎮[洛陽]。”

資食(资食),◆資財和糧食。○《後漢書‧逸民傳‧向長》:“貧無資食,好事者更饋焉,受之取足而反其餘。”○《三國志‧魏志‧和洽傳》:“吏士豐於資食,倉府衍於穀帛。”○《晉書‧禿髮利鹿孤載記》:“今[姑臧]饑荒殘弊,穀石萬錢,野無青草,資食無取。”

資生(资生),◆1.賴以生長;賴以為生。○《易‧坤》:“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孔穎達]疏:“萬物資生者,言萬物資地而生。”○《文選‧束晰<補亡詩>之五》:“資生仰化,于何不養。”○[李善]注:“資,取也。言取生者,皆仰德而化也。”○[明][孫仁孺]《東郭記‧則將摟之乎》:“男兒苦沒資生策,長嘯塵中何處求?”◆2.謂有助於國計民生。○[章炳麟]《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縱令先民典記非資生之急務,契券簿錄為今人所必用者,亦可瞀然不解乎?”◆3.指經濟。○[梁啟超]《論學日本文之益》:“吾[中國]之治西學者固微矣,其譯出各書,偏重於兵學、藝學,而政治、資生等本原之學,幾無一書焉。”

資身(资身),◆資養自身;立身。○《漢書‧韓信傳》:“寄食於漂母,無資身之策。”○[宋][陸游]《散發》詩:“從來恥作資身策,老去終懷報國心。”○《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回:“過了數日,[蘇秦]欲出遊列國,乃請於父母,變賣家財,為資身之費。”

資善(资善),◆1.書院名。○[宋]時皇太子就學之所。○[宋]《燕翼詒謀錄》卷三:“[大中祥符]八年,[仁宗]封[壽春郡王],以[張士遜]、[崔遵度]為友,講學之所為[資善堂]。此[資善]之名所由始也。自後元良就學所皆曰‘資善’。”○[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六:“[謂]等因請師傅十日一赴[資善堂],賓客以下,隻日互陪侍講,從之。”◆2.[明]代訓導太子讀書的官員。○《明史‧職官志二》:“東宮官屬……又置[資德院]資德一人,資善二人。”

資任(资任),◆資格;資歷。○[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一:“其資任,須中行員外郎以下,太常博士以上,曾任通判,人未歷通判,非特旨不薦,仍為裏行,此[唐][馬周]故事也。”○《續資治通鑒‧宋神宗熙寧二年》:“舊制,舉御史,官須中行員外郎至太常博士,資任須實歷通判,又必翰林諸學士與本臺丞、雜互舉。”

資全(资全),◆周濟。○《後漢書‧劉表傳》:“[關西]、[兗]、[豫]學士歸者蓋有千數,[表]安慰賑贍,皆得資全。”

資錢(资钱),◆1.錢財。○《新唐書‧百官志一》:“自四品,皆番上於吏部;不上者,歲輸資錢,三品以上六百,六品以下一千,水、旱、蟲、霜減半資。”◆2.讓錢流通。○[宋][葉適]《福建運使直顯謨閣少卿趙公墓志銘》:“會之滯于州庫者,為之轉糴而資錢于市;錢會常相權,民無貴食,肆無虛券。”

資器(资器),◆1.資仗器械。○《三國志‧魏志‧鍾會傳》:“印綬萬數,資器山積。”◆2.資質才器。

資品(资品),◆資格和品級。○《晉書‧賀循傳》:“至於才望資品,[循]可尚書郎,[訥]可太子洗馬、舍人。”○《舊唐書‧昭宗紀》:“今參詳近朝事例,若內官及諸衛將軍必須製冠服,即各依所兼正官,隨資品依令式服本官之服。”○[明][宋濂]《擬誥命起結文‧司勛郎中》:“爾尚計其勳庸之轉遷,以定資品之高下,庶幾賢者勸而不肖者懲矣。”

資能,◆资质才能。○《三国志·吴志·陆抗传》:“方今見吏,殊才雖少,然或冠冕之胄,少漸道教,或清苦自立,資能足用,自可隨才授職,抑黜羣小,然後俗化可清,庶政無穢也。”

資命(资命),◆賴以活命。○[宋][周密]《癸辛雜識後集‧故都戲事》:“其家衣食頗贍,無他生產,凡所資命,惟視吾蛇尚存耳!”

資名(资名),◆1.資歷和名望。○《晉書‧譙縱傳》:“初謀元率,僉難其人,[齡石]資名素淺,[裕]違眾拔之,授以麾下之半。”○[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雖居機要,資名輕小,人情未以方嶽相許。”◆2.藉以為名。○[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二》:“縣在[般水]之陽,故資名焉。”

資靈(资灵),◆1.資質性靈。○[唐][謝偃]《正名論》:“稟氣沖和,資靈傑秀。”◆2.涵育性靈。○[唐][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三:“伏惟陛下資靈種德,稟慶至真。”◆补证条目■资质性灵。○《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汝南太守寇府君墓志》:“君禀資靈於天秀,挺聰令而夙成,憬跡攸心,雅有志焉。”◆涵育性灵。○《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左仆射元公墓志铭》:“君禀氣藍田,資靈漢水。兼市爲珍,連城起價。”

資利(资利),◆利益。○《韓非子‧問田》:“故不憚亂主闇上之患禍,而必思以齊民萌之資利者,仁智之行也。”○[宋][洪邁]《容齋三筆‧蔡君謨書碑》:“[襄]謂近世書寫碑志,則有資利,若朝廷之命,則有司存焉,待詔其職也。”

資力(资力),◆物力、財力或人力。○[漢][賈誼]《新書‧淮難》:“[豫讓]為[智伯]報[趙襄子],五起而不取者,無他,資力少也。”○[清][歸莊]《太倉顧氏宅記》:“豪家大族,日事於園亭花石之娛,而竭資力,為之不少恤。”○[孫中山]《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各縣之天然富源與及大規模之工商事業,本縣之資力不能發展與興辦,而須外資乃能經營者,當由中央政府為之協助。”

資禮(资礼),◆資望禮儀。○《漢書‧蔡義傳》:“﹝[蔡義]﹞以明經給事大將軍莫府。家貧,常步行,資禮不逮眾門下,好事者相合為[義]買犢車,令乘之。”

資勞(资劳),◆資格和功勞。○《舊唐書‧職官志二》:“審其功能,而定其留放,所以錄才藝、備軍國、辨虛冒、敘勳勞也。然後據其資勞,量為注擬。”○[陳夔龍]《夢蕉亭雜記》卷一:“余在部當差,積資勞充職方司總辦,親友均以道府相期許。”

資金(资金),◆1.經營工商業的本錢。○[劉益善][徐世立]《萬元戶大世界》第一章:“但是這個集體企業經營不到一年,花盡了6萬元資金後還欠帳10多萬元。”◆2.指國家用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物資或貨幣。○[薛暮橋]《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研究》第七章:“農業和輕工業發展了,不但能夠改善人民生活,而且能夠為國家積累大量的資金,為進一步發展重工業創造良好的條件。”

資計,◆资产,生计。指经济生活状况。○《后汉书·党锢传·张俭》:“獻帝初,百姓飢荒,而儉資計差温,乃傾竭財産,與邑里共之,賴其存者以百數。”○《魏书·薛野罪传》:“臣竊尋居邊之民,蒙化日淺,戎馬之所,資計素微。”

資畫(资画),◆謀劃。○《舊唐書‧張仲方傳》:“夫論大功者,不可以妄取,不可以枉致。為資畫者,體理不顯不競,而豈妨令美。”

資戶(资户),◆富戶,有錢人家。○[明][袁宏道]《救荒奇策何如》:“故即得州邑及貲戶之賑,而操金貿易,轉移尚艱。”

資行(资行),◆指陪嫁。○《太平廣記》卷一一七引[唐]無名氏《陰德傳‧劉弘敬》:“有女將適,抵[維揚],求女奴資行,用錢八十萬,得四人焉。”

資格(资格),◆1.資,原指地位、經歷等。格,政府制訂官員除授或升遷所應依據的法令條例。○[唐][封演]《封氏聞見記‧銓曹》:“侍郎[裴光庭]始奏立條例,謂之循資格。自後皆率為標準。”後僅指經歷、地位、身分等。○[明]李開先《對峰相貢士墓志銘》:“人貴有其實耳,不在出身資格也。”○《官場現形記》第十一回:“[周老爺]曉得自己資格尚淺,諸事讓他三分。”○[沈從文]《王謝子弟》:“回家鄉後他多了兩重資格,一是住過[上海],二是作過軍官。在這兩重資格下,加上他原有那個大少爺資格,他成了當地小名人。”◆2.指所應具備的條件。○[胡適]《國語文法概論》第一篇:“這一種方言已有了做[中國]國語的資格。”◆3.格局;格式。○[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他種文字,隨人長短,聽我張弛,總無限定之資格。”○[清][李斗]《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下》:“時文如詞曲,無一定資格也。”◆4.姿質體格。○《金瓶梅詞話》第九三回:“今有故人之子,姓[陳]名[經濟],年方二十四歲,生的資格清秀,倒也伶俐。”

資方(资方),◆指私營工商業中的資本家一方。○[茅盾]《多事而活躍的歲月》:“而且自從商務印書館大罷工以後,商務的所有職員都得了保證:資方不能隨便辭退任何職工。”○[浩然]《金光大道》第二部四:“是呀,是呀,不論資方、勞方,都是愛國行動。”

資度(资度),◆度日的費用。○[清][蒲松齡]《聊齋志异‧趙城虎》:“遲旦,啟扉,則有死鹿;嫗貨其肉革,用以資度。”○[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封三娘》:“因貨殉葬之飾,用為資度,亦稱小有。”

資東(资东),◆舊時商店、企業的所有者。○[樊增祥]《批徐光福呈詞》:“詞內所列[田]姓、[任]姓是否曾經管和其資東是否曾經應允?一一詳悉稟案,聽候核奪。”

資調(资调),◆財賦。○《晉書‧桓溫傳》:“以國無他釁,遂得相持彌年,雖有君臣之跡,亦相羈縻而已,八州士眾資調殆不為國家用。”○《資治通鑒‧晉穆帝永和七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資,財也。調,賦也。”

資地(资地),◆1.資歷和地位。○《宋書‧趙倫之傳》:“我不言汝資地所任,要是外戚高秩次第所至耳。”○[宋][范仲淹]《答安撫王內翰書》:“如資地至淺,勳勞未著,即使權領職任,令手下各有兵甲,俟其有立,即時進擢。”○[清][全祖望]《吳職方傳》:“資地鼎盛,才具尤軼群。”◆2.資質,天賦。○[宋][何薳]《春渚紀聞‧南海松煤》:“近世士人遊戲翰墨,因其資地高韻,創意出奇,如[晉][韋仲將]、[宋][張永]所製者,故自不少。”○[黃中黃]《沈藎》:“﹝[藎]﹞資地絕高。”

資德(资德),◆1.涵育德性。○[北周][庾信]《周柱國大將軍長孫儉神道碑》:“公以五常薀智,六氣資德,乘天則策馬秉靈,降神則牽、狼應象。”◆2.[明]代官職名。為訓導太子讀書的官員。○《明史‧職官志二》:“﹝東宮官屬﹞又置資德院資德一人,資善二人。”

資從(资从),◆陪嫁的錢財;嫁妝。○[唐][韋應物]《送楊氏女》詩:“貧儉誠所尚,資從豈待周。”○[唐][劉餗]《隋唐嘉話》卷上:“[素]覽之欣然,以妾與之,并資從數十萬。”

資本主義(资本主义),◆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並用以剝削雇傭勞動的社會制度。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和私人占有形式,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

資本家(资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剝削工人剩餘價值的人。○[夏仁虎]《舊京瑣記‧朝流》:“﹝工藝局﹞惜財力薄,無大資本家助之,所招股本特鄉年世好戔戔廉俸而已,故終至停辦。”○[茅盾]《子夜》六:“因為了金錢,資本家在田園裏造起工廠來,黑煙蔽天,損壞了美麗的大自然。”

資本(资本),◆1.經營工商業的本錢。○[宋][何薳]《春渚紀聞‧蘇劉互謔》:“吾之鄰人,有一子稍長,因使之代掌小解。不逾歲,偶誤質盜物,資本耗折殆盡。”○[葉聖陶]《多收了三五斗》:“由各大銀行錢莊籌集資本,向各地收買糧米。”◆2.經濟學用語。○[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十一:“宗[馬氏]的說,入十六世紀初期,才有了資本。因為他所謂資本,含有一種新意義,就是指那些能夠生出使用費的東西。”◆3.從事工作的條件。徐特立《韜奮的事業與精神》:“他在一年中收到讀者兩萬多封信,其反映的社會情況和政治情況給他以最豐富的具體材料,經過分析就成了他指導群眾的資本或科學。”◆4.指牟取利益的憑藉。○[魏巍]《東方》第四部第十五章:“我看人活一輩子,不能像小家雀似地,給自己造一個小窩窩就算了事;更不是積累點資本,好爬上去出人頭地。”◆5.猶言守本分。○《醒世姻緣傳》第四一回:“媒婆來往提說,這[魏才]因[侯小槐]為人資本,家事也好,主意定了許他。”○[黃肅秋]校注:“資本,這裏作篤實、樸厚、誠懇解。”

轉資(转资),◆遷改資格級別。○《宋史‧選舉志三》:“諸判官局闕而合差,諸秤漏官五年而轉資者,無不屬於祕書。”○《續資治通鑒‧宋仁宗皇祐二年》:“文武職官及分司、致仕者,並特與轉資;內臣入仕及十年,亦與遷改,不為永例。”

重資(重资),◆1.重金;巨款。○《南齊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又司市之要,自昔所難。頃來此役,不由才舉,並條其重貲,許以賈衒。”○[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醫術》:“﹝[張氏]﹞益以聲價自重,聘者非重貲安輿,不至焉。”○[魯迅]《華蓋集續編‧廈門通信》:“殿板‘二十一史’也變成了寶貝,古董藏書家不惜重資,購藏於家,以貽子孫云。”◆2.謂藉以安身立命的重大本事、技能。○《商君書‧算地》:“民資重於身,而偏托勢於外,挾重資,歸偏家,[堯][舜]之所難也。”◆3.謂藉以建功立業的要地。○《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冀州]天下之重資也。”

中資(中资),◆1.中等資產。○[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瑞雲》:“[餘杭][賀生],才名夙著,而家僅中資。”◆2.中間人的潤金。○《鏡花緣》第七三回:“妹子最喜做中人,希圖落點中資。”

餘資(余资),◆餘裕的財物。○[漢][王粲]《從軍詩》之一:“徒行兼乘還,空出有餘資。”○《後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今祭祀則受四方之珍,衣食則蒙御府餘資。”

游資(游资),◆1.旅費。○《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郎君游資雖罄,然都中豈無親友可以借貸?”◆2.賴以交游之手段。○[清][王夫之]《薑齋詩話》卷二:“一解弈者,以誨人弈為游資。”◆3.閑置的資金。亦指市面上流通的資金。○[沙汀]《困獸記》十三:“抗戰以前,這傢夥閑錢是不少的。抗戰以後,他的游資也就更可觀了。”○[高雲覽]《小城春秋》第七章:“這麼着,全市大戶小戶人家的游資,就一點一滴的被吸收到賭場的大錢庫裏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一九五二年)》:“人民政府應采取必要的辦法,鼓勵人民儲蓄,便利僑匯,引導社會游資及無益於國計民生的商業資本投入工業及其他生產事業。”


陰資(阴资),◆謂自負的天性。○《逸周書‧酆保》:“十敗:一佞人敗撲,二諂言毀積,三陰資自舉,四女貨連禍。”○[朱右曾]校釋:“陰狠之資,好自用也。”

遺資(遗资),◆亦作“遺貲”。◆1.猶遺產。○[唐][韓愈]《太原府參軍苗君墓志銘》:“四室之孤男女,凡二十人,皆幼。遺資無十金,無田無宮以為歸,無族親朋友以為依也。”○[清][劉大櫆]《重修鳳山臺記》:“吾受先人遺資,當擇一事以善用之。”○[清][俞正燮]《癸巳類稿‧駐扎大臣原始》:“[仲巴胡圖克圖]外視之,私擁[班禪]遺貲,不以分賚,眾皆怒。”○《官場現形記》第五一回:“無論先君有無遺貲,總之,這些事情,在小侄都是義不容辭的。”◆2.猶餘財。○《隋書‧孝義傳‧薛濬》:“[濬]性清儉,死之日,家無遺資。”○[明][朱國禎]《涌幢小品‧薛滿八》:“而[如岡]收其遺貲,歸故居。”

夜合資(夜合资),◆付給娼妓的度夜報酬。○[清][宣鼎]《夜雨秋燈錄‧卓二娘》:“鴇母遣婢索夜合資,惟以片紙畫押諭僕歸索。”

性資(性资),◆稟性,資質。○[宋][曾鞏]《節相制》:“某性資強毅,識慮精通。”○[明][瞿佑]《歸田詩話‧芭蕉花》:“[仁和][誠意齋]生[陳瑤],為學勤敏,而性資老成。”○[清][方苞]《漢高帝論》:“自[漢高]以後比次諸君,其性資可與復古者,惟[光武]為近。”

小資,◆“小资产阶级”的缩略语。指占有少量生产资料和财产、主要靠自己劳动为生、一般不剥削别人的阶级,包括中农、手工业者、小商人、自由职业者。○《文汇报》1949.9.7:“它所代表的是人民---以工人为主,友农,联小资和民资的阶级。”◆今指有较高学历和一定经济实力,年龄大约在20多岁至40岁之间,生活在大中城市,从事文化工作或属白领阶层的人。○《中国青年报》2002.4.18:“谢先生用‘小资’来概括他的客户群---那些收入不错又喜欢讲究生活品质的年轻人。”○《解放日报》2003.2.28:“小资们在城市气派的写字楼里工作,出入于星巴克,读村上春树和王小波,听着爵士和蓝调。”

香資(香资),◆猶香錢。○《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僧官說:‘這個何必計較?三位老爺來住,請也請不至,隨便見惠些須香資,僧人那裏好爭論?’”

相資(相资),◆1.相互憑藉。○[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樂府》:“和樂精妙,固表裏而相資矣。”○[宋][張載]《正蒙‧太和》:“若謂萬象為太虛中所見之物,則物與虛不相資。”○[明][方孝孺]《綠疇軒記》:“上下相資,恩意交浹。”◆2.相互資助。○《新五代史‧楚世家‧馬殷》:“然勉為吾合二國之懽,通商賈、易有無以相資,亦所以報我也!”

先資(先资),◆猶先賢。○[明][唐順之]《鈍齋吳公墓碣銘》:“時寓書於[情],輒舉會試時所命題‘先事後食’為戒,蓋款款望[情]以不愧先資之言也。”

下資(下资),◆[唐]制,酬賞功勛的最低一等。○《新唐書‧百官志一》:“凡酬功之等……五品以上子孫,上柱國、柱國子,勳官六品以下,曰下資。”

物資(物资),◆生產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物質資料。○[秦牧]《長河浪花集‧湘陰熱浪記》:“清晨六點鐘,縣城商店就開門營業了,市場繁榮,物資充裕。”○[柳青]《銅墻鐵壁》第九章:“從掃射和轟炸的響聲判斷,向[黃河]邊轉移的人群和物資,變成了他們新的肆虐目標。”

無資(无资),◆見“無貲”。

文資(文资),◆文職。○[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十:“二月癸酉,詔擇[柴氏]族人最長一人除京官,已在班行,則換文資。”○[宋][曾鞏]《代翰林侍讀學士錢藻遺表》:“伏望聖慈,並於文資內安排。”○《續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元年》:“本朝后族、戚里,祖宗以來例不得任文資。”

王資(王资),◆稱王的資本、條件。○《韓非子‧五蠹》:“是故無事則國富,有事則兵強,此之謂王資。既畜王資,而承敵國之舋,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

外資(外资),◆由外國政府或商人投入的資本。

通資(通资),◆謂通常不變的地位。○《宋書‧良吏傳‧陸徽》:“雖氏非世祿,宦無通資,而隨牒南服,位極僚首。”

天資(天资),◆天賦;資質。○《史記‧商君列傳論》:“[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朱子語類》卷七二:“[明道]天資高,又加以學。”○《醒世恒言‧小水灣天狐貽書》:“﹝[楊寶]﹞[華西]人氏,年方弱冠,天資穎異,學問過人。”○[陳白塵]《大風歌》第三幕:“太后過獎!是皇上天資過人。”

體資(体资),◆天性;稟賦。○[漢][蔡邕]《漢太尉楊公碑》:“公體資明哲,長於知見。”○《北史‧房彥謙傳》:“體資文雅,深達政務,有識者咸以遠大許之。”

談資(谈资),◆談話的資料。○[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小引》:“顧逸事新語可佐談資者,乃先是所羅而未及付之於墨,其為[柏梁]餘材,[武昌]剩竹,頗亦不少,意不能恝,聊復綴為四十則。”○[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陸珪》:“倘有所見,亦可以助異日朋友相聚時,花前月下之談資也。”○[魯迅]《花邊文學‧考場三醜》:“人們在茶餘酒後作為談資的,大概是這一種。”

臺資(台资),◆曾做臺省或行臺長官的資歷。○《明史‧崔景榮傳》:“﹝[崔景榮]﹞巡按[甘肅]、[湖廣]、[河南],最後按[四川],積臺資十八年。”

私資(私资),◆指私人資本。

手力資(手力资),◆[唐]代一種非正式俸祿的補貼。○[唐]代配給官員勞役,服役者如不當班,可繳代役金,或由度支部[門]撥錢發給。○[唐][李肇]《翰林志》:“度支月給手力資四人,人錢三千五百。”

世資(世资),◆1.為世所用。○《文選‧揚雄<解嘲>》:“[鄒衍]以頡頏而取世資,[孟軻]雖連蹇,猶為萬乘師。”○[張銑]注:“世人取資以為師學。”○《文選‧任昉<為蕭揚州作薦士表>》:“誠言以人廢而才實世資。”○[張銑]注:“其人之才,實可為世之資用。”◆2.世代的資望;先代的功業。○《三國志‧魏志‧荀彧傳》:“[紹]憑世資,從容飾智,以收名譽。”○《宋書‧恩倖傳論》:“舉世人才,升降蓋寡,徒以憑籍世資,用相陵駕。”○《文選‧沈約<彈奏王源>》:“[王源]忝藉世資,得參纓冕。”○[呂向]注:“世資,祖父之業也。”◆3.世間的資財。○《文選‧左思<魏都賦>》:“同賑大內,控引世資。”○[張銑]注:“控引天下之資財。”◆4.代代憑藉。○《後漢書‧朱景王杜等傳論》:“降自[秦][漢],世資戰力,至於翼扶王室,皆武人屈起。”

師資(师资),◆1.《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也;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也。”後因以“師資”指教師。○《穀梁傳‧僖公三十二年》“[晉侯][重耳]卒”[晉][范寧]注:“此蓋《春秋》之本旨,師資辯說日用之常義。”○[楊士勛]疏:“師者教人以不及,故謂師資也。”○《陳書‧周弘正傳》:“太子以[弘正]朝廷舊臣,德望素重,于是降情屈禮,橫經請益,有師資之敬焉。”○[唐][元稹]《論教本書》:“兵興以來,茲弊尤甚,師資保傅之官,非疾廢眊瞶不任事者為之,即休戎罷帥不知書者處之。”○[宋][范仲淹]《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講書狀》:“右臣聞[三代]盛王,教治天下,必先崇學校,立師資,聚群材。”◆2.今指能當教師的人材。如:培養師資、師資不足。◆3.猶師生;師徒。○《後漢書‧廉范傳》:“[范]叩頭曰:‘臣無狀愚戇,以為[漢]等皆已伏誅,不勝師資之情,罪當萬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舊唐書‧方伎傳‧孫思邈》:“當時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詵]、[盧照鄰]等,執師資之禮以事焉。”◆4.謂從師;效法。○《魏書‧樂志》:“且[燧人]不師資而習火,[延壽]不束脩以變律。”○[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敘師資傳授南北時代》:“若不知師資傳授,則未可議乎畫。”○[孫中山]《中國民主革命之重要》:“然而[日本]之文明,非其所固有者,前則取之於[中國],後則師資於[泰西]。”◆5.培育;教導。○[唐][黃滔]《祭錢塘秦國太夫人》:“[顏]氏子則提育聖人,[曹大家]則師資諸女。”

生資(生资),◆1.賴以生活的資財。○[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終制》:“其內典功德,隨力所至,勿刳竭生資,使凍綏也。”○《南史‧張裕傳》:“於是生資皆盡,不以介懷。”○[唐][元結]《舂陵行》:“悉使索其家,而又無生資。”○《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婢僕俱亡,生資都盡,心中轉轉苦楚。”◆2.指嫁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為子娶婦,恨其生資不足,倚作舅姑之尊,蛇虺其性,毒口加誣。”○[唐][沈既濟]《枕中記》:“數月,娶[清河][崔]氏女。女容甚麗,生資愈厚。”◆3.猶資金。謂能由此生財。○《太平廣記》卷四○四引[南唐][徐鉉]《稽神錄‧岑氏》:“[岑]雖寶之而無用,得錢喜,即以與之。以錢為生資,遂致殷贍。”

神資(神资),◆天資,稟賦。○[唐][柳宗元]《唐故特進贈開府儀同三司南府君睢陽廟碑》:“時維[南公],天與拳勇,神資機智,藝窮百中,豪出千人。”

上資(上资),◆[唐]代酬功的最高一等,叫上資。○《新唐書‧百官志一》:“凡酬功之等:見任、前資、常選、曰上資;文武散官、衛官、勳官五品以上,曰次資;五品以上子孫,上柱國、柱國子,勳官六品以下,曰下資;白丁、衛士,曰無資。”

商業資本(商业资本),◆用於商品流通過程中的資本。

山資(山资),◆亦作“山貲”。◆過隱居生活所需的費用。○《南齊書‧王秀之傳》:“出為[晉平]太守,至郡期年,謂人曰:‘此邦豐壤,祿俸常充。吾山資已足,豈可久留以妨賢路。’”[唐][唐彥謙]《任潛謀隱之作》詩:“為問山資何次第,祗餘丹訣轉凄涼。”○[宋][陸游]《覽鏡有感》詩:“閱世久應書鬼錄,強顏那復乞山資。”○[明][袁宏道]《暑中舟行入村舍偕冷雲及明教居士》詩:“官稅租能給,山貲了不半。”

三資(三资),◆1.稱王的三個條件。指地廣、民富、德博。○《史記‧張儀列傳》:“[司馬錯]曰:‘臣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2.謂三級。○《宋史‧岳飛傳》:“嘗以特旨遷三資,[飛]辭曰:‘士卒冒矢石,立奇功,始沾一級,男[雲]遽躐崇資,何以服眾。’”

人資(人资),◆人的資質形貌。○[明][宋濂]《祿命辨》:“人資,天地以生。山林之民毛而方,謂得木氣之多也;川澤之民黑而津,謂得水氣之多也。”

輕資(轻资),◆1.便於攜帶的財物。○[漢][晁錯]《論貴粟疏》:“此令臣輕背其主,而民易去其鄉,盜賊有所勸,亡逃者得輕資也。”○《晉書‧食貨志》:“豪人富商,挾輕資,薀重利,以管其利。”◆2.指資歷輕淺者。○《晉書‧桓玄傳》:“[玄]至[江陵],[石康]納之,張幔屋於城南,署置百官,以[卞範之]為尚書僕射,其餘職多用輕資。”

清資(清资),◆[魏][晉]至[唐]時多由士族擔任的清貴官職。○《北史‧宋游道傳》:“出州入省,歷忝清資,而長惡不悛,曾無忌諱。”○[五代][齊己]《寄朱拾遺》詩:“滄海期仍晚,清資路漸高。”○[宋][王讜]《唐語林‧豪爽》:“舊制,大理寺官初上,召寺僚或在朝五品以上清資保識。”○[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五節:“[唐]制,士族稱為清流,作官稱為清資官。”

錢資(钱资),◆錢財。○《三國志‧魏志‧邴原傳》“[太祖]征[吳],[原]從行,卒”[裴松之]注引[晉][杜篤]《邴原別傳》:“鄰有書舍,[原]過其旁而泣……師亦哀[原]之言,為之泣曰:‘欲書可耳!’答曰:‘無錢資。’”

前資官(前资官),◆1.古稱已去職之官。○[唐][常袞]《大曆五年大赦天下制》:“內外文武官及前資官六品以下,並草澤中有碩學專門,茂才異等,智謀經武,諷諫主文者,仰所在州府觀察牧宰,精求表薦。”◆2.指曾在前朝任職的官員。○[宋][宋敏求]《春明退朝錄》卷上:“國初尚多前資官,今《閤門儀制》尚有見任、前任節度、防禦、團練使。”

前資(前资),◆1.古代稱已去職的官員。○[元][李翀]《日聞錄》:“前資本[唐]人仕宦者已去官之稱。”○[明][沈德符]《野獲編‧科場三‧指摘科場》:“酉子二科副考,初係陪推,俱越前資數人,久不奉旨,比入闈之夕始下,則已不及辭矣。”參見“前資官”。2.佛教寺院稱曾任副寺以下東序之職而退休者。

器資(器资),◆資質風範。○[宋][莊季裕]《雞肋編》卷下:“[萊國公][寇準]器資莊重,風猷簡貴,感會先聖,綢繆上司,明心若丹,直道如矢。”

盤資(盘资),◆旅費。如:由於缺少盤資,只好打道回府了。

年資(年资),◆任職年限及資歷。○《三國志‧蜀志‧孟光傳》:“太常[廣漢][鐔承],光祿勳[河東][裴俊]等,年資皆在[光]後,而登據上列,處[光]之右。”○[明][張居正]《奉旨薦舉閣臣疏》:“[申時行]年資稍淺,如用本官,似應量轉左侍,兼閣學辦事,乃為相應。”○《人民文學》1981年第3期:“許多年資並不低的醫生,甚至還不知道有這樣一種病。”

內資(内资),◆指任京朝官的資歷。○《南史‧劉懷珍傳》:“[高帝]輔政,以[懷珍]內資未多,徵為都官尚書,領前將軍。”

民資(民资),◆民眾的資產。○《逸周書‧大聚》:“因其土宜,以為民資。則生無乏用,死無傳尸,此謂仁德。”○《管子‧四時》:“量民資以畜聚。”

門資(门资),◆猶門第。○《晉書‧文苑傳‧王沈》:“豈計門資之高卑,論勢位之輕重乎?”○《舊唐書‧薛登傳》:“[魏]氏取人,尤愛放達;[晉][宋]之後,祇重門資。”○[章炳麟]《訄書‧序種姓上》:“及[漢][魏]世守其牒,則時以門資勳伐援傳。”參見“門第”。

馬資(马资),◆亦作“馬貲”。◆1.買馬或養馬的費用。○《禮記‧少儀》:“君將適他,臣如致金玉貨貝於君,則曰致馬資於有司。”○[鄭玄]注:“資,猶用也。”○《周禮‧夏官‧馬質》“馬質,掌質馬”[孫詒讓]正義:“馬資,即買馬之資財也。”○[唐][陸贄]《論緣邊守備事宜狀》:“西輸賄幣,北償馬資。”◆2.賣馬所得的錢。○[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畫馬》:“時[崔]得馬貲,居積盈萬,自願以直貸[曾],付校尉去。”

路資(路资),◆路費。○《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似道]得詞,慚愧無地,手捧金珠一包,贈與[葉李],聊助路資。”◆补证条目■路费。○元柯丹丘《荆钗记·忆母》:“那日臨行際,蒙岳丈惜伊玉樹,兼愛我寒枝,念行囊空虚,欣然便週全助路資。”○《醒世姻缘传》第三六回:“只落得叫了一聲‘好苦’,紅段也不曾買成,當吊了那穿的道袍做了路資,就如那焦文用賠了銀子回去的一般。”

利資(利资),◆指財用。○[清][姚鼐]《書<貨殖傳>後》:“天子不能以寧靜淡薄先海內,無校於物之盈絀,而以制度防禮俗之末流,乃令其民仿效淫侈,去廉恥而逐利資。”

勞資(劳资),◆指資本主義企業中的工人和資本家。

科目資格(科目资格),◆指科第年資。○[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二》:“自諫官不選天下英才,惟取諸科目資格,上焉不知君國遠猶為何事,下焉藉以市恩、報怨、希進。”

軍資(军资),◆指軍用物資。○《吳子‧料敵》:“軍資既竭,薪芻既寡。”○《宋書‧索虜傳》:“會臺送軍資至,[憐]往迎之。”○[太平天國][李秀成]《自述》:“經[羅大綱]帶領人馬前去打破,方得小路出關,得火藥十餘擔,方有軍資。”

酒資(酒资),◆酒錢。○[唐][白居易]《自城東至以詩代書戲招李六拾遺崔二十六先輩》詩:“猶殘半月芸香俸,不作歸糧作酒資。”○[元][白珽]《湛淵靜語》卷一:“﹝[宋辛]﹞隱於[襄陽][漢水]之西,結廬竹林中,春月鬻筍充酒資。”○[朱自清]《海行雜記》:“茶房若有向客人微笑的時候,那必是收酒資的幾分鐘了。”

經資(经资),◆念經的報酬。○《水滸傳》第七一回:“其餘道眾收得經資,收拾醮器,四散下山去了。”

進資(进资),◆1.給予費用。○[唐][柳宗元]《唐故萬年令裴府君墓碣》:“更赦進資,[廬陵]是遷。”◆2.猶進款。○[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妖婦進資甚巨,而貪婪無厭。”

金資(金资),◆亦作“金貲”。◆猶錢財。○[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摺:“高似金章,重似金帛,貴似金貲。”○《水滸傳》第七二回:“那虔婆是個好利之人,愛的是金資。”○[魯迅]《華蓋集續編‧無花的薔薇之二》:“屠殺者雖然因為積有金資,可以比較長久地養育子孫,然而必至的結果是一定要到的。”

節資,◆节约资金。○《中国青年报》1983.10.29:“宫继臣一项建议节资万元。”○《文汇报》2009.12.8:“8项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指标全面达到工信部考核指标要求,累计节资29.4亿元。”

節制資本(节制资本),◆[孫中山]所主張的限制私人資本於一定範圍以內的方針。民生主義的綱領之一。要旨是:凡本國人及外國人之企業,或有獨占的性質,或規模過大為私人之力所不能辦者,由國家經營管理之,以使私有資本制度不能操縱國民生計。○[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孫中山]的節制資本的口號,我們依然必須用和用得着。”

腳資(脚资),◆腳錢。○[郭沫若]《北伐途次》四:“信封面上是[鄧主任]的筆跡,寫着投交給我;還帶了一筆,是信到後交來人腳資二元。”

家資(家资),◆亦作“家貲”。亦作“家訾”。◆家中的財產。○《漢書‧杜周傳》:“始[周]為廷史,有一馬,及久任事,列三公,而兩子夾[河]為郡守,家訾累巨萬矣。”○[顏師古]注:“訾與貲同。”○《後漢書‧朱暉傳》:“[建初]中,[南陽]大飢,米石千餘,[暉]盡散其家資,以分宗里故舊之貧羸者,鄉族皆歸焉。”○[晉][干寶]《搜神記》卷四:“[麋竺]字[子仲],[東海][胊]人也。祖世貨殖,家貲巨萬。”○[唐][韓愈]《鄭群贈簟》詩:“日暮歸來獨惆悵,有賣直欲傾家資。”○[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十:“[晉]人所謂見[何次道],令人欲傾家釀,猶云欲傾竭家貲以釀酒飲之也。”○[清][李漁]《奈何天‧焚券》:“我想主人的家貲,已過百萬,也富到極處了,還要錢財何用?”[郭沫若]《行路難》五:“攏總只有四五百塊錢的家資,吃不上兩三個月不是便要討口了嗎?”

計資(计资),◆1.謂計較施捨資財。○[唐][韓愈]《送僧澄觀》詩:“[僧伽]後出[淮][泗]上,勢到眾佛尤恢奇;[越]商胡賈脫身罪,珪璧滿船寧計資。”◆2.合計耗資。○[清][方履籛]《懷遠縣重修塗山大禹廟碑》:“蓋經始於某月日,落成於某月日,鳩工若干,計資若干,禮也”◆3.計算年資。○[宋][袁燮]《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羅公行狀》:“朝廷平時選置牧守,盡如內郡,按格計資,以補其闕,此固不足以得人矣。”

黃白之資(黄白之资),◆金銀錢財。○《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美娘]將箱籠打開,內中都是黃白之資,[吳]綾[蜀]錦。”

話資(话资),◆I閑談、議論的資料。○[清][黃軒祖]《游梁瑣記‧三麻子》:“[李]唯唯而退。○[汴]中流為話資,至今多能道之者。”◆II閑談、議論的資料。○[清][黃軒祖]《游梁瑣記‧三麻子》:“[李]唯唯而退。○[汴]中流為話資,至今多能道之者。”

華資(华资),◆顯貴的地位或聲望。○《北史‧李彪傳》:“[彪]雖宿非清第,代闕華資,然識性嚴聰,學博墳籍,剛辯之才,頗堪時用。”○[宋][洪邁]《容齋四筆‧京丞相轉官》:“[京右丞相]以十月受冊寶賞……四月之間,陟五華資,仍回授三帙。”○[清][薛福成]《選舉論下》:“夫以四五品之華資峻望,宜於此等汩沒性靈之具,可少止矣。”

合資(合资),◆聚集資本,合股經營。○[清][容閎]《西學東漸記》:“[中國]宜組織一合資汽船公司。”○[茅盾]《子夜》十四:“一本初步的經濟學上也講到這件事,說那個合資鞋廠很發達,從來沒有工潮。”

行資(行资),◆1.旅費。○《太平廣記》卷四六二引[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晉][建武]中,[剡縣][馮法]作賈,夕宿荻塘,見一女子……求寄載。明旦,船欲發,云:‘暫上,取行資。’”[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凝圓寺》:“[宋雲]與[惠生]割捨行資,於山頂造浮圖一所,刻石隸書,銘[魏]功德。”○[清][薛福成]《庸盦筆記‧多忠勇公薨於盩厔》:“公本無家,[雙全]依戚族而居,身無完衣,將軍憐駭,贈以行資,始得馳往。”◆2.運費。○《明史‧余子俊傳》:“每人運米豆六斗,草四束,應用四百七萬人,約費行資八百二十五萬。”

國家資本主義(国家资本主义),◆由國家掌握的一種資本主義經濟形態。其性質和作用由國家的性質所決定。在資本主義國家,由於資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國家資本主義實際是變相的私人資本主義。到了帝國主義階段,即成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貴資(贵资),◆可貴的有用之材。○《三國志‧吳志‧陸抗傳》:“聞[武昌]左部督[薛瑩]徵下獄,[抗]上疏曰:‘夫俊乂者,國家之良寶,社稷之貴資,庶政所以倫敘,四門所以穆清也。’”

官資(官资),◆1.官吏的資歷職位。○[唐][白居易]《令狐相公拜尚書後》詩:“尚書首唱郎中和,不計官資祇計才。”○[宋][王禹偁]《謫居感事》詩:“副使官資冷,[商州]酒味醨。”○[宋][梅堯臣]《與蔣秘別二十六年田棐二十年羅拯十年始見之》詩:“仕宦比我遲,官資居我前。”◆2.指俸祿。○[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公孫夏》:“官資盡耗,而橫被冥刑,此尚可忍,但愛妾不知舁向何所,清夜所難堪耳。”

工資分(工资分),◆1950年9月全國工資改革准備會議後到1956年工資改革前,我國關內各地區計算工資的單位、依糧、布、油、煤等實物的當地價格計算。

工資(工资),◆作為勞動報酬付給勞動者的貨幣或實物。○[葉聖陶]《火災‧旅路的伴侶》:“他趕到[楊二嫂]家裏,口稱要先取縫衣的工資大洋五角。”○[趙樹理]《三里灣‧范登高的秘密》:“要說照顧的話,我不能算不照顧你--一月二十萬工資,還是提獎,難道還不算很大的照顧嗎?”

高資(高资),◆指富有資財。○[唐][劉禹錫]《賈客詞》:“妻約雕金釧,女垂貫珠纓,高資比封君,奇貨通倖卿。”○[宋][王安石]《秘書丞張君墓志銘》:“[太宗]時以高資徙內地。”

分資(分资),◆亦作“分貲”。◆共同送禮或籌辦事情,每人分攤的錢。○《金瓶梅詞話》第六一回:“哥分付每人出多少分資,俺們都送哥這裏來就是了。”○[清][李漁]《比目魚‧村巹》:“去樵擔賀婚姻,分貲無別樣,半挑薪,勾煖交杯酒。”○[清][李漁]《比目魚‧聞過樓》第二回:“[呆叟]選了吉日,將要遷移,方才知會親友,叫他各出分資與自己餞別。”○《醒世姻緣傳》第六回:“合縣士民也有買三牲還願的,也有合分資做慶賀道場的。”

放資(放资),◆投資。○[梁啟超]《二十世紀巨靈--托辣斯‧托辣斯發生之原因》:“勞力者以自由而勤動,資本家以自由而放資。”

調資(调资),◆調整工資。○《小說選刊》1981年第8期:“一九七八年百分之二調資時,他們車間裏有一個名額。”

大資(大资),◆1.謂巨大的資本,重要的憑藉。○《商君書‧弱民》:“今夫人眾兵強,此帝王之大資也。”◆2.[宋]代資政殿大學士的簡稱。○[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上:“本朝官稱初無所依據……[觀文]、[資政殿]皆有大學士,[觀文]稱大觀文,而[資政]稱大資。”

出資(出资),◆亦作“出貲”。◆拿出錢財;捐款。○[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十:“[張]在[蜀]四年,被召還闕,呼婢父母,出貲以嫁之,仍處女也。”○[清][李伯元]《南亭筆記》卷七:“尚書回想從賊時,重累桑梓,爰出資為鄉人改建棟宇。”○[清][梁恭辰]《北東園錄四編‧周廉訪述大事》:“夫[封翁]一寒士耳,不惜以平生銖積寸累之金傾囊活貧戶。雖所捐僅二百金,視富人之出貲千萬尤為難得。”○[孫中山]《中國的現在和未來》:“他們召開了行業公會的會議,並且通過他們的代表表示願意為倡議的清掃工作出資。”

成資(成资),◆1.任職滿期。○[宋][曾鞏]《襄州乞宣洪二郡狀》:“臣今任至今年九月成資。”◆2.現成的基業。○《資治通鑒‧晉穆帝永和七年》:“[冉閔]乘[石氏]之亂,奄有成資,是宜天下服其強矣,而禍亂方始,固知天命不可力爭也。”

不資(不资),◆1.匱乏。指物資缺乏。○《管子‧山至數》:“散振不資者,仁義也。”◆2.不可計數。○《續資治通鑒‧宋仁宗嘉祐七年》:“凡人見絲毫之利,至相爭奪;今皇子辭不資之富,已三百餘日不受命,其賢於人遠矣。”

兵資(兵资),◆指軍需物資。○《魏書‧食貨志》:“乃令番戍之兵,營起屯田,又收內郡兵資與民和糴,積為邊備。”

筆資(笔资),◆1.寫字、繪畫、作文的天資秉賦。○《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如今到不要取四經整齊的,但是有些筆資的,不妨題旨影響,這定是少年之輩了。”○[清][錢泳]《履園叢話‧藝能‧書》:“近日書家,稍知執筆,便好為人師,謂之字館。鄉村市井之徒,亦紛然雜遝,即有一二好天分好筆資,皆為其師汩沒。”◆2.寫字、繪畫、撰文所得的報酬。○《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只是眼下且難得這一個替考的人……那替考的筆資多少?”

本資(本资),◆指糧食、布帛等基本生活資料。○《管子‧八觀》:“本資少而末用多者,侈國之俗也。”○[尹知章]注:“本資,謂穀、帛。”

赤資資(赤资资),◆赤色燦爛貌。○[元][石德玉]《秋胡戲妻》第三摺:“今日個笑吟吟榮轉家門,捧着這赤資資黃金奉母。”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