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报纸记者张志近日,作家白洋的遗孀张香华女士拒绝将白洋著作《丑陋的中国人》选为中国台湾地区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材,对“利用其耻辱”表示担忧和质疑。”(青少年)在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即使读了白洋的文章,张香华也要在今天“成功退学”,并正式声明,在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2024年合同到期后,《丑陋的中国人》本书将永远不会发行。
柏杨一生著作等身,张香华女士曾将柏杨在历史方面的标志性作品《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柏杨曰》全部授权东方出版社出版。《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距完稿至今已时隔20年,日前,东方出版社隆重推出《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全十册)精装典藏版,以纪念柏杨先生诞辰101周年。
入门《资治通鉴》的不二之选
《资治通鉴》是中国最有价值的两部史书中的一部,是一部具体呈现中国古代政治运行规律的历史巨著。司马光索时而叙,将中国的史书编纂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浏览《资治通鉴》,可以对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时期,共一千三百多年的中国历史,得到系统的充分了解。
阅读《资治通鉴》,好像阅读一份在当时发行的报纸,能看到历史中每时每刻天文上的阴晴风雨,人世上的悲欢离合,战场上的喋血厮杀,政治上的阴谋斗争。司马光的工作,就是整理出这些“报纸”,装订成册,就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合订本”——《资治通鉴》。用读报纸的心情来读《资治通鉴》,才能发现它的功能。这个“报纸合订本”,用编年史的体例,给我们收集了大量司马光认为最重要的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以及各种社会新闻。
然以时间为纲,难免诸事混列,遥相隔望,头绪烦杂。报纸不可能专刊一则消息,如果一则消息有连续性,报纸也不可能每天只对这一则消息报道。大规模的战争或政争,往往持续好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所以,读者如果想从《资治通鉴》中,取得某一事件的完整报道,往往头绪纷繁。这个局限性,在《资治通鉴》问世以后,立刻就呈现出来。但是《资治通鉴》分量太重、篇数太多,一时之间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直到一百年后的十二世纪,袁枢首创“纪事本末体”,才解决了这项难题:他把《资治通鉴》中有关联的事件都挑出来,依照时间顺序,重新组合粘贴,这项工作听起来易如反掌,他却足足费了至少两年以上的时间,才算初步完成,定名为“通鉴纪事本末”。用现代语言来说,也就是“资治通鉴历史故事”。这种以事件为中心,把关联的历史事件都挑出来,依照时间顺序组合成篇的史书体例,能提供给读者很多方便,使读者可以在轻松之中,对全盘事件(无论它延续多少年)的来龙去脉,得以清楚了解。
正因为此,柏杨在翻译《资治通鉴》后,同样采用纪事本末体,重编了《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写出《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将《通鉴》1362年的历史,采用纪事体转换成一个个历史故事,完整呈现。柏杨将年号纪年转换为公元纪年,为古地名夹注今日地望,将古官职译为现代称谓,针对历史事件增绘了大量地图。柏杨先生提纲挈领、条分缕析的编纂,为阅读带来了极大便利,再求历史的沿革始末,就有了高屋建瓴之感。
为示纪念,柏杨将袁枢著作的名字“纪事本末”作为这部书的书名。但值得注意的是,《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虽然取用了袁枢著作的名字,但并不是翻译袁枢的原著:袁枢版《纪事本末》所做的,是对《资治通鉴》原文单纯的重组和剪贴,只有少量的和无伤大雅的删改。而《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的文段,取自柏杨自己的《资治通鉴》译文,在章节上,更自有柏杨版的新分法。读者可以轻松地对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清楚了解。
东方出版社首次推出精装典藏版
东方出版社此次推出《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全十册)精装典藏版,以纪念柏杨先生诞辰101周年。
东方出版社总编辑孙涵表示,“柏杨是影响海峡两岸和全球华人数十年的著名作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两岸文化交流的促进者,当前两岸形势下,出版好柏杨先生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图书,是传承文脉、沟通人心的重要举措,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东方出版社非常重视柏杨先生的作品,力求把柏杨先生的著作做成精品,奉献读者。”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责编、东方出版社总编辑王莉莉表示:“从2005年开始做柏杨先生图书的编辑,非常敬仰柏杨先生,这次能拿到柏杨先生历史著作的版权,是圆了自己16年来的一个梦。柏杨先生的历史著作达数千万字,仅《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一书就达近900万字,为了做这套书,我们的团队兢兢业业,做了整整两年时间,经常节假日都不休息。在这部书的成型过程中,曾经两次对原已设计完的版式、封面,全部推倒重来。这样做,一是为了致敬经典,二也是为了送给柏杨先生的忠实读者们一份惊喜:一套最美的版本。”
对历史作出独特观察与评论
在《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中,有几个特色无疑值得关注。
首先是时间。中国古代主要采用年号纪年,干支纪日。当代读者在阅读时,往往不知道所指的具体时间,需要反复推算,所以柏杨在文中,对时间毫不回避,将帝王年号改为公元纪年,一目了然;对干支纪日,更是全部推算、转换成数字日期,一丝不苟。
其次是官职。中国历代官职名称,往往各有典故,读来奇异怪诞,所以柏杨在书中出现的所有古代官职旁边,都用当代人熟知的现代称呼做比照,使读者能清晰了解古代官员的权力地位。
第三是地名。史书没有地图,读者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就像悬在半空,有演员而没有舞台,看起来也就虚无缥缈。为此柏杨几乎为全书的每一处重要事件,都配上了亲绘地图,标记了当时征战、迁徙、围城、逃亡等重大节点的主要路线、重要地区和整体局势,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整个事件。
除此之外,《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不单是把古文翻译为现代白话,更是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在客观地记述历史之外,柏杨往往在夹注中注入史学观点和评论,对史实从更宽广的角度,作出了独特的观察与评论,表达了他作为一个现代人的领悟与感受。
柏杨简介:
1920年生于河南开封的柏杨,原名郭定生。作为中国著名当代作家,其作品除被大陆读者熟知的杂文集《丑陋的中国人》和历史著作《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外,还有包括小说、杂文、诗、报告文学、历史著作等计170余部作品。其作品风格,最尤以涉猎广博、文笔犀利、内容深刻为称道。2008年4月29日,柏杨因呼吸衰竭病逝,享寿八十九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