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书君最近在读一本书《幸福的勇气》,这本书是日本作家和哲学家岸田一郎写的《勇气阳富曲》中的下卷。
他的上卷《被讨厌的勇气》,阐述了“因为拥有了被讨厌的勇气,于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这样的观点,被很多人认同。
娱乐节目主持人大张伟更是直言,因为看了《被讨厌的勇气》,许多难以释怀事情,会看开、看淡,心情变得平静。
如果说《被讨厌的勇气》是搜索“幸福”的地图,那么《幸福的勇气》就是获得幸福的行动指南。
很多人都认为,幸福就是“轻松”或者“快乐”的活着,但是内心的愉悦感觉却往往稍纵即逝。更多时候,表面上的幸福,其实是掩藏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困扰,假装没事的云淡风清。
人活着是为了获得幸福,但为什么“幸福的人”却很少?一个人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无视环境的局限和他人期待,以完全自由的状态工作、生活,跟人交往时,不计过去,不畏将来,不求认可和回报?
现在,让我们透过《幸福的勇气》这本书,了解幸福的真谛吧。
1.决定人生的,是“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我们在遇到挫折或失败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去“找原因”。这个“原因”可能是对失败的剖析和总结,比如说“因为没有策划周全,所以活动中有状况发生”,这样的剖析是正向的。
不过,也有些时候,某些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在为自己“开脱”。比如,有的人说:“因为从小缺爱,所以形成了孤僻胆小的性格,不愿与人交流”,这样的剖析是负面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先是有了“不愿与人交流”的怯懦,才会找到记忆中受伤害的原因,来为自己“开脱”。
这样说有些残忍,但却是事实。人在成长过程中,虽然会受过去的经历所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能成为阻止你追求幸福的理由。
无论你经历了怎么样的过去,遭受了怎么样的迫害和不幸,你都不该以“受害者”自居。在“可怜的自己”和“可恶的他人”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想“怎么办”。
每个人都不应该受过去的“原因”左右,而是按照现在的“目的”活着。而这个“目的”,就是如何让自己的人生获得幸福。
相比困于过去,改变当下、寻求解决办法,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策略。
所以,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没到来,决定我们人生走向的,永远是活在“此时此刻”的自己。
2.教育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教人“自立”
最近的热播剧《小舍得》,让关于教育“内卷”的讨论甚嚣尘上。在当下的教育中,孩子和家长的焦虑肉眼可见。
几乎每个人都期盼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希望他将来能拥有美好的人生。但是,孩子在从小被灌输的“优越性追求”中,却过得非常辛苦。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教育方式?
本书作者阐述了这样的观点:“教育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教人‘自立’”。这里指的“自立”,就是承认我们只是普通人,不从社会序列和他人的认同中去寻找自我价值。而是从自己的自主行为中,去寻找自我价值。
也就是说,真正精神自立的人,他不会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也不会要求别人满足自己的期待而活着。
“教人自立”落到实践中,就是,对孩子,既不应该批评,更不应该表扬,不鼓励孩子的竞争,也不以家长和老师的权威左右孩子,而应该把孩子当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去尊重,教会他自主选择自己的人生。
不会受限于世人眼中的“成功”,而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样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
但是,人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摆脱世俗,真正做到“自立”?这个问题,也许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生需要思考的课题。
3.爱的勇气,也就是“获得幸福的勇气”
对于爱情,我们认为,最美好的样子莫过于“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作者却认为,这样的爱情观并不成熟,“命中注定的爱情”根本不存在。
被动的坠入爱,就如同童话故事里美丽的公主遇见王子一样美好,但是真正的爱情,却在电影拉上帷幕之后。
相爱容易,相处难。热恋到结婚,并不是爱的终点,而是考验爱的起点。
我们都知道,爱需要相互付出和经营,是两个人共同完成的课题,要想在爱情和婚姻中获得幸福,必须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把人生的主语由“我”变为“我们”。
既不利己地追求“我的幸福”,也不利他地成全“你的幸福”,而是建立不可分割的“我们的幸福”。这才是真正的爱。
所以,爱情中没有所谓的命中注定,也不存在所谓对的人或错的人,如果你决定去爱,那面前就是对的那个人。
主动去爱,不计得失,不怕伤害,“我爱你,跟你无关”,哪怕在有朝一日分别的时候,也可以无憾地说“与这个人相遇、一起度过的日子很对很值得。”
这就是爱的勇气,也是获得幸福的勇气。
爱情如此,人际交往中也是如此。获得幸福的途径是“贡献”,通过信赖、给予、互利,交友关系才会产生。
人类最具根源性的需求是“归属感”,我们在感到被需要时,才能够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的烦恼,换言之,我们的快乐也来源于人际关系的快乐,所以幸福的真谛就是:彻底追求“我的幸福”的结果,就是给别人带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