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专题精读《童年》发掘四个优良品质,让高尔基出生险恶却依然热爱生活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本书讲述了阿廖什卡(即高尔基的奶名)从3岁到10岁的童年,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俄罗斯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极度贫穷,生活困难。童年是快乐的,纯洁的,是值得所有人记住的,但阿廖什卡的童年是黑暗的,充满苦难的。

他三岁时目睹了父亲离去和安葬,之后的岁月里,他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童年,辱骂、殴打是家常便饭,然而就是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阿辽什卡却没有被同化,他能辨善恶,分是非,时刻保持着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这本书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精读《童年》,我发掘出了四个优良品质,让高尔基出生险恶却依然热爱生活。

1、善良是抵御一切困难的利器

在阿辽什卡追求光明的路上,得益于外婆的引领。外婆是一个非常温柔、心地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人。他是阿辽什卡的指明灯,指引他向前,告诉他不能放弃,给予他支持与信念。

当三岁的阿辽什卡安葬父亲时,因年龄太小非常害怕没有哭泣时,高尔基描写了外婆和他的对话:

“你为什么不哭?你应该大哭一场才对!”走出坟场,外婆批评我说。

“我不想哭。”我说。

“噢,不想哭,那就算了,不哭也好!”外婆一脸无奈。

父亲去世几天后,外婆带着母亲和阿辽什卡,搭乘了一艘轮船回外公家,外婆去埋葬去世的弟弟时,阿辽什卡被水手丢进了黑黑的船舱,当他以为自己要被丢弃时,失望得含泪睡着了。当他醒来时,高尔基用了好几大段落文字描写了他和外婆在船舱里的快乐时光:

看样子她今天不太高兴,不过我问她头发怎么长这么长时,她的语调还像昨天一样温柔:“这是上帝给我的惩罚,是他在让我梳这些该死的头发!年轻的时候,这可是我骄傲的宝贝,可现在我诅咒它了!睡吧,我的宝贝,天还早呢,太阳刚出来!”

“我不睡了!”

“好,不睡就不睡了。”她马上就同意了。

“啊,多美啊!”外婆容光焕发,兴奋地睁大了眼睛,她两手交叉围在胸前,面带微笑,眼含泪水。

“你为什么哭了?”

“亲爱的宝贝,我哭是因为我太快乐了!我老了,我已经活了六十年了!”

来到外公这个濒临倒闭的小染坊,阿辽什卡的苦难童年生活也开始了。外公家里充满了仇恨,大人之间的一切关系都是以仇恨为纽带的,孩子们最终也无可选择地加入了这个行列。

当他贪玩把白桌布染色蓝色时,阿辽什卡迎来了外公第一次对他的凶狠毒打,外公的痛打也使他昏了过去,醒来以后又大病了一场,在床上躺了好几天。

也因为他,外婆和母亲吵了架,一身黑衣,身躯庞大的外婆把母亲推到了房子的角落里,气愤地嚷:

“你……你为什么不把他抢过来?“

过了不久,阿辽什卡的母亲因为对外公的憎恶离开了家,在此后的七年里,阿辽什卡一直被温柔善良的外婆细心呵护着。

显而易见,外婆用她的善良把阿辽什卡从黑暗中领了出来,带着他走进了光明。外婆是他永远的朋友,是最了解最关心他的人,他与外婆最知心!外婆以无尽的爱引导了阿辽什卡,让他在今后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决不丧失生存的勇气。

2、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春天来临的时候,舅舅们分家了,家里终于平静了,发生大火后的外公性格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教阿辽什卡识字。

也因为读书,改善了他和外公的关系,高尔基在书这样描写道:

我认字认得很快,外公对我越来越关心了,很少打我了。

不仅如此,外公还和他说起了他的陈年旧事,这使他知道了外公的童年也是很悲苦的,高尔基在外公这段旧事的描述中,描写得十分细腻,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他当时已经原谅了外公。

高尔基有一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哪怕苦难把高尔基包裹得再严实,他都要以指为刀,将苦难划开一道口子,让光亮透进来,照着自己读书。

文字是有力量的,文字是有温度的,文字是可以改造人心的,文字是可以塑造灵魂的。

  • 阅读——避免了高尔基的人生堕落;
  • 阅读——避免了高尔基陷在底层的泥沼里;
  • 阅读——避免了高尔基浑浑噩噩和碌碌无为。他沿着书籍铺就的阶梯,一步一步走出来,一步一步走上去,最后到达金字塔的顶端;
  • 高尔基是用阅读来铸造自己,把自己铸造成器的典范。

显然易见,因为学会了认字,他和外公的关系得到了缓和,也因为酷爱读书,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知识的养料,最终从一个生活在底层的贫困孤儿变成了著名作家,并且写下了《童年》这本经典的书籍。

3、善于观察和敏感是最佳学习力

外公的痛打使他昏了过去,醒来以后又大病了一场,在床上躺了好几天。这次生病,深深地留在他的记忆深处,因为在病倒的这几天之中,他突然长大了,产生了一种很特别的感觉,那就是敏感的自尊。

也因为这份敏感,让他在后续的生活中,练就了善于关于观察大人脸色的本领。舅舅们再次为了争夺家产,与外公,外婆发生了激烈的战争片。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慈祥的外婆竟然被狠心的舅舅打伤了。

阿辽什卡亲眼目睹了这一幕,高尔基在书中的描写也令人心痛:

舅舅在外面,照着外婆的胳膊就是狠狠的一棍子,外婆应声倒在了地上。

外婆开始痛苦地呻吟。

我以为外婆救不活了……

舅舅对外婆的残暴行为给童年的阿辽什卡留下了不可抹去的伤痛,在后来的生活中,外婆和阿辽什卡在无比自私冷漠的环境中相互依偎取暖,外婆虽然没有文化,但她能把故事讲的动听、精彩,有时候外婆的故事可以讲一整天,故事里有善良正直的人性,还有外面精彩美好的世界。

也因为舅舅的残暴行为,让小小年纪的阿辽什卡明白了:一定要远离残暴,更加小心翼翼的生活,他也因此成长了,开始用自己的微小之力来照顾外婆。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以高尔基从11岁开始到社会上做各种苦工养活自己,他从没失去生活的信心,幼小的心灵在痛苦压抑的童年生活中反倒滋生出执着的信念。

虽然没有办法继续接受教育,但是他没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直到后来得到贵人的指点帮助,进入大学学习,最终成为俄罗斯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4、能辨是非,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

多年未见的母亲归来,令阿辽什卡欣喜若狂,给他带来了生活的希望,但母亲却不是他想象中的样子。母亲教他背诗、写字时,总是愁容满面,这让他非常难受。外公对待母亲的恶劣态度又让他左右为难。

好在阿辽什卡上学了,外公和母亲之间的矛盾也缓和了一些,由于生活的压迫,外婆喝起了酒,她开始给阿辽什卡讲述他父亲的事情。父亲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他善良,灵巧,在别人手下做工,却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这部分的对于父亲这个人物的描写,神态刻画得很细致,让从小失去父亲的阿辽什卡仿佛突然间重新认识了父亲,父亲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这一段的描述,为母亲再婚,和继父的相处埋下了伏笔。母亲兴高采烈嫁给了比她小十岁的继父,又一次离开了阿辽什卡,自此阿辽什卡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了。

而在这时,外公的训导让阿辽什卡明白了凡事都要靠自己。

“生在咱们这样的家庭,什么事都要靠自己,没人伺候,也没人教!”

“书是给人家读的,学校也是给人家盖的,没咱们的……”

“老婆子,我养活过你,可是现在养够了!我自己挣饭去吧!”

事实上,当时俄国的整个社会都处于怨恨、愤怒的氛围中,外公也不例外,花园没了,阿辽什卡和外公外婆住进了两间黑暗窄小的地下室。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这样凄惨的光景下,母亲带着破产的继父回来了,外公和母亲继父又开始吵得不可开交。

和母亲继父一起生活的日子让阿辽什卡再次痛苦不堪,再婚后的母亲生活得不幸福,非常悲惨,她经常受到继父的毒打。书中有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描述:

我要杀了继父,然后自杀。直到今天,我还能记得那条穿着花边裤子的可恶的腿,看见它踢向一个女人的胸脯。

很快母亲就去世了,阿辽什卡成了孤儿,和外婆一起生活,为了生活,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捡破烂,偷东西,外公的冷酷无情,使阿辽什卡离开了家,走入社会,开始独立生活。

纵观高尔基的童年,是一部充满鲜血与泪水的悲惨史,三岁丧父,小小年纪就被外公毒打至昏死,母爱的长期缺席至十岁时母亲又离他而去,唯一疼爱他的外婆也因年事已高已无力赡养他,致使高尔基走上社会,顽强生活。

一个人独立生活的高尔基年龄只有十岁,但他能辨是非,有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虽然他生活在一个不太好的生活环境里,但这反而让他成长为一个坚强、正直、勇敢、自信的人。

写在最后

《童年》所描述的童年是让人非常不愉悦的,用高尔基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铅一样沉重的丑陋”。

但《童年》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我们要学会珍惜或承受,只要心中有梦想,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多的痛苦都会过去。

@浮萍儿 故事的主人公高尔基,无论生活怎样恶劣,他始终都能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善于观察,不断坚持努力的学习,以及能辨别是非,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才让他日后成为了伟大的作家。

#情感事务所##我要上头条# #新作者扶植计划二期开启#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