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道士塔读后感】孩子眼中的《苦旅》

根据孩子的要求,她帮助打印了这篇文章,其实是她的作业《文化苦旅》读后感。

此书我也只是挑挑捡捡看了个大概,只是看,没有思考那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十多岁的孩子,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硬着头皮读完此书,显然也借鉴了网上的内容,虽然写得稚嫩,却也有可取之处。


《苦 旅》


初次见到这本书时就被它的名字吸引住了,为什么是“苦旅”啊?借来后询问了两个看过一部分的人,答案竟不约而同:“很无聊啊,看不懂,不然怎么叫“苦旅”啊!”我听后也跟着笑起来,后来还回去时竟一页都没翻过,这次看过后,才终于对这“苦旅”一词有了自己的见解。

曾有这人样评价:“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凭借自己丰富的文史知识功底,美丽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明长河之中。”没错,这本书所描写的对象许许多多,从山西到甘肃,从西域到北极,从都江堰到莫高窟,无一不是承载着文化的地方,无论是我们民族自己的文化,还是别处的文化,如此丰富的文化,都由一人用如此生动的文字,如此独到的见解表达出来,若非亲身去经历过,感受过,怎写得出来?因此,也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这本书确实是在一场艰苦的旅行后诞生的,“苦旅”或许就是这场追求文化的旅途之苦。

这本书中记录的大多是中国文化,记录了许许多多我们文化的血淋淋的伤口:道士塔中,因我们的无知而被一车车运走的经书,莫高窟中,被涂抹,剥下的壁画,被逼迫的文人,一步步衰败的王朝,多少道我们不知道的伤疤,就那样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眼中那些寄托着中国文化的名胜古迹,变得伤痕累累,边塞的风沙不再壮阔而是苍凉,“苦旅”或许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场沉浮之旅。

书中的每一处地名,总有着一个极大的惊喜,总蕴含令我们看到后叹为观止的文化。这些物质文名的代表本应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而如今它们为何被陈列在异处的博物馆中?连我们想见一面都要获得别人的允许?这样的不甘与愤怒,却又如此无力,我想,这“苦旅”一定也是我们心中的一场苦涩的修行。

路,就是书。苦旅,就是成长。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