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老三篇读后感我想说我的读书生活一一最是书香能致远

我的读书生活——可以远赴西乡。我从小就喜欢读书。文化水平不高,但总喜欢用书领悟人生。

对于我来说,书是一段有字的生活,生活是一部无字的书,我是先读的生活后读的书。

少年时想读一些课外书籍,但家里很穷,无钱去买书。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又两次中断了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当年的农村,文化生活十分的匮乏,全村没有一台收音机,外面的信息只靠道听途说。我十几岁在农村劳动,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很枯燥。随着劳动强度的加大和复杂的族群矛盾,我渴求文化知识的愿望也愈加强烈,力求从书本上找到寄托,吸取营养。

那几年,我也读了很多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烈火金刚》《青春之歌》和《野火春风斗古城》等,还有数不清的小人书。书自然都是借的,可我阅读的速度很快,对书也爱惜,因为借书是有时间限制的。不知道在那里弄了一本《岳飞传》,终日翻来覆去的阅读,有时在劳动之余给社员们讲故事。

对于《水浒传》这部书我读的最细,能说出章回小说的梗概和故事情节,其中的108将,也清楚的知道他们每个人的姓名和绰号。对其他小说中的孙悟空、史更新、林道静、金环、银环、杨晓冬等书中的主要人物,更是津津乐道。

我也不知道从那里找到一本山东吕剧的唱本,里面有《小姑贤》《李二嫂改嫁》《王汉喜借年》和《杨八姐游春》等剧目。我依旧是爱不释手,反复的看。我不会唱,但能背诵大段的唱词。时至今日,有些唱段也能烂熟于心,印象颇深。

古人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认真琢磨起来,这句话真是入木三分,我感同身受。只要有书读,冬天不觉冷,夏天不知热,不吃饭也不知道饿。别人对我不理解,可我生活充实,乐在其中。

有一个远房爷爷家,是村里唯一有半导体耳机的,能收听到电台广播,我经常借串门之机去收听,能从中了解到不少知识和信息。把我听到的再说出去,就是很大的新闻,村民们就像听天书一样,甚至有人一见到我就问有没有新鲜事,当时我真成了我们村的“新闻发言人”了。

我生平第一次看的电影是《智取华山》,还是无声电影,感到万分的新奇。再后来,一听说邻村里有电影,连饭都顾不上吃,太阳老高就去占地方。有时候去晚了,就在荧幕的背面看。到了文化大革命,也只是全国八亿人看八个样板戏。在农村,这种现象一直维持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一段时间。

后来,初中肄业的我当兵了,整天摸爬滚打在训练场上,哪有时间去读书学习。在那个年代,也只有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语录伴我身旁。“老三篇”不知通读了多少遍,大可以背诵如流。记得有一年,不知从哪里传来手抄本《一双绣花鞋》,自然是禁书,可我如获至宝。再后来提了军官,乃至晋升了领导干部,书是有了,时间和空间也有了,可心又浮躁起来了,难得静下来,就是看书也只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当然,当时大多是政治书籍。

生活就是一道难解的方程式,需要我们用心的去演绎和解读,但真正能够读懂了,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可以这样说,用尽一生的时间也很难说能读懂自己和读懂生活。

如今退休了,时间是最充裕了,应该读几本书来充实自己了。在一番思索和沉淀之后,我又翻开了《三百千》和《弟子规》,阅读了《传世箴言》中的有关章节,浏览了台湾学者南怀谨的《论语别裁》。《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而《别裁》对书中的二十篇作了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解,蕴意深邃而妙趣横生。

我打开了《伟人毛泽东》这部三卷巨著,再次聆听伟人的教诲和探索历史的脚步,从中感悟社会更替的动因和人生的艰辛。有关毛泽东的书籍,我阅读的比较多。从《红镜头》到《红墙记事》;从《斯诺眼中的中国》到《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从《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到《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总之,从老人家走上神坛到走下神坛,这是一个由人演变成神又回归为人的过程。以此来阅读伟人的人生岁月,捡拾伟人的思想果实,把它变成信仰的种子播进自己生命的原野。

我把《溥仪的后半生》摆放在床头,临睡之前翻上几页,阅读和理解他从最后一个清朝皇帝到普通公民的人生里程。还是毛主席和共产党伟大,硬是把一个封建帝王改造成一名老百姓。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历代帝王都为自己在生前就开始建立豪华的陵寝。唯独这位末代皇帝,他以自己后半生的公民经历,赢得了身后进八宝山的资格。

最是书香能致远,唐诗宋词润人心。对于我这个诗词爱好者来说,唐诗宋词是必读之书。繁花似锦的唐宋王朝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远去,却在大浪淘沙的岁月洪流中不见褪色。她始终滋养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承载着数千年人们心灵的智慧,越来越散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芒,以特有的馨香和文化魅力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在读书内容上,我堪称“杂家”,什么书都去翻阅。如《万事问周公》《人生预测万年历》《佛祖释迦牟尼》《女皇梦》《毛家湾记实》,还有《圣经》,还有林清玄的《平常茶非常道》等。当然,要站在书上去阅读,在营养吸收上无疑会有区别的。

以至后来搬了新家,我又置办了一套高质量的书橱,把自己平生积攒的各类书籍进行了整理,足有千余册。从此,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房《村夫书斋》。每到闲暇之时,我就打开那一扇扇古色古香的书柜,尽情地享受着读书的快乐。书中那古人的傲骨、伟人的教导、学者的灼见和智者的思想,一定会随着油墨的清香,入脑入心,使我如痴如醉。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使我终生受益。风过无痕,却在平静的湖面上留下了一丝波澜;花落无声,却深埋在地下孕育着新的生命;书本无声,却给我的人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纵使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依然香如故。

2021年11月23日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