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裕安区以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改革基层体教育融合工作体制为契机,加强了政府推进、加强各方面合作、培育特色品牌、引导比赛、吸收社会参与等措施。
创新工作机制,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为建立体教深度融合、体教资源高度整合的青少年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青少年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裕安区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创新机制,尊重青少年健康发展规律,分析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找准体育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切入点,全面推进体教融合。2019年裕安区政府机构实行改革,将教育局和体育局合并,成立裕安区教育体育局,并以区政府出台《裕安区创建体育强区工作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了联合协同机制,共同推进体教融合落地生根,形成责任明晰、上下联动工作格局,打造政府、教体局、城区三大教育集团和乡镇中心校、各中小学校“凝心聚力”一张“网”,逐级压实责任,强抓落实。
为提升体育教学质量,裕安区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严格落实学校运动会和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制度,确保学生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体育课时安排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设置:一至二年级每周安排四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三课时,初中每周安排三课时,同时每天上下午各安排大课间活动、延时服务相关体育活动。严格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各地岗位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落实关于学校体育工作三个评估,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达标的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中实施一票否决。推进家校共育,各个学校立足自身实际制定体育训练相关措施:六安九中教育集团编制《体育训练手册》,按照年级分别制定针对性训练方案,并逐级提升;六安解放路小学教育集团编排健身操《向前冲》,动感活泼,易学有趣,受到了师生、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各级各类学校均设立体育专项经费,体育教师、教练员组织课余体育活动和指导课余训练等应当纳入课时和工作量计算。适量布置体育课外作业,鼓励家长引导孩子进行校外体育活动,保障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校内校外各1小时。
破除赛事壁垒,完善学校体育赛事体系。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坚持普及、提高并重,完善青少年竞赛体系,建立“横向类别分明、纵向体系完善”的青少年竞赛制度,横向建构以校内、校际、区级竞赛、体育传统特色校比赛、俱乐部竞赛等组成的形式多样、主体多元、层次清晰的竞赛结构;纵向完善省、市、区、校四级联赛体系和逐级选拔竞赛制度,建立由下至上、层层选拔的竞赛组织办法,形成“层层组织、逐级选拔、人人参与”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
举办学校运动会和学校联赛。区教体局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从思想上去引导学生了解运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运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运动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意志品质的考验,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培养学生参加全民健身的意识,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自主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每年制定切合实际的校园体育赛事,以多层次、多领域的系列联赛激发体育动能,实现了学生“一人有多技,人人有一强”。全区各中小学校开展春季或者冬季运动会,各中小学校还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品牌运动开展各项比赛。解放路小学、梅花小学每学期开展广播体操比赛;城北小学、紫竹林小学、雷锋路小学每年举办一次乒乓球、足球、篮球、轮滑等年级联赛;三大教育集团成立以来,还组织了集团学校开展啦啦操、曳步舞、拉丁舞比赛;裕安中学、实验中学、城南中学举办篮球、足球等班级联赛,将学校体育向纵深处推进。
组织大型体育赛事。近年来,裕安区驰而不息推进“体育强区”建设,五百里茶谷,成为裕安闻名遐迩的群众健身大舞台;六百里淠河,成为裕安闻名世界的水上运动竞技场。近年来,该区多次举办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裕安分站赛、六安茶谷公益扶贫百公里毅行活动、裕安区桃花节健身骑行活动、亚洲赛艇锦标赛、端午龙舟赛、虎头潭漂流比赛、龙井沟攀岩邀请赛等多项重大赛事,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尤其在比赛项目设置中,特意加入少年组比赛单元,吸引中小学生参与比赛,展现了体教融合取得的突出成就。特别是2021年,“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暨安徽省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在裕安区城南中学和城北小学举办,更是在全区掀起了一股运动热潮。
组织参加省市大型比赛。充分发挥重大赛事作用,以赛事为引领促进体教融合,持续释放以赛促训成效,丰富多彩的赛事成为吸引学生、激励学生、成就学生的平台。裕安区每年参加省级各类专项比赛近150人次,参加市级各类专项比赛近500人次,目前在省队集训运动员达30余人。在省市比赛中,更是成果丰硕:2019年,喜获全省阳光体育大会团体总分第一名,同时荣获了体育道德风尚奖和活动展示奖等荣誉。2019、2020年全市中学生三对三篮球赛中,裕安区代表队连续两年夺得第一名;2019-2020年,在市校园足球联赛中,一举夺得小学男女组、初中女子组和高中男子组冠军,初中男子组亚军,高中女子组第四的好成绩,校园足球发展水平位居全市前列;裕安区成人足球队2020年参加安徽省足球省市县三级联赛六安市选拔赛获得冠军。2021年在市五运会中,获得青少部篮球男子冠军、女子组亚军的好成绩;足球获得男甲、女甲、男乙、女乙、男丙五个项目的第一名;青少部夺得团体总分第一,成年部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取得设区以来参加市运会最好的成绩。连续三届代表六安市参加全省阳光体育大会,都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2021年“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暨安徽省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裕安区独立组团参加,取得一等奖、优秀组织奖和特别贡献奖,是裕安区历年来取得的最优异的成绩。
聚焦目标导向,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裕安区各级各类学校深化体教融合,认真落实“双减”政策,推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通过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强化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体魄强健正在成为新时代学生的标配,健康活力正在成为校园新风尚。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实现体育与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成为广大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期待。近年来,随着政策措施牵引带动,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向好,学生肺活量水平全面上升,中小学生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出现好转,学生营养不良状况持续改善……2021年全区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定:优秀率8.03%、良好率37.3%、及格率51.8%。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小规模学校实现“一校一品”。小规模学校至少形成一个全体学生应知、应会的品牌运动项目,并做实“一校一品”三项举措,首先将特色项目纳入整个课程体系并进入课堂,每周开展1节该项目体育课,做好普及工作;二是通过俱乐部社团、校队等方式,拓展该体育项目的宽度和深度;三是在校内营造品牌文化,通过海报、画册、电子屏、比赛等载体,让学生感知特色项目的魅力,为终身锻炼奠基。
主城区三大教育集团实现“强校多品”。基于农村一个品牌运动项目推广的基础上,城北小学、解放路小学、六安九中三大教育集团实施多元化项目教学模式。目前,裕安区各中小学校运动品牌建设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拥有游泳、轮滑、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地掷球、跆拳道、武术、中国象棋、围棋、航模等品牌项目近30个,可谓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城北小学立足建设网球特色学校,网球大课间、校网球队、个性化网球社团精彩纷呈,每班每周都有一节网球课,并结合周末休息时间,开展网球训练活动。解放路小学、紫竹林小学立足足球特色学校建设,成立翔鹰和尚健足球俱乐部。同时成立游泳、轮滑、篮球、排球、乒乓球等9个社团,打造每个学校优势体育品牌项目。紫竹林小学在2016年办学之初,就以“体育立校”为初衷,致力于学生体育品牌项目的耕耘与开发,目前该校拥有特色品牌体育项目达21个,吸引全校近1200人参与运动,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亚运足球梦想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安徽省首个航空特色学校”。
乡镇中心校打造校际联合“品牌”。各乡镇中心校因地制宜,克服师资、场地、学生基础差等相对困难因素,打造校际联合板块模式,在乡镇范围内实现了青少年训练三个融合,即:“校”“校”融合,实现几所学校联合组织训练,成就某一品牌项目;“城”“乡”融合,选派运动特长生参与城区学校某项体育训练;“内”“外”融合,区足球协会、篮球协会无偿“送教下乡”,帮助因体育教师结构性短缺学校的学生实现“球梦”,实现学校体育与当地社会体育组织的融合,可谓在农村探索出一条特色品牌运动开发成功之路。尤其是狮子岗中心校,立足山区农村实际,自创课间“国学操”,在全乡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
优化资源整合,加大学校体育保障力度。资源是行动的支撑,是一体化推进体教融合工作落实的关键。裕安区坚持政府多部门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强化经费、教师、场地等资源整合的实施路径,形成体教理念融合、目标融合、思路融合、措施融合的发展格局。
加强经费投入。强化财政保障机制,持续加大学校场馆、运动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增加经费投入,2019年以来,先后投入体育经费达3991万元,并将体育中考经费、体质抽测经费纳入年度预算。持续增加校内学生运动场地,“十三五”期间,全区中小学校运动场面积增加40%,达到 26万平方米。全区中小学现有400米运动场18片,篮球场260块,排球场110块,风雨操场9个。
多维聚集整合社会力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教育,激发学校体育发展活力,统筹构建基础课程+体育、艺术课程+素质教育课程的“1+2+N”课程体系,提供多元化、个性化课后延时服务,实行公益收费,实现校内提质与校外减负相协调、政治效果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有效满足广大学生和社会公众的个性化体育运动需求,并建立聘用教练员制度。城北小学聘请了专业的羽毛球教练、体操教练、乒乓球教练等担任体育教师,有效解决了体育教师不足问题。解放路小学利用众壹体育平台建立翔鹰俱乐部,解决了该校场地不足问题,并享受优秀教练员这样的优质资源(该青训机构有三名国家级足球教练)。
通过“内培外引”增强体育师资力量。近年来,裕安区为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每年在岗位设置中有针对性增加大专业体育教师的招聘力度,逐步缓解体育教师不足;对专兼职体育教师,在各类培训项目中设置专业补偿培训,在赛事中对专业教师进行提升培训。支持体校派遣教练员到中小学校指导开展业余体育训练,学校邀请校外教练员进校开展校外辅导。城北小学配备了11名体育教师,还培养了兼职体育老师20余名,其中多位教师荣获市、区级优秀网球教练员称号,多人次接受过国家级网球专项培训。持续增加体育教师数量,截至2021年底,全区中小学校体育教师数量达768人,外聘体育教师267人。
创新成立学校体育俱乐部。充分利用学校(学生、场地、器材 、教师)体育资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运动项目,在俱乐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积极主动地参加俱乐部训练,提高自身健康和技能水平,增强体质。紫竹林小学的“斯跑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成立以来,发展有20多个体育社团,多次代表裕安区参加省市级比赛,成绩斐然。学校的航模社团在2021六安市第二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包揽机甲大师比赛的前三名,2021年11月份,参加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创新教育竞赛,共斩获一块团体金牌、两块银牌、一块铜牌,同时各项目累计获得14个一等奖,9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城北小学作为省网球传统项目学校,成立的晨晖俱乐部多次承办省级、国家级网球比赛,网球队多次在省级、国家级比赛中获得团体总分前三名,队员耿晓澍在安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中活动男子甲组冠军,队员刘维科获得2019年安徽省网球锦标赛中男子丙组冠军,队员孙正宇获得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男子乙组亚军。网球队还向安徽省体校及相邻省体校输送网球队员近20人,向国家级网球俱乐部及高校输送高水平网球队员近20人。雷锋路小学尚健俱乐部的轮滑、解放路三小的无人机等项目也逐渐成为市级体育运动品牌项目。目前,裕安区现有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个,省、市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0个。
从体教结合走向体教融合,裕安区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服务社会机制等方面破除壁垒、创新思路、补齐短板,赋能学生个性化成长,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社会参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机制逐步健全,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升,“五大行动”坚实起步。春风化雨,勤奋耕耘,裕安区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产生了“1+1>2”的良好效果。(周杨林 特约通迅员: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