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申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通报了2021年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江西省2起入选,江西省宜春市教育体育局提交的工作案例《宜春市出台十条措施 强力推动中小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成功评估。
这是继2018年以来该市《实施阳光心理工程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一批基教工作案例获评全国优秀案例后,基教工作案例再次获评。据了解,为深化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宜春市出台十条创新举措,推进全市中小学校守正创新办好思政课,全力让思政课在学校真正活起来、强起来、实起来。
一是发挥本土资源特色优势,扩充一批优秀思政课课程资源。盘活“红色文化”和“好人文化”资源,以学生身边的红色资源、好人故事为素材,努力打造一批优秀思政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3年内建设100门次思政课校本课程。开齐开好思政必修、选修课程,推进红色文化、好人文化融入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是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建设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推进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深化实践育人。要求各县市区挂牌公益性实践教育基地不少于5处,鼓励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定期开展中小学研学实践活动,每生每年不得少于1次实践活动。
三是构建思政课服务支撑系统,打造一批思政课研究交流平台。宜春市、县两级将成立思政课专业委员会,加强教育教学改革的宏观指导,每年至少举办一次教学改革研讨会。依托宜春市教育教学城域网,建设全市学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库。明确要求在三年内打造300节中小学思政示范课。开发全市思政课教师交流学习APP等在线平台,打造“网上思政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实现课程资源共享,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
四是加大思政课教研工作力度,确定一批思政课建设重点课题。全市每年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至少设立10项思政课研究专项课题,对各中小学思政课教改项目在市级申报中予以重点倾斜,优先立项、优先推荐。市教体局设置专项课题经费,每年确定不少于10项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市级重点课题,激励广大思政课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积极培养科研型、专家型思政教师。
五是加快壮大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一批优秀思政课教师。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中学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小学低、中年级配备一定数量专职思政课教师,高年级思政课教师应以专职为主。各地教师招聘计划安排一定比例思政课教师岗位,优先在党员毕业生中招聘思政课教师,优先在思政课教师中发展党员。保障思政课教师专项培训经费,每3年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进行不少于5日的思想政治素质集中脱产培训。
六是系统推进思政课人才队伍建设,聘请一批优秀社会教员。努力探索建立思政课兼职教师队伍新路子,推动党政机关、党校、讲师团等方面专家兼职思政课教师。中小学探索建立思政课特聘教师制度,聘请政治过硬、责任心强的党政干部、先进人物、“五老人员”、企业家、专家学者、党代表和“两会”代表等“社会教员”作为特聘思政课教师。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班主任或其他学科的优秀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兼任思政课教师,不断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
七是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出台一批思政课教学激励措施。宜春市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改革。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师待遇,要求全面落实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将思政课教师开展学生党课、时事教育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均记入工作量。努力优化思政课教师晋升渠道,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原则上要有思政课教师或班主任工作经历,将思政课教师作为学校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
八是强化教育教学的联动,联系一批思政课教学研究合作家庭。积极推进“开门办思政”,每班建立1-2个示范合作家庭,促进学校与家庭适时互动。与此同时,学校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家长委员会、家校座谈会等形式让父母参与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构建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育人共同体,引导父母做好孩子的第一位“思政课教师”。
九是强化思政课展示交流,表彰一批优秀思政课成果。建立健全优秀成果评选推广机制,搭建成果出版和转化平台。宜春市已经举办第一届学校思政课成果展示活动,评选了150个思政课优秀教学案例,60本优秀思政地方、校本教材和5所思政研学实践基地。同时引导全市各学科教师积极参加专业思政课教学比赛、“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和校长(书记)思政课教学比赛等活动,在各级各类学校形成全员参与思政课建设的工作合力。
十是注重价值引领,评选一批思政课教学和学习标兵。通过积极培养、选树、宣扬先进思政课师生典型,强化价值引领。2022年,全市将评选表彰30名市级优秀思政课教师,20所思政育人先进学校和评选不少于10名思政课学习标兵。组织思政课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师生参加实践研修,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张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