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发两年多以来,上海在“内反弹”战场作战时,“外方输入”也总是面临巨大压力。
2022年1月1日至3月15日,第一财经根据上海市卫健委发布的数据统计发现,上海境外输入病例(确诊+无症状)达1783例。仅以1~2月的数据来看,今年前两个月的境外输入病例(1243例),就相当于2021年全年的80%,也占到同期全国总量的38%。
为何上海外防输入的压力如此巨大?简单来说,因为这里有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全球第一的上海港、全球第三大货运空港浦东机场。2021年,这里保障了全国近1/2的出入境航空物资运输、近1/3的出入境航班起落,以及近30%的进口冷链食品。
在全球疫情大暴发之下,保障国际通道的顺畅,维持必须的经贸和人员往来,是处在对外开放前沿的上海,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始终要承担的责任。
入境航班量最高占全国超40%
新冠疫情阻断了国际间的不少运输通道,但2021年,上海机场货邮吞吐量还是刷新了记录,达到436.6万吨,逆势同比增长8.47%(其中浦东机场398.26万吨,同比增长8.03%;虹桥机场38.34万吨,同比增长13.23%)。上次的历史高点,是2017年实现的423万吨。
整个2021年,浦东机场保障了境内机场超四成的出入境货运量,成为了全国最主要的防疫物资通道。
作为全球前三、境内第一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浦东机场货运航线网络覆盖全球48个国家/地区的251个航点,目前有59家境外航空公司、10家国内航空公司在浦东机场运营国际货运业务。
202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00万标准箱,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这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200万标准箱。
从上海出入境的货物,有大量的抗疫物资、新冠疫苗的出口,还有电子产品及零部件、光刻胶、医药等高精尖物资及高附加值物资。这些货物的进出口,不仅维护了核心关键产业和外贸供应链稳定,也为全球抗击新冠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横向比较,更能看出上海在保障国际货运通道顺畅方面面临的压力。
根据上海浦东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北京首都机场和深圳宝安机场发布的2020年年报,广州、北京和深圳三家机场2020年的国际及地区货邮吞吐量合计235.61万吨。显然,上海浦东机场一家的国际货邮吞吐量,就比北京、广州、深圳三家的总量还要多106万吨。
而在客运方面,上海机场更是在2021年,保障了我国近1/3的出入境航班起落。
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全球大部分国际航线几近停运,中国的航司尽力维持着国际航线不断航,这其中,入境上海的国际航班一直是数量最多的。
根据上海浦东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北京首都机场和深圳宝安机场发布的半年报,2021年上半年,浦东机场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超过75万人次,广州、北京和深圳三个机场的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合计不到59万人次。浦东机场承接的国际旅客数量,比其他三个机场的总数还高出17万人次以上。
三年来,从上海入境的国际航班占比也不断提高。来自航班管家的数据显示,2019年疫情暴发初期,上海浦东机场的入境航班量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北京首都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也都超过10%。到了2022年2月,上海浦东的入境航班量占全国总量已超过40%,北京和广州机场则分别降到了15.6%和7.7%。
更多的入境航班量,意味着更多的机组和防疫人员,隔离设施要投入到持续不断的境外输入防疫工作。执飞上海入境国际航班最多的东航的数据就显示,2021年全年东航累计隔离了超过21万人次,其中单人最长隔离天数293天,很多机组飞一次航班,从出门到回家,一次就要超过20天。
根据航班管家的数据,最近两周(2.25-3.10),上海浦东机场共有出入境客运航班878架次,由国内外34家航司运营,相当于平均每周超过400班,每天超过60班。
上海港肉类进口占比约1/4
疫情暴发以来,全国多地出现进口冷链相关疫情。
2021年12月2日,大连通报“11·03”疫情防控工作称,初步调查表明,这是一起因冷链企业违法犯罪、隐瞒真相,相关机构营私舞弊、敷衍塞责,监管人员严重失职失责,由污染的进口冷链食品输入感染大连科强食品有限公司首站定点冷库员工,进而传入社会引发的重大疫情扩散事件。
在1月24日举行的2022年全国海关工作会议上,海关总署署长倪岳峰表示,对于进口冷链食品和农产品,海关2021年抽查境外生产企业745家次,检测样本363万个,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样本550个,取消、暂停884家企业的输华资质,对223家境外生产经营单位采取紧急预防性措施,监督口岸预防性消毒各类货物115万吨、内外包装7185万件。
当前,进口冷链食品的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3月13日举行的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山东全省有8个市21个进口冷链食品专仓检出阳性食品42批,分别来自11个国家,月均检出量是去年的1.45倍,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8%。
作为口岸城市,上海洋山、外高桥海港及机场空港集中承载了全国进口冷链食品总量近30%的货运。
根据《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2021年)》,我国进口食品各品类中,进口额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肉类及制品、水海产品及制品,乳品。以肉类及制品来看,2020年进口额前三的省份是上海、广东和天津。其中上海市的进口额占全国21.9%。
中物联冷链委冷链物流研究院院长孔德磊告诉第一财经,上海港是全国肉类进口第一大港,占全国港口肉类进口比重仍在上升。以2020年为例,全国肉类进口303亿美元,其中上海进口66.3亿美元,同比增长65.4%。
孔德磊认为,上海港进口冷链食品猛增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上海港既做到了疫情的精准防控,又保证了进口冷链食品到港通关的时间未受到较大影响,所以很多进口冷链食品贸易商将货物调整到上海港到岸通关。
在全球疫情持续暴发,新冠病毒不时通过境外货物传播之下,上海需要实现防疫安全、高效保障、通关便利化等多重目标的动态平衡,这也是更大的压力所在。
自2020年11月16日起,从上海口岸直接进入上海市储存、生产、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实施“三点一库”(海关查验点、港区提货点、市内“第一存放点”、中转查验库)闭环管控模式,确保每一车(箱)通过提货预约、运输监控、到库确认、“六面消毒”、核酸检测、赋码追溯等流程。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中旬,上海市“第一存放点”中转查验冷库企业已累计查验25万余车(箱),核酸检测样本152万余件,平均日查验量700-800车(箱),有效落实预防性消毒和核酸检测措施。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新冠疫情第四波流行高峰,连续十周每周报告新增病例均超过1000万例,亚洲地区呈现快速上升态势,我国周边有关国家和地区不断刷新单日新增病例最高纪录,疫情传入风险不断加大。也因此,上海当前外防输入的压力依然巨大。
多位专家也都告诉第一财经,全球疫情还在蔓延之中,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口岸城市和对外开放门户,要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未来还面临更大挑战,必须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方面平衡,精准防控,科学防控,这也是上海必须的担当,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