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艺影记者胡冰玉
【报告原文】“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
”【“河粉”天有点热】为人父母,最不愿经历的便是孩子生病。每次孩子感冒发烧,担心抗生素、打点滴的隐患,中医、中药便是我们心里的底气。
3月5日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对于社会都特别关注的民生医疗领域,去年一年成绩如何?新的一年又该如何发力?记者进行了梳理,并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进行解读。
2022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将再一步提高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过去一年,我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将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人员纳入低保范围,做好困难群众帮扶救助。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把更多常见病等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达到60%等等。
2022年,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规范医疗机构收费和服务,继续帮扶因疫情遇困的医疗机构,补齐妇幼儿科、精神卫生、老年医学等服务短板。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等等。
在这其中,“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格外受关注。其实关于中医药振兴发展,河南已经在布局。日前,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和全民健康规划》,表示在“十三五”时期,河南中医药事业发展成效明显。多层次、广覆盖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十四五”时期,河南将在中医药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全面建成特色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培育一批中医药领军人才和高端创新团队,争创国家级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打造河南中医药文化品牌,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积极弘扬豫药品牌,开发药食功能(保健)食品,做优做强现代中药产业,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中医药发展道路。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医药振兴,河南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理事长庞国明看来,中国中医药振兴,河南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医疗的部分,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执政理念。
“怎样把人民放在心上?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关注人民的生命健康。也正因为如此,政府工作报告对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做了一大段表述。特别是在目前国家经济比较吃紧的情况下,国家作出将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的安排部署,足以说明国家执政为民和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庞国明这样告诉记者。
而对于庞国明最关心的中医药方面来说,他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是对我国中医传统文化的一种肯定和弘扬。“中医是我国经典国粹之一,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抓手。所以,我们从政府到企业,到社会各界,要充分了解和认识中医药,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
庞国明认为,中医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现在较受追捧的“药食同源”,其实就是中医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健康的一种体现。“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比如我们常吃的山药、红枣、橘子、花椒、蜂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疗效,又是可口食品,共同点就是都可以用来防治疾病。”
“健康中原”建设,离不开中医药发展支持
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将会给我国以及河南带来什么?庞国明提出了三个“服务”。第一,是服务健康中国、健康中原建设的需要。庞国明称,建设健康中国和健康中原体系,中药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河南应高度重视国家医学中心(中医类别)创建工作,支持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加大河南中医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助力中医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是服务河南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医的主要思想是“治未病”,也就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目前人们的保健意识在逐渐增强,从过去的花钱治病转变为花钱保健,将来中医相关产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比如说南阳的艾草产业2021年经济总量达112亿元。
第三,是服务于河南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需要。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和中医药大省,更是医圣故里,发展中医药是河南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抓手。“医疗不仅是投入,当它成为一种文化和产业输出的时候,将会给河南的经济发展带来重要助力。”
在2022年全国两会,庞国明也带来了《关于财政部坚持“中西医并重”预算原则 加大对中医事业投入力度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建议》《关于国家教育部增加全国中医药专科院校数量、扩大中医药专科层次培养规模,以适应基层对中医药需求的议案》等不少关于中医药的建议议案。
他提出,国家财政部要坚持“中西并重”预算原则,加大对中医药投入力度,要通过统筹规划增加中医药专科院校数量,扩大招生规模;对县级以下中医医疗机构实行免费招定向生办法;提高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待遇等方式方法,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队伍。
同时,他还建议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制定《中国中医药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发挥中医药对于慢性病防控的巨大的优势,要充分发挥中医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深度参与慢病管理,提升广大民众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牛中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