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大力整顿黑市贷款,但“网贷”、“裸贷”事件仍层出不穷。
归根结底,任何一个走上“裸贷之路”的女孩,多数都是由于欲望和虚荣心在作祟。
可能有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经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也会一步步沦陷“裸贷”的沼泽中无法脱身?
我们认为原因有 3 点:
受市场需求的影响。
一方面,网贷平台近些年就像地里的韭菜,一茬接一茬地冒头而出,相应的广告也在各个平台打得如火如荼。
这在无形中向大众传递了一种价值观:
网贷是一件简单寻常的事,哪怕你月入3000,也可以过出月薪上万的人上人生活。
在市场的鼓吹下,很多甄别能力不强的未成年,就成了放贷群体眼里的香饽饽。
另一方面,高利贷群体已然演变成了一条黑色的产业链。
如果说最开始的裸贷,只是把裸照当成威胁、收回债款的武器,
而如今的裸贷,已经变了性质,目的不再是单纯的放贷牟利了。
起初,裸贷也不仅仅局限于年龄和性别。
只要肯配合拍裸照,谁都可以贷款。
后来放贷群体发现,如果碰上不怕泄露自己裸体的男性,他们想收回债款简直无计可施。
于是,他们把目标人群定在了女大学生身上。
女大学生不同于没有需求市场的男性,她们脸皮薄,不敢让裸照出现在社交圈里。
其次,她们的裸照和视频,还有一定的市场需求,能够通过网络贩卖来牟利。
所以这条黑色产业链逐渐有了新的目的——
强迫贷款女性线下肉偿还款。
思于此,想给所有人一句忠告:
裸贷有风险,千万别踩坑。
急需用物质提升自我的身价。
这点其实不难理解,但凡打开短视频APP,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人均白富美、高富帅,唯独自己是紧巴凑活的打工人的时代。
在这样虚浮夸大的风气的影响下,一些人就会通过购买大量精致、价高的奢侈品来提升自己的品质和品味。
而对于那些盲目拜物的女大学生而言,商品的价值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购买本身:
“别人都有,就我没有,所以我要贷款买这个东西”
“别人都没有,而我有,为了让别人羡慕,所以我要买”
……
诸如此类心理,在裸贷群体中实属常见,但不敢苟同。
作家拾遗有句话说得好:
“你可以一天整成一个郭美美,但不能一天读成一个林徽因。”
与其着急用物质堆砌来提升自己的身价,不如沉下心来优化自己的精神内核。
因为比起外在的体面,内在的素养才是你经久不衰的实力。
妄想不劳而获的心思。
平心而论,网贷平台能够遍地开花,利用的就是年轻人妄想不劳而获得到大量金钱的轻松感。
对于涉世未深的女孩们而言,持证拍几张裸照就能换来自己心仪的名包名表,这笔买卖是不是还挺轻松?
但你仔细想一想,撇去包裹着诱人的外壳,其实这些交换于取舍早已浸润在我们生命的各处。
比如借贷简流程的背后,深埋的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深坑:
裸贷的利率往往是在 5%-35% 之间——
换句话说,借钱容易,可要靠自己还钱,却是异想天开。
打个比方,如果你需要借贷 5000 元,期限是半年还清,那你实际拿到手就只有 3000 元,
而需要还款的本金加利息,却高达9000 元。
再者,即便你最后准时还款,那些当初拍下的裸照和视频,依然会被放贷方以低价出售于网站供人观看。
所以姑娘们,千万不要相信鳄鱼的微笑,
一旦坠入了裸贷的深渊,那你脱掉的衣服就穿不回来了。
都说欲望是人类自然的注脚。
诚如《双城记》中写道: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其实不消有上文的案例,我们也深知:
有人愿意用身体去换钱财,有人愿意用裸贷去换奢靡的生活,有人愿意打肿脸充胖子……
因为在年轻人的群体中,这种为了满足虚荣而借贷的心理如今正是“大势所趋”。
根据《2017 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报告》显示:
月收入在 4000 元以上的年轻人,办理信用卡的比率超过 76%;
而普遍的借贷行为,主要集中在月入 2000-5000 元的中低收入人群。
香港最大的汇丰银行,曾也公布了一组数据:
90 后平均负债 12 万。
看看部分年轻人的生活就知道这组数据的可怕之处:
那些挎着名包,用着昂贵的护肤品的女孩,或许一日三餐吃着泡面,拖欠着房租水电。
她们发着最精致得体的朋友圈,却过着最糟糕不堪的生活。
而这,也是想给大家一个警醒的地方:
借贷的过程有多轻松,还款的时候就有多煎熬。
虽然我们生活的世界,处处充满物质的诱惑,
但你要知道,大多数看起来很美好而唾手可得的东西,都自带危险的属性和代价。
正如廖一梅在《悲观主义的花朵》中的一句话:
“如果你不相信克制是通向幸福之门的钥匙,那么放纵肯定更不是。”
这个世界,永远没有轻易得到,只有努力得到。
当卡里的余额不足以支撑你渴望的生活时,这本身就是一种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