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教育书籍读后感看这里!读《我理想的教育》有感——以德化你,以爱育你

通过今天的阅读,我读到了德育甚至关系。生活是德育的起点和教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生活是德育的归宿。

那么我们的德育教育就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上,其实他是无处不在的。德育与生活之关系生活是人类生命生生不息的活动。德育是在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道德影响和受教育者自主地进行道德学习与建构这两方面互动的基础上,受教育者形成相应道德品质的活动。人类的生活中不可没有道德,而道德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通过德育来达成,也就是说生活本身需要德育。而德育也是为生活而进行的,脱离了人的生活,道德就失去了意义,德育就迷失了方向。

第一,生活是德育的出发点。德育要回答两个基本的问题:一要使受教育者形成什么样的道德品质;二要怎样进行道德教育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这些品质。解决这两个问题都要把生活当成原点,才能使德育获得坚实的支撑。因为“要使受教育者形成什么样的道德品质”主要取决于现实生活的需要;“怎样使受教育者形成这些品质”也离不开生活这个大课堂。

第二,生活是德育的内容。生活是德育的素材、环境和土壤,是德育最广阔的课堂。德育脱离生活是德育的异化。从德育产生的过程看,道德教育原本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德育和生活本身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甚至是合而为一的。因为在原始人的生活中有相当长的时期里,还没有出现社会分工,德育也没有成为独立的劳动,所以生活与德育水乳交融,结为一休。在出现了社会分工后,教育成为相对独立的专门劳动,德育也就具有了与生活逐渐疏离的可能。特别是在学校教育制度形成后,这种德育与生活的疏离就由可能逐渐变成现实。并不是说学校教育制度本身必然地导致德育和生活的疏离,而是在学校教育制度下,教师和教育活动在客观上实际地引起了这种结果。道德逐渐被当成一种知识去加以传授和习得,这客观上强化了德育和生活疏离的可能性。德育逐渐成为知识化的教育,一种关于道德知识的教育。虽或这种知识化的德育也强调学生在“知”德后还要“行”德,但是“知”否很容易用考试的办法来检测效果,而“行”否却很难用学校教育所能提供的方法来检测效果,所以,事实上就被逐渐淡化了。

第三,生活是德育的归宿。教育者进行德育的目的是多元的:从社会层面上来看,是希望受教育者都形成并践行主流文化所倡导的道德,使社会生活在一个人人守道德的框架下有序、和谐地进行;从个体的层面上来看,是希望受教育者都能获得个人道德的完善,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从而使个休在生活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无论是从哪个层面去看,德育的归宿都是且只能是生活。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