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究竟是什么不屈不挠的力量驱使他们不怕牺牲?”埃德加斯诺在这本书的开头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1936年 6月,他穿过重重铜墙铁壁,只身前往西北苏区,探寻关于红军和革命政权的真相。透过斯诺的笔端,我隔着数十年的光阴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相望。当时的中国大地被饥饿、病痛和死亡笼罩,而南京政府却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荒唐旗号粉饰太平,残害同胞。静默着的人间疾苦冲不破高耸的城墙,颠沛流离的民众找不到生的希望。跟随着斯诺的脚步,我将目光投向西北黄土地上一簇簇耀眼的红色。“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我看到一群卓越睿智的领袖和一个年轻顽强的政党在飞速成长,也看到红军战士和苏区人民众志成城的斗争。不同于历史书上抽象的理论,斯诺笔下的“红色中国”真实而鲜活。堪称民族脊梁的领袖既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有平凡生活的烟火气息。机智敏锐的毛泽东洞悉世事却保有“中国农民的质朴和率真”;教育家徐特立年过五十仍满含热情地投身共产主义事业,在高达 95%文盲率的西北地区播撒知识;南征北战的彭德怀会因为一件降落伞做成的衣服“感到孩子般的自豪”;足智多谋的朱德喜欢在军营闲逛和战士们打乒乓球;年轻的红军战士们在斗争之余也会开展生机勃勃的节目演出,经历过悲惨境遇仍然乐观积极拥有“更高层次的幸福感”。斯诺以客观的视角,记录了西北苏区领袖、战士和人民真实可爱的生活。他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对共产党人歌功颂德,而是把他们的信仰写进采访的字里行间,写进当地人民朴实的笑颜。
真正的伟大不需要镌刻在坚实的高墙,不必存在于高远的庙堂,而是在每一代共产党人的行动中薪火相传,在每一面飘扬的红旗之下熠熠生辉,最终化作不朽的精神融入华夏儿女的血液,支撑起中华民族的脊梁,滋润神州大地的角落。(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 高一(14)班 秦士淞)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