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丰碑读后感】意气相期共生死——参观湘江战役纪念园有感

意气相投的生死

访问香江战役纪念公园——

龙川县作家协会罗洪干

85年前,三大主力红军取得长征胜利,从1934年到1936年的两年时间里,年轻政党带领年轻军队完成了前所未有的远征。

事有凑巧,我们恰好在今天走进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在纪念园里,我们再次体验了当时战争的壮烈与长征精神的不朽。

纪念园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境内,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之一——觉山铺阻击战遗址所在地。纪念园主要包括纪念馆区和纪念林区。展陈内容通过大量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我们红军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生动表现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馆内还有场景复原,文物实物,艺术品,工艺品等等,动静结合,以湘江战役为主线,再现湘江战役的历程。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大、最惨烈、最关键的一次战役,在湘江战役中,红军以8万多的兵力与国民党30万精兵对抗,面对敌我实力悬殊的围堵阻击,不畏困难、勇往直前。虽然付出了惨重代价,但保证了中央军委和红军主力渡过了湘江,粉碎了敌人的阴谋,保存了革命的力量,为长征走向胜利赢得了新起点。

一幅幅展图,在眼前铺开,时光仿佛回到85年前,那激烈的战斗场面重现眼前,轰隆隆的炮声从耳边响起,被炸死的战士断肢躯残,鲜血染红了地、映红了天。战士们一个个冒着敌人的炮火,一个倒下,另一个接替上去。血红的晚霞在渐渐消退,双方就这样死死对峙着。战场上累累的尸体,鲜红的鲜血,令人触目惊心。灰色的光,在渐渐模糊的世界里暗淡。田野在摇晃、下沉、溶解,无限广大的空间跟大海一样在抖动。同伴的血,滴在战友的脸颊上,在眼中氤氲成一片惨红。那曾经意气相期共生死的兄弟、亲人、战友,永远留在了战场之上。巨大的痛苦像弥漫的硝烟,遮蔽了活着的战友的心,漫无边际的哀痛几乎吞噬了整个灵魂。

一件件历史文物,讲述着长征途中动人悲壮的故事。

85年过去了,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这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更不会忘记每一位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这场战役中,红五军团34师,受命掩护红军主力渡江。师长陈树湘率领全师与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激战4天5夜。在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身负重伤的陈树湘不幸被俘。

担架沿着凹凸不平的道路,颠簸着前行。被晃醒的陈树湘忽然打了个哆嗦,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成了敌人的俘虏,一阵疼痛过来,他又失去了知觉。再一次清醒时,已经被放下来了,敌人在路边歇脚抽烟,一个声音在陈树湘的脑海里翻滚:“绝不能当俘虏!绝不能当俘虏!”趁敌人不备,他伸出双手,摸到了自己的肠子,温热的肠子,就握在他的手里。他咬了咬牙,双手用尽全力,把自己的肠子绞断了,壮烈牺牲了,时年29岁。他用惨烈的慷慨赴死的方式,兑现其‘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为新中国的诞生付出了鲜血和生命。

这场战斗结束后,老百姓掩埋红军遗体就用了三天,而更多遗体则沉于江底或被江水冲走,老百姓不忍惊扰红军忠魂,才有了流传桂北的民谣:“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透过这句流传于桂北的民谣,仍能感受到85年前那场血雨腥风的惨烈战役,那段长征史上的壮烈悲歌。

湘江战役被誉为红军长征史上“最惨烈、最悲壮、最辉煌”的一战,也是关乎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数万红军将士以生命赴使命,用信念铸起了不朽的丰碑。

“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今天我们重温湘江战役精神,是要不忘历史铭记、珍视湘江战役红军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精神。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好的回馈是奋进。”党史是最好的老师,老一辈革命家的长征精神延续到工作中,将理想信念转化为拼搏奋斗的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是长征精神,是历史文脉的传承。

罗洪安,笔名晨风,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河源市人。系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中国作家·纪实》《中华风》杂志签约作家、《报告文学》杂志社特聘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河源市作家协会、河源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龙川作家协会主席、广东岭南诗社常务理事兼龙川分社社长,多家报刊特约记者。已出版《爱心储存》、《蔷薇绽放》、《生活絮语》、《桃红柳绿》、《岁月如风》、《那些藏于心底的话》、《阳光下的影子》、《晨风写的人和写晨风的人》、《晨风吟草》等九部个人著作,所写作品获得过全国各类奖项70多次。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金奖作家”、“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和“当代优秀艺术家”、“中国时代新锐作家”等称号。多次应邀出席国家有关文学艺术成果研讨会和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大会,受到国家有关领导人和文学艺术界名流接见。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