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上海奉贤教育网看这里!新成长漫笔1052 | 焦蓉:课堂提问后的两点思考

课后总是会出现各种情况,老师们往往希望得到正确的答案,很少给予指导和启发,对意想不到的回答也不屑一顾。快速解决和直通目标似乎可行的方式真的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吗?

笔者教了《阳光下的小卓玛》。为了更自然地引入教育,带领学生一起复习了西藏民谣《我的家在日喀则》。问“那是哪里的民谣”的时候,全班都很安静,准备说答案。平日的课,调皮的小涛站起来挠头说。

我生气地打断他:“那你起立干什么?坐下!”他一边坐一边犹豫地说:“好像是藏族。”我一愣,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

课后我细细回想,当提问遭遇冷场时,我们或进行讲解,或直接抛出正确答案,学生呢?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而教师又在课堂上扮演着统治者与权威者的角色,对小涛的刻板印象“调皮”致使在潜意识里已经准备好了否定,因此会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打断学生”,使其失去主动权与话语权,造成了失衡的师生关系。

相互关联,梳理线索,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如果把问题看作起点,当学生遇到阻碍时可以用相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启发与衔接,搭建问题与答案间的桥梁。较于直接记忆,它更注重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性和系统性,凸显了主体地位;把单向输入变为双向交流,把死记硬背转化为灵活思考,不在因标准答案的禁锢而让丰富的感性认知变得单一且麻木,改善了学生思维的懒惰与学习状态的停滞不前。

尤其是民族音乐作品,背后往往都蕴含了丰富的地方文化与风土人情,而机械的记忆只会加重学习的负担。于是再次执教时我提示学生:“那里有青藏高原,还有酸奶节——”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西藏!那里还有布达拉宫!献哈达!《我的家在日喀则》是西藏民歌!”由此可见,教师的点拨为问题解决提供了思考方向,学生经提示与自己已有的信息相互联动,既加深了印象,又能回顾之前的课堂所学。较于教师“给予”,学生的主动“得到”更能激活课堂学习的热情,不仅实现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还建构了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形成交互式的师生关系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们通常只关注答案,而忽略了不同答案折射出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成长环境、进步与改变,只有先把学生当作一个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而不是学习的工具和机器,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倾听引导、平等交流,并根据回答的差异化、个性化给予多元的评价,以鼓励肯定为主,改善建议为辅。这不仅是建立师生相互尊重关系的必要条件,也是创设和润、活力、民主课堂的前提。

案例中小涛一直努力回忆,教师却局限于答案本身武断下结论,打击了积极性与自信心,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鉴于此,我们应从答案背后了解学生的思考。后期执教中我问学生:“《阳光下的小卓玛》第一段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聆听后小阳回答说:“感觉很低调。”我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问他缘由,小阳说:“因为有一部分音很低。”小阳居然在关注局部的音区特点以及相应的情绪变化,于是我先肯定他“用心在感受音乐”,又提示了“低调”的正确使用语境,并追问到整体的音乐情绪。本来还有些腼腆的小阳坐下时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在师生平等的互动中激活思考,发散思维,从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形成乐于分享、积极表达的意愿。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裕的空间展开想象、尽情发挥,使其能够自主化、多元化发展,让课堂教学产生更多的的可能性。

不管是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或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和思考。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累积的过程,或许耐心问一问、静心等一等,我们能够沉淀更丰富的思索与感悟,让课堂绽放出更多的精彩与活力。

(焦蓉,硕士研究生学历,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奉贤区齐贤学校音乐教师,曾获上海市艺术教学案例评比三等奖,奉贤区职初教师专业成长案例评比二等奖,多篇文章发表于核心期刊。教育格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特约编辑:范芳芳

审 稿:赖黎明

链接

新成长漫笔——引领奉贤教育创新发展的思想沙龙

宗旨:

我们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多元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推进五育并举、知行合一、整体育人;我们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成长潜在性、自我发展性、多元差异性;我们弘扬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力、让课堂充满学习活力的课堂文化,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潜力、让班级洋溢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激发每一个学生和教师的活力、让校园成为人文家园的管理文化。

我们探索新成长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新时代新成长创设最适合的品质教育。

要求:

1.主题内容:重点围绕教育和人文等方面的创新探索、经验成果和理性思考等,内容务必为原创,文责自负。

2.行文篇幅:不求大而全,欢迎文风随和、娓娓道来、篇幅凝练的教育和人文类随笔。最好能选配一些合适的图片等,可读性要强,不要写成学术论文或小结报告。字数控制在2000左右(1500—2500)。

3.征稿对象:全区在职和退休的奉贤教育人,以及关心支持奉贤教育发展的各界有识之士。

4.刊发渠道:每周双休日在“奉贤教育官微”刊发,同时在奉贤教育网刊发,并选择部分在《奉贤教育》、《奉贤教育工作简报》上刊发,并积极向各级媒体刊物推荐。适时将汇编成书。

5.投稿邮箱:fxjyhrxy@163.com。请务必在稿件上署上姓名、单位及联系方式。

021-37597011

奉贤教育热线

工作日8:30—11:00和14:00—17:00

021-67137151

招生考试热线

工作日8:30—11:00和13:00—16:30

400-920-8761

奉贤区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

咨询热线

提供24小时咨询服务

奉贤区教育系统各单位热线电话

主要服务时间:8:00—20:00

(点击查看详细内容)

奉贤教育

微博ID:上海奉贤教育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