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新闻(记者胡鹏)寻源,耕作文化是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民间智慧,具有深厚的人文魅力。
2月26日,华中师范大学劳动教育中心主任陈冬新、湖北新民教育研究院理事长祝胜华、宜昌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翟秀刚一行组成调研组前往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就共建乡村耕读大学堂工作、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建设五峰县域耕读劳动实践教育新模式进行实地调研。当天,调研组一行在五峰教育局唐少华局长及部分乡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先后来到五峰渔洋关镇沙埫村、清水湾村、王家坪村,仁和坪镇杨家埫村,长乐坪镇白岩坪村,对当地丰富的耕读教育文化资源进行了解和考察,并与该县教育局、上述五个村的村委会就以合作社形式共建乡村耕读大学堂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调研组一行赴五峰县实地调研。学校供图
调研组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耕读教育也是大中小学最好的劳动教育,如何传承和发扬耕读精神,留住耕读文化在青少年学生中的记忆,让耕读文化厚植孩子们心间,成为新时代做好劳动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经过调研,大家了解到,五峰有着丰富的耕读教育资源,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以合作社形式共建乡村耕读大学堂,开发系列耕读教育课程,吸引城市大中小学生到五峰开展真实的农耕劳动教育实践。让学生到农户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将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有效破除劳动教育场地制约,形成政府牵头、区域协同的“合作社+研学+营地+农户”的“新乡村耕读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模式。
调研组一行赴五峰县实地调研。学校供图
调研组相关人员介绍,这种实践体验模式为更多学校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十分有助于广大学生对耕读背后的文化产生更多兴趣,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吸收,同时十分有助于弥补城市耕读教育资源匮乏,拓宽城市学生研学旅行的渠道,让教育人流持续回归乡村,在让学生回归劳动教育的初心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激活乡村旅游和村民发家致富的热情,拓宽五峰乡村振兴渠道。
【纠错】编辑:何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