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结束,关于作文问题的讨论仍然火热。
语文老师曾说过一句俗语:得作文者得天下!来看今年高考语文作文。2021安徽高考作文题: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今年的高考作文一出,小伙伴们都想问,这题目到底该咋写?阜阳公众网特别邀请阜阳市学科带头人太和一中的李岩老师,为大家写出范文。
初看所给材料,特别是看到“理想”“信念”字样,许多考生或许会心一笑:谈理想信念,老生常谈,不难。但仔细看看扬雄的这段以“弓、矢、的”设喻的文言文,就会感觉有一定的难度啦。这不是仅仅谈理想信念,是要谈理想的追求要“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问题,特别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句中的表承接的关系词:“只要”“并将”“再”“就”,其实也是在考查逻辑。
“弓”是基础, “矢”是方向,“的”是目标,要射中目标是需要几种要素同起作用的——要达成目标,需要弓身的硬度;需要射出箭前,端正心思,纠正偏差;需要有的放矢,关系必须阐述。任务驱动则自然需要考生延伸到对理想的追求上。
作文供材与命题设计,既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融,也体现出国家对新时代人才发展的要求,落实了“立德树人”的高考核心功能,唱响了时代主旋律,彰显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时代大主题。
居高声自远 ,只凭自身健
作者:太和一中 李岩
一枚箭能射多远,取决于弓身的硬度;能否射准目标,取决于在射出箭前,端正心思,纠正偏差,还取决于“的”设置明确——有的放矢。古人将修身比作弓,将端正思想喻作调整箭簇,将“义”作为目标,确定了这些再去做事,才可收到“取义”的结果。可见,远大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等相互关系,正如居高声自远,只凭自身健。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被人喻为治学第一境,也可称之树立了目标。但却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韧的毅力,没有耐住寂寞的心,甚至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做基础,仅有“志”却无“力”,是难以达成“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目标的。
自身的硬度、硬实力,有道德修养、健康身体,端正自己的出发点,才是一枚直指目标的利箭。弓身的硬度不够,“虽鲁缟不能穿也”。为什么一些高级领导干部没有在枪林弹雨中倒下去,如今却倒在糖衣炮弹下、倒在石榴裙下?根本原因还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奋斗的目标中途发生了位移。说到底还是自身道德修养不够,面对利益熏风,自然无招架之力,自然蜕化变质,丧失了理想信念。习总书记说:“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而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
同样,如果我们的学习也只是以个人利益为重,不考虑国家的需要;或者,我们有爱国情,却无报国力,没有真才实学;或者,在学习上见异思迁、三心二意,我们就不能成为一张有力量的“弓”,也一样达不到“取义”的目的,更无法报效祖国。追求理想,一定要把人民的利益祖国的利益放在心上。
今日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行”,带领中国人民克服重重险阻,因为有信念,有钢铁般的意志,有“四个自信”;我们伟大的党,把握历史大势,顺应历史潮流,我们一定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我们行稳致远,做好自己;我们练就本领,只凭自身健。作为一名高三学子,唯有勤奋努力学习,坚持全面发展,学有所成,报效祖国,才能无愧于党的关心与教育,才能无愧于时代。
李岩,1983年从教,中教高级教师;太和县中语会副会长;安徽省中语会理事。多年来,先后多次荣获先进教师称号。1985年被省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被评为全国语文教研优秀教师。2012年8月,被聘为“国培计划”讲师。2013年被评为太和县感动校园十大人物。2014年被授予太和县“本土教育家”称号;
近年来多篇论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多次受邀承任阜阳市高三中心备课组主讲任务,受邀到省内多所学校讲学;多次担任市县级优质课大赛评委。兼任太和教研室兼职语文教研员。
所授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在太和一中34年的教学生涯中,连续坚守高三毕业班教学一线工作长达30年,被人称为高三语文教学中的一棵常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