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2022高考作文,干货看这篇!2022高考押题Ⅰ2021浙江卷满分哲学思辨式范文《得失三维度》赏析

在考场上写满分作文

更多高考小升初作文压力问题请参阅《何老师教中高考作文》主页

得失三维

文/浙江一考生

得失是起点、终点还是过程?这三者不是相反的关系。我认为要站在不同的跳板上,从不同的维度看得失。

站在终止符上,得与失应是终点。得到了,说明这个阶段是成功的,因此是终点;失去了,说明这个阶段是有教训的,应是终点。烛之武退秦师一事,看起来秦穆公,晋文公失败了,没有达成联手的目的;实际上,秦穆公保存了实力,多了一个盟友,而晋文公全身而退,维护了秦晋邦交,这何尝不是一种“得”?如果不给这场“战争”画上终点,一味纠结于“得”与“失”的算计,那么一个小小的郑国就有可能绊住秦穆公、晋文公称雄的脚步。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终点,适时给这场“战争”画上了终止符,历史才留下了烛之武的英勇、秦穆公的智慧,晋文公的大度。作为“后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才会有丰厚的积累。

站在起跑线上,得与失是起点。得到的,是下一个阶段的能量;失去的,是下一阶段要避开的弯路。鸿门宴,本是一场军阀之间的普通宴会,刘邦道歉,化解危机:项羽原谅,满足面子,皆大欢喜;然而它却因为是楚汉争霸的起点而成为永恒。刘邦以此为起点,开启了汉王朝的伟业;项羽却一步步从历史的舞台谢幕。如果刘邦不把鸿门宴看成起点,只当作一次成功的脱险记,那么汉家400年江山何在?如果项羽能够把它看作起点,那么后人何须感叹“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起点,历史有了不一样的风采。作为“后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才会对未来有更多的期许。

站在前行的途中,得与失是过程。每一条路都有得,这样才有动力走下去;每一条路都有失,这样才能把昨日的路一点一点地延伸。在秦王的“逐客”声中,李斯同样失去官位,被迫离秦;然而李斯没有简单地把它看成是“客卿”的终点,也没有把它当作白丁的起点,而是把“逐客”看成自己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经历,冒死一搏,写就《谏逐客书》,李斯因此被鲁迅誉为“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正是把得与失看作过程,李斯才开创了后来的不世之业。作为后人,把得与失看作过程,才会有越走越远的路。

穿过历史的隧道,我们会发现得与失,维度不同,风采不同。我们不妨把昨日的得失画上终点,把今日的得失当成起点,这才有可能让未来的得失变成过程。

【何老师导写点评】

这篇文章阅卷评分评定为一类文上:内容19分;表达19分;发展19分,总分57分。

题目:使用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得失”与试题联系紧密,三维度概括有新意,题目有文采。

首先设问开篇,吸引读者,突出重点,有文采。

文章立意深远:作者的基础立意,即得失三维度: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把得与失看成过程,并作为三个分论点进行论述。这样变换角度使文章有层次感,对分论点加以解析,使文章的内涵更丰厚。升格立意为:看淡得失,成就辉煌。

接着作者在论证过程运用例证法和引证法:例证1:烛之武退秦师;例证2:鸿门宴;例证3:《谏逐客书》。以史实为论据,不忘联系自我,这与试题的任务,“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照应,显得有考试意识。论证过程,使用假设分析,换个角度看问题,增强了文章的思辨性。

引证 1.王安石: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引证2鲁迅: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最后在结尾部分总结上文,照应题目,重申观点,昨日、今日、未来三个节点,思路清晰,有文采。结尾重申观点时要注意变换一下表现形式,否则就会错过一次展示文采的机会,也就失去一次加分的机会。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