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浙江省高考作文,干货看这篇!这篇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何以引发巨大争议?

“这样的句子不是出自真实的性情和学识,而是太做作了!”

我们可能根本没有值得年轻人致敬的对象,但我们必须对这种现象保持警惕,有责任指导他们欣赏和学习更好的文风。(约翰f肯尼迪)。

文 | Anne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以上内容,来自于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且暂先不管文辞是否对题,小编就问读者一句:您,看懂这是在讲什么了吗?

O.K. 稍稍消化一下,我们再来仔细审题。想必大家开始好奇了,浙江卷到底出了何等鬼斧神工的题目,以至于引出了这般石破天惊的满分作文?


浙江卷2020作文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以下是这篇满分作文的全文:

截屏图

8月2日,浙江教学月刊社微信公众号“教学月刊”发布文章称,“该篇作文,第一位阅卷老师只给了39分,但后面两位老师都给了55分的高分,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这彰显了高考作文阅卷的严谨与科学”。

中国知网显示,浙江教学月刊社是由浙江外国语学院主管、主办的面向中小学师生,直接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教育类报刊社。

在前述文章中,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教授对该满分作文点评称,“它的每一句话都围绕着个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会的期待之间的落差和错位论说,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但点评专家同时也指出,写成这样需要考生阅读大量书籍,文字表达如此学术化,也不是一般高中学生能做到的。“其中的晦涩不希望同学们模仿”。

该篇高考作文引发巨大的争议。据悉,目前“教学月刊”公众号前述文章已删除。

那么争议主要体现在哪里呢?有毒舌的网友表示,“文章好比人工智障翻译出来的东西,满篇中文西化的表达,并且西化不到点子上,全是病句。你说像公文写作吧,我却想说这个遣词造句放在申论的言语理解里都难以过关”。

当然,本文毕竟不是天书,不是用某种外星语言特别撰写的加密文件。真读一读,也能大概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1. 传统的期望,塑造并定义了人们。2. 人们或许困于很多“约定俗成”,然有些在时代里无奈随波逐流的,却不必被嘲笑。3. 明天纵然或存更多的可能,对旧往的否定,却仍需谨慎。4. 那么现代人明确的准则可以是什么呢?批判性地继承传统,用超越的目光继续前进;注意,坚守值得坚守的东西。

所以,文章有中心思想,不过谈不上多么深刻,相反,它表达的东西,很简单。至于为什么看上去眼花缭乱令人头晕,全因为具体的案例、朴素的情感显得匮乏,无非“报菜名”式地旁征博引,堆砌了大量晦涩的术语、概念,然后车轱辘话来回说,反复做名词置换、扩句扩段的工作。

原文第一段: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近十年来,在国内大众视野里的“受宠程度”,似远超萨特)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响箭。因发射时声先于箭而到,故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开端,犹言先声)。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有段时间国产小资必读之作家,那份必读名单,还包括博尔赫斯、马尔克斯、杜拉斯、昆德拉、村上春树、张爱玲等。不是说作家不好,而是隔三差五看到他们的话被各种矫情引用乃至篡改,心累)“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常用来形容志向远大、奋发、腾飞)。

不妨说人话:现代社会改变了传统社会的期望,人们有更多的可能性。但我却不想过早选择,我想先学习“树上的男爵”的生活方式,坚守某种原则。

原文第四段:在孜孜矻矻(勤勉不懈的样子)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马克斯·韦伯,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他的思想,不知为多少上下求索苦苦憋出的文章提升了“格调”哟)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一般不太说祓魅,用祛魅。祛魅,指在现代社会消去神秘主义——即所谓魅惑力——的表面并把文化合理化。“祛魅”和“复魅”的概念,在西方后现代哲学著作中使用较多,大众可以如是理解:前者通常被用来表达剥去附着在事物表面上的那层虚假的东西,后者主张返回事物的自然状态,恢复事物的本来面貌)

不妨说人话:“自我”是如何被塑造的?人们在实践中塑造了“自我”,人们在家庭和社会的互动中,被定义了“自我”。假如我们不断批判传统家庭和社会观念,又没有足够好的参照物来定义自我,那么,在不断为自己“赋魅”的过程中,我们未尝不是丢失了自我。

小编不一一展开分析了。(懒)让我们听听学者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宏图对《新民周刊》表示:“初读之下,觉得这个学生对很多问题还是有所思考的,也读了不少书,但整体写出来,就有点像‘夹生饭’。有些地方,用了古僻的词语,并不能为文章增添光彩,而且主要的意思,又表现得并不清晰,淹没在晦涩的、不无夸张的词句下面。我觉得给39分是恰当的,这种文章不是发自真的性情和学养,太做作!”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韩晗也对《新民周刊》表示:“我认为,高考作文反映了一代人的世界观,当然个中不乏有个别为了‘求奇不奇’的弄巧成拙者。今年浙江考区这篇充满争议的作文,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当然,有同行说,不必苛责年轻人,允许年轻人有奇崛的想象力。但在这篇作文中,我看不到任何想象力,它只是无限制地使用各类生僻词汇,不断地引经据典,并以一种被诟病多年的翻译腔来炫耀自己的阅读量。甚至有人说,这篇文章让他想到了钱锺书先生的《管锥编》,这完全是妄言,钱先生学贯中西,在著述中引经据典,是‘不奇而奇’的典范。而这篇高考作文,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原本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穿上长袍马褂,拿起文明杖,给自己画上八字胡,故意弯腰驼背装出一副老学究的样子,他可能并不知道,真正的学者们厌倦自以为贵族的翻译腔久矣,我们呼唤最好的汉语修辞,乃是根植于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我初读这篇文章,想到的是宋代的‘西昆体’,‘雕锼以为丽’的西昆体虽然对宋诗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但却走向了为修辞而修辞的反面,成为了被古文运动打倒的对象。一朝有一朝之文学,一朝也应有一朝之文风。我们激赏盛唐时的诗歌,乃是因为既不难理解,又具有一流的汉语修辞,而且携带着一种激动人心的铿锵旋律。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的声音,西昆体向来不属于一个气象万千的时代。”

韩晗指出,年轻人终究是年轻人,我们允许年轻人尝试,可能他们致敬的对象完全不值得致敬,但我们理应对这种现象抱以警惕,并有责任引导他们去欣赏、学习更好的文风。

客观而言,在高考作文里,秀出自己的文笔、阅读量及所谓“深度”,是能够为拿到更高的分数增加权重的。但是,我们需要明白,带着枷锁跳舞,不等于带着枷锁强行装【哔】啊……

总结:就事论事,我们不要去针对学生本人。仅就这篇“满分作文”而言,不好不坏,不伦不类,不值得效仿。




· 军事 | 面对这样的美国,军控谈判还能有怎样的成果?

· 美国强抢TikTok的丑陋剧集还在继续

· 中央出手相救,香港抗疫关键要处理好三点!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