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生本教育,干货看这篇!以生命的本能力量,奠基学生幸福人生——记龙泉驿区第四小学校“生本”教育改革成果

标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发展不断推进,物质基础日趋坚实,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其中首先遇到的是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约翰f肯尼迪)。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刚过去的十九大中我党提出的对于教育发展的美好愿景,也是对所有教育者提出的要求。经济的发展弱化了基础物质需求的问题,但是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教育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让教育的公平性面临着极大地挑战,“寒门再难出贵子”曾一度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在这样的环境下,“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纷纷表示,“公平”“质量”两个词,凝聚着缩小教育鸿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百姓期盼,概括出我国教育新的时代使命。在四川省成都市有这样一所学校,它地处农村,有着一切农村小学所面临的问题——生源较差、教学环境落后、教师团队力量薄弱……而就是这样一所学校,早于十九大许多年就将教育的“公平”“质量”变成自己努力的方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坚持追求“人”的发展的公平,坚持向改革要质量,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综合实力,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让在这里的孩子不仅人人有学上,更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她,就是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四小学。

以生命的本能力量,奠基学生幸福人生

——记龙泉驿区第四小学校“生本”教育改革成果

学校始建于1919年,当时借用菩提寺一间厢房为教室办学。1930年,原简州府派杨中华先生成为学校第一任校长,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初级小学。解放后,人民政府把寺庙改建为完全小学,办学规模逐渐扩大,更名为龙泉驿区龙泉乡中心校。1995年,迁入现址,下辖7所村小。2000以年,学校名称几经更迭,最终于2002年正式更名为龙泉驿区第四小学校。

打破城乡教育壁垒,

推行生本教育改革

传统”、以“生命的本能力量为本”的教育改革。面对个全新的教育理念,超前的改革方向,刘万钧校长豁然开朗,这就是他要带领龙泉四小前进的方向!生源差,可以通过教育进行培养;教师队伍薄弱,可以开拓渠道进修学习;随着教育资源不断整合,龙泉四小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2003年调任龙泉四小的刘万钧校长面对当时的情状可以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学校得以不断发展总是让人欣喜的,而在这欣喜中,刘万钧校长又有自己的担忧。学生越多,学校所要承载的教育任务越重,背负的社会使命就越大,以龙泉四小的现状,能承载的了这么多家庭的希望吗?无怪于刘校长的担忧,那时候的龙泉四小呈现出来的面貌确实是让领导头痛、家长不满。地处城乡结合部的龙泉四小,学生几乎全部来自于农村家庭,其中又有近一半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生的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差,家长因为生计问题无暇关注他们的教育问题;学校教师70%是“民转公”,年龄结构及专业能力都令人堪忧,教师培训不受重视,培训资源稀缺,面对这样的现状,刘万钧校长一时千头万绪,无从下手,但他知道,为了孩子们的未来,龙泉四小的改革势在必行!

就在刘万钧校长一筹莫展的时候,由广东省教科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提出,并连续在“十五”“十一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中被列为观念与实践模式研究的“生本教育”进入了他的视线。这是一项要把“学生和老师的‘地位’掉个个,堪称“颠覆办学环境差,可以建设完善合理布局。但无论如何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让农村的学生享受与城市学生一样的教育,缩小城乡办学差距,打破城乡教育壁垒,一天不行就用十天,一年不行就用十年!这是一个教育者的愿望,更是责任!

向着这一办学方向,龙泉四小在刘万钧校长的带领下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规划。学校本着“关怀生命成长,开创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以“创现代型城市一流学校”为办学目标,营造校园的“四大文化”——自主发展的学生文化,主体个性的教师文化,信任依靠的教育文化,开放前进的发展文化。以教师的发展为依托,全面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经过近几年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在实现办学目标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步伐。学校按照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着力从建设现代、优美、和谐的书香校园,实现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等几个方面打造学校特色。2003年至今,学校对校园不断进行美化、绿化,添置各种设施设备,新建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工作室、图书室、阅览室,并添置了大量书籍等,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物资保障;全力推开了将“教”转化为“学”、以“学”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老师们认真学习、积极投入、锐意改革,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智慧与活力,充满了温暖与生机,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立足课程教学改革,从根源提升教育质量

众所周知,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是教学的心脏,课程建设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层次、特色的主要因素,课程建设是教育改革的关键领域。因此,学校从课程改革着手,提出了基于生本理念的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的课改方案。基于生本理念的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指: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为指导,以现有的国家基础性课程为基础,将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进行整合、补充与重构,让学生好学,从而形成“开放、自由、和谐、智慧的,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学科课堂文化,最终实现在好学中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课程校本化不仅仅是对国家课程内容及要求的照搬照套,龙泉四小也对国家基础性课程内容尝试改编、创编,生成生本理念下的学科课程及课例说明书,并且不断丰富完善。龙泉四小早在2006年9月就出台了《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使校本课程开发有章可循、有序展开、有效推进。课程是教育过程中各种关系的总和,课程资源不仅指教材和设施条件,还包括人和环境等因素,而“人”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龙泉四小重视师生内生性课程资源和学校外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重视对“课标”、教材资源的开发、学校课程除基础型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外,还包括拓展型课程开发。在这样的课程开发思路下,龙泉四小的课程体系逐渐丰富完善,课程内容逐渐多样有趣,且更贴近实际,老师易教,学生易懂,整个课程教学进入良性循环。

明确了教学目标,建立了独有的课程体系,下一步就是如何实施的问题了。

在课程实施方面,龙泉四小也形成了一套与校本课程相呼应的教学实施方法。一是围绕前置研究设计,寻找慧根的校本化实施。就一课知识而言,要找到外部世界的知识之根和人性之根它们的连接点和交汇处,让其成为撬动学生本能潜能的力量,给学生一双合脚的鞋。慧根找到了,植入学生生命土壤,激发调动学生本能潜能,就可以把学习还给学生了。寻找慧根需要联系学生生活与经验、心灵与情感、需要与可能进行分析思考。有时也需要从“自己是怎样知道的”反推到知识发生处去找根。二是深化学科课型模式。如语文的单元导读课、教材品读课、拓展阅读课、知识整理课、复习评研课等;数学的感受课、新授课、练习课、整理课、评研课等;英语的单元感受课、词汇积累课、阅读理解课、整理运用课等。三是“以单元为载体的主题整合式”的学科课程校本化实施。围绕一个主题,尝试将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化繁为简,聚散为整,把握灵魂,创造生长而进行的课程校本化实施。四是以学生作为课程主体的校本化实施。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不仅是课程接受者,更是课程内容开发者和社会经验创造者,所以课程内容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学生置于课程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关注学生的经验、兴趣、需要和能力。因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包括学生生命所拥有的一切和可联系的一切都看成最重要课程资源,让一切知识、资源、方式都要围绕学生进行重组,让课程回到学生,依靠学生,为了学生。捕捉、转化、利用学生各种预期的或非预期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多层次的思维参与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在这一过程中绽放生命的精彩,生长出经验和智慧,实现人的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龙泉四小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教育教学质量位居龙泉驿区前茅,学校的生本教育改革在区内外产生良好反响,接待数千人次教师到校参观考察,《四川教育》《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曾报道过学校的办学业绩。学校还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家长学校、成都市文明单位、成都市红领巾示范校、成都市红旗大队、成都市科技教育基点校、成都市绿色学校、成都市示范家长学校、成都市巾帼文明岗、成都市职工之家、成都市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成都市体育传统学校、成都市阳光体育锻炼示范校、成都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成都市依法治校示范校、成都市环境友好型学校、成都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殊荣。

成绩的取得是社会对龙泉四小的一种认可与鼓励,也给了龙泉四小人继续坚持改革发展的信念和勇气。相信在未来,在刘万钧校长的领导下,龙泉四小将始终以学生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不断提高办学质量,让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共享教育,为教育的高质、公平不断努力!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