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专题之《红楼梦》读后感22条:说不完的世态人情,道不尽的古今兴衰

品味红楼,领悟深刻。爱情的暴政,感情的真挚。世态人性的哭丧是大观。

更有那邈远的遐思,审美的倾注,哲学的探看,韵味无穷。

一、贾宝玉是一体两面的,或曰有两个灵魂。一个是神瑛侍者,一个是补天弃石。神瑛下凡历劫是为了提升段位,神仙境界的拔高。石头下凡却是为了“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两种目的却集于贾宝玉一身,这是不是也是人虽两个,实为一身?很有点儿悖论的味道。

那些缈远的遐思,通灵的慧悟,真挚的爱情都源自灵河岸边,三生石畔。那看宝姐姐的白胳膊,和袭人的偷试,金钏的暧昧都来自石头的“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的初心。

木石前盟、金玉良缘似乎都跟这块弃石有关。但木石前盟的石是灵河岸边三生石,是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仙界所在。而金玉良缘的玉却是幻化成美玉的那块弃石。它戴在贾宝玉身上,是薛家努力想用金锁配的戴玉的。

二、末世的腐朽、堕落是全方位的。几千年的累积造就的文化之殇,文明之疾,已积重难行,万马齐喑。世俗人性的底色就是乌眼鸡式的窝里斗。生在这样的尘世里也是一种悲哀,又无处可逃。安身立命又是不能改变的人生主题。面对这纷纭人间,又能以怎样的姿态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从某种角度讲,黛玉和宝钗就是两种人生处世的姿态。或如宝钗做艳压群芳的牡丹,从容圆滑,机心重重,立于不败之地,雍容的走过人间。或如黛玉的离世之姿,林下之风,精神清醒、独立,永远的在水一方。偶然的牵扯人间,也看透一切,哪怕没有逃离尘网的办法,也依然有冰清玉洁的芳心。

三、传统文化的这种复杂性造就了幽微的人性。人是守分从时适应这种氛围,还是个性自由凛然有傲骨有意无意的呈现一种对抗。入了这种氛围,人就机心算计附体,陷入人情世故的周旋里,慢慢丢了自己,成了文化打造的工具人。

宝钗就是传统和商人思维熏陶的“完美”,体贴,周到,温柔敦厚,会做人达到了标准的极限。大家都会被文化浸染,很难突破,也就必然不执意反感她,甚至会认同她,此所谓人之常情。

黛玉的林下之风,孤标傲世,文化中的“异端”和清流,和周围相融的地方太少,也就少共鸣和共情。但宝钗的这种集大成的路子,却包容感化了黛玉。体现了作者复杂的哲思和美学精神以及对世态人性认知的深邃和无奈。

四、香菱和贾雨村,开头这两个人物似两个极端。一个坏的离谱,一个“傻”的可爱。以曹雪芹的风格,是不会创造两个扁平特色太过明显的人物的。这是两个有太多喻意的载体,价值观、人性的复杂……都有。作者一生的情思、体悟、审美以及无奈除了那些姹紫嫣红,琳琅满目的人物群体,更有浓缩的两个点。成了万象的生发点,梦的源头。

五、贾府的表面好一幅其乐融融。丫环们的生活质量超过了寒薄家的小姐。在追求物质的大脑来看,无所谓尊严,平等,那怕斥责,端人家的碗,服人家的管。这个理深入人心,几成人间至理。

这是封建教化的效果,何况贾府是标准的礼教之家。但是风雨总在阳光后,刺骨的寒凉惊醒了现实。金钏、晴雯还有“该死”的尤二姐……脉脉温情的面纱让某些人只看到了繁华,其乐融融,以及小老婆的风光。礼教的杀人,那也是一种充满尊重的家风。

六、若论风神俊朗,有谁比得过万人迷潘安,那又是个什么货色。更有陈世美的才高八斗,蔡京的书法是压过蔡襄的。风流俊杰,天下有的是,给他们附会一段才子佳人的神话更是博大精神的文化传统的独门绝技。

林如海薛蝌北静王文字少的可怜,凭外表就可以“盖棺定论”,一片赞誉。单说薛蝌,爹死了,娘重病在床,都不管,上赶着带妹妹去硬贴梅翰林,那种物欲真不是盖的。林如海能找贾雨村当家教,眼光真毒,还打成一片。北静王可是被黛玉骂做臭男人的,黛玉看来眼瞎了。

七、鸳鸯抗婚是不会引起贾府的人肃然起敬,为之动容的。贾府的人哪有这样的闲心和觉悟。乌眼鸡和富贵眼的看客们,更多想的是那期待的热闹和你也有今天的小心思。贾赦讨鸳鸯做小老婆的真正动机是为了贾母的私库。贾母可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这个好享受的老太太,可是囤积了大量的公变私的资产。鸳鸯更是直接的打理人。连贾琏都求她把老太太的东西偷出来当钱度饥荒。至于贾府的政治格局,由二房分治,贾政为正。慢慢二房之间,贾母和王夫人之间……都渐生嫌隙,矛盾做大。贾府的内斗造成没有对整体的筹划,所以探春的一语成谶是必然。

八、妙玉不是单纯的个体。在作者的审美理想和悲剧理解里,这是世态人性的缺憾,人之为人的不足。和黛玉一样,从世俗的角度拆开了看,妙玉毛病不少,缺点处处。但是本质上又是超凡脱俗,雅致高妙的。文学的现实性,直面世态人性。文学独有的审美又有了仙姿绰约的妙玉。

九、如果没有贾府落难时的挺身而出,刘姥姥只是老刘,一个颇通人情世故的老太太。生存的艰难,练就了朴实而又狡黠的处世哲学和干练手段。败落时报恩,作者的审美倾注和愿景。贾母的人生历练看似风光,王夫人凤姐尤氏……的难题和煎熬她未必体会的少。是贵族阶层人情练达和持家艺术的集大成。

两位老人的会面,是两种智慧的碰触和交流,又难掩阶级的鸿沟和俯就逢迎。更有曹雪芹的世态人性的思考对人性的幽微体察,不是单纯的母爱善良可以诠释的。

十、红楼的研究早就偏离了应有的方向。物欲的熏染连黛玉都改变了容颜。没有了仙姿绰约,离世之姿。只是一个闲的发闷,没事寻愁的小资女人。更没有孤标傲世的清气,只有摆好姿态的故作清高。

至于黛玉们是住五星级还是六星级,专家们可是累白了头。单一个马桶,那都有余味不断的熏香。大观园里的美丽垃圾早已淹没了青春诗意和审美的精髓。偌大的园子,一群摇着鹅毛扇的,留着长发,胡须的,翩翩的风范,艳压了群芳。

十一、傻大姐的傻暂时可以没有多少烦恼,更少的受到拘束。但这又岂是长远的幸福?年龄稍大点儿,再没有了贾母的庇佑,谁又能给她一个哪怕只是温饱的未来?那些机心算尽的,爬高枝的……都入了薄命司,何况懵懂无知走入苍凉人间的。当个傻子戏弄你还是客气了。

在曹公的人生况味里,那个末世不论你以怎样的姿态“混”生活,都难逃薄命,都有一层悲剧的底色。那个时代,遍布风雨,不会因为你的单纯善良傻就眷顾你。相反,却可能遭受更多的不通世态人情的磨折。

十二、悲剧确实是有审美魅力的,人物生命状态的走向,自有他自然的延展。黛玉这个人物在古典文学中高出太多,既有丰富的人性,又有审美的倾注,还有作者深邃的对世态人性的解剖,哲学的探究。形而上还是形而下都堪称完美。既看清现实又有理想追求。让我们变得深刻又心中有梦,更是沉浸在悲剧的梦里,不愿醒来。

十三、爱情的无奈和痛苦,确实是必须在深情的状态下,接受或忍耐传统世俗人性的一切。红楼不同于那些古典小说,不是把环境过滤的一个细菌都没有,入了深山,上了仙界,就是连黄世仁也能变成杨白劳,瞬间变身,大家都是好人,爱情自然皆大欢喜。

红楼是直面现实的,风刀霜剑才能检验爱的成色,更能茁壮。但是离世仙姿之爱,却沾不了人间烟火。大家见都没见过,更不可能相信,再说又当不了饭吃。紫鹃未必完全认知宝黛的爱情,但她理解黛玉生命的眷恋所在,和那泪流为谁的深情。

黛玉的爱和生命捆绑在一起,没有了爱,生命便要终结。紫鹃实际是一个生命和爱的拯救者,尽管她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但人性审美的闪光,可同日月。

十四、很多的文章对贾芹虽有一些想当然的猜测,但也深刻揭示了世态人性的叵测和无底限。实际上,很多人如果进入这种放任的环境,奢靡的氛围,都会堕落,往下流里走,只是有的无所顾忌,有的装模作样罢了。

那个末世确实有魅力,性本善的孩子都很可能会被打造成奸诈、阴险之人。看看贾环的成长,单纯是胎里带来的坏?恐怕更多是成长环境的作孽吧?贾芹这种从小游走在穷街陋巷的孩子,更多学了那些市井的歪风邪气,一旦环境合适,异化成歪门邪道甚至坑蒙拐骗都在预料之中。何况末世,道德沦丧,礼教崩塌,酝酿出什么样的歪瓜裂枣都不奇怪。

看看《金瓶梅》那可是赤裸裸的人性大裂变,好人变坏的模板,时代的丧音也由此奏响了哀鸣。《红楼梦》写得还够客气了,没有彻底揭下那层面纱。其实《金瓶梅》《红楼梦》都揭示了群体性的堕落、腐朽。只是贾芹这种小人物更容易显形,不像贾雨村,身居庙堂,冠冕堂皇,不能轻易识别罢了。

十五、从平民视角解读金玉良缘不是不可以。但是,老百姓,婚姻其实很粗糙。没有那么多那么深的筹划算计,在那样的文化环境氛围里,讲究个随缘随俗,听天由命,保媒拉纤。但贾家,四大家族这种层次,这种门楣,是寻常百姓家的简单思维吗?那联络有亲,一荣俱荣说得就是封建贵族官僚的婚姻逻辑,本质特征。

官场的稳定、上升,家族的长盛,婚姻是发挥巨大作用的。而婚姻的达成具体到贾府具体到宝玉这个香饽饽,那可是要争取,争夺,智取的。天上不会主动掉馅饼的,只要你能看懂家族间的利益争斗。

至于文本说的薛姨妈的内心想法,那又是曹雪芹的障眼法。文本里比比皆是,太多的前后不一致。才说宝钗因金玉之说躲着宝玉,转眼频繁去怡红院串门子。才说宝钗觉得元春赏赐没意思,后面天天戴在手上。曹雪芹的骗人写法到处都是,所以有时要反着看,看背面。

十六、史湘云的情况有些诡异。你说婶娘“虐待”她,对她不好,她却是个任性的性格,缺乏一些教养,嘴没有把门,言行少规矩,有点儿熊孩子的味道。要说婶娘和亲妈一样疼爱她字里行间又看不到。但就一般的世态和人性的通病,富养女儿似乎只是做表面文章,史湘云满腹委屈。这就有点儿教育学、心理学的奇迹。

她应该谨小慎微才对,她是来到贾府获得解放,释放天性使然?从文学修养上看,又是受过规范正规教育,这是为了有“嫁”值,奇货可居?包括最后可是嫁给了才貌仙郎,在古代对女儿重不重视,婚姻的质量是主要的标志,看看贾迎春就行了。所以,史湘云的生存状态有点迷离。

十七、王熙凤去宁府探病秦可卿,回来时遇上了贾瑞。刚刚见秦可卿还心情压抑,眼红流泪,瞬间就和贾瑞言语暧昧,风骚微露,真是说变就变,不需要一点儿过渡。王熙凤的底色可是管家经验历练的八面玲珑,逢迎得心应手。

世俗的亲情友情,她也算性情中人离不了大谱,可以流泪,可以伤悲,但不会绵绵无绝期。所以这边对着秦可卿落泪伤心,氛围压抑,那边看见贾瑞,马上风骚一点儿,暧昧对话,对她这样的交际高手,本是稀松平常。有真情,能吃醋,也能和小叔侄子说说笑笑,关键时又下得了狠手,这才是王熙凤丰富的本色。

十八、以曹雪芹布局的多面性和立体化以及对人性幽微复杂的把握度而言,80回后的故事很难出现如某些人所设想的那样,贾芸、倪二……和贾芹、王仁自然分成两派,围绕着巧姐展开正邪的斗争。那样就就有点儿简单思维了。

可以这样说,醉金刚倪二成为侠是有其偶然性和被时势裹挟的味道。他的职业特性,和水浒里的白胜又有什么大区别,混社会的市井人物,时势造了英雄,本质上也有他似乎“正义”的色彩。

至于卜世仁,市井中常见,算计、吝啬、不会雪中送炭,可是很多人都是这样,在一种粗糙的人性规则中生存。末世道德沦丧,礼教崩塌,“人相食”都不奇怪,何况“不是人”比比皆是。贾琏贾珍贾蓉是人吗?王熙凤是人吗?卜世仁所以“不是人”,更多的是作者描写的一个角度,是为了突出“侠”,哪怕关键时刻醉酒的倪二胡里胡涂的借钱给贾芸。

十九、《聊斋志异》确实是影视剧的宠儿,改编不断,不胜枚举。聊斋的思想核心还是有着理想,做着梦的,所以大团圆,所以好人得偿所愿,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也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底层逻辑。

当然,聊斋也有很多直面现实的优秀作品,《梦狼》、《席方平》、《促织》、《公孙九娘》……深刻揭露,鞭鞑所谓的康熙盛世的黑暗和腐败。又经常用玄幻的手法,惩恶扬善,既快意恩仇,又有审美的享受。《胡四娘》确实是聊斋名篇,也留了光明的影子,给暗夜留了点儿微弱的灯光。和蒲老先生的执着科举一样总是有一丝留恋。

《红楼梦》却梦醒了,嫌贫爱富在聊斋那里被涂抹的一层亮色,被摒弃,继续着黑色。到处是乌眼鸡富贵眼,落难时瞧不起,兴时逢迎,成世俗常态,胡三姐、李夫人也是复杂的存在。这是真正的血淋淋,吃人的底色。

二十、《金瓶梅》确实应该是“禁书”。它扒光了表层文化的那层皮,太容易教老百姓学“坏”了。世态人性的假面也不要了,一个个逐渐狰狞起来。吴月娘行得事,说得话,是体面路子,上得了台面,场面人。尽管底层逻辑也是私心,但打着正统的旗帜,干着懂路数,做事做了点上的手法,那真是名正言顺,又符合众人思维,总之不离大谱,自然根深柢固。

潘金莲是寻常市井妖娆又泼的加强版。私心爆发只会万紫千红,大杀四方,平常市井中的硬撞,没点儿底蕴,却可以生发出姹紫嫣红的斗争手段,真是百拳乱挥,杀敌八百,也容易自伤。那种从小市井环境受的熏染,学的精髓,加上苦大仇深,深入骨髓的痛,爆发出火力十足的持续战斗力。真是文化之殇一角开出的艳丽毒性十足的恶之花。

《红楼梦》里的人性恶一点儿也不差,更隐性,却也更深地揭了文化深处的那层皮。礼教家规可以起约束,更会被利用,治人甚至杀人。看看王夫人,不止是吴月娘的加强版,更有政治的阴狠权谋,升级可不是一点点。像金瓶世界里的女人都是要经过几千年的修炼加几代才炼成的贵族底蕴,才能形成那样的战神。

二十一、刘姥姥游大观园,既有生机盎然,情趣万端的红楼百态,以及美妙的人间美景,更有审美的倾注,人性美的展现,命运的神秘和不可测。可以说明面的姹紫嫣红,和暗喻的波谲云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展现出深邃瑰丽的艺术之美。

刘姥姥参观潇湘馆,既是展示黛玉整体的一个美妙片段,更是视觉角度的一次转换和加深,体现了黛玉和大观园的融合一体,加深了审美的厚度,以及对命运思考的无穷韵味。

二十二、《红楼梦》的悲剧是全方位的,书中的是悲剧的故事,审美的悲剧,大团圆文化的悲剧,关键没有出路。听天由命,那就去悟,悟破了天也没用。曹雪芹自己的“悲剧”估计也不是举家食粥,生计艰难。而是精神上的痛苦,形而上的无路可走,或坠入了审美的黑洞,哲学上的无解。

宝玉悬崖撒不撒手不是重点,那颗心是否无一物能做到吗?万念俱灰和自然悟道本质可有区别?道的诡异或曰命运的神奇,文中说得那些你如果掉入哲学美学陷阱,那都会变成小意思甚至享受。反过来,精神痛苦者,多经世致用,俗世里全方位的混一混,感受到了文中的生活之痛,估计也解脱了。

作者:海月帆,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