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指导兰州市各中学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考试准备工作,切实保证全市2022年高考准备考试的教学质量,兰州市教科所3月23日发布的《兰州市新中考备考工作指导意见》,提出了各学科的考试准备建议。
语文
1.研读课标,把握方向。深入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把握课程目标与内容,理解课标对考试命题的基本要求,与复习备考有效衔接。关注全市中备考会,及时了解中考相关信息及方向。
2.读懂教材,夯实双基。领会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编写意图和基本理念,根据教材编写体系及单元阅读、写作、综合实践、口语交际等教学目标与要求,查验“规定动作”的完成与掌握情况,用好教材,查漏补缺,夯实双基。
3.研究试题,关注变化。以兰州市近年中考试题为主,了解试题的结构、题型、考查要点等;同时研究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卷在语文核心素养量化评价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把握趋势与变化,科学应对中考。
4.培优补差,避免失衡。针对前期线上教学可能出现的优生“吃不饱”,学困生“不消化”等情况进行“培优补差”,有的放矢,实行层级化教学,通过作业安排不同套餐、查漏补缺等形式,狠抓中间、后进面,避免失衡。
5.依据学情及中考方向制定阶段复习计划,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要认真分析,加以方法策略的指导,提高复习效率。
数学
1.立足课标,宏观把握。要认真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理解课标对考试命题的基本要求,整体把握中考方向,理解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内涵。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方法的感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对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2.回归教材,构建体系。充分挖掘课本上的例题、习题的教育示范功能,明确主干知识点、高频考点和难点。在基础知识学习中,应以学生思维的起点作为教学起点,以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分析,注重知识体系的建构,让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逐步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知识体系。
3,线上线下,整体规划。结合兰州中考试题特点及本校实际,全面做好中考备考期间的线上线下教学整体规划,制定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复习规划。建议对于线上学习的内容在返校后安排适度的复习巩固,找准薄弱点,突破重难点。
4.注重基础,分层教学。根据学情设计有层次的习题,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适当布置基础练习,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线课堂中提倡“一校一案”“分层教学”“先学后教”等线上教学形式,并设置专门的双向答疑时间段,积极探索纸质与电子资料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方式。
5.专项训练,提高能力。在准确把握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中考试题特点安排典型例题开展微专题、主题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专题学习,厘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完善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
6.优化作业,自查提升。作业的优化设计是中考备考的重点环节之一,要从作业数量上做减法,在作业品质、作业形式上做加法,真正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的功能,立足校情、学情,结合兰州中考、诊断数学试题的特点进行作业的分类设计和分类练习,引导学生构建错题库。
7.模拟练习,查漏补缺。建议选用适量的中考真题模拟练习,巩固基础,培养“读题”能力,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技巧。学科组要及时统计,找出学生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和知识漏洞,加以强化,集中精力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倡导提高中考备考教学的高效性和针对性。
英语
1.研究《课程标准》,确定复习目标。结合近三年兰州市的中考英语试卷,深入研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五级要求,理解其内涵及内容要求,与复习备考有机衔接。
2.做好统筹规划,抓实复习重点。学科备考需要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从复习目标、复习内容、复习时间、复习方法与措施等进行统筹规划。第一轮复习以教材为本、话题为主,进行单元统整,系统、全面地进行复习;第二轮复习聚焦阅读与写作,加强阅读与写作训练,强化考生语篇意识,关注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主旨大意概括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夯实语言技能,发展语言能力。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维品质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尤其是要重视对英语听说能力的常抓不懈,确保每天进行听说的适量训练,注重英语主题学习内容与疫情防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把英语复习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4.基于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对于学优生,关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建议每天在各学科作业时间统筹有余的情况下完成一篇自选阅读内容,每周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作文,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对于学中生,引导他们学会反思,在完成单元复习时,学会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与识记,找出自己的薄弱之处补漏补缺;对于学困生,在单元复习时,聚焦对单元主题内容的认读、朗读和理解,重在复习过程中体验成功与自信。
5.整合复习资源,满足个性需求。要发挥好教材在复习备考中的基础性资源作用,结合校本化资料、课外读物、音像资料、报纸杂志、音像设备、网络学习平台等资源,做好复习资料的精选,编制适合学情的练习题与测试卷。
物理
1.研读标准,明确要求。深入研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理解其内涵及内容要求,寻找课标要求和中考评价之间的统一,与复习备考要求有机衔接;
2.整体规划,融合一体。学科备考需要线上、线下一体化设计,形成整体。通过针对性的检测,在认真分析前期线上备考效果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下一阶段的复习安排;
3.关注基础,关注应用。全面复习,重视基础,突出重点。把物理复习备考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
4.把握节奏,调整心态。充分认识前期线上教学和备考存在的不足,即便是在返校集中备考的环境下,也要合理控制复习的“速度”和难度。在纾解学生畏难情绪的同时,增强迎头赶上的信心,以更好的状态做好后续的备考;
5.重视实验,弥补短板。作为物理学习和考查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必须重视。尤其是在前期开展线上教学,不便于开展和容易忽视实验的情况下,更应清楚在后续阶段的弥补需要,尤其是在规范性操作和科学处理数据方面需要重点加强;
6.学为中心,高效灵活。要找到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思维变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需求,改进教学方法。查漏补缺,少做无用功。不怕反复,就怕重复,尤其怕不讲方法的重复;不怕突出重点,就怕突出难点,尤其怕“负面清单”里的难点;不怕一题多解,就怕学生只会套路不会变通。
7.关注全体,因材施教。充分认识线下学习的短板,找准不自觉和自学能力差的学生,在摸清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对部分受影响较大的学生群体要有特殊的复习指导预案,实行差异化辅导。
化学
1.研读课标,把握方向。深入研读《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了解命题依据,把握各主题的内容与学习目标,厘清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核心概念。结合近年中考试题和诊断试题,把握中考命题的趋势和方向。
2.了解学情,因材施教。牢固树立以学定教的理念,依据学情,设计有层次的教学内容、作业反馈等。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推动深度学习。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实施跟踪指导,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反馈及时鼓励,不断树立学习信心。
3.线上线下,做好衔接。认真总结线上教学经验,通过问卷、测试等手段摸清学生的已有基础,及时查缺补漏,巩固线上教学效果。做好线上教学与复学衔接,对线上学习存在较多困难的学生,有计划地给予辅导。
4.创设情境,提升素养。关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各单元可供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化学教学,丰富对化学学科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彰显化学的学习意义。
5.挖掘实验,弥补短板。充分挖掘教材实验的教学价值与教育功能,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动手实验,适度放手让学生“试错”,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实验素养。梳理居家开展的相关家庭小实验及实践活动,提炼有价值的化学问题,有机融入复习教学之中,打通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
6.专项训练,合理规划。第一轮复习回归课本,针对学生问题较多的单元进行重点复习。第二轮复习借助近几年中考真题,针对重难点题型进行专项训练,合理规划时间。
7.模拟考试,沉着应考。组织模拟考试,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答题训练,锻炼应考能力。培养理化合卷后时间规划意识等,并帮助学生理性分析自己的知识短板,及时查漏补缺。
历史
1.“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析课标要求,确定单元教学的重难点。以教材为载体,突出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等主干知识。将教材的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联系,构建单元教学主线,形成网络知识结构图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
3.将历史与现实、传统和热点、理论与时政相结合。复习备考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把热点问题与历史问题联系起来,学会运用课本知识去解决热点问题,注重历史学科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4.历史中考越来越注重通过文字描述、表格数据、图像、示意图等方式呈现大量的信息来考查学生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尤其重视“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辨识不同史料类型及其价值,解读史料,运用史料实证和解释历史”“将历史事物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考察”“运用综合、概括、比较等方法认识历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探究与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培养。
5.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选拔性考试试题中也明确了这一要求。复习备考中多加注意这几个方面的历史价值观:“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以史为鉴和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道德与法治学科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2022年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依旧参考 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与《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纲》,要求熟悉课标对于教材三维目标、教学与评价建议等相关要求。
2.深挖教材,梳理核心知识。新教材内容较之以往教材有很大的更新与调整,部分内容超出 2011 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范围,学科中考主要依据还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本身。这就要求初三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以核心考点为依托,厘清 6 册教材知识的逻辑与层次,建构知识体系,坚持学以致用,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科思维能力,形成学科方法。
3.分析近年中考试题。在做好中考复习时,要分析研究近 3 年我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的趋势、特点、题型等,但不“套路”训练,注意知识与题型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然后根据学情精细过程,精准施策,提高备考质量。甄选真题与典型试题,注意不加重学生负担的适切性、典范性和综合性。
4.关注时事与生活热点。要关注2021.7-2022.4间的时事政治热点问题和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道德与法治问题。
5.探索自主复习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拟定学生单元学习任务单或导学案等,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指导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完成。
生物
1.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为依据,结合初中生物学教材和学习实际进行复习。复习要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满足高中学校招生的需要。
2.以单元或章节复习为主,复习过程中抓住主干知识和重要概念,针对学情鼓励和引导学生加深对重要的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对于各章节里的实验做深入分析,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在此基础上,注意把相关的知识联系和比较,从点到线到面,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夯实基础。
3.基于许多学校网络教学覆盖面小、参与度低和难于管理等局限性,建议老师根据学情和网络学习资源,开展线上教学和线下自学有机结合,引导学生适时查漏补缺,尽可能让所有学生跟上教学进度。
4.把握考点,线上复习侧重于对点讲解和解题方法的训练。目前网上的一节课只有20-30分钟长,所以必须把时间用在刀刃上,线下教师需归整每一章节的考点,再针对考点进行例题讲解和变式训练,渗透解题思路和方法,有针对性地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5.阶段性的考试评价是检查复习效果的最好方法,因此复习时应按照中考的命题理念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查漏补缺。如通过网上测试,根据考试情况适时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
6.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注意收集电视新闻和报纸杂志上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新闻和与生物学知识有关的生活与生产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原理解答实际问题,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生命科学新成果及其应用价值、发展前景的关注。
7.复课后,建议要根据学情和时间进行时间分配、复习重点规划,对于学生基础较薄弱的学校,建议夯实基础,尤其是抓好熟记核心概念、应用知识解决基本问题的落实,回归课本,重视学生对课本上的黑体字、图、课后练习题的内化,中考难度比是 7:2:1,把复习的重心放在7和2上,提高合格率;对于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重心应移至专题复习,让学生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把复习的重心放在2和1上,提高优秀率。
9.模拟考试,查漏补缺。建议通过模拟考试,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巩固基础,培养“读题”能力,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技巧。学科组要及时统计,找出学生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和知识漏洞,加以强化,及时调整复习策略,集中精力将学生的存在问题解决掉,不留漏洞,提高复习的高效性和针对性。
地理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版)不仅是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考试评价的依据。课标是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最核心、最根本的东西,教学中要牢牢抓住这个根本,围绕课标来进行。
2.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基础知识的考查永远是命题的基本方向”,是考试命题的第一要素,基础不扎实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复习的第一阶段,一定要吃透每个知识点。复习中还要特别重视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进行对比,真正弄懂其内涵和外延。
3.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精选典型例题,讲练结合,尽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复习中教师要把握好尺度,根据学情,选好复习资料,要难易适度,注重质量,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的指导。
4.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地理课程标准中有100条内容标准,其中就有47 条内容标准明确说出要运用地图来学习。可见,地图是认识某一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重要手段。地图及各类地理图像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复习时要注重地理图像的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认识地图、阅读地图、绘制地图和解释地图四种能力。
文丨奔流新闻者 武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