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学习

关于中考卷我想说收藏!中考全科试卷解析来了

期中考试落下帷幕

2021年初三年级中学学业水平26日落下帷幕。今年是中学学业水平考试的首次登场,试卷的特点是什么?教学有什么启发?

往下戳

国语

今年中考作文题目仍然是“二选一”。

题目一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一句话“人就像一粒种子。”为背景,要求考生进行思考,并将“做一粒____的种子”补充完整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在二外附中、三帆中学考点,记者随机询问了二十几位考生,近9成的考生选择了题目一。“坚韧的种子”“奋斗的种子”“拼搏的种子”……考生们的答卷充满希望。三帆中学考点一名女生选择“做一粒奋斗向上的种子”。该女生说,平时在新闻报道里了解到的袁隆平的事迹令她深受触动;她在作文中回顾了袁爷爷在稻田中潜心研究、艰苦奋斗,最终培育出杂交水稻、造福万千中国人的故事。“我想象自己就在袁爷爷的身边,跟着他一起学习、研究,受他的鼓舞,一点点茁壮成长,成材。”

二外附中一男生则选择“做一粒爱国的种子”,“在课堂上下,我们了解到很多爱国志士的感人事迹,我把这些事迹都融在了作文里。”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作文题目一,选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的话为导语,引导学生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未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将价值引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既可以写要成为像袁隆平那样的为社会作贡献的好种子;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体验、思考写如何去做一粒种子,如要立足于土壤、要积极吸收水和养分、要向往阳光等等,甚至可以写即使是在石头缝隙等不利条件中的种子如何一样能够生根、发芽。

延续往年风格,题目二继续让考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假如有一部可以跨越时间的电话,可以打给过去的任何人,你会打给谁?想了解什么?打完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题目要求考生以“我挂断了跨越时间的电话”为开头,写一篇故事,并自拟题目。

虽然选择该题目的人数不多,但是也有考生大胆想象,跨越时间与过去通话。二外附中一名女生回忆,她把电话“打给”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我想问问院士爷爷为什么要进行核武器研究,为什么甘愿隐姓埋名那么多年。” 考试院专家说,作文题目二考虑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意在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进行创造性的表达,题目要求以“我挂断了跨越时间的电话”为开头,这意味着写作的重点为打完电话之后的故事,应该多写对当下生活的思考,而不是常见的时空穿越。命题意在引导学生以史培智,以史鉴今,继往开来。

建党百年、中轴线申遗进试题

“整张试卷有很浓厚的北京特色。”三帆中学考点一考生回忆,试题中“北京中轴线申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建设智慧城市”的素材,让他答起来很有亲切感。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选择这些素材,便于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北京,加深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建党百年话题也出现在了试卷中。议论文阅读素材以“迎接建党一百周年背景下当代青年人的担当”为话题,回顾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介绍了“红色基因”的重要内涵,展示了先烈的感人事迹和当代优秀青年的风采,还对当代青年人对继承革命文化可能产生的种种问题作了充分论述。

试题开放 关注考生思维

今年的语文试卷中还设置了开放性试题。比如,试卷的“基础•运用”板块一题中,要求考生为短片选择片头,考生既可以选择篆书,也可以选择楷书;又如默写运用类试题,学生根据情境要求,既可以选择初中阶段学过的古诗文句,也可以选择小学学过的或课外积累的古诗文句回答问题。“开放性试题的命制,意在将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积累考出来,将学生语言实践的真实过程考出来,体现了对学生平时语文学习与语言积累运用考查的有机结合。”考试院专家表示。

不过,开放性不意味着漫无边际,而是体现在思维方式的多样、思维路径的多元上因此试题注重考查学生思维过程。比如,古诗阅读试题创设真实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建立诗句与鲁迅那时那地心境的关联,思考鲁迅“还记得这名目”原因的推测是否合理,并借助对诗句的理解说明理由,强调学生理解的逻辑自洽。

此外,试题还重视语文基础,关注学生的学习实际。字音字义、标点符号、修辞方法、词语和句子的使用等都在试题中进行了考查。

数学

从我国古代天文研究,到脱贫攻坚中的教育扶贫,24日下午举行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中,热点素材贯穿古今。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试卷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新情景,考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

命题人员结合数学学科特点,选取合适的素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地融入到试题中,发挥试题的育人功能。如第2题,以脱贫攻坚中的教育扶贫为背景,介绍了2014至2018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补助资金情况,考查科学记数法的知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学习环境的提升离不开国家的政策保障与财政的大力投入。第20题,以《淮南子·天文训》中确定东西方向的方法为背景,阐述了我国古代很早就开始对天文等方面有了深入的研究,彰显了我国古人的智慧。以数学文化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达到了以数学文化育人的目的。

数学命题还进一步丰富了试题的选材范围,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文化情境,以学生个人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为背景设计试题,反映了数学的多种应用,引导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比如,第6题以学生非常熟悉的抛硬币试验为背景,考查学生对于概率意义的理解,以及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16题以工业生产中的分配加工业务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用模型思想解决问题,学生需要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25题以两个城市的邮政企业收入问题为背景,考查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统计意义,用样本估计总体等数据分析的观念,也增强了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基教研专家表示,数学卷在命题上体现了平稳过渡的特点,加强了基础试题的比重,保持了较难题的思维深度,命题导向把握得当。试题在情境创设、素材选用和价值观的引导上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与国家的发展趋势相结合,与北京的发展相结合,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在新的问题、新的情境中学以致用。

物理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中,古代天文观测仪器圭表、体育锻炼、科技实践等素材进入考题。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物理试题素材多处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全卷学生熟悉的素材选取共30余项,涉及衣、食、住、行、科技等生活、生产领域的实际问题。

全卷设有图片38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丰富了文字描述,给学生的思考提供支撑,激发学生答题兴趣,让学生感受所学的知识的应用价值。

试题重视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在试题中融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现劳动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比如,第24题科普阅读题以“华夏之光——圭表”为主题,以古代天文观测仪器——圭表的发明、改进与创新为主线,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研究自然并用于造福人类的文明与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第6、7、8、9、12、18等题中设计了劳动、体育锻炼、科技实践等多种场景,有利于引导学生体会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逐渐形成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热爱劳动、崇尚科学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基教研专家表示,试题围绕初中物理主干知识创设了真实的问题情境,素材多处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和学习实际。例如,第7题的问题情景来源于一节普通的体育课;第10题考查学生“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真实的学习过程等。通过这些试题,重点考查考生运用物理知识和思想方法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学以致用,增强考生获得感,激发持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试卷中还有部分试题,如第12、26题等,通过选取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合理简化和模型抽象,引导学生思考真实过程中的物理规律,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物理方法的水平,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特色,并有利于初、高中衔接。

道德与法治

从祝融号火星车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实施,从“学党史,唱红歌”活动到“流动的红色课堂”…..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紧扣时代主题,同时有机融入党史, 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厚植到考生心中。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介绍,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这个大背景下,试题注重党史教育,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领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感。如第20题第(1)问以井冈山时期“苏区干部好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和脱贫攻坚时期“白昼短,趁夜长,无愧百姓无愧党”两首不同时期的民谣为背景,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不变、使命不改;第9题以北京公交开通“红色专车”,打造“流动的红色课堂”为背景,引导学生感受红色文化魅力,传承革命精神,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此外,试题还注重突出首都气象。如第16题以主题为“以邻为伴,幸福社区”的“社区邻里节”为背景,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和谐、文明社区做贡献。第19题第(1)问以某企业与奥运的不解之缘为背景,体现了创新、绿色的新发展理念,从小切口引导学生感受北京城市建设的变化。

基教研专家表示,试题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在活动中思,在活动中考,体现实践育人功能,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参与能力考查,真正实现从“试题解答”向“问题解决”转变。如第12题以吃冰棍儿的生活话题为切入点,游客举着“前门楼子”冰棍与前门楼子合影为材料,引导学生“在吃的过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体会“吃的不是冰棍,是文化”,以此认识到文化创意产品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试题选材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部分素材选自教材。如第4题“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取自于七年级教材,第18题“国家安全,人人有责”这一主题展板内容,国家安全领域和国家安全法均取自于八年级教材,维护国土安全案例取自于九年级教材。不过,试题不是机械、硬性地直接引用教材,而是经过巧妙加工与重组,考查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专家表示,此举可引导师生使用好教材,以考促教、以考促学。

英语

英语试卷紧跟时髦,考生们既可以给公众号留言、写推送介绍家乡北京的文化标志,还可以了解冬奥会、航天等社会关注热点。

今年英语作文依然为“二选一”,话题围绕“北京文化标志”和“适应变化”。题目一创设李华要为学校英语社团公众号留言,为社团正在开展的线上国际交流活动推荐其眼中的北京文化标志的交际情境。题目二则聚焦“变化”,面对变化,唯有积极适应,才能有所进步和收获。某英文网站正在开展以“适应变化”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考生写一篇短文投稿,谈谈自己生活中的一个变化,如何应对这个变化,以及有什么收获。

基教研专家说,作文题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观察与思考,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为多角度思考问题和多形式表达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对身边事物的理解。题目一考查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用英语做事情,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用英语传播好北京文化的过程中增强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题目二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反思“适应变化”这一主题的意义,把对成长的思考空间留给了学生,鼓励学生表达切身体会和思想感情,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英语卷试题取材关注当下热点。素材涵盖了冬季奥运会、航天事业等社会关注热点。试题还呈现了学生们熟知的“密室逃脱”、“推送”等社会流行元素,并创设了给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留言的情境,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

试题题材广泛、体裁多样,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的正向引导。在体育教育方面,单项填空和阅读表达分别包含了课后体育锻炼、冬奥会运动项目和户外活动等内容,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劳动教育也在试题中有所体现。单项填空、阅读A篇和阅读C篇中提到了社区服务、助力环保和劳动课程的积极影响,鼓励学生参与到劳动中去。在美育方面,完形填空通过讲述一个摄影比赛的故事,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试卷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体现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单项填空中包含对民族精神和医务工作者奉献精神的颂扬,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化学

26日上午结束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科目,既有景泰蓝制作、《天工开物》记载的金属冶炼方法等中华文化元素,还有“碳中和”、半导体芯片蚀刻技术等前沿热点。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化学试卷结合本届学生化学学习的特点,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融入真实问题情境中考查,关注学科素养,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教研专家介绍,与2018至2020年相比,依据《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化学试卷有了较大变化:参加化学科目考试的学生群体由选考学生变成所有初三毕业学生;化学考试时长由与生物学共90分钟变成单独考试70分钟;化学试卷分值由45分变成70分;试卷结构增加了实际应用定量计算等栏目;试题数量由24道变成39道。

试卷中有大量联系生活、生产、社会、科学技术的内容,将解决实际问题与解题相融合。同时,引导考生对科学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感受,认识到科学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价值和意义。例如,第19至20题以景泰蓝制作为主题背景,第39题以《天工开物》记载的金属冶炼方法为素材,在考查元素及原子的相关知识、定量计算能力的同时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化自信。第16至18题以金属冶炼的发展历史为背景,科普阅读题以碳材料的开发与利用为背景,充分体现化学在促进科技发展以及改善人类生活中的所作的贡献。第31题的半导体芯片蚀刻技术等把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背景中,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27题以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为背景,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变化观念与守恒思想”,以大国担当引导学生的责任担当。

以路面融雪和除尘为应用背景,考查溶液相关知识的第21至23题;以工业与生活用水硬度的处理与检测为背景,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用科学方法解决生产及生活中的问题,即有助于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又能激发对化学学习和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

此外,今年化学试卷中的实验题整体保持稳定,有一定量的试题是基于实验探究情境考查学生证据推理能力,分值约占总分的40%。例如,第6题、24题、25题、32至36题和37题的科学探究,取材均源于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必做实验和人教版、北京版教材中的重点实验,诠释了初中学考的教学功能与定位。重视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强基础和重应用,以教促学。同时试题不断追求变化。

历史

从北京在西周、秦和元时期的历史沿革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历史试卷邀请考生回望历史、展望未来。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表示,试题深入挖掘北京地域文化资源,将北京特色与考查内容紧密结合,展现了首都历史文化风貌和社会发展成就。比如,第6题,从北京在西周、秦和元时期的历史沿革入手,考查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第24题(1),在对设计并主持建造北京妙应寺白塔的尼泊尔人阿尼哥事迹的相关研究基础上,考查元代的中外交流。第24题(2),在概括英国外交官威妥马选择北京官话作为汉语教学标准音的原因的基础上,分析《语言自迩集》在近代和现今的价值,考查考生在运用层级方面的能力。

在回顾发展变迁的同时,试卷还聚焦北京新时期建设,为首都发展建言献策。比如,第24题(4),节选《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部分精神旨要,展望北京未来的发展,引导考生践行作为北京市民的责任,说说可以为实现以上目标做出哪些努力。基教研专家表示,这类试题在增强考生的对首都文化的理解、认同和热爱,形成开放包容的意识的同时,也会激发考生践行社会责任,共谋首都未来发展蓝图,增强建设首都的使命感。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试题还紧扣时代主题,以具体史实引导考生再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比如第21题,精选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重要会议:中共一大、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引导考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重要作用;题目还提炼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不同时期的伟大精神,考查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分属的时代精神谱系、精神内涵。

试题还通过选取考生比较熟悉的学习资源、生活资源,借助形象直观的图片等具体素材来创设情境。比如,第5题,通过呈现统编教材中七年级上册、下册中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四幅插图创设试题情境,考查所反映出的共同主题。第16题,将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人物扫描栏目中对达尔文科学考察的介绍作为试题情境,考查考生对进化论的理解。主观试题中,22题以舞蹈为试题载体,23题以学生喜欢的食物——巧克力为切入口等。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